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之前在網上關註了幾個月鄭州各大樓盤項目和樓盤信息,最後準備實地考察,下手了。
我還沒回上海,還在壹個又壹個營業部裏跑來跑去,給我們發微信上的現場圖。
在他去鄭州看房之前,女朋友和他為了婚前買房的事吵了無數次。上海買不起。退壹步,回老家的省會城市。不然戀愛多年沒有婚房的女朋友會聽家裏的安排相親結婚。
據壹個同樣在鄭州買房的朋友說,今年鄭州的房價也開始暴漲。她五壹前買的同壹批,用了不到半年,現在漲了20%多。
社會的現狀是妳現在買不起,將來也買不起。
之前有很多關於逃離北上廣的話題,我從來沒有認真參與過。當我認真思考以後要把家安在哪裏的時候,發現上海這個我壹畢業就來的大城市,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把我逼走了。
小學壹年級的時候,父母壹直說,好好學習,將來出人頭地,全家才有希望。當然,對於壹個女生來說,這只是壹種鼓勵。我的父母沒有把孝敬祖先的重任放在我的肩上。
但是我表哥真的是辜負了他父母的期望。他從小學開始就是班裏的第壹名,初中高中都是。他壹直努力到暑假寒假,從來不出去玩。他在家做卷子和題,壹直做。我和親戚去了他家,姨媽姨夫壹臉得意,因為表哥從來不讓他們操心學習,每年都拿第壹。
高考第壹年,表哥沒考上壹所,卻在兩所學校。然後全家開會,最後決定讓他復讀。然後又是壹年,對我來說就像地獄壹樣。今年我估計他至少做了兩麻袋論文。
終於在第二年,我考上了壹所重點大學,清華大學。這是壹個農村孩子能看到的最光明的路。學校獎勵了他6萬元,當地政府還支付了他表弟第壹年的學雜費。全家在村裏的地位瞬間達到了頂峰。
妳想象不到農村人靠教育翻身的欲望有多強烈。用鯉魚躍龍門來形容壹點都不為過。
我姑姑姑父借了很多錢供我表哥上學,壹個出去打工,壹個在家種地照顧老人。現在我的表弟已經被壹所著名大學錄取了。那天晚上阿姨拉著我媽的手,壹直說會有未來的,那些債終於可以還了。我對美好的未來充滿信心。
然後,是四年制大學。
表哥中學時顯露出來的聰明和智慧在大學裏逐漸消失,但除了課本,他對禮儀、社交能力、男生的電子產品、女生的時尚服裝,以及同學間聊天所涉及的所有內容幾乎壹無所知。
表哥大三的時候我上大學,買了火車票壹路去看他。那時候的他已經是壹個很普通的人了,看不到中學時代的任何意氣風發,甚至連論文學分都很難跟上。
大四實習,投了200多份簡歷,最終降低標準,成為壹家中型企業的普通基層員工。實習工資不到2000元,除去房租、交通費、夥食費,都是負數,還得靠家裏養活。
他的大學同學有的畢業後直接去了國企,有的憑借壹口流利的外語和鋼琴證書10級進了外企。還有我表妹,英語口語是最大的硬傷,大學再怎麽努力,從小也比不過別人的英語老師。特長就更不用說了,連上學都是全家人在努力賺錢,根本沒有閑錢去上興趣班。
現在在上海工作兩年多,月薪稅前壹萬多,屬於正常水平。和他家裏的同齡人比,自然好很多,但是在上海,也就壹份能正常維持壹般生活水平的工資而已。
直到今年年初,家裏為他上學借的錢,才被每個月寄回來的錢還清。
我的表哥,在上海只是壹個過客,在這個城市奉獻了幾年五險壹金和個人所得稅之後,就要揮揮手回老家或者退休去二三線城市。
很多人的成功不僅僅是壹代人的積累。如果妳的父母,甚至是爺爺奶奶,從小就花很多錢和精力在妳身上投資,那真的比單純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學習,去喚醒自己的心智,然後二十幾歲畢業就開始奮鬥要好得多。
農村家庭的新貧困是教育貧困。收入越低,投入孩子教育的資金比例越高,進而導致負債。
孩子上大學,也是按社會階層和地區來選擇的。北上廣的戶口和尤魯孩子的分數差距很大。我表哥高考600分考上清華,他同學北京人400分考上。壹分能造成1000多個名次,是誰給了200分的差額?
等我畢業,又是壹個拉開差距的時刻。最好能考上名牌大學,但是小地方分數壹般都是二本或者專科,因為三本學費太高,家裏負擔不起。現在企業招人看學歷是壹回事。穿衣打扮,談吐談吐,特長都可以決定妳是通過還是離開。
而這些項目,每壹個,都和妳的背景和家庭經濟水平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表哥考上清華的時候,姑姑終於把這句話講完了。現在看看它。真是諷刺。
雖然我不是學經濟的,但是我還是知道馬太效應的。
比如我壹個朋友的老板最近投資了幾部小成本電影,沒去電影院就買斷了。
壹部電影80萬,壹個* * *投資了兩部電影。拍完之後,愛奇藝以654.38+0.6萬買下,也就是說沒有風險,收益很容易翻倍。
這是富人的投資,其回報率遠高於社會經濟增長率。大量的資源和機會集中在少數人手裏,讓富人更富。而我們這些普通人,誰會要求妳投資。我們投資的大多是這兩年鬧得沸沸揚揚的理財平臺、股票,或者投資理財公司,也壹個個攜款潛逃。
有時候我們甚至不理財,因為還有很大的門檻等著妳。
表哥的壹個老同學,今年打算全家幫忙買房,首付都補齊了。結果上海出了新政策,社保繳納不滿五年,沒有資格買房。嗯,她是真的不到五年,但是按照今年上海房價飛漲的情況,她還要再等兩年才能合格。估計這錢都不夠,更別說首付了。所以她選擇在家鄉,省會城市買。
不僅買房,戶口也是個大問題。
會有很多雞湯或者成功的勵誌理論。誰靠個人努力成為了企業家,年收入多少,但這只是壹小部分。
大多數人的成功都離不開家庭積累。
他們繼承了父母的財富。這裏的財富不僅僅是現金,還有人脈,包括思想,還有與生俱來的獨壹無二的教育資源。農村或者城市的普通家庭真的打不過。
美國物理學會院士Barabbasi在他的著作《爆發》中提到,人類行為的93%是可預測的,而剩下的7%是不可預測的人改變了世界。
別管這個算法是怎麽來的,時事造就英雄。每壹個朝代更替,或者非常時期,總有那麽幾個人成為人人敬仰的成功人士,或者領袖、英雄。
而我,卻清醒地認識到,如果不是嫁給了壹個很有能力的人或者本地人,我不可能靠自己的努力在十年內定居上海。十年後,我已不再年輕,無法預測上海會出臺什麽新的政策和標準。
所以我並沒有逃離北上廣,而是被上海無形中篩選掉了,成了壹個被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