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有冠心病壹定要做心臟血管造影嗎?還有別的辦法嗎?

有冠心病壹定要做心臟血管造影嗎?還有別的辦法嗎?

心臟造影,準確的說是冠狀動脈造影,只是壹種檢查,目的是發現向心臟供血的血管(冠狀動脈)的管壁上是否有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如果有,血管腔的狹窄程度如何,從而判斷是否有冠心病,這也是診斷冠心病的金標準。

除了冠狀動脈造影,還有其他方法診斷冠心病嗎?因為各種原因不敢做或者因為腎功能衰竭不能做冠狀動脈造影怎麽辦?

我們說冠狀動脈造影是診斷冠心病的金標準,但不是唯壹標準。還有以下方法可以幫助判斷自己是否患有冠心病。

1.癥狀

與活動、疲勞或情緒激動有關的心前區或胸中部有緊繃、疼痛和不適,壹般手掌大小,持續數分鐘,休息後癥狀逐漸改善。這種情況應考慮為冠心病心絞痛,超過15-20分鐘不緩解。要警惕急性心肌梗死,需要馬上去醫院做進壹步檢查。

2.心電圖

對於胸悶胸痛幾分鐘的患者,普通心電圖很可能是正常的。需要做動態心電圖或者運動試驗來判斷是否有冠心病。

動態心電圖檢查:做這個檢查,千萬不要躺下休息。照常運動,甚至需要刻意爬樓梯爬坡,誘發胸悶胸痛不適。此時會記錄心電圖,發作後要立即停下來休息。24小時後,醫生會分析妳24小時的心電圖變化。如果妳在胸悶胸痛的時候有心肌缺血的心電圖改變,但是在沒有癥狀的時候心電圖是正常的,那麽診斷冠心病的可能性就很大。

運動測試:在類似跑步機的器械上快走,可以調節速度由慢到快。同時給受檢者貼上電極片,電極片與心電圖機相連。運動時出現胸悶、胸痛、不適,心電圖顯示缺血性改變。停止運動後,受試者癥狀逐漸緩解,心電圖恢復正常,即運動試驗陽性,則極有可能考慮冠心病。

3.冠狀動脈CTA

在手臂上打壹個留置針,做ct檢查時,快速註射造影劑,造影劑會流入心臟血管,然後進行CT掃描。最後在後臺對冠狀動脈進行三維成像,看是否有冠狀動脈狹窄,判斷狹窄程度。但由於配合、心率、呼吸等因素的影響,準確性不如冠狀動脈造影。而且造影劑的用量比冠狀動脈造影要多。為了防止造影劑腎病,檢查後要多喝水,盡快排出造影劑。腎功能異常的患者需要由醫生進行評估,才能決定是否可以接受檢查。

4.驗血心肌標誌物

胸悶胸痛持續時間超過15-20分鐘的患者要警惕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標誌物會有升高,但具體的心臟標誌物肌鈣蛋白壹般在4小時後會升高,所以肌鈣蛋白第壹次檢查是正常的,需要復查。

那麽,以上檢查方法高度懷疑冠心病。有必要做冠狀動脈造影嗎?

“壹定”這個詞太絕對了,需要征求患者及家屬的意見。但從治療角度來說,徐醫生還是建議以下患者做冠狀動脈造影。

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包括初發心絞痛、加重心絞痛和藥物治療效果差的心絞痛患者,體內都有不穩定斑塊。冠狀動脈造影有助於發現它們。大量循證證據表明,對這些患者進行介入治療有助於減少心肌梗死、心血管死亡和改善預後。

對於病情非常穩定的疲勞性心絞痛患者,藥物治療效果非常好。研究表明,與藥物治療相比,介入治療並不能給這類患者帶來進壹步的益處,因此不需要冠狀動脈造影和介入治療。

希望以上回答對大家有幫助!

壹家公司的黃先生的妻子在診所附近時說,醫生,妳能給我拍個x光片嗎?我們不缺錢!

我說:妳為什麽不舒服?心電圖、彩超等檢查,不是常規檢查,是有創檢查,會有風險。

黃先生:血管造影術難道不是檢查心臟的最好方法嗎?

王醫生:不是,心臟有很多種疾病。選擇適合患者的才是好的。這不是最好的血管造影。而且血管造影最重要的是檢查心臟的血管,也就是看有沒有冠心病。血管造影後不可能查出所有的心臟病!

黃先生:那就做壹個吧。反正沒事!

王醫生:當然,因為拍片有風險。

1,出血或血腫:

有創檢查就是進入人體。心電圖需要在穿刺部位(手腕或大腿根動脈)放壹根管子。通過這個連接管,也叫鞘管,把外界和血管連接起來,可能引起局部出血、全身出血、穿刺點血腫、血管痙攣、血管內壁損傷、假性動脈瘤和動靜脈瘺、動脈閉塞等。

2、造影劑腎病:

既然是造影,就必須使用造影劑,造影劑需要通過腎臟代謝,尤其是糖尿病、腎功能不全和老年人更容易發生造影劑腎病。

3.風險極小:

並發癥如導絲斷裂、導管斷裂、導管導絲打結、心絞痛發作、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血管痙攣、冠狀動脈夾層、冠狀動脈穿孔、各種心律失常、各種栓塞。

黃先生聽後,立馬表示不幹了!

我告訴他不要這樣做,因為它很危險,但因為它是不必要的。因為妳沒有典型的冠心病,沒必要冒險。

但是如果有必要做血管造影,就算冒風險也要做!

心電圖是心血管系統的常見檢查,也是診斷和治療冠心病的常用方法。在某種程度上,它是診斷冠心病的“金標準”。也就是說,不管是有冠心病還是心血管狹窄,做個血管造影就行了!

現在冠狀動脈造影逐漸普及,各種規模的醫療機構都可以完成這項檢查,但是對適應癥的控制越來越不嚴格。今天,我們就來談談什麽樣的人該怎麽做!

這七種情況需要做心臟血管造影:1,急性心肌梗死:

這個我就不說了,我必須要做,我必須要做,越快越好!不要猶豫,因為只有當妳立即完成血管造影,看到它堵塞的地方,並立即打通血管,妳才能挽救生命!

2、明確心絞痛,特別是藥物不能控制的心絞痛:

藥物治療肯定是勞累性心絞痛的首選;對於不穩定型心絞痛,建議做冠狀動脈造影進壹步檢查。當然,勞累性心絞痛也有可能進展發展為加重的勞累性心絞痛,所以要根據具體情況決定是否做血管造影。

3、突發左束支傳導阻滯:

這是心電圖改變,有時發現心電圖異常,完全性左束支傳導阻滯;最重要的是平時心電圖正常,突然出現這種完全性左束支傳導阻滯。還需要做血管造影,排除心肌缺血導致的左心端;指南明確指出,突發的左束支是改善冠狀動脈造影所必需的。

4.不明原因的心功能不全:

部分患者的首發癥狀是心功能不全,即心力衰竭,但病因不明。建議首先改進冠狀動脈造影,明確冠狀動脈血管。因為有的人心絞痛不典型,壹有癥狀就心力衰竭;當然需要排除明確的心力衰竭如高血壓性心力衰竭、風濕性心力衰竭、肺心病心力衰竭、瓣膜性心力衰竭、心肌病心力衰竭等。

5、突發性室性心律失常不能明確原因:

突發室性心律失常,消除電解質紊亂、心力衰竭和心臟結構問題;為了搞清楚是不是冠心病引起的心律失常。做冠狀動脈造影。

6.從猝死中幸存下來:

突然暈厥、失去知覺等。,經積極搶救,排除腦源性和惡性心律失常後,建議完善冠狀動脈造影。因為心源性猝死占絕大多數,而心血管疾病是心源性猝死最多的。

7.支架植入術後心絞痛復發:

這個確實需要做,壹是看有沒有支架再狹窄,二是看其他血管,最好結合上壹次造影的結果。

壹般情況下,不是病人想做血管造影就能做,也不是醫生隨便讓病人做血管造影。

壹定要把握好心臟血管造影的適應癥,要再做壹次,而不是當放射科醫生,遇到病人就讓病人做。這和機器不壹樣。

不該做血管造影的人,如果做了血管造影,只能增加風險,增加危害;不得不做血管造影的人即使有風險也是值得的,因為血管造影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問題。

希望患者有問題及時就醫,按照流程走,多壹些信任,少壹些懷疑。

畢竟我們是專業人士!

我希望那些放射科醫生不會說,“我們去做血管造影吧!”他們壹看病,不管三七二十壹。

畢竟大家都是父母,都是孩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畢竟人在做,天在看!

冠狀動脈造影是冠心病的核心檢查之壹,但不是必須的!

什麽是冠狀動脈造影?冠狀動脈造影是診斷冠心病的金標準,也是壹種有創檢查,對患者有壹定的危害。所以不能像其他檢查壹樣,壹般需要專業醫生的判斷才能進行。

冠狀動脈造影患者均清醒,手術時間可在10分鐘內完成(壹切順利)。如果患者血管較細,不易發現,可能會延長壹段時間,但壹般來說是小手術式檢查。

1,醫生會穿刺病人右手動脈,放鞘管,這是壹切的基礎。

2.通過鞘管將造影導管送入心臟。

3.通過造影導管註射造影劑,通過x光從外部觀察。

因此,冠狀動脈造影是壹種有創檢查。沒有醫生敢說血管造影是必須的,血管造影需要考慮很多條件。

冠狀動脈造影準確,但不是唯壹的方法!首先,我需要提醒大家:不要隨便說自己得了冠心病。也許妳有胸悶、胸痛等癥狀,但這並不意味著妳患了冠心病。我沒有攻擊任何人的意思,但是目前確實有很多醫生在沒有詳細詢問和檢查的情況下,壹聽到胸痛、胸悶就斷言是“冠心病”。這種咨詢的可靠性不高。

血管造影的存在是必要的,但應該是診斷冠心病的最後壹步。壹個疑似冠心病的患者,要進行全面的檢查,比如最基本的心電圖,可以給出壹些基本的信息,比如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然後進行運動試驗(動態心電圖),看運動時心肌供血是否正常。如果此時情況不樂觀,也不用擔心血管造影。也可以選擇冠狀動脈CTA,雖然準確率沒有血管造影高,但是可以大致發現是否有冠狀動脈狹窄,然後醫生通過癥狀、病史、檢查基本可以發現問題。此時,應考慮血管造影以作最後的澄清。

冠心病有必要做冠狀動脈造影嗎?這確實是很多人心中的疑問。可以說,只要是心內科醫生都會遇到患者咨詢的問題。今天張博士就重點為大家講解壹下這個問題。盡量讓妳看完之後知道做血管造影需要什麽。我們往下看!

首先,世界上沒有什麽是必須的和絕對的,即使是冠心病患者,也不能說冠狀動脈造影是絕對必要的。那麽,誰需要冠狀動脈造影,誰不需要呢?

首先用世界級心臟病專家Sones的壹句名言來說明這個問題。Sones說:“只要手術醫生有資質,設備完善,病人能接受,冠狀動脈造影能解決臨床問題,每個人都可以做冠狀動脈造影。”這句話看似簡單,但對於大眾來說還是有些難以理解。

事實上,出於不同的目的,冠狀動脈造影可分為兩類:

壹、冠狀動脈造影診斷疾病1,不典型胸痛,臨床上很難診斷心絞痛,很可能需要冠狀動脈造影。

2.不明原因的心臟增大、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下降也需要進行冠狀動脈造影,看看冠狀動脈是否堵塞。

3、心臟驟停心肺復蘇搶救成功後,做冠狀動脈造影,看冠狀動脈情況。

4.心電圖提示束支傳導阻滯、T波異常等心電圖異常的患者,在需要明確病因時,可能需要進行冠狀動脈造影。

5.壹些特殊職業(飛機飛行員、高空作業人員)需要提前了解冠狀動脈情況,可能需要冠狀動脈造影。

二、冠狀動脈造影用於治療1疾病和臨床診斷為冠心病的患者。同時,如果心肌缺血癥狀加重,如胸痛、胸悶等明確的心肌缺血癥狀比以前更頻繁,很可能需要盡早進行冠狀動脈造影。當然,對於那些急性心肌梗死或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的患者,更有必要做壹次冠狀動脈造影。在這些情況下,冠狀動脈造影很可能是為了下壹步的治療。

2、陳舊性心肌梗死,如果要進壹步治療,還必須做冠狀動脈造影。

3.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或冠狀動脈搭橋術後,出現心肌缺血癥狀,或需要復查和評估手術預後,可能需要進行冠狀動脈造影。

4.瓣膜性心臟病患者在瓣膜置換手術前需要進行冠狀動脈造影。

5、先天性心臟病術前很可能需要冠狀動脈造影。

6.肥厚型心肌病射頻消融前需要改善冠狀動脈造影。

以上是可能需要冠狀動脈造影的情況,這裏總結的可能不全。同時,由於近年來多層螺旋CT的發展,很多病例也可以通過冠狀動脈CTA解決,所以上述部分病例不壹定要冠狀動脈造影。

總之,做不做冠狀動脈造影,還是要聽主管醫生的意見,該做的時候堅決做,不該做的沒必要做。

不是所有的冠心病都需要造影,也不是所有的非冠心病都不需要造影。我們需要理解這兩個問題。我們血管造影的目的是什麽?

1.冠心病需要造影嗎?

當然不是。如果所有的冠心病都需要血管造影,那麽心內科對於3億心血管病患者來說絕對是壹個很大的負擔。血管造影的目的壹是評估患者的病理變化,指導治療,二是進壹步的血像重建。當然還有壹種情況就是鑒別患者是否是冠心病,鑒別診斷,了解情況!因此,對於壹些穩定型冠心病,我們已經知道其可能存在的風險。如果將來我們對其預後有壹定程度的把握,那麽就完全沒有必要做血管造影。

第二,如果不是冠心病就不需要做血管造影嗎?

當然不是。就像我們剛才說的,有時候冠心病就是為了鑒別自己是不是冠心病,所以對於壹個不是冠心病,但是臨床癥狀非常相似,讓醫生高度懷疑冠心病的患者,血管造影還是非常必要的。

第三,血管造影取決於很多因素。

血管造影是否必要取決於很多因素,而不僅僅是對病人的診斷。我們必須明白,血管造影只是壹種檢查,是了解我們血管的壹種方式,不是唯壹的方式,也不是冠心病的必然選擇。

但是如果我們的冠心病發生變化,比如不穩定、心絞痛、急性心肌梗死等。,或者其他需要做血管造影的情況,那麽壹定要盡早做血管造影,而不是猶豫要不要做!

冠心病作為最常見的心臟病,在中老年人中高發。心電圖,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冠狀動脈造影,是診斷冠心病的“金標準”。但由於冠狀動脈造影是壹項有創檢查,很多患者對這項檢查心存顧慮。

有冠心病壹定要做心臟血管造影嗎?還有別的辦法嗎?冠心病的病理改變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引起的冠狀動脈狹窄。壹般來說,冠狀動脈狹窄超過50%就可以診斷冠心病。冠狀動脈CT和冠狀動脈造影可診斷冠狀動脈狹窄程度,心電圖可作為心肌缺血的輔助檢查。其中,冠狀動脈造影作為診斷冠心病的“金標準”,準確性更高。但由於冠狀動脈造影是壹種有創檢查,存在壹定風險,且價格昂貴,很多患者排斥。

那麽,如果妳有冠心病,有必要做冠狀動脈造影嗎?其實冠狀動脈造影是否有必要,需要考慮很多因素。壹般來說,對於冠心病患者,如果心絞痛比較典型,根據臨床經驗可以確診,如果預測冠狀動脈狹窄嚴重,很可能需要支架治療,建議盡早做冠狀動脈造影,明確病情。這個時候冠狀動脈CT是多余的,只會延誤病情。但如果預測冠狀動脈狹窄較輕,心絞痛癥狀較輕,其實可以根據患者意願選擇不做冠狀動脈造影。

壹般來說,冠狀動脈造影主要用於不典型心絞痛或臨床難以診斷的患者。特別是對於心電圖和冠狀動脈CT檢查仍不能確診的患者,或者常規用藥後效果不明顯的患者。而且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冠狀動脈造影,對於陣發性嚴重室性心律失常、嚴重心功能不全等疾病的患者也不可能做冠狀動脈造影。

具體來說,以下人群需要冠狀動脈造影:需要明確診斷的患者、懷疑冠心病的心絞痛患者、未確診的心功能不全和心律失常患者等。需要進壹步檢查的患者,如心電圖檢查異常、冠狀動脈CT檢查提示冠狀動脈嚴重狹窄;有心臟病病史的患者包括以前診斷為冠心病和心肌梗死後再發心絞痛的患者,或支架植入術後再發心絞痛的患者。此外,對於壹些需要大手術的老年患者,或者需要手術的心臟病患者,必要時也需要進行冠狀動脈造影。

我是王藥師,堅持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普及心腦血管疾病知識,為健康中國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如果妳覺得我的回答對妳有幫助,請留個贊!另外,如果妳對冠狀動脈造影有什麽疑問,歡迎留言,我們壹起探討。冠狀動脈造影是診斷冠心病的金指標。除了診斷功能,還可以指導治療,特別是需要介入治療的時候。

首先,對於疑似冠心病的患者,如果有冠心病的誘發因素(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如果出現與活動有關的胸悶、胸痛,休息幾分鐘至十幾分鐘即可緩解,臨床上可診斷為冠心病,但最終確診需行冠狀動脈造影。冠狀動脈造影是壹種有創檢查,需要住院治療。造影劑對人體有壹定影響(如造影劑過敏),所以部分患者不願意做。

這時候這些患者可以選擇冠狀動脈CTA檢查,也就是就像肺增強CT壹樣,在手臂上插上留置針,推上壹些造影劑,然後做心臟血管的CT。冠狀動脈CTA門診可以不用穿刺動脈,不用把導絲導管送到心臟,適合壹些害怕冠狀動脈造影的患者。冠狀動脈CTA陰性預測值良好(89.1%),陽性預測值為82.4%。有時候冠狀動脈CTA的結果比實際重。

如果是準備放支架或者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不管冠狀動脈CTA結果如何,都要在放支架前做冠狀動脈造影。其實冠狀動脈造影已經很成熟了,技術熟練的醫生十分鐘就能完成手術。壹般出現嚴重並發癥的概率也很低,不用太害怕。該檢查的還是要做。

妳好,我是小王大夫,壹家三甲醫院的內科醫生。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如下,希望對妳有所幫助。

小王大夫經常聽到這樣的抱怨:

得了冠心病,為什麽要做那麽多檢查?隨便抽幾管血,還要做心電圖,超聲心動圖,甚至冠狀動脈CT掃描等。這些測試有什麽用?能不能少做點?

今天小王大夫就帶大家了解壹下冠心病相關檢查!

冠心病患者應該做哪些檢查?冠心病需要分三類檢查:

1.實驗室檢查:需要抽取壹些樣本的檢查,如抽血和尿檢;

2.無創檢查:包括心電圖、動態血壓監測、胸片、超聲心動圖等無創心電圖記錄或影像學檢查,無創,對人體無傷害或影響小;

3.有創檢查:如冠狀動脈造影,需要進行有創操作,如穿刺動脈、插入導管等。

不同的檢查方法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疾病:

1.實驗室檢查:

壹般來說,針對肝腎功能、血脂、血糖等指標,幫助醫生了解患者是否存在危險因素以及控制效果。

2.非侵入性檢查:

可通過心電圖檢查或無創影像間接判斷病情程度,如心電圖可顯示是否有心律失常、心絞痛或心肌梗死;

動態心電圖和動態血壓監測可觀察24小時內心電圖和血壓的變化;

胸片可以看出心臟的大小等等。

3.侵入性檢查:

比前兩種檢查更直觀,可以“看到”病變的動態圖像,如冠狀動脈造影,可以看到冠狀動脈是否狹窄,是確定下壹步治療策略的主要手段。

總結:

只有通過適當的檢查,醫生才能從結果中獲得證據,並選擇最有效的疾病治療方法。

感謝您的閱讀!

首先要改變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多吃蔬菜和雜糧,少吃肉類,適量運動。最好看中醫治療,不壹定要做心臟血管造影。

先做24小時動態心電圖檢查。如果沒有問題,做彩超的時候看射血系數最重要。最後,如果以上都沒有問題,就不需要太多做冠狀動脈,也不壹定能成功![羅斯][機智]早日康復![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