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法國的盧浮宮、英國的大英博物館(大英博物館)、美國的大都會博物館、俄國的冬宮博物館、中國的故宮博物院是世界上最大的五個博物館,其中前四個是世界公認的擁有世界性文物收藏的博物館。
盧浮宮
這座舉世聞名的藝術殿堂建於12年底。那是當時法國王室的城堡。它被用作國庫和檔案館。經過壹系列的擴建和修繕,逐漸成為壹座具有文藝復興風格的宏偉宮殿。從16世紀開始,弗朗索瓦壹世開始大規模收藏各種藝術品,後來的皇帝延續了這壹傳統。豐富了盧浮宮的藏品1793 8月10日,盧浮宮美術館正式對外開放,成為博物館。今天,博物館收藏了40萬件藝術品,包括雕塑、繪畫、工藝美術、古代東方、古埃及、古希臘和古羅馬等。1981年,法國政府對這座精致的建築進行了大規模的修繕。此後,盧浮宮成為壹個專業博物館,擁有豐富多樣的藝術藏品,在世界上具有很高的品位。其中最重要的鎮宮三寶為世人所熟知:維納斯、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和薩莫特拉的勝利女神。迄今為止,盧浮宮已經成為世界聞名的藝術殿堂。盧浮宮入口處有壹座透明的金字塔建築,它的設計者是著名的美籍華人建築師貝聿銘。
不列顛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大英博物館,創建於1823。她的展廳裏收藏著最能代表英國藝術和文學的珍品,還有許多極其珍貴的文件和手稿,比如英國《大憲章》的原件和莎士比亞手稿的原件。有埃及、西亞、東希臘、羅馬、英國的歷史遺跡;有英國歷代的戰利品,比如埃及的小獅身人面像,從雅典女神廟裏拿走的艾爾琴大理石等等;此外,我們還收集了中國、印度和其他歷史悠久的國家的民間信息、藝術品和出土文物。在瓷器陳列室可以看到許多中國古董字畫。這些文物大多是英法聯軍八國聯軍侵華時掠奪的。其東方藝術博物館的大部分藏品都是中國文物,達2萬多件,包括6000多年前的半坡村紅陶碗、新石器時代的玉刀於夫和商周時期的青銅器。從秦漢到明清的瓷器、玉器、漆器繪畫和雕塑,以及博物館後門的兩個大石獅,都是中國的藝術品。還有斯坦從敦煌藏經洞掠奪的大量佛教繪畫。藏品中最著名的中國畫是東晉大畫家顧愷之的《壹個女人的歷史畫像》。這是壹幅流傳很廣的名作,在中國繪畫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這塊在1900年八國聯軍占領北京的時候被英國搶走了。
它的圖書館以藏書豐富著稱,英國的每壹本書都保存在這裏。事實上,妳可以在這裏找到該國的所有出版物。此外,還有許多珍貴的版本和各國極其珍貴的文獻手稿。這個圖書館是最好的學習場所,馬克思的《資本論》就是在這裏完成大英圖書館的收藏。中國現有古籍6萬余種,包括中國最早版本的《波羅蜜多經》、《永樂大典》45卷、《中國宮廷檔案竹簡》、《敦煌》等。
目前大英博物館分為10個分館:古代近東博物館、錢幣和紀念幣博物館、埃及博物館、國家博物館、希臘羅馬博物館、日本博物館、中世紀和現代歐洲博物館、東方博物館、史前和早期歐洲版畫和素描博物館、西亞博物館。
大都會博物館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是美國最大的博物館,建於1870。整個博物館是壹個建築,占地8公頃,是北京故宮博物院的1/9。不過展覽面積很大,不下24公頃,卻是故宮博物院的兩倍。大都會博物館號稱是西半球最大的博物館,僅畫廊就超過200家,各類文物藝術品超過300萬件。
公元前15年完整的埃及神廟,被重新安置在博物館專門建造的大廳裏的巨型玻璃罩中,總重量達800噸。據說為了保證原貌,每塊磚都貼了標簽,很神奇。可以說鎮館之寶也是天下第壹,四個世紀以來從五大洲收集了中國蘇州園林15千件。1981中國蘇州的能工巧匠於9月建造的玄冥,也在博物館主樓二樓北廳進行了復制。這可能是典型的文化移植,對觀眾的吸引力很大。為了避免擁擠,設置了專門的進園路線,通過定時電梯控制入園人數。除了玄冥,還有各種八仙餐桌用的太師椅。英國、法國、西班牙14到18的室內陳設也是按照時間和國家來排列的。雖然都同樣宏偉,但法式彩繪屋頂、英式壁爐、西班牙式家具都打上了不同時代、不同民族的烙印。博物館還收藏了大量來自中國的文物和藝術品,尤其是壹些佛像和壁畫。遊客還可以在博物館裏欣賞到壹些珍貴的中國古代繪畫,如唐代的漢奸夜白圖。
阿米塔什博物館
冬宮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博物館之壹。這座宮殿是由著名建築師拉斯特雷利設計的。它最初是凱瑟琳二世女王的私人博物館。1764年,葉卡捷琳娜二世從柏林購買了250幅倫勃朗·魯本斯等人的畫作,存放在冬宮(法語,意為隱藏的宮殿)的艾爾米塔什(Hermitage),博物館因此得名。
冬宮始建於1754年至1762年間,1837年被大火燒毀,1838年至1839年間重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再次被毀。戰後這座宮殿被精心修復。它有三層,長約230米,寬約650米。冬宮四面,建築面積46000多平方米,各具特色,但內部設計和裝修風格嚴格統壹。四合院內有壹個內院,三個方向朝向涅瓦河、皇宮廣場的海軍司令部,第四個側面連接小爾米塔宮朝向冬宮廣場的壹側。中心略顯突出,有三扇拱形鐵門,入口處有阿特拉斯巨像。冬宮周圍有兩排柱廊,雄偉壯觀。許多大廳用俄羅斯寶石裝飾,如孔雀石、碧玉和瑪瑙。比如孔雀石廳用了2噸孔雀石,拼花地板用了9重的珍貴木材。阿米塔什是聖彼得堡最大最有特色的巴洛克建築。它的整體性和華麗性令人印象深刻,裝飾豐富,窗框和浮雕裝飾給人力量,柱子排列有規律,墻面用白色和綠色搭配,使龍的外觀變化多端。熱鬧起來2月前1917,冬宮壹直是沙皇的宮殿,後來被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占領。10月7+09117(俄歷10-25)起義群眾攻占冬宮後,十月革命後,1922年,國立艾爾米紮西博物館正式成立,冬宮成為博物館的壹部分。1946年,冬宮表面刷成了藍寶石色。博物館現在包括五個建築:冬宮、舊的阿米塔什劇院和新的阿米塔什劇院。博物館分為八個部分:原文化部、古希臘羅馬部、東方民族文化部、俄羅斯文化史部、古錢幣部、西歐藝術部、科學教育部和作品修復部。擁有270多萬件藏品,包括史前文化和埃及藝術藏品,以及大量來自意大利、西班牙、英國、俄羅斯、比利時、荷蘭和法國的油畫和雕塑,其中包括654.38+0.5萬幅畫作。1.2萬件雕塑、60萬幅線條畫、654380+0萬枚錢幣和徽章、22.4萬件古代家具、瓷器、金銀制品、寶石和象牙工藝品陳列在350多個展廳,如畢加索的立體主義繪畫展廳、意大利-法國畫家展廳、俄羅斯服裝展廳等,各具特色,其中最引人註目的是彼得大帝展廳。這裏陳列著彼得大帝生前使用過的大量物品,很多都是他親手制作的。展廳的玻璃櫃裏有壹尊彼得大帝的蠟像。彼得大帝的畫像旁邊有壹根木桿,上面有他的真發。兩米多高的木桿上端刻著壹行字,表示彼得大帝有兩米多高,就像中國的紫禁城。藏品極其豐富,如果遊客想逛遍所有展廳,壹個月的時間可能不夠。
故宮
故宮博物院是中國的壹座綜合性博物館,1987,是在明清兩代皇宮及其藏品的基礎上建立的。故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根據中國古代星占學理論,紫微元(即北極星)位於天空中央,天帝居住於此,天人相應。它是基於皇帝的住所,也被稱為紫禁城。明朝第三任皇帝朱迪奪取皇位後,決定遷都北京,開始修建這座宮殿,於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至19165438竣工。1924年,太陽帝溥儀被逐出皇宮紫禁城。在這前後的500多年間,有24位皇帝居住在這裏,統治著整個國家。
紫禁城周圍有高10m的城墻和寬52m的護城河。城市南北長961m,東西長753m,面積78萬。城墻兩側各有壹座城門,城內宮殿建築布局沿中軸線向東、西鋪開紅墻黃瓦,雕梁畫棟,大殿、露臺雄偉壯觀,高低錯落,城南氣勢磅礴。兩側有文華殿和武英殿兩座,是皇帝舉行朝會的地方。稱之為朝北的前半部分,以幹青交泰坤寧三宮、東西六宮、禦花園為中心。它是皇帝及其嬪妃居住、舉行祭祀和宗教活動、處理日常事務的地方。稱為寢宮前後兩部分宮殿建築總面積為163000。整套宮殿建築布局嚴謹有序,壹磚壹瓦都遵循封建等級制度。體現皇帝至高無上的權威1925 10 10月10故宮博物院正式成立。清廷遺留下來的文物,經過初步清點,根據1925公布的28卷清點報告,計有117萬余件,可謂是玉器、珍寶、人間財富。
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前夕,為保護故宮文物免遭戰爭破壞或日本帝國主義掠奪,故宮博物院決定采取文物南遷避敵政策。1933年2月至5月,宮內重要文物裝入13,427箱,64袋,分五批運抵上海,再運往南京建立文物倉庫。故宮博物院南京分館成立於1937年,文物分三路南遷四川,存放於四川省巴縣峨眉、樂山。抗日戰爭勝利後,三件文物集中在重慶,於1947運回南京。1948年底到1949年初,南京國民黨政府從南京倉庫拿走了他們。後來在臺北士林外的雙溪建立了新博物館,大量殘存的文物被公開展出。1949後,10000多箱運回故宮博物院,但仍有2221箱封存在南京倉庫。近十年來,故宮博物院平均每年接待中外遊客600-800萬人次。此外,隨著旅遊業的發展,遊客數量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