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學生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在學習中獲得、提高和進步。對於我們這些特殊教育工作者來說,讓智障學生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並不是唯壹的目的。我們更應該關註他們在生活中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只有學生能夠熟練地將課本知識運用到生活中,才能真正達到教學目的,實現教學的有效性。那麽,如何才能提高智障學校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有效教學的幾種方法。
壹,合理改編教材,做好充分準備
課本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工具。合理有效地使用教材也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實現有效教學的途徑之壹。
1.教材中的內容應該以非正式的方式靈活有效地教給學生,以保證他們的理解和接受。比如,對於剛開始學加減法的學生來說,加減法是很抽象的概念,但在教材中,鳥兒來了、氣球飛走了等畫面,生動地展現了運算的意義。我們不妨合理利用,多花時間講解圖片內容,讓孩子通過觀察深入理解圖片內容,進壹步理解和掌握加減法的意義。
2.我們不應該局限於教科書的內容。要大膽改革教材中出現的不利於學生理解和接受的內容,把抽象的數學問題變成現實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感興趣地學習,覺得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有意思。在講授加減法應用題時,借助教材中的教具或圖片進行教學,容易使學生產生審美疲勞,對數學學習失去興趣。於是,我把例子改編成“我們班8個人,隔壁班11個人,兩個班多少人?”學生有興趣將熟悉的現象引入課堂,並將其轉化為練習。同時,我也會請他們自己思考。如果我們班有壹個人缺席,兩個班的人數是多少?通過不斷改變已知條件,引導學生理解加法的含義。
3.教材中實用性強的內容可以適當擴充。比如在認識人民幣的教學中,為了加強學生對人民幣與不同貨幣的兌換關系,可以找壹些紙幣模型讓學生在課堂上練習,既增強了學習的興趣,也有助於學生正確認識人民幣。
二,豐富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不可否認,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智障學生的認知理解能力較差,很難對相對枯燥的數學課程產生好感。由此看來,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壹步是激發智障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1,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巧妙設置教學情境。
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在數學教學中,如果單純的說教,師生之間不會有交流和互動,必然會讓學生感到厭煩,無法有效集中註意力。為了避免類似情況的發生,我們可以在教學中通過創設生活情境來有效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並在此基礎上巧妙地引入新的知識點,幫助學生理解更抽象的數學概念。同時,當他們看到生活中很多麻煩的問題在數學課上都能輕松解決,也會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熱情。
比如在識數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創設這樣壹種情境:把班裏的學生分成兩組,兩組的學生統計對方組的學生人數並記錄在筆記本上,然後把壹組的壹兩個學生轉移到另壹組,再讓學生統計兩組的學生人數。這樣,學生可以通過直觀生動的情境活動,進壹步明確數的概念。
2、動手操作,直觀感受
俗話說“眼見為實,眼見為實。”教師不僅要在課堂上向學生傳授知識,還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為他們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從而幫助他們在活動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智障學生的認知理解能力較差,有時僅靠老師的講解可能很難達到教學效果。這個時候,我們不妨試著讓同學們動手做。
起初,在教授兩位數的進位加法時,學生總是忘記將進位數加到第十位,或者在不需要的時候掉進位數,因為他們無法理解進位的含義。這樣,我們不妨提前準備壹些計數棒,把十個捆成幾捆。講解習題時,要求學生用旁邊有計數棒的豎式表示,通過計數棒的數量來體驗“搬運”的過程。如公式“26+19=”中,6和9之和為15,即垂直位置的計數條數為15。直觀的看到15計數條中的10要捆綁成壹組進位到十位數。通過這種實際操作,學生可以清楚地“看到”運算過程,快速掌握二元加法的計算方法。
3.利用多媒體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
智障學生思維僵化。要讓他們理解抽象的數學概念,就要為他們搭建壹個良好的學習平臺,讓他們借助自己對形象的具體事物的理解,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識。例如,在講授乘法應用題“商店裏有五個籃球,壹個籃球25元能賣多少錢* * *”時,可以利用多媒體直觀地展示籃球的價格和數量,讓學生很容易地找出數量關系,並行計算。
4.巧練,體驗生活中的數學。
除了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外,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以致用也是壹個很好的方法。
在教圖形學的過程中,我帶著學生做了壹些練習,問:“妳能找出我們在課堂上學到的形狀還有什麽嗎?”因為有壹定的生活經歷,同學們在課堂上積極回答我的問題,並給我指出來。我壹壹肯定了他們的答案,讓他們思考壹下。教室外還有哪些物體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形狀?後來同學們提前放了在校園裏拍的視頻,特別激動。當他們看到課堂上的數學知識可以和平時的事情聯系起來的時候,就不停地指指點點,說他見過,他知道。最後我給他們留了課後作業,回家就去找家裏有哪些物品是今天學習的形狀,以便及時鞏固練習,進壹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第三,把數學教學和其他學科的教學聯系起來。
1.把數學和語文結合起來,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能力。
智障學生對單詞的理解能力普遍較差,尤其是在做應用題時,由於看不懂已知條件和未知條件,往往會錯意。所以在最初接觸應用題的時候,要著重培養他們理解語言文字的能力,理解題中的條件和問題。同樣,在教授簡單的應用題時,可以用圖片輔助教學。除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直觀地理解問題的要求,我還會在展示圖片的同時寫出相應的已知條件,讓學生閱讀。用眼睛看,用嘴巴讀,用大腦想,“三管齊下”,對於提高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勢必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把數學和美術課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既要註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又要註重學生實踐能力的發展,這對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是非常必要的。特別是長時間的數學學習,可能會讓智障學生感到疲勞。這時候可以把美術課的內容引入數學教學中。比如在圖形理解的教學中,可以把低年級美術教學中畫圓、三角形等基本圖形的練習引入課堂。讓學生自己畫出基本圖形,然後塗上自己喜歡的顏色,裁剪出來,充分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有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效緩解了數學學習中的疲勞。最後,通過讓學生介紹自己小作品的活動形式,既能鍛煉語言表達能力,又能進壹步加強對這些基本圖形特征的理解,可謂壹舉兩得。但是,在切割圖形時,教師必須在場指導,並註意學生的人身安全。
總之,在有效教學理念的指導下,作為特殊教育學校的教師,我們必須不斷探索實施有效教學的途徑,以提高課堂效率,使聾生得到更全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