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開通了全國第壹條乳腺癌患者熱線,用聲音陪伴孤獨無助的乳腺癌姐妹;
滿頭白發的她,穿梭於各大醫院的病房,為病友送去鼓勵和安慰。
她就是張嘉敏,她病人的昵稱:賈敏老師。她活成了壹束光,照亮了自己,也溫暖了人間的蒼涼。
遭遇乳腺癌
2020年初,武漢疫情突襲。疫情期間,81歲的賈敏無法帶領粉紅絲帶誌願服務隊的乳腺癌康復誌願者到醫院看望住院的乳腺癌姐妹,於是開通了微信聊天和熱線,每天仍要接聽來自世界各地的幾十個求助電話,答疑解惑,安慰安慰...
回到1994,當人們對乳腺癌的知識還非常有限和陌生時,55歲的賈敏不幸患上了乳腺癌。因為對乳腺癌壹無所知,確診後根本沒當回事。她每天都去上學,直到8個月後的壹天,她在家支撐不住,暈倒了。
4月1994,11,這壹天,賈敏先生接受了左側乳房根治術,失去了陪伴他多年的乳房。她在《讀者》節目上說,手術後第壹次洗澡,看到自己殘缺不全的身體時,眼淚隨著水流走了,水稀釋了她眼中的淚水,但她心裏的淚水還是流了!我已經三天沒和任何人說過壹句話了。
被迫接受事實,繼續擁抱生活。賈敏老師壹邊講課,壹邊接受化療和內分泌治療。從此,她與癌細胞和平相處,和平相處了19年。
2003年6月5438+10月,賈敏75歲,因心臟和血壓問題住院。不曾想,壹不小心發現右側乳房有個小腫塊,最後被確診為乳腺癌。
與19年前初診乳腺癌時的無知無畏不同,這次她選擇了坦然面對。為了讓家人和朋友過壹個快樂的新年,她對乳腺癌守口如瓶,直到元宵節過後。2013年3月5日,她再次走上手術臺,對右側乳房進行保乳手術。
在她與乳腺癌相遇的26年裏,她沒有哭過,沒有抱怨過,也沒有感到過無助,但人生就是壹場跋涉,走過山頂,跌過谷底,跌宕起伏是人生的常態。
壹根電話線,壹束光
賈敏老師看過並講過壹個路人魯迅先生的壹篇文章,描述了主人公從生到死的過程,死亡其實就是生命的終結。這給了賈敏很大的啟發,他認為既然人終有壹死,乳腺癌有什麽可怕的呢?在慢慢從無知轉變為認知,對乳腺癌有了初步了解後,她的心態也變得比較平靜。
面對突如其來的生命威脅和手術後殘疾的身體,500多歲的賈敏老師認為:他自己都難以接受,何況是更年輕的女性?他們壓力太大了!
當時,壹位老專家希望賈敏老師告訴她積極樂觀的想法,讓更多的患者咨詢她的病情,於是征得了她的同意,公開了她家的座機號碼。
當時對乳腺癌的宣傳非常薄弱。賈敏老師的座機電話壹公開,她就接到了來自全國各地患者的咨詢。乳腺癌,壹個女性特征明顯的群體,彼此之間有著特殊的情感交流需求。有些問題很難和家屬或醫生說,只能和患者傾訴和交流。
咨詢的人逐漸多了起來,座機電話變成了24小時接聽電話。賈敏老師甚至要在半夜接壹兩個小時的咨詢電話,幫助患者消除恐懼,樹立防癌信心。
在熱線中,賈敏分享了壹個25歲乳腺癌患者的故事,她在年輕時就患有癌癥。她的未婚夫當時和她分手了,這讓事情變得更糟。她非常想放棄治療。電話那頭的她絕望了。聽完她的故事,賈敏老師問:“這個人在妳生病後就走了,那他現在還可愛嗎?”
電話那頭,兩人約好第二天見面。見面後,老人和年輕人擁抱在壹起,親切交談。老人鼓勵安慰她,小病人的反復努力終於打消了她的偏激念頭,同意做手術。300多天過去了,後來,她不僅恢復得很好,還順利回歸社會,升職加薪。
被問及是否還和我的小病人保持聯系,賈敏老師說:“壹般來說,中青年女性在治療結束,回歸社會後,是不會主動聯系他們的。我希望他們不要總記得自己曾經是乳腺癌患者。”
從1994開始的26年裏,賈敏已經連接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數萬名乳腺癌患者。即使在家裏疫情期間,她仍然接聽了近2000個求助電話。壹根電話線,像壹束光,照亮了他們的抗癌生活,增加了他們對抗癌魔的信心。
擁抱現實
“雖然電話可以和世界各地的姐妹交流,但總感覺很遙遠。我們無法在身體上安慰她,擁抱她,替她擦眼淚。”賈敏老師含著眼淚說。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張嘉敏和幾個患者姐妹商量,成立了壹個誌願服務隊,為住院的乳腺癌患者服務。2012成立了壹支短小精悍的公益團隊,名為“粉紅絲帶誌願服務隊”。團隊的宗旨是關愛乳房,珍惜健康。
手術前,她們對新確診的妹妹進行心理疏導;手術後,他們指導病人進行身體康復訓練。通過探訪,希望患病的姐妹們對疾病有所了解,對治療有信心,以樂觀的心態面對疾病,最終能夠戰勝疾病,得到康復,成功回歸社會。
賈敏老師提到:“每當我們的服務團隊來醫院,每個人都特別受歡迎。因為我們團隊成員本身就是患者,和大家聊天是壹種同理心,也是壹種表態。”
“粉紅絲帶誌願服務隊”成立近8年,前後服務過數萬人。服務隊成員身著粉色隊服,帶著溫暖的笑容,奔赴全國各地的醫院,給大家帶來鼓勵和安心。
《粉紅伴侶》,壹路相伴
抗癌26年,賈敏先生也見證了乳腺癌治療水平的飛速發展。從那些年的“談癌色變”到今天的“慢性病”,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乳腺癌患者不再懼怕疾病,敢於與癌癥抗爭,活出精彩的人生。
《粉紅伴侶》這本書記錄了粉紅絲帶誌願服務隊每壹位誌願者含淚感人的故事。她們在病愈後加入了誌願者的行列,無懼嚴寒酷暑,風雨無阻,為乳腺癌姐妹排憂解難,在與乳腺癌的鬥爭中共同成長。
《粉紅伴侶》這本書的初衷,是想在多年來為乳腺癌患者服務的乳腺癌康復誌願者身上留下他們的足跡。二是給讀者足夠的勇氣,希望我們康復後能回歸社會,回報社會。
正如賈敏老師所說,“人應該活著,或者說應該活得有意義。”
在與賈敏通電話時,她剛剛與壹位患乳腺癌的姐妹結束了兩個小時的電話會診。我無法想象壹個白發老人。她的身影穿梭在各個地方的病房裏,每走壹步都給生活壹種沈甸甸的力量。壹條熱線和壹個誌願者團隊26年來從未停止幫助乳腺癌患者。多麽堅持!
雖然命運給予的災難有時難以預料,但妳依然可以選擇做壹束光,溫暖這個世界的蒼涼。
七夕節到了,互助君給大家準備了小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