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65438年到0976年,魯羿伶出生在杭州壹個非常普通的家庭。他從小就知道,父母只能幫助他健康成長,而在學習和工作的道路上,他需要依靠自己的努力和拼搏,不斷向前沖刺,才能為自己掙壹把傘。大學畢業後,魯羿伶靠自己的努力進入了人人羨慕的國企,17。在外人看來,魯羿伶絕對會捧著鐵飯碗,順風順水地工作到退休。然而,即將年滿40歲的魯羿伶選擇了辭職。這猶如壹枚重磅炸彈,在魯羿伶的世界裏引起軒然大波。親戚朋友不理解魯羿伶的“亂搞”。
學生時代,魯羿伶無意中接觸到了心理學課程。從那以後,宿舍裏就堆滿了心理學的書。對他來說,心理學的出現打破了原本平靜的生活,豐富了他的世界。甚至在他進入國企後,也從未落後過。他總是利用業余時間自學。魯羿伶的辦公室和家裏堆滿了心理學書籍。
溫柔的理工男總有壹顆桀驁不馴的心。魯羿伶決定在40歲之前開始她真正喜歡的職業,那時她的家庭和經濟都很穩定。然後就是“17的鐵飯碗,17的心理。”
“與其說是給40歲的準備,不如說是給40歲的禮物。”魯羿伶在接受采訪時說。17期間,堅持學習心理學知識,獲得浙江大學工商管理與工程雙碩士學位,並先後獲得美國NLP國際導師、高管、系統安排導師、催眠師心理咨詢師資格。
魯羿伶辭職後,他周圍的親戚朋友都很驚訝,但他的父母和妻子卻異常平靜。魯羿伶以為她的父母會反對他的決定,但事實並非如此。面對父母和妻子的支持,魯羿伶毅然開始追尋自己的夢想。
然而,這個世界對他並不寬容。首次創業的魯羿伶創建了壹個名為“思想圈”的平臺。他想把所有的心理學課程、心理學老師、心理咨詢師都帶到這個平臺上,幫助有需要的人。因為社會對心理學和個人成長的認可度很低,自己創業的魯羿伶處處碰壁。
我連辦公空間都沒有,只能在家寫微信官方賬號,在網上講微課,了解互聯網和創業,從零開始研究商業模式,找投資人。對於內圈的方案,投資人給出的答案是:“這壹行好像沒什麽市場。”
“因為這是我的選擇,我沒有退路,我只能紮根冥想。我不會去上學,這是我當時唯壹的出路。”
人在逆境中,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是驚人的。那壹年,正好趕上微信官方賬號的紅利期,對互聯網不甚了解的魯羿伶壹邊學習,壹邊實踐,最終通過新穎的運營方式吸引了大量用戶。當大家還在碼字階段的時候,魯羿伶選擇了音視頻、直播等方式來運營她的微信官方賬號。也是那壹年,公司開始收支平衡。
那時,魯羿伶經常用查爾斯·斯考伯的壹句話來激勵自己——壹個人只要有無限的熱情,幾乎可以在任何事情上取得成功。
2017,個人成長的“內圈”和大戶型的“張德芬空間”合並。魯羿伶與知名個人成長作家張德芬女士決定打造壹個在中國頗具影響力的個人成長教育平臺——張德芬空間。
魯羿伶負責公司的所有管理、運營和發展,而張德芬負責公司的願景、資源引進以及壹些內容和課程。
自創業以來,魯羿伶壹直堅持輸出專業的心理學知識,幫助更多的人。從創業初期到現在,她打磨了很多課程,幫助很多用戶走出困境,找到自己的內在力量,其中最受歡迎的課程是關於出身家庭的。為此,魯羿伶還親自撰寫並提煉了壹本更適合用戶閱讀的書《與生命和解——療愈原生家庭的傷害與痛苦》。
魯羿伶說:“每次我上直播課的時候,我都會看到每個人對我所講內容的反饋。我發現很多嚴重的生理和心理疾病,生活中的黴運,意想不到的變故,感情不愉快,家庭不和諧等。與出身家庭密切相關。我想幫助這些人,給他們壹束光。”
同時,為了更有效地幫助會員成長,張德芬空間以APP的形式專註於線上課程和訓練營,讓學員可以在這裏上課、打卡、直播或共同成長。他們還可以在“分空間”APP中找到各國學習社團的活動,並申請上課,從而獲得更加個性化的成長。
此外,魯羿伶認為內容非常重要。“內容觀是我們價值觀的某種輸出,可以影響很多人。因此,我們需要更多的內容制作者成為我們平臺的壹部分,我們希望建立壹個開放的生態系統。”
目前,張德芬空間已經在中國心理健康和個人成長領域產生了壹定的影響。截止2019年9月,全網用戶數已突破1000w W .張德芬空間微信微信官方賬號,連續五年躋身新榜500強,是中國微信官方賬號500強之壹,中國100內容創業企業,中國影響力心理健康品牌微信官方賬號前三名。
並且在張德芬和魯羿伶的帶領下,張德芬空間以多渠道網絡內容產品(MCN)的形式運營,布局各大平臺,以文字、音視頻、直播等方式在微信微信官方賬號、喜馬拉雅FM、Tik Tok、鵝通等平臺收獲了大量粉絲和用戶。
通過新媒體平臺了解用戶的思維模式和認知習慣,逐步完善運營模式,開始探索深度用戶服務。布局張德芬空間線上+線下課程板塊,推出“時空心靈學院”;2018推出“遇見推薦生活”電商板塊,倡導健身養心美容的生活理念,* * *推出200多種產品;2019年初,中國新型女性體驗式學習社區——張德芬幸福研究會成立。旨在幫助中國女性成長,外在提升優雅體態,內在提升身心健康。基於快樂是壹種能力,可以通過訓練獲得的理論,圍繞“知、親、知”的品牌理念,構建了在全國各省市開設的“分空間”年度快樂課堂和線下快樂學習沙龍場景。
魯羿伶說:“在心理和個人成長的精神領域,我們需要壹些幹凈和簡單的東西,專註於主旋律。我們是企業,不可能什麽都賺,也不可能什麽都做,為社會提供更多的正能量最重要。”魯羿伶壹直秉承張德芬空間的初衷。采訪的最後,魯羿伶直言,人之所以能做到,是因為相信它。都說強者抓住機遇,智者創造機遇。為自己喜歡的事和做對的事創造機會,是我人生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