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如何做好外部高管的選拔和考核

如何做好外部高管的選拔和考核

高管永遠是公司最有價值的資產。但是,除了少數在領導力開發和接班人培養方面做得比較好的企業,大多數企業在發展和轉型過程中都會遇到領導者不足的問題。壹家著名的獵頭公司曾經發現,大約77%的企業承認,在高層管理人員的層面上,他們很難通過內部培訓提供足夠數量的有能力的人。因此,通過從外部聘請高管來彌補領導和管理能力的不足,是這些企業的必然選擇。正確的評價是公司獲得優秀高管的第壹步。為了提高選擇和評價外部高管的成功率,企業需要認真考慮和處理以下基本問題。第壹,充分認識高管選拔的核心特征和特殊性。與所有其他層次的人力資源選拔和評價壹樣,高管選拔的最終目的是實現“人崗匹配”。但高管的崗位特殊性決定了其要求的“人崗匹配”不同於壹般級別人員招聘時的“人崗匹配”。其特殊之處在於:1,其功能表現關系到企業的全局和長遠;2.其功能表現只有通過良好的團隊合作才能有效實現;3.對於擔任高級管理職務的人來說,看得見的知識、技能和經驗背後是什麽,才是他們職業成功更重要的決定性因素;正是由於這些特殊性,我們在選擇和評價外部高管時必須考慮以下三個方面的“匹配”,這實際上決定了選擇外部高管的評價要素和評價標準的三個方面。第壹個層面上,人崗匹配的要求和壹般層面的人員招聘是壹樣的。即結合工作職責確定任職者的必要資格要求(KSAO)。其中,K(知識)是執行某項任務所需的具體信息、專業知識和崗位知識;s(技能)是指在工作中運用某種工具或方法完成某項任務的熟練程度,包括實際工作技能和經驗;a(能力)是在職者的能力,如邏輯思維能力、學習能力、觀察能力、解決問題能力、表達和說服能力等。o(他人)是有效完成某項工作所需的其他人格特質,如工作態度、職業發展取向、性格等等。這些資格壹般可以通過教育、培訓或工作實踐獲得。第二個層面,作為企業高管,人和團隊的匹配必然會涉及到其他職能和部門,需要其他高管團隊領導的配合和支持。而且很多時候,他還必須作為高管團隊的壹員,參與公司的集體決策。高管團隊的整體績效效果是每個高管績效的核心組成部分。因此,“應該允許什麽樣的人進入團隊”、“分管各個領域的壹把手和團隊成員應該具備什麽樣的人格特征”等等都成為了必須考慮清楚的問題。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調動每個團隊成員的積極性,提高整個高管團隊的團隊效能;只有這樣,才能提高企業的整體執行力,促進相互協調、支持與合作,塑造和提升管理層的威信。對於可能進入董事會的CEO和高管成員來說,除了管理團隊,還要在他想加入的另壹個團隊——董事會團隊的層面反復思考上述問題。第三個層面,人與企業的匹配。外部高管在企業提供的環境和平臺中發揮才能,做出貢獻。他能否融入、適應甚至推動環境的變化,公司的平臺能否適應其特長的發揮,直接決定了能否達到引進外部高管的目的。在人與環境的匹配中,最難改變的是文化、觀念和價值觀。因此,企業必須清晰客觀地分析和了解自身的文化環境,仔細評估應聘者在文化、理念、價值觀等方面與公司大環境的匹配度。如果不能完全匹配,至少也要有適應性。在人與平臺的匹配上,最重要的是評估企業的發展戰略和方向是否與應聘者的職業訴求相壹致,企業的管理體制、管理制度和管理機制是否能夠支撐應聘者的能力和特長發展,企業當前發展階段的特點,企業面臨的內外部挑戰是否與應聘者的核心素質和特長相匹配。二、高管測評的核心難點高管崗位和職責的特殊性決定了高管選拔的核心特點和考核點。而高管本身的能力和素質特征決定了高管評價的獨特難點。核心難點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1,決定高管能力的核心能力通常是隱性的。很難有效地檢測和評估這些能力。正是因為知人知人的艱難。大文豪蘇東坡會感嘆:人難知,河海難描;山谷難以匹配其風險;雲何難改。隨著整個經濟活動的日益復雜和內外部環境的快速變化,高管的成功越來越依賴於簡歷中找不到的無形能力,如性格、靈活性、文化適應性、學習能力等等。正因為如此,被稱為世界第壹CEO的傑克。韋爾奇將在回憶錄中承認,“為通用電氣選擇CEO是我壹生中最艱難的商業決定”。他甚至沒說這是最難的。而他要評價的三個候選人,都和他們共事了十五年以上。所以,高管評估最大的挑戰之壹,就是如何發掘那些看不見摸不著,卻對企業成敗至關重要的東西。2.不確定性對於高管的素質(尤其是那些起決定性作用的、隱藏在冰山下的素質),業界也發展出了很多專門的測試方法和工具。比如測評中心,性格測試等等。然而,由於這些工具和方法的局限性,“測量不準”的現象普遍存在。例如,就評價中心而言,喬治·桑頓三世在《評價中心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應用》壹書中指出,其有效性通常在0.37左右波動,波動幅度很大,低至0.15,高至0.65。這可能與這種方法的效果有關,這種方法高度依賴於鑒定人的素質。除此之外,測評中心往往還伴隨著壹些其他的缺陷,比如因為測評中心的設計比較費力,設計不好的測評中心會讓應聘者在面試高管等高端人才時有演戲甚至耍猴的感覺,從而引起他們的反感。而人格測試等方法往往有“以相關性為因果”之嫌。事實上,相關性與因果性無關。比如外向性與銷售、管理崗位的績效正相關,但只能說明相關性,不能斷定是因果關系。另外,因為團隊屬性不等於個人屬性的簡單相加。因此,那些利用個體評價的統計匯總作為團隊能力評價的工具和方法,並不能準確地展現集體屬性。如果要對高層管理團隊進行評價,就必須開發基於團隊屬性的評價工具。3、容易出錯為了應用評價工具,克服工具的局限性,對高管的評價往往需要由“人”的評委進行評價,並進行交叉驗證。法官作為“人”,往往會受到壹些人性特征的“內在幹擾”。實戰中最突出的三點是:a .對前任的印象。許多企業對空缺職位的前高管深感不滿,或對前高管的離職感到惋惜。於是,對前任的強烈不滿或強烈懷念,就成了縈繞在評委心頭的“硬杠杠”和“硬標準”。但是,彌補前任的不足並不能保證新的高管能夠勝任。我們要看到,前任高管的缺點,本質上是能力不足;同樣,前任高管優勢的延續也不能保證新高管能適應新環境。b、以知己為準。挑選高管的評委往往是企業的高管或者更高層的決策者。在日常工作中,他們常常會有“忽高忽低”、“知己難求”的感覺。所以,壹旦遇到感覺像妳的人,就會有壹種“相見恨晚”的感覺,覺得“越看越合適”。或者壹旦遇到覺得“我想法不對”的人,可以直接判斷“這個人不行。”c、重硬輕軟。很多企業往往是憑借某壹項特長發展壯大起來的。因此,在挑選高管時,他們往往會“額外”重視這些非常“硬”的條件,比如經驗和技能。這種現象在技術/專業情結強、壹把手是技術出身的企業中尤為明顯。這時候,他們本該為考生進行的情商等“軟”素質就會不知不覺地被拋在腦後。他們忘記了高管獵頭行業的壹句老話:“因經驗而聘,因個性而炒”。事實上,作為壹個理性的評判者,如果妳想挑選壹個真正合適的高管,妳必須時刻牢記上面提到的“三個匹配”,記住真正的新高管選拔標準只能是工作、團隊和企業環境的要求。而且,這種評估必須在即將組建的新的高層管理團隊和即將發展的新企業的要求下進行。三、高管測評的解決方法那麽,如何做才能有效解決高管測評“密不透風”、“不準確”、“容易出錯”的困難,真正為自己選擇合格的高管呢?不可否認,科學規範的執行招聘流程和有效的招聘流程管理(尤其是法官的培訓和管理)是最重要的基礎和保障。但是考慮到有很多文章討論這些話題。限於篇幅,謹就以下兩個方面的實戰仔細分享給大家。1,多管齊下,綜合評價。正因為認識人難,所以認識高管更難。因此,我們需要超越壹般的面試方法、手段和流程,用系統的、動態的、歷史的、發展的眼光,綜合運用簡歷篩選、問卷測試、深度訪談、測評中心、實戰演練等方法,對應聘者進行全面、立體的評價。對於候選人所要求的核心素質,要從候選人的職業發展過程、同事和朋友群體入手,進行深入的探索。了解他的童年、教育和工作,了解他的家庭、親戚、朋友、同事在每個階段的變化,從他的“發展成長軌跡”中評估他的現狀,預測他未來的發展空間和方向。之所以要特別關註壹個人的“成長過程”,是因為它對壹個人的經驗積累、能力歷練、價值觀的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且,我們在意的壹個高管應該具備的能力和素質,既不是在頻繁的敲打中,也不是在瞬息萬變的頭銜中獲得的,而只能是在壹個固定的崗位上(至少是在壹個可比的、連貫的崗位上)通過長期的積累和歷練才能真正形成的。《財富》雜誌曾公布過壹份“未來CEO候選人”名單。名單上的未來CEO候選人都在同壹家公司任職超過十年。正如高盛“領導力培訓”的項目負責人史蒂文·克爾所說,“壹個優秀領導者的真正體驗是在壹個充滿挑戰的商場裏長時間努力工作。”在這種全方位、立體化的深入探索和評價中,評委需要註意的壹個問題是,首先要圍繞事先擬定的評價標準,建立系統的評價框架和思路。不要壹開始就壹頭紮進某個細節,而是要努力建立全面的認識和宏觀的理解,然後壹步壹步地逐漸了解某個方面的特點。在大評估框架的指導下探討細節。另外,由於高管的特殊地位,我們會更加強調“德才兼備,以德為先”。但在選人時,往往是從業務能力和業務經驗的感受和判斷出發,而不是從德出發。這時候就更要重視360度全方位的檢查了。這就是柳傳誌說的“選人靠後腦勺”。妳覺得妳的後腦勺怎麽樣?還不如用塞繆爾。塞繆爾·約翰遜的方法:“衡量壹個人最好的方法是看他如何對待對他沒用的人。”看他在之前的工作中是如何對待各種人和事的,尤其是那些和老板無關的人和事。這時候背景調查的質量就很重要了。對於擬聘用重要崗位的高管,不應簡單接受獵頭公司的調查結果,而應親自進行調查核實。我們可以要求考生聯系原工作單位的上級、同事、下屬、合作夥伴,進行系統的調研。這樣做的好處是,除了可以驗證這段工作經歷中的實際表現和表現出來的能力素質,還可以同時測試候選人在原工作單位的人緣關系,通過考察候選人推薦的朋友同事來確認候選人的隱藏素質。必要時,也可以要求這些受訪者提供其他受訪者。2.掌握方法,提高識人能力,其實是壹項“經驗依賴”很強的工作。即使妳可以使用工具進行評估和幫助。但是,評估數據的求解和判斷仍然需要依靠經驗以及隨之而來的洞察力和判斷力。除了通過積極的借鑒和大量的實戰,沒有更好的獲取經驗的方法。在所有有價值的經驗中,“提出問題”的經驗是法官最需要學習和獲得的。就像益康先達董事長大牛壹樣。梅蘭說:“妳不提問,人家就跟妳聊簡歷。”那麽,什麽是“好問題”?舉幾個例子:a,“請詳細描述妳做過的最困難的決定,包括決定的背景,遇到的困難,後續的進展,以及從中獲得的經驗、教訓或收獲。”為什麽問這個問題?原因很簡單。壹個真正有執行經驗的人,壹定有過面對艱難決策的經歷,而這種艱難決策或困境的經歷,恰恰是管理者走向成熟的必要條件。當他描述決策過程時,妳就有機會從他描述的細節中聽出真實性和含金量。如果壹個候選人充滿了陳詞濫調和場景,或者總是說“我們或我們的公司”,或者含糊其辭,含糊其辭,說明他沒有經歷過艱難決策的經歷和獨自決策的痛苦。而這些顯然都是高管經常要面對的事情。b、“談談妳在職業成長中犯過的最大錯誤或經歷過的最大挫折(也請提供時間、地點、人物、起因、過程、結果等詳細信息)”。之所以要問這個問題,是因為真正的成長是從失敗中學到的。管理經驗多的人,決策多,失誤多。如果壹個人想了很久卻想不出自己犯了什麽“有價值的錯誤”,那只能說明要麽他的高管經歷只是壹個“打醬油”的高級信使,他並沒有真正獨立決策;或者即使他獨立做了決定,也沒有自省的習慣。而且,壹個只會吹噓自己過去有多麽成功多麽輝煌的人,內心的優越感,閉目塞聽,無論如何對企業和高管團隊來說都是壹件危險的事情。其實通過這樣的問題,聽聽候選人的故事,成敗得失,也可以看出他的管理思想、思維習慣、價值判斷等等對於高管的選拔和評價是“重要但不容易發現”的。當然除了提問的體驗。因為高管的選拔往往依靠外部獵頭公司的力量。在獵頭的選擇上,也需要學會借鑒,積累經驗。甚至需要去面試為自己提供服務的獵頭顧問,看他是否有真才實學,了解他們的工作團隊、工作程序、工作方法、工作流程的管理。更重要的是,要保證“接活的人和幹活的人是同壹個人,或者至少是同壹級別”。結論:高管評估是壹場無休止的棋局。實際上,高管的選拔和考核再完善,也會因為這項工作固有的特點和難度而留下不足。空降高管成功率壹直不高的現象就是證明。因此,即使選聘了外部高管,評估工作也遠未結束。妳將如何管理第壹批100名至關重要的新高管?如何評價?壹年兩年後如何評價?如何發展?為了幫助新高管順利工作,妳應該在組織內部創造什麽樣的條件和便利?如何調整自己的組織架構、企業文化和薪酬福利政策?妳如何建立壹個領導力發展和管理者培養與考核的內部機制和平臺,從而把這些外部高管變成內部的人才和“兵”?並讓他們在企業的實戰中不斷得到檢驗、歷練、不斷得到評價?如何通過“高管人才”和“高管教練”的引進,促進企業內部管理人才梯隊的建設和能力提升?我們都希望企業能夠常青。在企業的不同發展時期,是否總能選出最合適的領導者,是企業能否常青的最重要的決定因素之壹。如何選拔、評價、使用高管,將是壹場無休止的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