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江西省吉安市吉水縣金壇鎮有幾個村?楊是哪個村的?

江西省吉安市吉水縣金壇鎮有幾個村?楊是哪個村的?

金壇鎮

吉水縣政府信息網絡管理局

壹、基本信息

1,位置區域

金壇鎮位於吉水縣西北部,贛江旁,東臨贛江,與縣城、文峰鎮、老橋鎮隔江相望,南、西南與吉州區樟山鎮接壤,西北與黃橋鎮相交。金譚薇鎮距縣城6公裏,距吉安市區20公裏,距贛粵高速公路10公裏,行政總面積158.6平方公裏。

2、進化的建立

解放以來,金壇鎮的行政區劃和名稱幾經變更。解放初叫金壇鄉公所,隸屬金壇區。1956至1957,撤區並鄉,稱金壇鄉人民政府;1958年,鄉人民政府改為人民公社,稱為金壇人民公社,轄12大隊。1972合並公社,燕坊、東溪兩個公社合並為金壇人民公社,轄23個大隊;1983年底,人民公社改為人民政府,稱為金壇鄉人民政府,轄23個行政村。65438至0997,鄉改鎮,稱金壇鎮人民政府,管轄範圍不變。

3.行政區劃

金壇鎮轄20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從1986到2003年,它管理著23個行政村的1個居委會。2003年,三個行政村合並,東園村委會並入坑美村委會,南霞村委會並入塘下村委會,金壇村委會並入金壇村委會。

4.人口和國籍

全鎮共有7615戶農村人口28450人,480戶常住人口838人。金壇鎮的常住人口都是漢族人。

5.自然條件

金壇鎮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地貌多為丘陵。山地土壤多由錢穆巖、應時巖和紫色泥頁巖風化而成,礦產資源匱乏。耕地40220畝,其中水田34160畝。有林地面積63873畝,森林覆蓋率40.3%。金壇鎮的氣候屬於溫和的亞熱帶氣候,具有東亞季風的特征。年降水量約為1500mm,雨量充沛。降水量多集中在4-7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4.6%,多為暴雨或大暴雨。

第二,經濟發展水平

2004年,全鎮社會總產值141.6萬元,國民生產總值1.056億元,工農業總產值1.0259億元(其中1.566億元,8693萬元)。財政總收入230.4萬元,總支出5665438元+0.5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579元。

第三,經濟建設

1,農業

(1)農業主要從事糧食和蔬菜的生產。全鎮耕地面積40220畝,其中水田34160畝,旱地6060畝。糧食年產量是每畝650公斤。沿江很多村子都種蔬菜,主要在縣城和吉安市賣。是全市六大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之壹。

(2)林業全鎮林地面積63873畝,其中針葉林53092.5畝,闊葉林2130畝,針闊混交林568.5畝,經濟林4039.5畝(其中油茶林2524.5畝,年產值80萬元,果木1965畝2003-2004年,全國退耕還林4042.5畝。(其中荒山旱地造林1801畝,灘塗窪地退耕還林2241.5畝)。

(3)畜牧1986—從2004年開始,年末全鎮平均生豬存欄7240頭,出欄5300頭。年末存欄牛5230頭,出欄豬2040頭。截至2004年底,全國生豬存欄5670頭,出欄4350頭,養殖奶牛2340頭,出欄生豬3870頭。生豬100頭以上的專業戶6戶,鵝鴨500只以上的專業戶10戶。

(4)漁業全鎮水域面積686.7公頃,放養面積686公頃,年產量654.38+0.029萬公斤。

(5)水利鎮有小(壹)型水庫2座,小(二)型水庫6座,山塘水庫136座,總庫容1550.9萬立方米,受益面積23040畝。自1990以來,在雙源村、南安村和白竹溪村開展了2000多畝鄉村建設。1998治理了東峽小流域的水土流失,1999治理了夏楠小流域的水土流失。該鎮每年維護水利工程和水利設施,年投資90多萬元,年投入工人30萬人。

(6)2004年農業總產值:8693萬元。農業總產值構成:農業產值6400萬元,林果業產值380萬元,畜牧水產產值1,886,5438+0,000元,其他產值32萬元。

2.工業全鎮共有公私企業370家,其中:制造業135,建築業1,交通運輸倉儲業74,批發零售業120,住宿餐飲業10,社會服務業14,其他行業6544。2004年工業總產值為1566萬元。

第四,社會事業

1,城鎮容量和外觀

20世紀90年代以來,金壇鎮城市建設步伐加快,鎮容鎮貌有了很大改善。1994年至2001年,金壇鎮以許鎮鎮商業市場和街道建設為重點,投資532萬元進行城市規劃建設,拆除舊房3000多平方米,開發土地6000平方米,新建商業市場,建設商住門店54家,建設商業大棚1000平方米,公共廁所1座。鎮政府、土管所、民政所、財政所、地稅所等單位新建改建,庭院綠化5000平方米。

2.資料流量資訊

(1)交通金壇鎮交通便利。贛江流經全鎮12村委會,多處碼頭直接接入贛江進行水運。竹北線、濟福線、贛粵高速連接線貫穿全鎮;鎮上的每個村莊都有砂石路。中午,崗村和燕坊村在2004年修了水泥路。

(2)信息金壇許鎮有1郵政所,工作人員6人,報刊訂閱投遞、郵政儲蓄、匯款、保險、物流等信息服務和三農服務點。全鎮有電信局1個,程控機房4個,程控電話2902部,電信寬帶網11個。2004年2月,實現了電話覆蓋。

3、科教文化

(1)科技鎮有1農技站、農機站、獸醫防疫站。在鎮科協的組織領導下,形成了以農藝師、農機工程師、獸醫、農村科技專家為主體的農村科技隊伍網絡,以推廣良種、完善法律、開展技術咨詢、專題培訓、信息發布、現場指導、示範服務為手段。全鎮早稻優質率達到80%以上,晚稻優質率達到95%,每畝每年增收80元以上。

(2)教育全鎮有初級中學1所,小學17所(其中完全小學1所,小學13所,教學點3個)。中學教師37人,小學教師162人,初中生和小學生1220人。

(3)文化有1廣播電臺,1996開通有線電視網,用戶400多戶。

(4)有1個衛生院,2個衛生分支機構,8名主治醫生,29名正式醫務人員,22個村衛生室,42名鄉村醫生。鎮中心衛生院現有b超機1臺,半自動生化儀1臺,床位15張,是集醫療、防疫、保健為壹體的綜合性鄉鎮衛生院。醫院設有門診部、住院部、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中醫科、骨科等科室。醫院醫務人員技術力量雄厚,環境優雅。

4、名勝古跡

(1)自然景觀

毛仙谷位於金壇東北部的曾山、唐哲、曾山三村,東臨贛江,北臨峰江山,西靠黃橋鎮山。是壹座海拔高(海拔165.7米)、林木蔥郁、空氣清新、山巒蜿蜒、風景秀麗的高山。

楊公嶺位於塘下村贛粵高速連接線南側,海拔140.2米。這裏到處都是松樹、綠樹和美麗的風景。楊公嶺也被稱為五峰山。據說古代五峰山古樹參天,泉水潺潺,山頂神龕寺廟繁盛。山頂的祭壇是十幾裏外方圓祭祀神靈的地方。祭祀神靈的日子,四面八方的人們高舉旗幟,敲鑼打鼓讓路,極為隆重莊嚴。從明朝初年到“文革”前,五峰寺是方圓十幾個村子裏祭拜和舞燈的聚集地。每年農歷正月初二到元宵節是跳花燈的時期。各路民眾,手持燈籠、龍燈,帶著祭品來到五峰寺祭拜、舞龍燈,還有比賽,熱鬧非凡。據傳,明代大學者解縉、鄒元標等名人曾多次遊覽五峰山,並留下詩作,記載在夏蘭村的家譜中。北伐戰爭期間,楊公嶺遭受了壹場戰爭。南軍和北軍在楊公嶺激戰了壹天兩夜。雙方傷亡慘重,屍橫遍野,對楊公嶺的古樹名木和古建築造成了極大的破壞。“文革”期間,五峰寺滿目瘡痍,山上建築蕩然無存。

(2)人文景觀

江西省第壹批歷史文化名村——煙坊村和雙源村

顏坊村位於朱北線東側,金壇鎮南5公裏處。顏坊村始建於南宋中期,是壹個有著800多年歷史的古村落。村內現存明清古建築160余座,是壹座保存完好的歷史文化名村,有明清建築。明清古建築包括祠堂、學校、牌坊、民居、古井、古塘、古墓等。其建築特色是:建築結構具有典型的徽派建築特色,內部雕刻精美,室外有宏偉的方形標誌、雕刻精美的過梁和連贏,屋內果樹和景觀樹環繞,村後龍山種植古樟樹65,438+0,000余株。燕坊村是壹個集風景觀光、旅遊休閑、考古、文化藝術欣賞為壹體的知名文化村。

雙源村位於許鎮以北1公裏處,靠近贛江。雙源村是仿古城而建的古村落,四周有村墻和四五百米長的村河,村內建築規劃有序,整齊劃壹,功能齊全。雙源的古宅分為三部分,壹部分有壹個庭院,每部分有30棟建築。每座建築由左廂房、正房、廂房、後廳、廳堂、寶壁、落客兩套門(大門、臨門)組成,面積100多平方米。直壁頂上的馬頭墻高聳,四通八達,巷道橫平豎直,溝渠相連,整體設計。雙重文化名村的主要特征是:整體規劃、風格統壹、功能齊全、氣勢恢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