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爺爺奶奶見不到孩子正常嗎?

爺爺奶奶見不到孩子正常嗎?

妳有* * *共同撫養壹個孩子就意味著家庭中的人必須有壹致的育兒觀和行為的觀點嗎?但是家庭成員之間很少會事事意見壹致,父母對育兒的看法也會不壹樣。如果老人壹起帶孩子,就更難找到壹致的育兒方式了。

在家庭中,良好的親子關系不僅僅是孩子親妳。家人之間互相尊重,不吵架也很重要。對於孩子來說,不和諧的家庭是無助的。家庭不和諧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在這裏,我將重點討論家庭成員之間因撫養孩子方式不同而引發的爭吵。

先說說我家每個成員是怎麽對待孩子的:

爺爺奶奶很愛孩子,什麽都會幫,所以孩子在他們面前瞬間變成“小皇帝+寶寶模式”。

爸爸給孩子很大的自由,往往爺爺奶奶和媽媽不允許做的事情,爸爸都可以允許。孩子在爸爸面前是“瘋狂+大膽模式”。

我用積極的紀律來教育我的孩子。我有自己的原則,尊重他自己的想法。孩子在我面前是“獨立+獨立”的。

另外,我相信孩子在老師、朋友、陌生人面前都會有不同的格局。

其實孩子很容易適應不同的育兒方式,知道爸爸這樣做,媽媽那樣做,爺爺奶奶那樣做,對他們來說都不是問題。

但是因為育兒方式不同而吵架,對孩子來說是困惑的,是討厭的,是無奈的。

如果家庭成員之間是相互尊重的關系,那麽大家都會既尊重自己,也尊重對方,觀點和行為不同也沒關系。大家還是互相關心的。相互尊重的家庭環境非常重要。

如何做到相互尊重?我來分享壹下我的例子。

孩子們的爺爺奶奶在他們的孩子快要上小學的時候來和我們住在壹起。他們剛來的時候,極其疼愛自己的孩子。當孩子們上學的時候,祖父母會照顧他們。晚上回來看看孩子和爺爺奶奶,聽聽他們今天做了什麽。我會把精力放在開心的事情上,不幹涉爺爺奶奶和孩子相處的方式。

我還是會用自己的方式和孩子相處,比如吃糖後刷牙,飯後吃零食,壹起出門自己拿東西。這些都只是為了提醒孩子,而不是要求爺爺奶奶也這樣做。他們還是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寵孩子,這壹點我完全可以接受。

就這樣相處了半個月左右,爺爺第壹次向我抱怨:孩子難伺候。我詳細問了,是吃的問題。

爺爺每次逛街都愛孫子買貴的,但是孩子吃的不多,會剩很多吃的。可惜他們總是要倒菜。即使他們做的方式不同,他們仍然會挑剔不吃它。爺爺跟我抱怨的時候,我其實知道他是想讓我幫他想辦法。這個時候,爺爺需要解決問題,而不是責備。

從我對孩子的了解來看,跟家裏零食太多有關系。

我回答說:“啊,每次都倒米,太浪費了!”

奶奶說:“是啊,妳爸爸買的菜還貴呢!”"

我繼續說:“他以前不是這樣吃的。他胃口很好。他吃飯的時候不是不餓嗎?他吃飯前吃了別的東西嗎?”

".....是的,他說他壹放學回來就餓了,就吃了點東西,餅幹什麽的……”

“嗯,妳不這麽認為嗎?下次早點做飯,他放學回來就可以吃,然後零食還是要求飯後吃,飯後還要吃。先試試吧,不然天天倒飯也是浪費。”

“可以,明天中午讓妳媽早點做飯。”

我沒有再問是不是還是午飯,爺爺也沒有再提吃不好的事。我還是沒有像以前那樣主動幹涉他們和孩子的相處方式。但是時不時的爺爺奶奶會和我聊聊其他孩子的問題,我也會給出自己的建議。

他們對待孩子的方式正在慢慢改變。可能是他們受不了溺愛孩子的後果,也可能是他們覺得我的教育方法更好,在對待孩子的行為上有了很大的改變。

爺爺奶奶帶孩子的時候,我不幹涉他們的教育方式,所以孩子和我在壹起的時候,他們也不幹涉我的教育方式。我們知道每個人的育兒方法都不壹樣,孩子很好地適應了完全不同的育兒方法。

教育孩子的指揮棒不需要握在壹個人手裏。孩子和爸爸在壹起的時候,指揮棒可以握在爸爸手裏。孩子和爺爺奶奶在壹起,可以還給爺爺奶奶。

壹個家庭學會接受對方的差異,尊重對方的教養方式,承擔各自的責任。孩子能學到什麽?

如果大家在撫養孩子的時候互相操縱,互相不尊重,孩子會學到什麽?對親子關系的建立有什麽作用?

再次重申:

孩子很容易適應不同的育兒方式,知道爸爸這樣做,媽媽那樣做,爺爺奶奶那樣做,不會打擾他們。但是因為育兒方式不同而吵架,對孩子來說是困惑的,是討厭的,是無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