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信息化
信息化是壹種管理手段,而信息化的工作就是對信息化的管理。
信息化就是將生產過程、物料運動、交易處理、現金流、客戶交互等業務流程數字化,通過各種信息系統和網絡處理產生新的信息資源,為各級人員提供“業務現在是什麽樣的”、“流程進展到哪裏”等所有動態的業務信息。為了做出有利於生產要素優化組合的決策,使企業的資源得到合理配置,使企業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經濟競爭環境,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信息化更多的是壹種管理工具,信息化的工作是為了信息化管理。
[計]數字化?數位化?數碼化
數字化是推進信息化的最佳途徑。
數字化是指將大量復雜、難以估計的信息,以壹定的方式變成計算機可以處理的0和1的二進制代碼,從而在計算機中形成數字雙胞胎。
如果說信息化是物理世界的思維方式,那麽數字化就是通過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區塊鏈、AR等數字化工具實現越來越廣闊的數字世界。
物理世界正在被重建,並壹個接壹個地轉移到數字世界。這個過程既是技術實現的過程,也是思維方式轉變的過程。
03數字化
數字化帶來數據化。
數據是對事物的描述,它可以通過記錄、分析和重組數據來指導業務。這就是“數據化”。
數字化最直觀的就是企業的各種報表和報告。數字化就是通過智能分析、多維分析、查詢回溯,組織數字化的信息,為決策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持。
如果說信息化和數字化是更系統的概念,那麽數字化更多的是和執行層的概念有關,所有的業務都是數字化的。以數據分析為切入點,通過數據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打破傳統經驗驅動的決策方式,實現科學決策。
信息化與數字化的核心區別
第壹,業務側重點不同。
信息化:註重業務信息的建設和管理。
數字化:關註產品領域對象資源的形成和調用
信息化是對企業形成的相關信息以及業務各方面的結果和控制的記錄;數字化是讓商業和技術真正互動,改變傳統的商業運作模式。
換句話說,數字化是信息化的高級階段,是信息化的廣泛深入應用,是從收集分析數據到預測數據、運營數據的延伸。
註:數字化不能脫離信息化而獨立存在。數字化是為了解決信息化建設中信息系統之間的信息孤島問題,實現系統之間數據的互聯互通。
第二,思維方式不同
信息化:支撐與工具
數字化:是思維方式,是業務本身。
比如:比如辦公自動化(OA)。
信息時代的OA,就是把線下的紙質規章、文件、流程做在線上的過程,但是最後壹步,還是要打印出壹個表格,讓領導手工簽字,然後以這個審批單為準。
它是壹種工具和手段,並沒有改變業務本身。從思維方式上,大家還是用物理世界的思維方式。
而數字化則是無時無刻不在收集各種信息,直接改變傳統的思維模式,達到重塑商業模式的效果。
在數字OA系統中,所有流程都在“數字空間”中完成,不需要“物理空間”的介入。在線辦公的形成,是所有員工在所有時間、所有場景下的數字化記錄。
讓我們舉另壹個流行的例子:
我們佩戴的運動手環,我們壹直使用的社交軟件,都是以數字世界為中心的,傳統的物理世界成為了數字世界的輔助和補充。
這就是為什麽大家都是同桌吃飯卻用手機互相交流的原因。因為數字時代人們獲取信息的速度和廣度要比物理世界快得多。
第三,數據分析方法不同
信息化:數據統計類型
數字化:算法類型
傳統的信息化是基於簡單的數據表記錄,然後按照小數據量進行統計和展現,只統計不分析。每壹個信息應用基本都是根據條件對系統中的數據進行查詢,然後以圖形表示的方式呈現出來,中間沒有“分析”。
而數字化則是通過算法找到數據之間的關聯,建立最優的投入產出模型,然後代替人腦進行管理和優化,從而實現真正的數據分析。
仍然使用上面的OA系統,數字OA不僅僅是簡單的信息統計,而是根據收集到的數據生成詳細的數據分析圖表,用於為決策者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
或者可以說,信息化提高和輔助了人的記憶和統計能力,而數字化直接提高了人的分析和決策能力。
第四,企業的組織結構不同
信息化:持續發展
數字化:轉型發展
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企業的組織模式不需要改變,最多是增加IT部門和壹些工作崗位,企業的整體架構和決策執行流程不變。
中高層管理人員只是從看紙質資料變成了看手機資料,但決策還是要靠腦袋判斷才能下達,整個流程其實並沒有改變。
但是到了數字化,這個企業的組織結構就被打破了。因為大量的數據采集、操作、反饋過程都是自動化、扁平化的,直接授人以柄,繞過了傳統的授權模式。
最典型的就是數據平臺和技術平臺的出現。
所以從IT到DT,不僅是技術體系升級,企業的組織架構也需要改變,流程也會改變。
很多企業過去可能做了戰略規劃,設想了組織模式,但如果進行數字化轉型,就意味著組織模式需要重新考慮。
五、企業轉型路徑不同
企業做信息化建設相對簡單。IT部門立項和詢價,因為OA或ERP的基本要求是格式化的,所以選型工作並不復雜,都是在常用產品的基礎上定制的。
但是企業做數字化要復雜得多。需要從調研企業數字化戰略入手,重建企業適應數字化生存的新商業模式和適應數字化員工的新管理模式,進而構建適合自身企業的技術平臺和數據平臺。
經過這樣的流程和設計要求,市場上的技術提供商大多無法直接提供產品,只有兩方或多方經過討論後才能共同開發解決方案,並制定項目計劃,協同實施。
所以在這種背景下,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更加註重個性化、輕量化的定制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