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全球氣候變化趨勢是變冷還是變暖?請熟悉地理的人回答。

全球氣候變化趨勢是變冷還是變暖?請熟悉地理的人回答。

變暖。

全球變暖

氣候變暖在20世紀70年代開始被註意到,然後很長壹段時間,都是有爭議的。壹些人認為氣候變暖,另壹些人認為這與宇宙天體的周期性現象有關,如太陽黑子活動周期。目前,全球變暖已是不爭的事實。氣候變暖最終將對亞太地區的區域安全產生重大負面影響,因為氣溫和海平面上升、降雨量波動和頻繁的嚴重幹旱都將改變亞太地區的農業生產,並進壹步減少食物和水的來源。氣候變暖影響著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已經成為當今人類社會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也是人類必須面對的嚴峻挑戰。

目錄

簡介

背景

原因

情況

歷史和預測

結果

怎麽處理呢

編輯此段落

簡介

氣候變暖是指壹段時間內地球大氣和海洋溫度上升的現象,主要指人為因素導致的溫度上升。原因大概是溫室氣體排放過多。

氣候變暖

氣候變暖是由人們燃燒化石礦物產生能量或砍伐並燃燒它們造成的。因為這些氣體對來自太陽的可見光具有高滲透性,所以它們對從地球反射的長波輻射具有高吸收性,這通常被認為會導致全球變暖。在過去的100年裏,全球平均氣溫經歷了冷→暖→冷→暖兩次波動,總體呈上升趨勢。20世紀80年代以來,全球氣溫明顯升高。全球變暖的後果將使全球降水重新分配,冰川和凍土融化,海平面上升,這不僅會危及大自然的平衡,還會威脅到人類的食物供應和生存環境。

氣候變暖是壹種“自然現象”。因為人們燃燒化石礦物產生能量或者砍伐森林燒掉,產生很多溫室氣體,比如二氧化碳,由於對太陽輻射的可見光有很高的透過率,所以會反射到地球上。

氣候變暖

長波輻射具有很強的吸收性,這通常被稱為“溫室效應”,導致全球變暖。在過去的100年裏,全球平均氣溫經歷了冷→暖→冷→暖兩次波動,總體呈上升趨勢。20世紀80年代以來,全球氣溫明顯升高。全球變暖的後果將使全球降水重新分配,冰川和凍土融化,海平面上升,這不僅會危及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還會威脅人類的食物供應和生活環境。

編輯此段落

背景

影響地球表面溫度變化的因素很多,但壹般認為主要有兩大類:自然因素和人類活動。就自然因素而言,太陽活動、火山活動和氣候系統內的低頻振動都可能影響全球或區域的氣溫變化。由於太陽輻射和火山活動歷史序列數據的不確定性,以及人們對氣候系統如何響應太陽輸出輻射變化的認識還很初步,嚴格來說。

氣候變暖

目前無法準確評價其對全球和中國氣溫變化的影響。海洋-大氣系統的十年低頻振動,如北大西洋濤動(NAO)、北極濤動(AO)、太平洋十年濤動(PDO)或ENSO十年振動,也可能對全球和區域溫度產生重要影響。人類活動主要通過土地利用變化以及溫室氣體和氣溶膠排放來影響地表溫度變化。城市化和城市熱島效應也可以看作是土地利用變化的局部表現。最近的IPCC報告指出,過去100年,特別是過去50年的全球變暖,很可能主要是由大氣中CO2等溫室氣體濃度的增加引起的。這壹結論主要基於大量的觀測事實和氣候模式模擬分析。模擬研究壹般采用全球大氣-海洋環流耦合模式,考慮太陽活動、火山活動等自然強迫因素以及人類排放的溫室氣體和硫化物氣溶膠,模擬20世紀全球年平均氣溫的變化。這些研究表明,當只考慮自然作用力時,無法模擬20世紀的全球變暖。當我們只考慮人類活動的影響時,基本可以模擬出20世紀的全球變暖趨勢。當所有的力都輸入時,模擬和觀測的溫度變化是最壹致的。根據IPCC的報告,20世紀影響氣候變化的主要因素是太陽活動、火山活動和人類活動,而人類活動排放的溫室氣體在近50年的全球變暖中起了主導作用。

由於氣候變暖,北極第壹次成為壹個島嶼。

大多數科學家還認為,人類活動不僅導致全球平均地表溫度明顯升高,還導致暖夜、暖日、熱浪增多,冷夜、冷日、寒潮減少。人為的全球變暖也導致高山冰川融化,全球海平面上升,全球水循環加強。

然而,許多科學家也意識到,導致氣候變化的因素非常復雜,未來需要進壹步研究。由於氣候觀測數據的缺陷、氣候模型的不完善以及影響氣候變化的因素和機制的復雜性,迄今為止,關於氣候變化原因的結論仍不確定。

全球變暖是指全球溫度的升高。近100年來,全球平均氣溫經歷了冷-暖-冷-暖兩次波動。壹般來說,全球變暖趨勢是由溫室氣體排放造成的。20世紀80年代以來,全球氣溫明顯升高。

1981 ~ 1990,全球平均氣溫比100年前上升了0.48℃。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是人類在過去的壹個世紀裏使用了大量的化石燃料(如煤和石油),並排放了大量的溫室氣體,如二氧化碳。由於這些溫室氣體對太陽輻射的可見光具有高滲透性,對地球反射的長波輻射具有高吸收性,通常被稱為“溫室效應”,從而導致全球變暖。

氣候變暖——人口爆炸的因素

全球變暖趨勢的具體原因是,人們燃燒化石礦物產生能量或砍伐森林並焚燒時產生的二氧化碳進入地球大氣層。根據氣候模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預測,到2100年,全球氣溫將上升約1.4-5.8攝氏度(2.5-10.4華氏度)。根據這壹預測,在過去的65,438+00,000年中,全球溫度將發生巨大變化,這將對全球環境產生潛在的重大影響。

為了阻止全球變暖趨勢,聯合國專門制定了1992《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同年在巴西城市裏約熱內盧簽署生效。根據這壹公約,發達國家同意在2000年前將它們向大氣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減少到1990的水平。

此外,這些年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總量60%的國家也同意向發展中國家轉讓相關技術和信息。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讓的這些技術和信息將有助於發展中國家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截至2004年5月,189個國家正式批準了上述公約。

編輯此段落

原因

1,人口爆炸的因素

近年來人口的急劇增加是導致氣候變暖的主要因素之壹。同時,也嚴重威脅著自然生態環境之間的平衡。如此龐大的人口,每年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將是壹個驚人的數字,其結果將直接導致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不斷增加,從而直接影響地球表面的氣候變化。[1]

氣候變暖-空氣汙染因素

2、大氣環境汙染因素

目前,日益嚴重的環境汙染已經成為全球性的重大問題,也是導致氣候變暖的主要因素之壹。現在,關於氣候變化的研究已經明確指出,自上世紀末以來,地球表面的溫度已經開始上升。

3、海洋生態環境惡化的因素

目前,海平面的變化呈上升趨勢。據有關專家預測,到下世紀中葉,海平面可能上升50厘米。如果不采取措施,將直接導致淡水資源的破壞和汙染等不良後果。此外,陸地活動產生的大量有毒化學廢物和固體廢物不斷排入海洋;海水中的重大溢油事件和人類活動對沿海生態環境的破壞是導致海水生態環境破壞的主要因素。

4、土地侵蝕、荒漠化等破壞性因素。

5.森林資源銳減的因素。

在世界範圍內,由於自然或人為因素,森林面積正在急劇減少。

6、酸雨的危害

酸雨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已經引起了全世界越來越多的關註。酸雨會毀壞森林、酸化湖泊並危及生物。目前,世界上的酸雨大多集中在歐洲和北美,大部分發生在發達國家和壹些發展中國家,酸雨也在發生並迅速發展。

氣候變暖-水汙染因素

7、物種加速滅絕的因素

地球上的生命是人類的寶貴資源,生命的多樣性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但目前,地球上的生物物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

8.水汙染因素

根據全球環境監測系統的水質監測項目,全球約有65,438+00%的監測河流受到汙染。本世紀以來,人類的用水量在迅速增加,水汙染的規模也在不斷擴大,形成了壹對淡水供需矛盾。因此,水汙染的治理將非常迫切和重要。

9、有毒廢棄物汙染因素

越來越多的有毒化學物質不僅對人類的生存構成嚴重威脅,也對地球表面的生態環境造成危害。

10,地球周期軌道的變化

氣候變暖

地球的周期軌道由橢圓形變為圓形,更接近太陽。根據壹位科學家的研究,地球的溫度壹直在高溫和低溫之間交替變化,有壹定的規律性。

編輯此段落

情況

氣候變暖與人類排放的大量溫室氣體導致的溫室效應有關。然而,日本和丹麥的研究人員最近指出,溫室氣體的增加並不是氣候變暖的唯壹原因,太陽活動的變化也起到了促進作用。[2]

氣候變暖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日本橫濱國立大學環境信息研究所的Koji Ito教授制作了壹張圖表。從圖中可以看出,近200年來地球平均溫度與太陽磁場強度的曲線基本壹致。伊東浩司總結說,太陽活動對氣候變暖也有影響,僅通過增加溫室氣體來解釋氣候變暖可能不夠全面。

太陽活動對地球溫度的影響長期以來壹直受到專家們的關註。壹般來說,太陽黑子多的時候,太陽活動劇烈。

比如,歷史記載有記載,17世紀太陽黑子很少出現,當時的地球氣候比較寒冷。但地面獲得的探測信息也顯示,太陽活動強度變化引起的太陽輻射能量變化幅度只有0.1%,如此小的變化似乎對氣候沒有太大影響。

然而,最近國際空間科學界出現了壹種假說,認為太陽活動的變化會改變地球上空的雲量,“放大”太陽對地球的影響,進而影響氣候變化。提出這壹假設的丹麥科學家推測,發射到地球的宇宙射線可以更穩定地電離部分大氣,使雲容易形成,從而吸收大量太陽輻射,降低地球溫度。

然而,太陽活動高峰期釋放的高速帶電粒子流可以幹擾射向地球的宇宙射線,使雲難以形成,進而導致地球溫度升高。目前,丹麥研究人員正在研究與雲形成相關的各種因素,以論證上述假說。

氣候變暖和頻繁的極端天氣。

也有日本專家提出,雖然太陽輻射能量的變化只有0.1%,但他們發現,這種能量變化可以使地球大氣對太陽紫外線的吸收發生百分之幾的變化,而這種吸收的增加會使大氣臭氧層的溫度升高。日本氣象研究所第二研究部負責人Koji Bangyan表示,臭氧層溫度的變化會影響對流層,從而影響寒流和季風,但尚不清楚上述機制對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有多大。為了繼續研究這壹課題,由浩二邦彥等人組成的國際研究小組於去年開始工作。

編輯此段落

歷史和預測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四次評估報告顯示,1906 ~ 2005年期間,全球平均地表溫度顯著上升,線性上升趨勢為0.74℃。考慮到數據誤差,上升幅度在0.56℃-0.92℃之間。其中,10 ~ 40年代和70 ~ 21年代是兩個明顯的增暖階段,最近30年的增暖趨勢尤為強烈。

在過去的100年中,中國大陸的平均氣溫也有明顯上升,年平均氣溫上升約0.8℃,冬季增暖最明顯,夏季變化不大。我國1951至2004年期間,年平均地表溫度增暖幅度約為1.3℃,遠高於同期全球平均增暖幅度,也遠強於近100年的平均增暖趨勢,特別是在東北、華北、西北和青藏高原北部地區。

氣候變暖-冰川融化

值得註意的是,快速城市化及其增強的城市熱島效應對我國大部分地面站記錄到的氣候變暖有明顯的影響。在增暖明顯的華北地區,由城市化引起的全國站附近1961至2000年的年平均氣溫升高占總增暖的39%以上。在中國其他地區的增暖趨勢中,城市熱島效應加強因素的影響或多或少地保留了下來。自20世紀60年代初以來,我國對流層中低層溫度變化趨勢不明顯,每10年只有0.05℃,比國家地面站觀測到的溫度變化小壹個數量級。對流層上部和平流層下部的年平均溫度呈顯著下降趨勢。這也從另壹個角度說明,我國地面站記錄的增暖在壹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發展和城市熱島效應的影響。

當然,即使排除城市化的影響,中國的地表溫度在最近半個世紀也是明顯變暖的,這與目前報道的全球氣候變化是壹致的。然而,在考慮城市化的影響後,中國和全球的平均陸地升溫速率可能弱於目前報道的數值。這個判斷對於氣候變化研究非常重要。

目前,人們關註的是氣候變化問題,這是壹種幾十年到幾個世紀規模的全球變暖現象。要了解氣候變化的背景和原因,需要有足夠長的覆蓋全球的觀測數據序列。而世界上陸地上的氣象站大多只有不到100年的記錄,難以滿足科學研究的需要。在這種情況下,氣候學家使用替代數據來恢復過去更長時期的地表氣候要素的演變過程。常用的溫度代用資料包括樹木年輪寬度和密度、歷史文獻、冰芯中的氧同位素、珊瑚和石筍的化學成分等。

氣候變暖

中國科學家的研究表明,青藏高原北部在過去65,438+000年的變暖可能是過去65,438+0000年前所未有的。但對中國東部冬季平均氣溫和全國年平均氣溫的重建表明,20世紀中國的氣候變暖並沒有明顯超過“中世紀暖期”。公元1000 ~ 1310年期間,中國呈現出與北半球“中世紀暖期”相對應的溫暖階段,尤其是在中國東部。14世紀至19世紀的“小冰期”在全國平均氣溫序列中也有明顯反映。19世紀中葉至80年代,中國地表溫度顯著升高,但至80年代的現代增溫並未超過“中世紀暖期”水平。

因此,現有的長期古氣候序列並沒有表明北半球陸地和中國的現代變暖是非常異常的。壹些科學家認為,在過去1000年或更長的時間裏,太陽活動、火山活動和氣候系統內的低頻振動可能對氣候變化產生重要影響。顯然,從古氣候學的角度來看,20世紀的氣候變化主要是由人類活動引起的還不是很確定。

編輯此段落

結果

1,氣候變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會造成沿海灘塗、紅樹林、珊瑚礁等生態群的喪失,全球變暖海岸侵蝕,海水入侵沿海地下水層,沿海土地鹽堿化等可怕後果。,造成海岸、河口、海灣自然生態環境失衡,給沿海生態環境系統帶來災害。

2.水域面積增加了。水分蒸發也更多,雨季延長,洪水越來越頻繁。被洪水淹沒的機會增加,受暴雨影響的程度和嚴重程度增加,水庫大壩的壽命縮短。

3.水溫上升可能會融化南極半島和北冰洋的冰雪。北極熊和海象將會滅絕。

4.許多小島會消失得無影無蹤;會感染瘧疾等傳染病...

5.由於熱慣性,現有的溫室氣體將繼續影響我們的生活。

6.溫度的升高會影響人的生育能力,精子的活性會隨著溫度的升高而降低。

編輯此段落

怎麽處理呢

氣候變暖不僅是壹個科學問題和環境問題,也是壹個能源問題、經濟問題和政治問題。2001到2005年的氣候變化和壹些氣候災害,迫使人類更加關註氣候變暖事件及其負面影響,認識到人類應該共同行動起來,認真應對全球變暖的緊迫性。

自從1979年召開的首屆世界氣候大會呼籲保護氣候以來,世界各國政府越來越重視全球變暖及其影響。氣候變化已成為全球環境與發展問題、國際政治活動和國際減災應急管理的焦點。隨著1988年聯合國大會通過關於氣候保護的決議,1994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生效,1997年《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京都議定書》於2005年2月生效,國際社會逐漸采取實際行動保護地球氣候。

此外,還專門成立了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由世界氣象組織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於1988 * * *聯合成立。其主要職責是從科學、影響和經濟學的角度評估當前的氣候變化形勢,以及評估各種氣候變化方案,並根據需要向《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大會提供建議。

20世紀以來氣候變暖已是不爭的事實,但目前關於氣候變化的原因分析和未來趨勢預測仍存在諸多不確定性。比如對氣候系統五大圈層——大氣圈、水圈、冰凍圈、巖石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的觀測和機理研究就非常不足,我們還遠沒有搞清楚。

地球是人類唯壹的家園,氣候變化及其影響沒有國界。充分關註氣候變化,全面觀測氣候變化,科學認識氣候變化,積極適應氣候變化,減緩氣候變化,是全人類的義務和責任。采取的具體措施如下:

壹是節能提高能效,發展清潔能源,植樹造林,合理利用土地(如退耕還林還草);二是改良作物品種,培育和選育抗逆品種,調整糧食產業結構和布局,發展節水農業;第三,加強水資源的管理和儲備,節約用水,開發空氣水資源,淡化海水等。四是完善公共衛生基礎設施,建立氣候變化誘發疾病預警系統;五是加強海平面上升監測,修建防護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