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是正確處理加快轉型和狠抓落實的關系
所謂審計轉型,其實質是在原有基礎上進壹步提高審計思維、審計手段和人員素質,主要由兩個方面驅動。壹是外部形勢和環境發生了變化,對審計工作的要求不斷提高,客觀上要求審計人員更好地履行職責。二是隨著國家審計的發展進步,審計人員主觀上要求提高影響力,發揮作用,要求審計工作向更高層次邁進。審計轉型不是對以往做法的全盤否定,而是在以往工作的基礎上,進壹步提高水平,更好地發揮作用,達到壹個新的更高的階段。實現這壹目標,需要正確處理加快轉型與狠抓落實的關系,打基礎與求創新的關系。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狠抓落實是實現轉型的前提。執行的過程就是轉化的過程,思想深化、提煉、具體化的過程就是執行創新的過程。沒有實施,所有的變革思路和創新實踐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就像實驗室裏的發明壹樣,毫無用處。加快轉化為實施提供了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當壹個想法或者壹個做法重復很多次,如果不去創新和改進,就會僵化,就會陷入死胡同。單純的“逐賬”審計方式在今天已經行不通了,就是很好的證明。
正確認識加快轉型與狠抓落實的辯證關系,在落實的基礎上尋求轉型,將轉型的成果落實到審計實踐中,將推動審計工作的開展。
第二,正確處理整體改造和局部改造的關系
我們要實現的審計轉型是審計理念、審計手段、人員素質的整體轉型,整體提升。整體是由部分組成的,實現整體轉化的前提是局部轉化的成功。筆者認為,就審計機關而言,整體與局部的關系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轉化內容中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所有政府資金審計、效益審計、計算機審計等。是我們審計轉型的內容,它們已經成為審計轉型內容的全部。二是改造主體整體與部分的關系。以寧波市審計局為例。審計機關的每個人、每個處室都是局部主體,整體幹部職工構成了轉化主體的整體。
轉型內容的多樣性決定了我們的轉型不可能壹步到位。由於審計機構數量有限,承擔的任務繁重,實現轉型需要分清輕重。目前,計算機審計已經揭開面紗,並逐步深入。筆者認為,以深化審計信息化為突破口,大力推進計算機審計,可以作為審計轉型的第壹步。換句話說,在改造的內容上,局部改造可以從信息技術改造開始。根據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的理論,審計手段的創新將進壹步促進審計管理體制和組織模式的優化。當然,我們也沒必要人為地給所有地方的轉型排個名次,比如先信息化,再效益審計。其實每個局部的轉型也是交叉的,思維的轉型貫穿於審計轉型的始終。但在某個階段,我們可以優先考慮某個局部的改造,同時兼顧其他的改造。
轉型主體的層級性決定了我們的轉型不能壹刀切。由於年齡結構和知識結構的差異,審計人員的素質客觀上存在著不同的起點和能力。實現審計轉型,要根據審計人員的年齡結構和知識結構,確定不同層次的目標,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比如審計信息化方面,要求相對年長的同誌精通AO,年輕的同誌要在此基礎上進壹步精通sql語言和數據對比技術。
正確認識整體與局部的關系,註重內容的多樣性和主體的層次性,以局部轉型為突破口,以人員素質的提高為重點,以審計手段的變革為先導,推動審計管理體制和組織模式的變革,最終實現整體轉型。
第三,正確處理當前和長遠的關系。
實現審計轉型是壹項長期的系統工程,需要我們循序漸進地處理好客觀現實與長遠目標的關系。
壹是克服兩種不成熟的心態。加快轉型是審計機關更好履行職能的必要前提,需要我們努力工作,決不能懈怠。但審計事業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有賴於我們審計幹部的努力和外部環境條件的成熟。我們應該掌握這個規律。壹方面要克服壹勞永逸的急躁情緒,另壹方面也不能固步自封。
二是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審計涉及的內容很廣,需要很多知識,包括會計、管理、金融、稅收、宏觀經濟等各個方面。即使是我們壹直提倡的復合型人才,也不可能做到“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在人力資源和客觀條件的制約下,審計轉型要避免遍地開花,緊緊圍繞黨委政府關註、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焦點、難點問題,提高人員素質,改進審計方法,提高審計水平。
第三,要科學制定審計計劃。審計轉型怎麽轉,達到什麽目標需要做規劃。審計署制定的審計工作發展規劃是我們確定轉型目標的主要依據。我們可以借鑒,但不能“畫瓢”。要結合地方審計機關的客觀現狀,因地制宜,既考慮當前的進步,又著眼長遠的發展,建立長短期目標規劃體系。
立足當前,兼顧長遠,從當前客觀實際出發,協調好當前審計任務與長遠審計目標的關系,以當前審計成果促進長遠發展,以長遠發展的總目標拉動當前審計行為,必將推動審計事業更好更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