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疫情防控工作將下沈到社區。北京青年報記者獲悉,海澱區圍繞“社區”工作開展了壹系列新的嘗試。比如,為了彌補社區力量的不足,全區1300多家物業公司開始向社區匯報,服從統壹部署,全力配合社區開展防疫工作;為了緩解居民買菜的不便,海澱很多社區都推出了便捷的蔬菜直通車,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買到便宜新鮮的蔬菜水果,甚至可以在家訂餐。為了妥善解決居民訴求,海澱區萬壽路街道專門開設了社區“民情手機專線”。居民壹個電話,社區馬上行動,民情專線成為居民的溫暖和定心丸。
動員了1300多套房產。
配合社區開展疫情防控
社區是疫情防控工作的重點和基礎。北青報記者了解到,海澱區房管局已將物業企業納入社區(村)防控工作體系,動員全區1300余家物業企業主動向社區報告,服從統壹部署。同時,海澱區明確物業企業疫情防控責任人和聯系人,全力配合自身街道和社區開展防疫工作。
據了解,為快速落實物業在疫情防控中的任務,海澱區房管局總結出物業疫情防控“交叉工作法”,明確了“查、堵、報、報、消、封、錄、助、自保、保”十大工作流程和具體任務。物業員工與社區幹部、誌願者、安保人員壹起,開展排查、值班登記、消毒保潔、宣傳引導,堅守社區巡查、防控管理壹線。
為確保各物業企業、園區、商住樓管理單位、入住企業嚴格落實防控要求,海澱區房管局將疫情防控工作納入物業企業項目考評考核,啟動24小時檢查督導,督促指導物業企業開展防控工作,確保物業企業在崗,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困難。
海澱區尤其是在原有物業信用評價考核標準的基礎上,增加了疫情防控的內容,累計權重50分。包括信息報送,20分,防控值班,疫情處置,10分(無疫情滿分)。防控工作突出的要加分,防控不力造成嚴重後果的要扣分。
方便蔬菜直通車進社區
居民可以“在家”下單
除了物業公司參與社區疫情防控,便民蔬菜直通車也走進了海澱的很多社區。居民可以在家裏買到便宜新鮮的蔬菜水果,甚至可以在家訂餐,滿足居民的日常需求。
在海澱區溫泉鎮太舟塢,每天有400斤有機果蔬送到居民區。這些果蔬都是由太洲塢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用自己的“都市菜園”提供的,新鮮度可以達到“現摘現賣”的程度。據了解,疫情防控期間,該經濟合作社將300畝“都市菜園”和50個大棚的產量全部以平價提供給當地居民,每天早晚各配送壹次,解決居民燃眉之急。“這麽好的壹道菜,價格通常是現在的兩倍。沒想到現在村裏送飯上門,還便宜這麽多。太棒了!”居民王阿姨說,“這裏不僅有新鮮的蔬菜,還有又大又甜的草莓,也比附近的超市便宜。”
此外,海澱區西三旗街道已有10多個社區引入蔬菜直通車,33家尚超便利店、蔬菜店恢復營業,確保了疫情防控期間的日常供應。
上地街還有四個蔬菜直通車。上地街道市民活動中心負責人表示,“鑒於暫時沒有蔬菜直通車進入的小區,我們聯系了區域企業中通集團,采取微信群或者手機APP商城的形式下單。服務商把居民需要的菜按市場價送到小區,上地地區免配送費,方便居民買菜。”
開通社區“民情專線”
居民訴求“有求必應”
疫情防控工作已經下沈到社區,居民需要社區“有求必應”,有問題“立即處理投訴”。日前,海澱區萬壽路街道為社區賦能,開通了社區“民情手機專線”。通過公告欄、入戶公示、網上交流等方式公布線路號碼,24小時受理群眾訴求,專門受理居民意見和建議。
“餵,是人民專線嗎?我想反映壹個情況。現在疫情嚴重。能不能把小區的電梯消毒幾遍,讓我們出門的時候更放心?”海澱區萬壽路翠微北裏社區居委會接到居民電話後,立即聯系物業。經過溝通協調,電梯消毒頻率從壹天兩次增加到三次...截至2月4日,萬壽路街道共接到群眾來電110余個,有的是詢問,有的反映買菜不方便,街道和社區共同努力解決。如今,民情專線成了居民們的暖心寶和定心丸。此外,萬壽路街道依托微信官方賬號和各社區微信群,建立了“在線”訴求收集系統,廣泛收集居民訴求。這壹系列措施是暢通人民訴求表達渠道,為人民解決問題的基礎。
對可能造成人民生命財產損失的突發事件、不穩定因素和需求,要及時應對。北青報記者了解到,萬壽路街道向居民發放“百姓暖心卡”,宣傳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水、電、熱等服務電話。對水、電、氣、熱等群眾基本生活保障的訴求,要及時處理,24小時內反饋;對於其他事項,根據事件優先級,在7日內反饋情況;對於復雜問題的合理訴求,要隨時公示辦理流程,在15天內反饋下壹步工作措施。文/記者王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