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問李白:錢從哪裏來?
文/姚任何壹個對李白感興趣的人都無法回避壹個神秘的問題:李白終身無薪,卻能赤手空拳環遊世界,有時還顯得挺有錢,花錢大手大腳。我真想審問他:妳不是丐幫老大。妳從哪裏得到妳的錢?——李白坐過牢,肯定沒人問過。基於研究者的分析和推測,李白的收入來源大概有兩種可能:更可信的和更可疑的。先說更可信的。第壹,爸爸給的錢。李白的父親叫李克(如果不是真名的話),壹個歸國華僑。20世紀以來,大家都說李恪先生是跨國富商,經營著與西域有關的葡萄酒、皮革等產業,賺了很多錢。李白二十五歲離開四川時,父親絕不會讓他空手而歸。李白自己說,他從家裏出來後,在未央住了壹年,發了30萬。這裏的“金”指的是銅錢。歷史研究告訴我們,當時壹個縣委書記的年收入不到5萬。第二,老婆貼的錢。據李白的粉絲郝偉說,李白壹生經歷了四次婚姻,其中兩次非常重要。女方父母都是唐朝宰相,李白兩次上門女婿。雖然他是“前”總理,顯得有點上氣不接下氣,但這頭駱駝不會很小。沒有證據證明李白上門吃軟飯只是為了錢,但這兩段婚姻不會虧待他。比如李白晚年被貶夜郎,姐夫從千裏之外趕來送行,可見嶽父家對他不薄。第三,皇帝給的錢。李白跟隨唐玄宗近三年,政治理想未能實現。後來他決定離開,唐玄宗沒有挽留他,而是“還錢”。皇帝手裏,這個數目應該不小,有旁證,他張之這個宰相退休的時候,唐玄宗把所有的鏡湖都給了他,供他養老用。李白可能享受不到宰相待遇,但攢點錢過日子應該沒問題。據說李白用這筆錢在山東買了房產和農田,好像還開了個飯店。第四,來自王勇的錢。王勇的名字叫李林,是唐玄宗的第十六個兒子。安史之亂爆發後,玄宗任命太子李恒重為天下兵馬大元帥,負責收復黃河流域,任命李琳為山南東路、嶺南路、黔中路、江南西路的經濟使節,負責管理長江流域。這似乎是玄宗準備的壹顆紅心:萬壹北方叛亂不能平定,我還有江南半壁江山。李林上臺後,為了擴大勢力,廣納賢才。大名鼎鼎的李白當時正在廬山避戰,李林派人請了三次,才把李白請下山。後來李白承認李林給了他“五百金”,這裏的“金”指的是黃金,五百兩黃金,數量相當大。從李林給李白的開價來看,唐玄宗給的錢數應該不會超過這個數,但也差不多夠了。第六,我撈的錢。李白是怎麽賺錢的?他從來沒有當過人民公仆!他應該不是親自練攤的,但他在當時是個大名人,名氣很大,詩詞優秀,文章優秀,書法優秀。這些都不是沒有客戶。唐朝的人特別喜歡偶像化,花錢買東西要名人簽名拍照是普遍現象。李白詩中有很多這樣的娛樂作品,如“千古節使鄂州刺史魏公德政碑”“武昌屠以思碑”等,都是典型的可以稿費的詞。至於李白未能留下來的作品,可能更多。作為大名人,李白的“潤筆”價格不低,這也有李詠、韓愈、白居易的語錄支撐。另外,這很可疑。第壹,兄弟倆的錢。有研究者根據李白因尋楊入獄時所寫的“兄弟九江,兄弟三峽”壹句,推斷出李白至少有壹個兄弟在長江沿岸的重要碼頭上做物流,李氏家族的產業似乎還挺大。“他壹方面把巴蜀的產品賣給吳楚,另壹方面又把吳楚的產品賣給巴蜀。”而且李白壹生中有很多時間都在長江邊上遊歷,這可能與這位哥哥的經濟“後臺”有關。但這種猜測早就被否定,認為很牽強:即使李白有這壹對兄妹,他怎麽能看出他們住在九江和三峽就壹定是經商的呢?即使在商業上,為什麽看得出李白和他們有經濟上的聯系?第二,做生意賺的錢。人們發現杜甫曾經是壹名毒販。受此啟發,推測李白熱衷於學道煉丹,會順便做點生意,賣“長生不老藥”和“含笑半步”。證據是李白說自己是“碧雲好人,散於商釣”,“混於漁家,隱於海關。”但反對者認為,“青雲石昊”指的是壹些社會地位很高但沒有地位的仁人誌士,而“經商捕魚”指的是躲在城市裏,在水裏打魚,“混漁民”並不是指李白本人是漁民或商人,這裏用了範蠡和姜太公的典故來表現他的清高。在皇帝面前,學生也是敬錢的。壹些專家註意到李白有壹個叫吳的人,他在安史之亂期間把李白的家搬到了壹個安全的地方。李白曾經寫過壹首詩來感謝他。作為“主人”(學生),自然要交學費。是的,讓李白當老師是個好主意:他的詩很精彩,可以當語文老師;他還擅長擊劍和舞蹈,可以當體育老師。他還可以煉丹,可以當化學老師,這在當時也是合格的。那麽,李白老師也有可能通過教學生學習文學和武術來收取壹些學費貼補家用。但是李白先生常年在外旅遊,有空的時候基本都住在賓館飯店,整天喝得酩酊大醉。哪個家長敢把自己的孩子交給這樣的老師?“主人”這個詞有幾個意思。這裏的“大師”吳究竟是李白詩歌的弟子,還是李白家的管家仆人,這是壹個可以研究的問題。再者,僅憑“大師”就能證明李白是私塾老師嗎?最好謹慎對待孤獨綜合癥。我們總是對別人的收入如此感興趣,以至於我們都很刻薄。附:楊萬裏:誰敢比我傻!樊噲:劉邦的首席使者有個好綽號,對詩人來說很重要。郝:抗日戰爭中第壹位死於亂世的指揮官米恒,他的罵人生涯令人震驚!明末兄弟合葬墓墓誌銘,無神論者熊伯龍地震後最想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