兩者本質上是壹樣的。用全人教育的理念對待教育,使人的心智、智力、身體能力得到充分而自由的發展。素質教育是在以往教育的基礎上繼承和發展,通過成功的教育改革取得成效,使學生全面發展。素質教育在中國有著深厚的歷史基礎。早在春秋時期,孔子的啟發式、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等教育理論,都是樸素的素質教育。中國古代書院重視明辨,通過實踐培養學生的修養,啟發學生深入思考,提出問題,尤其重視學生的心聲,經常開展講座,通過自學、討論、辯論等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不能說中國古代書院教學已經具備了素質教育的基本框架。即使是盛行了1300多年的科舉制度,也蘊含著素質教育的基因。比如唐代進士重詩賦,擅長詩賦的人,即使經差也可以當狀元。所以可以說這種特殊的素質教育促進了唐詩的盛行和優秀作品的疊加。在中國漫長的教育歷史中,早就產生了素質教育的酵母,需要後人發酵。縱觀歷史,素質教育是長期教育改革的結晶。著名教育家蔡培元在北京大學進行的教育改革就是最好的例子。同時也說明成功的教育改革也是指向素質教育的。可見,素質教育是在古代教育的基礎上繼承和發展起來的,是通過壹次次成功的教育改革而取得的成果。
人的全面發展理論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理論基礎。只有搞好全面發展教育,才能提高人的素質。馬克思恩格斯的人的全面發展理論是我們制定和確立教育培養目標的基本理論,其基本內容是指人的身體和精神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明確提出,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根本是提高國民素質,多出人才,出好人才。這是非常正確的。要實現這壹目標,貫徹人的全面發展理論,對學生進行全面發展教育,必須實施素質教育。只有搞好全面發展教育,才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民族素質。
第二,素質教育是全面發展教育的具體實施和進壹步深化,是實施全面發展教育的必由之路。
素質教育體現了全面發展的本質。真正的全面發展應該體現在人的綜合素質的發展上。恩格斯在《生產主義原理》壹書中寫道:“教育可以使青年人迅速地熟悉整個生產系統,它可以使他們根據社會的需要或自己的愛好,從壹個生產部門依次轉移到另壹個生產部門。所以教育會讓他們擺脫這種分工造成的片面性。這樣,壹個按照* * *原則組織起來的社會將使其成員能夠在許多方面使用他們全面發展的才能。”這段話揭示了只有把全面發展落實到人的素質的全面提高上,把全面發展教育和素質教育聯系起來,才有真正的全面發展和全面發展教育。比如教育的全面發展和因材施教可以結合起來。
使學生在基本素質全面發展的基礎上發展自己的個性,從而提高自身素質,獲得更全面的發展。
素質教育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體現了時代新變化賦予人的全面發展的新內容。比如,目前大力推進素質教育,進行課程改革,主要是針對紮紮實實的“應試教育”,時代感很強。只有素質教育才能培養出適應現代社會快速變化和全面發展的人才。現代社會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社會日新月異,分工越來越細,競爭激烈,人際關系復雜,尤其是計算機進入課堂和家庭,學生的信息量擴大了。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的導言中說,歐洲的文藝復興是“壹個需要和產生巨人的時代——在思維能力、熱情和個性、多才多藝和知識方面的巨人”,並說“在那個時代,幾乎沒有壹個著名人物沒有長途旅行過,不會說四五種語言。不要在幾個職業上放射光芒。”這說明高速發展的時代需要高度綜合全面的人才。為了適應社會現代化和人的現代化的要求,新的人才觀體現在對現代人的素質要求上,使全面發展的教育目標更加具體和明確,從而逐步實現教育教學的理想,提高人的素質。
素質教育是本體教育,本體的整體性決定了它的全面性,是全面發展教育的進壹步深化。素質教育是以人為本的教育。如何理解素質教育抓住了它的本質?首先,素質教育是以人為本的教育。認識質量,實施素質教育,必然實現人的目標;其次,要實現素質教育的以人為本思想,必須真正把“人”當人;第三,在素質教育中實現以人為本的教育,必須構建育人機制和育人機制。馬克思恩格斯關於人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的理論是其理論的核心內容,其精髓在於尊重人的個性,重視人的發展。素質教育揭示了教育的本質,強調個性原則,摒棄了統壹標準的教育,創造了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培養和訓練了個性傾向,獲得了充分而自由的發展。因此,整體質量得到了提高。當前,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必然導致教育目的、內容、方式和方法的深刻變化。從這些方面可以看出,素質教育只能是人的全面發展。比如關於素質教育的教育目的,首先是學會做人,而不是培養幾個人才。這個目的統壹了人的本質屬性和社會屬性。“人類發展的目的是使人日益完善;使他的個性豐富多彩,表情復雜多樣;讓他承擔起不同的責任,作為壹個人,作為家庭和社會的壹員,作為國家的公民和生產者,作為技術的發明者,作為有創造力的理想主義者。”
第三,素質教育選定的目標符合全面發展教育的目標,是超前的,是未來社會全面發展教育的組成部分。
我國義務教育的根本目標是為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礎。這壹根本目標體現了現代教育的基本特征——全面發展。素質教育是著眼於未來的動態教育。因此,其全面發展的內容應該是全新的。有的學校把素質教育的壹部分概括為國家意識、公民意識、環境意識、珍愛生命意識、崇尚體育精神熱愛體育、講普通話等。有的概括為學會關心、學會求知、學會健身,都體現了素質教育與時俱進,動態適應社會和時代。21世紀信息化競爭的國際環境要求人們的知識範圍、能力體系和心理狀態大大超越前人。素質教育以人的發展為出發點和歸宿,不斷更新全面發展的內容,逐步提高學生適應信息社會的能力、素質和民族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