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獨特的地理優勢,是國家立體交通的新樞紐。鹹陽位於祖國疆域的中心,是中華大地的起源地。自古以來就是西部重鎮。今天的鹹陽,是西北連接世界最便捷的城市。擁有中國六大機場之壹,西北地區最大的出口產品機場和內陸港。從這裏乘飛機壹小時內可以到達中國40多個重要城市。毗鄰亞洲在建最大的火車站,全國有9條鐵路、6條高速公路,京昆、烏魯木齊-上海兩條在建高鐵的唯壹交匯點也在這裏。鹹陽將形成陸路至其他重要城市的“壹日交通圈”。屆時,從鹹陽到北京只需四個小時,坐火車到上海只需五個小時,必將為鹹陽的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歷史人文博大精深,是中華文明的天然博物館。鹹陽,位於中國歷史文化長河的起點,是秦漢文化的重要發祥地。秦始皇的首都是鹹陽,這使它成為“中國第壹個帝國首都”,也使鹹陽成為中國人所熟知的地方。鹹陽到處都是秦磚漢瓦,境內文物多達4951件。漢高祖的長陵、景帝的楊陵、漢武帝的茂陵、唐太宗、唐高宗、武則天的昭陵等28座漢唐帝王的陵墓,綿延不絕,舉世無雙,被譽為“中國金字塔之都”。不到陜西,就無法領略中國的歷史,不到鹹陽,就無法體會秦漢的輝煌和中國原生態文化的浸潤滋養。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商鞅變法始於鹹陽,秦創立的統壹計量法影響深遠。秦所創造的創新、開放、創新進取、誠信有為的文化元素,是我們在實踐基礎上不斷創新,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不竭動力。
現代工業基礎雄厚,是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橋頭堡。鹹陽孕育了中國的農耕文明,農業始祖後稷在這裏教人耕種莊稼。是關中糧食生產的“白菜心”,每年為國家提供200多萬噸商品糧,尤其是品質優良的面粉,在三秦享有盛譽。年產水果400多萬噸,是世界上唯壹符合蘋果生產七項指標的最佳優生區,是中國最大的優質蘋果生產基地。全國10%以上的優質蘋果來自鹹陽,全球六分之壹的濃縮果汁來自鹹陽。同時也是陜西最大的無公害精品蔬菜生產基地,銷售範圍輻射西北。鹹陽還擁有豐富的地下水、煤炭、石灰石、地熱等自然資源。如今,鹹陽是西北重要的工業城市,西北最大的電子工業基地,陜西重要的能源化工和紡織工業基地,形成了以能源化工、裝備制造、電子、醫藥、紡織、食品、建材、航空物流、太陽能光伏等九大產業為主體的較為完整的工業體系,為城市的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生態環境優美宜人,是壹座自然與人文相得益彰的現代化宜居城市。鹹陽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相得益彰,是西部重要的旅遊目的地。渭河、涇河、豐河在境內交匯,400萬畝林地郁郁蔥蔥,自然條件宜人。攻克腫瘤克星的神刀、神針、神脈、神袋、神醫等“五神”聞名全國,食療、醫療、用藥、水療、足療、治茶等“六療”脫穎而出,每年吸引國內外65438+。近年來,我們致力於打造美麗、浪漫、溫馨的城市家園,建設了壹批主題鮮明的秦漢古典景觀,整個城市充滿濃郁的秦風古韻。由渭河水構成的“鹹陽湖”景觀碧波蕩漾,為鹹陽增添靈氣,吸引人氣。五年來,鹹陽市空氣質量保持二級以上天數超過300天,城市綠化率和人均綠地面積位居北方城市前列。如今,鹹陽已經成為中國養生文化名城、中國十大宜居城市、中國魅力城市,這讓每壹個鹹陽人感到驕傲,也讓每壹個外來者羨慕。
發展前景無限廣闊,是未來Xi安(鹹陽)國際大都市發展的大引擎。鹹陽有著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發展的美好前景令人羨慕。國務院《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明確提出,要把Xi(鹹陽)建成城市人口10萬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屆時,10公裏長的豐河將成為壹條清水走廊,渭河將成為我們的城市之河。昔日秦都“鳳尾貫穿京師,橋南過,法牛驅”的恢弘氣勢,將在鹹陽重現,壹個文化底蘊厚重的鹹陽,壹個更加開放加速崛起的鹹陽,壹個天藍地綠更具魅力的鹹陽。
歷史演變:建築的起源
鹹陽市的行政區建立於公元前21世紀的夏朝。城西為太氏封地,東南為胡氏氏族管轄,城北為夷等原始氏族部落。它屬於龔宇九州雍正郡。殷商時期發展到泰、晉、成、狗坊等國,市區在城東南。西周時為碧國,後為,為豐、高之郊。東周封於秦,春秋稱未央。到戰國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經過九次遷徙,秦國的首都是鹹陽。
公元前00年221年,秦始皇統壹中國,設置郡縣,在鹹陽周邊都城設置文史,管轄關中各郡。秦末,項羽入關,廢郡,恢復分封制,將秦內部歷史及部分地區劃分為雍、翟、賽三國,這就是“三秦”的由來。漢高祖初年,劉邦恢復了被項羽燒毀的鹹陽,並將其命名為新城。梁武帝時期,鹹陽因靠近渭水而改名為渭城。
三國時期,今天鹹陽的疆域分布在扶風、鳳儀、新平三縣。西晉時,鹹陽轄石屏縣、新平縣、安定縣、扶風縣等幾個縣。東晉南北朝時期,先後設靈武縣、石安縣、鹹陽縣。至北末,鹹陽、扶風、新平、雲陽、鳳儀、平涼等十余縣,下轄三州。隋初廢除郡縣制,在州、縣兩級設置地方行政區域,後改州為縣。至隋末,京兆郡有石屏、武功、禮泉、尚義、三原、涇陽、雲陽七郡,北地郡、新平、三水兩郡,安定郡吉瓦郡東北。唐朝在關中設京畿行省,州改為州。至唐末,京畿共有9郡,分別是鹹陽、三原、涇陽、禮泉、雲陽、興平、武功、齊昊、奉天,下轄益州、新平、三水、永壽、陸毅。五代至周末,京兆府轄鹹陽、興平、涇陽、齊昊、禮泉、武功六縣,耀州、贛州、奉天縣轄三原、雲陽兩縣,新平、三水、永壽、陸毅四縣。
北宋時,設永興軍路、淳化縣、贛州、艾州。北宋末年,京兆府轄鹹陽、興平、涇陽3縣,耀州轄三原、雲陽2縣,益州轄新平、陸毅、三水、淳化4縣,益州轄奉天、武功、禮泉、永壽、齊昊5縣。金代末年,京兆州轄鹹陽、興平、涇陽、雲陽四縣,耀州、贛州轄三原縣及奉天、禮泉、武亭、郝村四縣,新平、淳化、永壽、陸毅、三水五縣。元代,陜西省設立中書省。豐原路有鹹陽、興平、涇陽三縣,耀州三原縣,贛州及其禮泉、武功、永壽三縣,漳州及其新平、淳化兩縣。
明代逢源路改為Xi安府,洪武四年(公元1371),鹹陽遷至渭水驛,即今秦都區所在地,後設三水縣、長武縣。明末安下轄鹹陽、興平、涇陽、三原、禮泉五縣,贛州及其武功、永壽兩縣,宜州及其淳化、三水、長武三縣。清代仍延續舊制,只是將贛州、泰州改為省級直隸。
001912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省級以下地方行政區劃改為道、縣兩級,鹹陽歸關中道管轄。1933年,道統被廢除,只剩下省、縣兩級。繼1935之後,陜西省共有10個行政監察區,境內共有二、七、九、十四個監察區。同時,中共中央成立了蘇維埃中央政府西北辦事處,在銅川的旬邑縣、淳化縣、耀州區設立關中特區,1940改為關中師。1948年6月至1949年9月,關中各郡相繼解放,撤銷關中分區,在城內設三原、鹹陽、義縣三個分區。1950年5月,三原、泰縣師裁撤,鹹陽師改為鹹陽專區。1961年10月,鹹陽地區下轄鹹陽市及興平、黟縣、昆縣、高陵、三原、涇陽、淳化、禮泉、乾縣、永壽、黟縣等。1964年9月10日,經國務院批準,禮泉改為禮泉,昌邑為旬邑,丹縣為賓縣。1969,鹹陽地區更名為鹹陽地區。
001984,鹹陽地區撤銷,鹹陽市改為省轄市,高陵、周至、戶縣劃歸Xi,寶雞地區武功縣、楊淩區劃歸鹹陽市,鹹陽市改為秦都區,鹹陽市轄秦都、楊淩區和武功、興平、涇陽、三原、禮泉、乾縣、永壽、賓。1986 65438+2月,濰城區位於秦都區東部,以市區於樂路為界。1993 6月18日,經國務院批準,興平撤縣設市(縣級市)。1997年7月,國務院決定設立楊淩區,示範區管委會為省政府直屬機構。
行政區劃
00到2011年初,鹹陽轄秦都區、渭城區、興平市、武功縣、乾縣、禮泉縣、涇陽縣、三原縣、永壽縣、賓縣、長武縣、旬邑縣、淳化縣、* * 2區1市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