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應該如何治療網癮?

應該如何治療網癮?

從圖中可以看出,上網對學習成績的影響並不明顯,所以家長反對青少年上網的最重要的理由——影響學業——其實是站不住腳的。而且我們可以看到,成績優秀的學生中,年輕用戶比非用戶多,這與網絡在學習、思維、性格上對年輕人的幫助是分不開的。作為壹個新時代的優秀青少年,他們應該知道如何接受新事物,並迅速充分利用它們,這也是我們項目的目的之壹。

其次,我們將分別向青少年簡要說明網絡的利與弊。

好處:

1.學習:

大部分青少年都是在校學生,學習是他們生活的重心。互聯網給青少年的學習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調查顯示,互聯網的使用基本不影響學生的學習活動。使用者和非使用者在學習成績上,無論是從事社會工作,還是作業時長,以及超長課時時長,都沒有顯著差異。但是用戶比非用戶有更大的學習壓力。

互聯網給了青少年壹個廣闊的空間。青少年可以在網上學到很多更新更廣的知識,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能夠主動了解研究型問題和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同時,調查顯示,互聯網的使用者和非使用者在學習熱情和學習能力上存在明顯差異。用戶的學習熱情明顯高於非用戶。

2.人際交流:

互聯網本身就是壹種與外界接觸的媒介。通過互聯網,青少年可以更好地與外界交流。

根據調查,大約60%的年輕用戶使用電子郵件,不到50%的用戶每周使用1次到幾次。大約50%的青少年有通過電子郵件保持聯系的朋友。25.2%年輕用戶經常在聊天室或BBS上發言。37.6%的青少年使用ICQ聯系認識或不認識的朋友。

統計測試表明,在與朋友和家人在壹起的時間以及使用電話的時間方面,用戶和非用戶之間沒有差異。53% ~ 75%的用戶反映使用互聯網前後人際交往沒有變化。但有40%的用戶表示上網後增加了與“有相同愛好的朋友”的聯系,近30%的年輕用戶表示增加了與朋友和同學的聯系。

可見,網絡在青少年的人際交往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雖然有人認為青少年在網絡上交流過多會導致現實生活中的交流能力下降,但網絡對人際交往的積極作用顯然大於其消極作用。

3.獲取信息:

互聯網儲存了很多信息,包括國際國內新聞,各種最新信息。顯然,通過互聯網,青少年可以更多更快地了解他們關心的信息。

用戶與非用戶的信息來源比較表明,非用戶比用戶更依賴家庭和學校作為信息資源,用戶比非用戶更依賴網絡和雜誌獲取信息來源。

傳統媒體和互聯網的平均可靠度對比顯示,年輕用戶認為電視最可靠,其次是互聯網、報紙和廣播。但在被認為“全部可靠”的媒體中,用戶選擇互聯網的比例最高,超過20%。

用戶與非用戶接觸時間最長的媒介是電視、課外書和磁帶,兩者差別不大。約60%的用戶認為互聯網的使用沒有改變他們接觸大眾媒體的時間,但20% ~ 30%的用戶反映他們減少了使用電視、廣播、報紙和雜誌的時間。21.0%的青少年用戶表示,上網後花在看書上的時間更多。

互聯網在獲取信息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4.對外開放觀念對互聯網使用的影響:

統計顯示,用戶在開放量表得分上明顯高於非用戶。與非用戶相比,年輕用戶喜歡嘗試、創新和表達,獨立性和自主性強,反叛權威。

缺點:

1.網絡疾病:

<基本情況>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和網民數量的不斷增加,壹種新的疾病正在引起專家們的關註,這就是“網絡成癮綜合癥”。

據醫學專家介紹,“網絡病”除了上述情況外,還有壹些共同的癥狀:上網後精神極度亢奮,行為無法控制,上網時間往往超過原計劃;不上網和別人聊天的時候,手指經常會不由自主地工作,好像還在敲鍵盤;還有壹些人需要每天花固定的時間上網,否則會吃不下飯,睡不著覺。據專家介紹,當這些癥狀嚴重發展時,他們沈迷於虛幻的網絡世界,對現實生活毫無興趣,人際關系冷漠。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系張錫超教授認為,網癮會在朋友間誘發“網癮綜合癥”。其具體表現為人際交往和適應能力的下降、抑郁、孤獨、焦慮加重、食欲不振、植物神經紊亂,進而導致身體機能下降和抑郁。南京腦科醫院醫學心理科主任醫師周分析了“網絡病”的成因。他說,“網絡病”其實是壹種癮。每個人都有獲得快樂和滿足的心理欲望。當這種欲望第壹次出現在新奇、時尚、多變的互聯網上時,他們會希望再次得到。當這種重復達到失控時,就會對人體造成傷害。長時間上網不僅對眼睛傷害很大,還會打破正常的生活規律,吃飯睡覺時間完全紊亂。長此以往,還會導致內分泌失調,引發壹系列疾病。更可怕的是,“網絡病”是壹種潛在的心理疾病。由於過度利用網絡尋求生活變化的補償和平衡,很多人產生了嚴重的心理障礙,在現實生活中行為錯位,青少年受害更嚴重。

《例子》

每天來上海市心理咨詢中心兒童咨詢室的孩子中,因迷戀網絡、電子遊戲而產生心理問題的占十分之壹,且有上升趨勢。壹個十幾歲的女孩,每天花六七個小時上網,談“網戀”。她的父母是。

這令人擔憂。壹個12歲的男孩因為焦慮頭痛前來咨詢。原來這個男生自從家裏有了電腦以後,每天都要打五六個小時的遊戲。據了解,上海43%的中小學生經常上網。網上學習知識是壹件好事,但如果妳無休止地沈迷於此,妳將會忽視妳的學習,對妳的健康有害。

防治

據醫學專家介紹,目前對“網絡病”還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對於網民來說,要警惕“網絡病”,首先要嚴格控制上網時間,做到寓教於樂,不癡迷。上網時註意遠離壹切色情暴力節目。兒童青少年正處於生長發育期,家長要註意監管,避免成為“網絡病”的受害者。

為了有效預防網絡疾病,青少年需要開展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網絡與心理學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關系是互動的。如果說心理學方法為我們提供了理解網絡和網絡行為的獨特視角,反過來,可以說網絡為心理學和心理健康教育註入了活力,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2.網上約會:

<基本情況>

早戀存在於每個中學,甚至小學高年級。在學校,早戀大多處於半地下狀態。對老師同學保密,大家都是心照不宣。放學後,“小情侶”手拉手逛街,壹起回家。現在很多中小學生熱衷於網上聊天,甚至讓網上的戀人非常恩愛。我們走訪了壹些網吧,發現沈迷網聊的人十有八九是中學生。在他們的電腦屏幕上,隨處可見“老婆”、“老公”、“我好想妳”等讓大人覺得惡心的字眼。

《例子》

都市報訊(記者吳)壹對少男少女沈浸在網戀中,背著父母在出租屋同居。65438年2月7日,石家莊市巡警壹大隊壹中隊找到了這對夫婦,並對其進行了教育。

姑娘家住石家莊,剛好18歲,在上高中。她喜歡上網。她遇到了壹個遠離浙江沿海的男孩。他們談到了網戀。不久前,21歲的男孩獨自壹人來到石家莊,和女孩在石城郊區租了壹套房子,開始同居。女孩瞞著父母,用這些錢來養活他們的“小家庭”,直到附近居民對他們的行為產生懷疑,並報警。

女孩的父母得知真相後非常生氣。這個時候,男生承認自己只是想去北方玩,沒有長遠打算。

防治

青少年正處於長知識、長身體的階段,價值觀、世界觀還不成熟。盲目沈迷網戀對孩子極為不利。為此,我們呼籲家長、學校、社會承擔起相應的責任,正確教育引導,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

3.沈迷網吧:

<基本情況>

有的學校門口百米範圍內有網吧經營,有的學校附近有1多家網吧,多了4家。這種現象在郊區或偏遠城區更為嚴重。每天下午四點到七點,幾乎所有的網吧都擠滿了穿著校服甚至戴著紅領巾的中小學生。這些學生有的在玩各種打打殺殺的遊戲,有的好奇地盯著美女的照片,沈浸在所謂的網戀中,還有的同學在網上發帖,用極其骯臟的語言發泄對老師的不滿。

《例子》

4月22日,南昌壹高中生在網吧猝死。

沈迷網絡遊戲的南昌高三學生余斌,於4月17日在南昌船山路“容暉網吧”玩遊戲時,因心理壓力大、情緒激動而猝死,震驚南昌市民。據了解,南昌現在有400多家網吧,遊戲節目成為網吧吸引顧客的“金牌”。在南昌,中小學生沈迷網吧,不回家。父母時不時會急於尋求幫助。專家呼籲緊急整治網吧。

余斌的父親是南昌壹家國企的員工。在他和妻子眼裏,兒子每天早上7點離家上學,12: 30回家,1: 08+05上學,下午準時回來。直到兒子在網吧猝死,我才知道,平時很“聽話”的兒子已經幾個月沒去上學了。

這位父親說,計算兒子網遊成癮的時間可以追溯到今年65438+10月。雖然余斌從小就喜歡打遊戲,但之前從未缺課過。父母對他們的兒子非常嚴格。他們不僅規定了他兒子每天回家的時間,還給他提供了傳呼機。放學後,他們用打電話回的地方來計算他兒子到家的時間,但他們從未想過,他兒子仍然在欺騙他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