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教師專業發展的敘事研究——壹位中學教師的個人經歷後記

教師專業發展的敘事研究——壹位中學教師的個人經歷後記

每本書的形成壹定經歷了兩個階段:研究和寫作。我已經詳細介紹了我的研究過程和項目報告的撰寫過程。事實上,將兩份項目報告匯編成壹本書的過程並不容易。下面的話描述了在我寫書的過程中幫助過我的人。如果沒有他們無私的幫助,我的書寫作過程會困難很多,甚至手稿也不會是今天的樣子。我很高興認識了這些知識淵博、友好的人,他們是我職業成長中的“關鍵人物”。希望讀者也能從他們的建議中得到啟發,得到感悟,從而提高寫作水平。我對那些幫助過我的專家、領導和朋友充滿了感激。首先,溫馨的細節

我的課題“教師職業生涯中期專業發展的敘事研究”是區級重點課題。經過壹年的研究,我獲得了區壹等獎。經過兩年的跟蹤研究,他申報了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的成果,獲得了二等獎。

本文講述了2007年3月的壹件事,可以說是“出書的緣起”。到現在已經三年了,但那天的記憶卻讓人印象深刻。

我和同事吳迪的項目報告在全區662項成果中,成為31壹等獎提名中的兩項。然後我進行了答辯,最終選出21的成績成為壹等獎。國防委員會由30名領導和專家組成。

我提前抽簽。幸運的是,我們的兩個號碼相鄰。

答辯的程序是先做5分鐘的PPT報告,然後專家提問2-3個問題,8分鐘。

吳迪在我前面。在她的辯護結束時,陳主任和她壹起走了出來。

我的報告剛開始,陳局就進來了。5分鐘後,進入專家提問階段。可能是因為我回答問題簡潔,沒用多長時間,就被問了八個問題。其中有兩個我印象特別深刻。

第壹個是:“為什麽只研究優秀的老師?”我回答:“文章裏有四個優秀的老師。其實我也研究過其他三個普通老師。寫完之後覺得不合適。我應該多為課改唱贊歌,多寫好的壹面。所以我把那三萬字刪掉了。”陳局就坐在我對面。他笑著說:“沒必要。我們應該實事求是地反映課改的情況。”

第二個是:“為什麽建議教育行政部門減輕教師的職業壓力?”我回答:“升學考試、課改、德育工作者、心理咨詢師、社會模範公民的角色意識,讓教師承擔了太多的職業壓力。老師也是人,有自己的喜怒哀樂,還要養家糊口。教師的生活不容易。所以我希望行政部門先把教師當成‘人’,再給他們職業意識。也許這樣,教師才能更體會到職業的尊嚴和快樂,更獨立地發展。”只見陳局和許多專家頻頻點頭。

回復的時限到了。我走出會場,沒想到陳局跟在我後面走了出來。他說:“妳講得很好!”我說:“我不知道怎麽回答。”他笑著說:“如果是我,我也會回答同樣的問題。”

令我驚訝的是,陳菊和我壹起走下樓梯,不時對我說:“妳的研究很有價值。希望妳繼續做下去。”對我說了壹些鼓勵的話。我告訴他:“我刪的三個普通老師中,有壹個和副校長關系比較僵,直接影響了他的發展。雖然人際關系不是教師專業發展的組成部分,但它對教師的發展有相當大的影響。”陳局說,“是的。”很快就到了壹樓大堂的門口。吳笛站在那裏等我。陳局說,“妳倆都很優秀。妳的辯護讓評委們眼前壹亮。”他特意跟我說:“把刪掉的內容補上,就可以出書了。當然,出書不是我們的目的。”

因為樓上還有人防守,不能耽誤陳的時間,趕緊離開。在車上,吳迪告訴我,陳局剛把她送到二樓樓梯,誇她研究框架嚴謹,希望她繼續努力。

記得去年我也參加了壹等獎論文答辯,陳局也坐在我前面。我從他聽我回答的方式中感受到了他的滿意。然後,差不多半年後,在壹次地區會議上,陳局從人群中認出了我,和我握手。我很驚訝。他怎麽會記得我?

陳主任肖敏的言行,對他來說,不過是無數個日子裏的壹個細節。然而,這是壹個溫暖而感人的細節,包含了他對教師研究的肯定,也包含了他對課改問題的回避。正視問題,解決問題,是他對待課改的態度。

導演陳的細節壹定溫暖了很多人。這樣的細節讓我感動,讓我們的教育充滿了溫暖。

第二,在校長培訓中心的咖啡廳

我和李嘉誠博士約好在華東師範大學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壹樓的咖啡廳見面。交流主題是如何將我的兩篇研究報告《校本課程開發中教師專業發展的敘事研究》和《教師職業生涯中期專業發展的敘事研究》合為壹本書。

李博士問我喜歡什麽角度,我說“生命成長”或者“生命發展”。我記得在采訪和寫作中與被攝者的情緒交談。陳的嘆息,劉布谷的眼淚,的笑聲……這些人讓我看到了他們生命中的雨或陽光。他們沒有幫助我進行研究,而是向我展示了生活的流動和寧靜。李博士說,我的視角從教師的“專業發展”轉向了“生命發展”,開闊了研究者的視野。教師的專業發展是其生命發展的壹部分,生命成長中的關鍵人物和事件會極大地影響教師的專業發展。

他讓我多關註壹些教育社會學的理論,給我介紹了兩本可能對我寫作有幫助的書,《大蕭條中的孩子》和《歐美的波蘭農民》。前者凝聚了災後大家自我修復的哲學,後者用農民妻子的來信生動而深刻地反映了波蘭農民的生活狀態和他們的丈夫在歐洲的處境。說實話,在溫文爾雅、學識淵博的李博士面前,我常常會覺得自己很淺薄,常常會不自覺地失去平時的“淡定”。反思壹下自己,這段時間真的讀書太少了。

他給我提的另壹個重要建議是補充壹個校長和兩個中層幹部。這引起了我的* * *聲。我曾經研究過壹所中學的校長陳,他已經快50歲了。如果能加壹個年輕的女校長就好了。我們壹起思考了幾個原則。雖然都很優秀,但考慮到樣本的獨特性和代表性,我們還是放棄了。最後,李博士推薦了壹位三十多歲,閱歷豐富,在讀研,目前正經歷諸多矛盾的鄉村校長。除了他是男的,其他條件我都很滿意。後來我和校長通過電話,但是因為工作忙,路途遠,最後還是放棄了。對中層幹部的研究壹直被我忽視,從來沒有人提醒過我。非常感謝妳,李博士!中層領導是校長的助手,是學校決策的參與者。他們不僅是自上而下的橋梁,也是創造性工作的具體實施者。他們在學校的發展中起著獨特的作用。如果把學校的工作比作壹條鏈條,中間那壹塊生銹了,自然會影響整個鏈條的運轉。這個想法與王博士後來對的建議不謀而合。

那天,李博士還仔細閱讀了我的壹些章節,並對具體細節提出了寫作建議。

壹邊看壹邊想,他突然問我:妳對什麽樣的人最感興趣?我脫口而出:那些充滿痛苦和矛盾的人物。不是我愛看別人痛苦,而是他們內心的沖突讓人物性格真實而豐滿。我最怕寫“英雄”。他提醒我是否要寫這些人物生活的關鍵。我突然想起了小學班主任明路的智慧。她在班級管理中無憂無慮,遊刃有余。顯然,她的矛盾和痛苦都是短暫的,這只是她打開教育結的必然壹步。所以我在心裏否定了自己當初關註人物“痛苦與矛盾”的想法。

從教師職業生涯中期的專業發展,我們轉向壹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李博士說:大學教師壹般都有非常明確的職業規劃。我說:中小學教師幾乎沒有職業規劃意識。究其原因,大學老師的平臺是自己的,科研自我意識強,行政幹預少。中小學教師的講臺在某種程度上是屬於別人的。即使壹個優秀的教師試圖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但風格的認同還是別人的。我們也談到了我們的夢想。更接近我的壹個夢想是寫完老師再寫學生,站在學生的立場看老師。寫完了不同年齡和性格的學生,再寫家長。如果家長的教育意識被喚醒,我們的教育事業將會多麽壯觀!

李博士和藹地笑了笑。“那壹定很有趣。”

我喜歡這種主題性的,隨意的談話。往往壹個想法,壹個建議,就能讓我很受啟發,少走彎路。

第三,動手指導

因為學校工作很忙,女兒辦理出國簽證也要花很多時間,所以稿子很久沒有進展。

去年7月,在我的辦公室裏,當我得知上海浦東教育發展學院王老師的博士論文和博士後報告是用“敘事研究”的方法寫成的時候,我真的有壹種遇到知音的感覺。

幾天後,她給我發了壹條信息鼓勵我:

這兩天壹直在看妳的兩本書,仿佛在經歷妳所付出的研究過程,不解又欣喜。壹些正在交朋友的中小學老師也是去學習的,但是妳是專業的,通過理論和實踐,敘述和探究,真的是第壹次。其中,勤奮、求知欲和天賦都是重要的成功因素。真心向妳學習!

我雖然接受過系統的學術訓練,但不善於主動求教。比如我在華東師範大學做了兩年半的博士後,只聽過著名學者的課程,很少敢和他們直接交流。另外,我做的敘事研究大多是人類學意義上的實地考察,很難讓妳的角色有深度和在場感。

她提出來了,但是文具上的溝通不太清楚,我們還是面對面的談了。2009年暑假,我們約在華東師範大學中學校長培訓中心壹樓咖啡廳。那天雨下得很大,她開車來接我,還不忘給女兒帶禮物出國。

我們邊讀邊修改手稿。最大的收獲是,我們重新建立了手稿的框架,修改了目錄,將手稿中關於“我”的章節擴展為與“課程發展”和“職業中期”兩個主題並列的單獨部分。她的具體建議如下:

(1)關於“研究目標和主題”。在這壹部分,有必要整合兩項研究的概述,其中研究的目的和主題是修訂的主要內容。需要解釋清楚為什麽“教師專業發展”從最初的研究目的最終發展成為壹個研究主題,特別是要對職業中期發展、已有研究等相關概念進行梳理,以便在研究中形成整體感,減少重復。

(2)關於引言的壹些說明。整個引言中的每壹點都需要將兩個概述融為壹體。凡是不能提的都放進這“幾個解釋”裏,但壹般不要鋪開太多。關於“我自己”的信息建議放在“我的職業成長”裏,避免重復。

(3)關於研究人員的“姓名”。建議每章的主標題應該是老師的筆名。當然名字要更有講究,讓讀者能立刻匹配到她的故事和課程。比如“黃燕”這個名字就可以做到。

(4)關於“風格”。建議統壹整個文本。例如,第壹部分由課程開發故事、成長故事和分析組成。

(5)關於“我的想法和建議”。我覺得應該不同於因子分析,重點分析我自己研究過程中在壹個老師身上發現的壹些獨特現象。“建議”選自上壹章的個人建議。當然,如果這裏沒有提到建議,可以在最後壹章提到。

(6)關於a . d .這位老師無疑是課程發展故事中最值得深入分析的,也恰恰是最敏感的。妳的原文是分析阻礙其專業發展的因素。我覺得不太合適。有壹種先在的價值判斷——退出課程開發就是阻礙其專業發展。不如講事實,只分析其退出的原因和得出的啟示,可能會降低敏感度。

(7)關於“整體布局”的問題。妳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吳迪小姐,因為只有她不謀而合。由妳來決定是將它們分別呈現,還是將它們整合成壹章。分是有原因的,合是有價值的。不管妳做哪個選擇,都要在簡介裏說明,十個老師不完全是十個故事,有二合壹的故事,也有壹人兩個故事。最重要的是,妳自己也是“十大名師”之壹!

(8)關於“我”。把自己放在十位老師當中,將是本書的壹個新意,也是本敘事研究區別於其他研究的壹個重要特點,因為妳是絕對的圈內人,妳也是專業發展浪潮中的壹線老師。建議把第壹次學習中的日記和自我剖析有機地融合進去,甚至加入別人寫的話,讓故事更加豐滿。

(9)關於“結論部分”。建議再復習壹遍十位老師的故事,為以後的思考打下重要基礎。但這裏的回顧真的應該更有分析的味道,就像妳在第壹次“回顧”中重點分析了性的表現、促進因素和阻礙因素壹樣。特別是為了配合“課程發展”部分,妳需要對“職業中期”的六個故事做壹個類似的概述。當然,如果把吳笛的故事整合到第壹部,這裏是五個故事。

(10)關於“教師職業生涯中期專業發展的思考”。這是我從第二個研究中搬來的壹個標題。裏面的內容可能很多,但需要分解成幾點。如果能和前五題融為壹體,讀寫壓力就會減輕。參賽作品總數不應超過7個。

(11)關於“建議”。同樣,第二次學習的相關內容也要加進去,盡量有針對性,但是相關詞匯還要再考慮。比如“課程發展中的發展型教師”的提法裏有沒有非發展型教師?為什麽只給發展型教師提建議?另外,壹對壹的建議也可以放在每個老師故事的最後壹欄“我的想法和建議”。妳可以選擇如何放置它們。

在王博士的指導下,我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對手稿進行了“革命性”的修改。

今年2月我們在虹橋路和番禺路的真鍋咖啡館又見面了。從下午三點半到晚上九點半,整整六個小時,我們從未停止過對手稿的討論。

和以前壹樣,她壹章壹章地看著稿子,和我商量後修改。比如“教師專業發展”的定義,每章的“思考”部分,每壹節的標題和內容以及最後的“結論”部分。因為長時間的討論,我們都累了。然而,她比我更有耐心。在考慮“成長”“發展”“成長”的時候我想放棄,但是她又不得不慎重考慮。真的很感人!

今年4月初,我給她發了第三章《我在學校科研與管理中的專業成長》,並附有後記:“陳建華教授寫了壹篇對我的評論,妳覺得有什麽要補充的;另外,這壹章在書中很特別,很新穎,容易讓別人覺得我是在自吹自擂。所以,請從壹個旁觀者的角度,把整章的敘述改為平和真實。”

過了兩天,她回信:“我下載了這壹章,準備邊看邊做些評論。沒想到,沒地方寫。可能是之前的話我太熟悉了。那天我們基本上把它們都跑了壹遍,我真的覺得沒什麽大問題。陳教授把我想說的寫得更準確了。看來他真的很了解妳,尤其是最後壹段,有點煽情,非常好。最近忙著給農民工子弟學校做實地調研,今晚放松了壹下。看了妳的文字,看了壹會兒電視,覺得很開心。"

她的快樂感染了我。我認識了王李沁博士。她的善良、博學和耐心不僅改變了我的手稿,也讓我的生活充滿了幸運。

第四,逐字逐句的建議

我認識林花村博士是因為他的妻子。他們是華東師範大學教育系的同學,我們是好朋友。她聽說我正在為壹本書頭疼,就爽快地說:“讓林給妳看看。”那天晚上我把手稿寄給了他。我覺得如果不同的專家從不同的角度給我建議,會更有利於稿子的完善。

林花村博士當時讀了初稿,他很快給了我壹個答復:

(1)基本印象是講故事時有些內容過於發散,需要緊緊圍繞主題和關鍵詞“校本課程與教師專業發展”,而個人成長經歷等小故事不應該是篇章的主體部分。

(2)教師職業生涯中期的專業發展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時期,具有時間的特殊性。校本課程中的教師專業發展是校本課程作為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手段。應該說,雖然教師職業生涯中期的專業發展有多種途徑,但校本課程的開發無疑是壹個重要的方面。校本課程中為教師專業發展選擇的幾個研究對象,在其專業發展中期也存在問題。兩者側重點不同,但妳中有我,我中有妳。兩者的相似之處都是圍繞著教師的專業發展,只是切入的角度不同,側重點不同。

(3)教師專業發展的動力是什麽?教師職業生涯中期如何規劃?校本課程與教師專業發展的關系是什麽?等等,都可以放在後記裏細說。

(4)註釋法:應放在引用內容的末尾。

當然,他還不忘鼓勵我:“第壹章和最後壹章內容比較完整,結構也比較合理。”

我根據林博士的建議修改了這篇文章。這次最大的變化是把圍繞主題的散漫故事集合起來,把老師的成長過程穿插到分析部分。

在南京西路的壹個茶館裏,林博士和我面對面地討論我的稿子,主題仍然是提煉故事,重新思考分析部分。

今年4月初,我把整個稿子發給了他。那段時間他很忙,但是壹個星期後,他把修改後的稿子逐字逐句發給了我。有文字上的變化,有順序上的調整,有概念不準確的修正。比如我的原文是“理論是許多案例的總結”,他卻改成了“理論是具有壹定普遍意義的抽象概括”。雖是小改,但學術性大大增強。

林夫婦是我的朋友和老師。

感恩讓我覺得自己像個春風。

每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別人的支持,我也是,除了上面提到的專家朋友,還有很多人幫助過我。

感謝顧淩源教授、鄭金洲教授和劉良華教授熱情洋溢的講話。他們的鼓勵和支持讓我感動,並將成為我未來工作和研究的動力。

感謝岑國楨教授、李霞博士、韓老師、吳迅老師為我精心修改潤色稿件。

感謝姚成龍先生,他的壹再鼓勵和寬容幫助我在日常工作和業余寫作中獲得了身心的平衡。而且作為這本書的編輯,他壹絲不茍、兢兢業業的工作提高了這本書的質量。

感謝我的父母,丈夫和女兒,他們的分享和鼓勵讓我在研究的道路上走得從容,沒有後顧之憂。

由於篇幅所限,我無法列出很多幫助過我的人的名字,也無法用精煉的語言寫下我生活中太多的事情和感受。即使因為敘事研究的倫理問題,我寫不出被試的真實姓名,寫不出為我寫“敘事”和“評語”的校長和老師,但在我心裏,我會永遠記得他們對我的情誼。沒有他們的支持,這本書就不會存在。

我書房的窗戶對著五彩繽紛的徐家匯。擡頭望向窗外,港匯的兩棟高樓如海市蜃樓般矗立在我們面前。乳白色的燈光與地面蜿蜒的橙色路燈形成對比,讓城市在夜晚看起來更加現代。徜徉在這美麗的夜景中,我想,也許多年以後,當我還坐在書房的窗前,那些逝去的時光,那些曾經照亮過我生命的人,都會成為我美好的回憶。

感恩讓我覺得自己像個春風!

2010六月上海哈佛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