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網絡問政的現狀如何?

網絡問政的現狀如何?

2011,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帶領5位省委常委與網友在線交流,主題為“* * *共商社會建設,助力幸福廣東”。這是汪洋自2008年6月以來的第四次網絡問政。

2011 6月17日,網友在天涯論壇貴州版塊發布《致貴州省長的壹封信》,指出貴州省公務員招考效率低下。4天後,貴州省省長趙克誌回復天涯網友:“我代表貴州省政府和公務員招考主管部門,向廣大考生道歉。”省長的回復迅速引起網友“圍觀”。壹天之內,該帖子的訪問量高達5萬次。

這只是目前“如火如荼”的“網絡問政”的縮影。人民網“地方領導留言板”已走過第五個年頭,共收到48個省委書記、省長的公開回復,18個省份確保了以書面文件形式處理留言的規範化、制度化。

網絡政治得到了當地官員的認可。比如省長手機號、省長郵箱,特別是江西省省長及其在任省領導通過人民網、中國江西網與全球網友在線交流,點擊量超過654.38+00萬。官民距離更近,方式更靈活。

網絡問政不局限於形式。比如“壹把手”的公選,以前想都沒想過,現在好辦了。今年的貴州省貴陽市通過網絡直播向全社會發布了市委書記候選人,體現了公選的公平、公正和民主,加快了民主建設的步伐。

在全國範圍內,北方網“官民零距離”、膠東在線“網上民聲”、奧壹網“網絡問政”等平臺早已遍地開花。此外,2010以來各地區、各行業的政務微博、網絡發言人不斷湧現...

通過網絡,“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正是中央領導提出並率先垂範的。胡錦濤、溫家寶等領導人親自“觸網”,這是我們黨歷來重視黨群關系、幹部關系、魚水關系、血肉關系的優良傳統,在新技術、新媒體時代得到發揚光大。

互聯網快速、廣泛、門檻低,為政府了解民情、聽取民意提供了“最短路徑”。“網絡問政”的壹端是各級黨政機關,另壹端是近5億網民。它的應運而生就像是搭建了壹座“連接橋梁”,讓政府在民眾眼中不再遙遠,其發展勢頭已經是“不可逆轉”、“不可阻擋”。

壹位網友曾在人民網輿情頻道上說:“輕點鼠標,網友就和總書記在壹起了!”騰訊將QQ號贈送給胡錦濤後,網友激動地說:“我想知道總書記的QQ號。等他有空了,再加他幾句!”

誠然,“網絡問政”不可能完全取代現實中的舉報、信訪渠道,更不可能解決現實中的所有問題。但有助於改善官民溝通,減少隔閡和誤判,解決壹系列基層權益個案,避免擴大升級,有助於緩解基層社會矛盾,減少民眾痛苦和官民摩擦。“網絡政治”還可以集中民智,優化決策,增加人們在決策過程中的合作。

“網絡政治”是壹把雙刃劍。網民在討論政治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以偏概全、苛求完美、侵犯隱私等問題。壹些激進網民不滿足於網上的口水戰,開始走出網絡,在現實生活中用“行為藝術”表達利益,給社會管理帶來新的挑戰。

壹些“地方性問題”,壹旦脫離個案語境,在互聯網的影響下,很容易被外地網友“圍觀”過度解讀、反應過度,並迅速從區域性、行業性問題放大為全國性、全局性問題。“網絡政治”不能急於求成。網民應該對公權力有壹個理性的評價,為公權力的任何進步鼓掌,否則只能是壹方對另壹方不滿的延續和積累。當然,政府應該珍惜網民的期待和耐心。

壹個有趣的對比:百度貼吧有鎮江吧,常州吧,無錫吧,蘇州吧。蘇南四市中,離上海越近,經濟總量越大,但帖子越多,對政府的議論和批評就越嚴厲。這是社會發展的辯證法。網絡輿論的發展,恰恰是壹個地區社會進步的表現。

政府應該習慣並學會在噪音中執政。輿論壓力並不可怕。聰明的領導者總是把社會壓力分解到社會治理的各個方面,逐壹處理。如果對身邊的經濟民生問題的個案忽視麻木,坐視矛盾激化,讓各種社會壓力集中到壹個爆發點,社會就會更加不穩定。

“網絡政治”在中國的發展還很不平衡。在江蘇睢寧,為了“減少網上信訪”,各單位都明確領導小組壹名主要成員兼任網上發言人,全縣北京、省、市信訪總量48小時內大幅下降。

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21個鄉鎮、34個區集體實名亮相該微博,開創了縣級行政區成立官方微博群與公眾整體互動的先河。但另壹方面,仍有不少地方對“網絡問政”仍在猶豫觀望,試圖遏制網絡上的“軒然大波”,甚至威脅網民“聽妳說,觀察妳做,觀察後效,密切關註妳的煽動性言論是否產生不良社會影響再酌情處理”,“跨省抓捕”的案例也時有發生。

各級公務員需要克服對互聯網的隔閡、恐懼和排斥。網絡輿論不是洪水猛獸,網絡也不是恐怖地帶。只要妳對網民坦誠相待,網民就會給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

在四川會理縣人民政府公眾信息網站上,壹張縣領導視察壹條鄉道的照片露出破綻,三名當地官員被吊在公路上方。網友嘲諷政府造假,跟著PS,在國內外知名景區嵌入三個地方官員。

慧麗迅速開通微博,向社會道歉,承認工作人員對照片進行了拼接和修改,甚至和網友壹起評論PS懸浮照的利弊。懇求網友讓縣領導“免費環遊世界”後,不妨多關註壹下會理的旅遊文化。這種坦誠和自嘲贏得了網友的理解,非常友好。甚至有人懷疑這是會理縣和網站的壹次“反向營銷”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