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之壹:樓市供需基本面已基本平衡,今年樓市基本面回暖好轉的“大年”難以為繼。
根據同策咨詢研究部的結果,2010左右,全國城鎮居民家庭平均住房套數已達1.0套。按照國際標準,城鎮居民家庭平均住房套數已經達到1.0套,這意味著我國房地產市場供需已經基本平衡,樓市已經進入下半場。未來樓市增量房源增速降低,房地產市場將逐步進入存量房時代。對於房地產市場未來的需求特征,將體現出增速相對穩定、需求更加差異化的市場特征。
從樓市大趨勢來看,當前樓市已經進入下半場,供需基本面基本平衡,市場需求基本得到滿足。今年,樓市基本面因多輪“救市”政策而復蘇好轉的“大年”難以為繼。
第二個原因:央行“雙降”後,樓市需求將被透支,樓市將在下半年的瘋狂後陷入大蕭條。
今年“330新政”以來,大中城市房地產市場成交量和價格的回升,主要是由於過去積壓的需求集中釋放,以及需求集中釋放導致的市場需求透支。如果房企認為未來樓市會壹直保持這樣的量價走勢,其實是對市場的誤判,在未來市場發生變化時,極有可能陷入被動局面。
從本輪央行“雙降”後的市場發展趨勢來看,當本輪市場需求在四季度釋放後,下壹輪市場調整就會到來。筆者認為,央行“雙降”後,本輪樓市量價齊漲最多持續到今年四季度末。也就是說,央行“雙降”後,樓市需求將被透支,樓市將在下半年的瘋狂後陷入大蕭條。從時間上看,新壹輪房地產市場調整很有可能在2016年初到來。屆時,如果企業不能在今年下半年“未雨綢繆”,那麽房企可能會陷入被動推盤的局面,企業的資金也會遇到問題。
因此,央行降低RRR和降低利率的政策對“窗口期”是有利的。對於房企來說,首先要主動調整銷售節奏,控制五次降息、四次RRR後的跑量“窗口期”,加大“金九銀十”乃至年底最後幾個月的銷售業績占比,防止四季度末甚至2016年初市場環境發生變化,導致企業被動銷售。
第三個原因:美元加息預期強烈,全球資產配置方向轉向美元資產或房地產。中國取消外資限制國內樓市的象征意義大於實際意義。
美元加息預期強烈。從全球投資者或財富階層的資產配置方向來看,購買美元資產或增加美元資產成為他們的最佳選擇,美國房地產市場更具投資價值。在這種市場背景下,中國放開了外國人在中國購房的限制。筆者認為放開外地人在華購房限制對國內樓市不會起到太大作用,取消國內的限制象征意義大於實際意義。原因很簡單。全球投資者或財富階層在比較中美房地產市場的投資價值時,會選擇投資價值更高的美國房地產,而不是中國房地產市場。即使選擇投資中國樓市,也只是關註壹線城市和少數二線城市的中高端物業,難以改變樓市的大趨勢。
第四個原因:頻繁出現的“地王”是樓市瘋狂的體現。樓市瘋狂過後,必然會有壹個調整期,樓市會處於大蕭條的周期中。
今年以來,北上廣深壹線城市,合肥、南京、武漢等城市頻繁出現。筆者認為,在今年商品房市場成交量回暖的市場背景下,土地市場的高溢價和“地王”現象確實已經出現。如果今年市場成交量剛剛回升,開發商就會在土地市場瘋狂拿地。如果這樣的“地王”拿地成為常態,那麽市場可能很快就會走向另壹個方向:瘋狂之後的市場調整期。
無論以何種形式或方式,土地市場都出現了“高溢價”和“地王”的現象。筆者認為,在房地產市場仍在復蘇的市場背景下,土地市場出現“高溢價”和“地王”並非好事。土地市場的“高溢價”和“地王”是惡魔。如果目前的土地市場正在醞釀2009-2010、2013年土地市場的回暖,那麽很有可能市場出現偏差,可能導致樓市調控政策從目前的“救市”期收緊,市場再次陷入低迷。
從歷史經驗來看,也是如此。繼2009-2010、2013年土地市場“地王”頻頻瘋狂之後,2016、2014年包括土地市場在內的樓市陷入大蕭條。從今年土地市場的表現來看,如果今年下半年土地市場“地王”現象繼續頻繁出現,那麽這意味著2016年樓市將陷入大蕭條的調整期。
第五個原因:樓市“救市”政策越頻繁,當前樓市形勢越嚴峻,未來樓市面臨的問題越多,未來仍隱藏著更多的市場風險。
去年下半年以來,盡管大部分城市取消限購政策,松綁“中央四條”政策,出臺“330新政”,地方政府發布“救市措施”,央行五次降息,四次下調RRR,各種樓市相關政策此起彼伏。但這些政策的效果都是短期的,不代表未來樓市基本面會繼續上漲,也不代表未來的問題會越來越嚴重。筆者認為,樓市“救市”政策越頻繁,當前樓市形勢越嚴峻,未來樓市面臨的問題就越多,未來仍隱藏著更多的市場風險。
第六個原因:對於大部分大中城市來說,仍然面臨很大的去庫存壓力,樓市基本面沒有實質性改變。這是樓市的基本“國情”,也決定了未來樓市仍將面臨階段性調整的市場壓力。
事實上,短期來看,當前樓市仍是調整期,市場基本面並未發生明顯變化。“去庫存”仍然是市場的主旋律,這個基調不會因為壹線城市和部分二線城市的成交量回升而發生明顯變化;對於房企來說,依然面臨很大的去庫存壓力,甚至有浙江廣廈等房企選擇退出房地產市場;從中長期來看,經濟基本面下滑的壓力將導致2015-2016期間樓市需求動力不足的問題,遲早會面臨去庫存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