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空工業綜合技術研究院(301所)成立於1970年,至今已走過半個世紀。
301所從壹開始的十幾個人發展到今天的上千人,從初期業務相對簡單的技術基礎發展到標準、可靠性、試驗檢測、適航安全、綜合保障、基礎數據研究與應用、無損檢測、標準件技術與應用、質量數據研究與應用、工業自動化、生產力提升、檔案管理與信息知識服務、信息編碼標準的研究與推廣。今非昔比,成就斐然。恭喜妳!
301所的發展是中國航空事業蒸蒸日上的壹個縮影,但同時又非常獨特。作為技術基礎,他們在了解科技發展規律的前提下,積極、持續地探索新的業務領域的做法和經驗,尤其值得關註和學習。
值此喜慶之際,我謹祝賀301成立50周年!向50年來為航空工業繁榮發展而努力的幾代領導和全體員工致敬!基於我對301的發展成就和經驗的了解,並充滿我的期望,我謹向他們表示祝賀:
通航產業強,標準先行;
成功的方法是建立基礎。
新知開拓,敢為人先;
什麽不大,什麽有前途就是出名!
建基礎——不僅意味著他們為整個航空工業乃至整個國防工業建立了技術基礎,還意味著他們擁有獨特的優勢,通過加強自身的基礎建設贏得發展效率和效益。
前途無量——301所無論從人員規模還是總資產來看,都還算不上大所,但壹個機構的聲譽和地位取決於他們的行動。有為有地位,有為有名氣。
難忘的旅程
1970 10 6月13日,原國家機械工業部發文成立機械工業部綜合技術研究所,負責航空標準化和新技術推廣工作。通過引進和改造蘇聯標準,航空標準化開始了。1980全套美國軍用標準出臺,1983國防科工委軍用標準化研究室掛牌,承擔全國軍用標準化工作。在這裏,第壹個國家軍用標準(GJB 1《機載懸掛物與懸掛裝置結合部通用設計準則》)誕生了。
90年代,標準化和質量開始進入型號研制任務管理,301所的經營狀況得到改善。301所得收入在國防科工委、總裝備部標準化研究中心掛牌,成立航空工業可靠性與環境試驗中心、航空機載產品綜合環境實驗室。
2000年後,由於高度重視航空型號研制中的標準化和質量問題,該所成為型號研制副總師單位、軍兵種裝備定型和可靠性環境指定實驗室、基礎產品試驗指定實驗室、ISO/TC20(航空航天技術委員會)國內技術對口單位、國防科技工業無損檢測人員資格鑒定和認證秘書處。
2010年後成為中央標準化技術支持單位,掛牌工信部工業品牌培育專家組辦公室、市場監管總局質量效益研究基地,組織發布首個航空國際標準,質量可靠性從技術跟隨走向技術領先。
301研究所最新公示信息顯示,研究所現有員工1300余人,固定資產8.8億元,業務規模約為11億元。主要從事標準化、質量工程、適航等航空技術基礎研究,在67個國家、行業和集團擁有資質和上市業務,20多個各具特色的實驗室。
現為兩區辦公,占地* * * 1.2萬平方米,南區位於朝陽區三元橋,北區位於懷柔科學城。前幾年雁棲湖邊建設的北區,得到了壹個擴張的好機會。現在,高樓林立,實驗室和各種設施逐步到位,呈現出可喜的發展勢頭。
301所確立了“到2035年成為世界壹流的標準與質量綜合技術服務商”的願景目標,以“立足航空裝備質量升級,助推國防裝備質量升級和輻射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為價值導向,以標準、質量技術、測試、大數據為重點,逐步形成為裝備提供綜合服務的能力,為實現航空強國做出新的貢獻。
新布局和新方向
經過半個世紀的歷史,目前的301研究所已經進入快速擴張發展階段。在長期積累的基礎上,根據基礎技術業務的新要求、新特點,形成了未來發展的新思維、新布局,即在現有能力的基礎上,集中力量,聚焦市場,拓展業務,強化能力,提升定位,形成新的三大板塊,提出了“三”的定位。它們是:
第壹,政府服務產品部——做壹個“思想的提供者”
基於在標準化和質量領域的長期積累,我們為中央金融辦、工信部、市場監管總局、科技局、國家標準委等政府機構和裝備發展部等軍委部門提供質量和標準化服務,並通過判斷當前形勢和展望未來提供戰略規劃、政策支持和公共服務,以推動行業變革和進步。
二、設備服務產品部——做“質量促進者”
立足裝備建設領域的定位,聚焦主業,為航空裝備領域各部門、各單位提供標準化、質量工程和適航等技術服務和第三方檢測鑒定服務。通過參與航空型號標準化、通用質量特性、綜合保障和試驗鑒定,支持空軍、海軍、陸航等型號研制和使用保障。
第三,企業服務產品部——做壹個“知識傳播者”
基於軍工領域的知識和技術基礎,為廣大軍工企業、工業領域企業和人民軍隊中的企業、企業、人員和產品提供線上線下的標準知識、工具和軟件、服務媒體、專家資源、專業培訓教育、管理咨詢等服務。
我為《三部》和《三部》的商業布局和角色設計叫好——極具創新性、標新立異、實用性。三個部門都貼上了“服務”和“產品”的標簽,可見定位之準確,理念之新。這是壹個緊跟時代步伐,把握技術規律,用新的認知和新的詞匯進行繪制的具有挑戰性和啟發性的開發程序。
技術基礎工作的大環境正在悄然發生變化,總的趨勢是基礎業務在擴大和加強,從基礎技術的研究和應用轉化到公共設施的建設布局和* * *使用都表現出這壹特點。之前成立的技術基礎所業務增加,需求旺盛,要求明顯提高。
301所業務事業部也面臨諸多挑戰,需要滿足多種迫切需求,如建立和應用先進/領先標準的需求、保障和提升設備質量的需求、傳統“五性”加六性(對自然和電磁環境的適應性)檢測認證的需求、各方對優質數據的有效利用和價值挖掘的需求、行業知識傳播和基礎業務培訓的需求等。
301所在深入研究分析這些需求的基礎上,把千方百計滿足需求作為自身業務建設的動力,並及時做出必要的改變。他們深入思考,做出了“三部”和“三部”的定位和回答,從而化挑戰為機遇,既繼承和壯大了傳統業務,又拓展了許多急需的新業務,開啟了新發展階段的新篇章。慶典前後,我有幸走進301,看到新的框架初具雛形,開始運行。員工精神飽滿,發展態勢喜人。我為301的不斷進步而激動和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