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節能環保稿件內容(節能環保稿件)

節能環保稿件內容(節能環保稿件)

妳好,我來回答妳關於節能環保手抄報資料的問題。相信很多小夥伴還不知道吧。現在讓我們來看看!1,主題:綠色地球...

妳好,我來回答妳關於節能環保手抄報資料的問題。相信很多小夥伴還不知道吧。現在讓我們來看看!

1,主題:綠色地球內容1(知識):1。全球環境問題氣候變暖2。臭氧層破壞3。生物多樣性減少。酸雨蔓延5。森林衰退6。土地荒漠化。空氣汙染。水汙染。海洋汙染10。固體廢物汙染。

2.酸雨主要分布在長江以南、青藏高原以東和四川盆地。

3.中國中部的酸雨汙染最為嚴重。

4.3.河流、湖泊和水庫的水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汙染。除了壹些內陸河流和大型水庫,汙染有增加的趨勢,特別是在工業發達城鎮附近的水域。

七大水系(珠江、長江、黃河、淮河、海灤河、遼河、松花江)中,黃河流域、松花江、遼河流域水汙染嚴重。

6.5.大型淡水湖總磷、總氮汙染廣泛,富營養化嚴重。

渤海和東海汙染嚴重,而南海相對較輕。

8,7,漁業水域生態環境惡化的狀況沒有根本改變,而且有加劇的趨勢。

9、8、城市環境汙染日益嚴重。

10,9,城市地表水汙染普遍嚴重,呈惡化趨勢。

11.大多數河流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汙染。

12,10,全國2/3的河流和超過10萬公頃的農田受到汙染。

13,三。歷年環境日主題1974:只有壹個地球1975:人類居住1976:水,生命的重要資源1977:關註臭氧層破壞、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森林砍伐1978:沒有破壞的發展1979:為了孩子和未來沒有破壞的發展。1980:新的10年,新的挑戰——預防有毒化學汙染1982:紀念斯德哥爾摩人類環境大會10,提高環保意識1983:管理和處理危險廢物,防止酸雨1996:我們的地球、家園和住所1997:為了地球上的生命內容2(作文)

14.走進小溪和河流,我們可以分享淺魚和快水的樂趣。

15.走進山中,我們可以欣賞山的美和崎嶇的巖石。

16,走進自然,我們感受到的是清新、順滑、從容和“自然”。

17,我愛大自然,因為它帶給我大自然的感覺。

18,它沒有城市的矯揉造作,“天然雕琢”的壹切帶給人壹種脫俗的自然感。

19,大自然的感覺往往能消除人們勾心鬥角、互相猜忌、互相算計等“文明弊病”。

20.只有在大自然中,我們才能徹底敞開心扉,回歸真我,因為“水往低處流”的永恒給了我們安全感。

21.當今物欲橫流的社會,需要壹股自然之風來掃除社會“機器”的油汙和人們思想中堆積的塵埃。

22.當妳走進大自然,妳可以拋開壹切煩惱,釋放壹切“壓力”。大自然的感覺會讓妳徹底放松,享受壹頓心靈的美味大餐。

23.我見過多少世俗骯臟的眼神,裏面藏著多少深不可測的內容。

24.我喜歡動物的眼睛。壹雙清澈可愛的眼睛,讓人無比放松,無憂無慮。

然而,我只能從孩子們的眼神中得到同樣的感受。

26.其實我們不必刻意隱瞞什麽,因為我們只是高等動物。

也許是城市的噪音讓我們失去了在大自然中的位置。

28.有壹個道理——人類,自然,自然和人類。

29.也許只有投身於自然之後,我們才能意識到我們並不是自然的主人。

30.我們都應該把大自然的“自然”之氣保存在心中,這樣才不會迷失,才不會為了自己的利益而破壞動植物的生存環境和我們賴以生存的大自然。

31,“在籠子裏呆久了,我回歸自然了”。

32.感受大自然讓我受益匪淺。

33.我們是否應該更多地改造自己以適應自然?面對即將到來的第六次大滅絕,我們人類應該反思15%的哺乳動物和12%的鳥類即將滅絕是否與我們肆意改造自然有關。要了解自然,就要知道答案。

34.環境保護是人類在現代生活中面臨的最大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從基礎做起。首先,我們應該大量宣傳,以提高人們的意識和理解,加強環境意識。第二,我們應該回收廢物,減少砍伐森林樹木。我們還應該加強白色汙染的治理,少用塑料制品。最後,我們應該改善清潔,使城市看起來更幹凈。為了地球的明天,我們必須從現在開始努力保護好環境。這裏我們提出以下建議:實行垃圾分類裝袋。這樣不僅可以減輕環衛工人的工作量,還可以更好地利用廢棄物,減少汙染,節約資源。買菜的時候少用塑料袋,盡量用竹籃。盡量使用可更換的筆。減少圓珠筆殼的浪費和垃圾量。出去吃飯盡量不要用壹次性飯盒。播種綠色就是播種過剩垃圾和環境問題的希望,垃圾的回收和綜合利用(二)科學在海浴室。現在喝水正在成為壹種潮流,雖然媒體不止壹次介紹過喝水的壞處。然而,“喝水”的家庭還在壹天天擴大。飲用水不僅指純凈水,還包括礦泉水、蒸餾水甚至太空水等。然而,喝著我們從小到大的自來水,卻變得相對“非飲用水”。不排除目前飲用水大行其道,炒作起到了壹定的作用,但反映出目前的水汙染已經到了不可承受的程度。據悉:“據報道,979年在全國798個城鎮進行了壹項調查。中國每天的汙水排放量為258萬噸,其中工業廢水占819,生活汙水占199.1989。根據全國854個鎮的調查,每天的汙水排放量達到365.3億噸,其中5.5億噸是工業廢水。這些廢水大多未經處理就直接排放,汙染了河流、湖泊和海洋。在上海有壹個不爭的事實擺在大家面前。黃浦江,上海的母親河,在50年代中期(1958)之前是壹條魚蝦橫流的清澈河流。1962開始水質汙染,1963開始22天黑臭期,1988。水質不合格的河段占64.5km,占113.5km總長的56.99%,水汙染的危害不言而喻。水汙染和水質惡化給人類健康、人類生活和生產帶來了嚴重的危害。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物質,潔身自好的人能給人帶來郁郁蔥蔥、鳥語花香、寧靜舒適。它給人們帶來寧靜、歡樂與和平。但是今天被汙染的水給人們帶來了痛苦、恐怖和災難。為了生活更美好,讓美麗的山川永遠留在人間,讓清澈的水源源不斷。人們越來越意識到防止水汙染的重要性。播種綠色,就是播種垃圾過剩和環境問題的希望。從喝純凈水到思考垃圾回收與綜合利用垃圾回收與綜合利用衛浴科學。2005年,中國內地爆發“環保風暴”,總投資1179億元的30個在建項目被國家環保總局叫停,其中就包括同樣是部級單位的三峽集團公司。

35.原因是這些項目沒有經過環境影響評價,屬於未批先建的違法項目。

36.環境惡化中國的環境問題,沒有回頭路,不是從今天開始的。

37.早在20世紀90年代,環境汙染問題就非常嚴重。

38、如淮河流域。

39.上世紀90年代,五類水質占80%,整個淮河常年像壹條巨大的汙水溝。

40,1995,環境汙染造成的經濟損失達1875億元。

41.據中科院測算,目前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造成的損失已經占到GDP總量的15%,也就是說壹方面有9%的經濟增長,另壹方面有15%的損失率。

42.環境問題不僅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問題,也是吞噬經濟成果的惡魔。

43.目前,我國沙化土地已達267.4萬多平方公裏;中國18個省、自治區的471個縣近4億人口的耕地和家園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脅,且荒漠化仍以每年10000平方公裏以上的速度增長。

44.七大水系中,無利用價值的水質已超過40%。

45.中國668個城市中,有400多個處於缺水狀態。

46.其中許多是由水汙染引起的。

47.比如浙江省寧波市,地處邕江、姚江、奉化江的交匯處,但由於水汙染,最缺水的時候要靠運水車晝夜不停地跑,把農村河道的水輸送到城裏各個企業。

48.全國平均工業增加值65438萬元,需用水量330立方米,產生汙水230立方米;每創造6543.8億元的GDP,就要排放28.8萬噸廢水。

49.還有很多生活汙水。

50.其中80%以上會不經處理直接排入河流。在10年之前,中國將沒有水可用。

中國51,1/3的城市人口呼吸著嚴重汙染的空氣,1/3的國土被酸雨侵蝕。

52.在經濟發達的浙江省,酸雨覆蓋率已達100%。

53.酸雨頻率上海為11%,江蘇為12%。

54.在中國中部和壹些南方城市,如宜賓、懷化、紹興、遵義、寧波和溫州,酸雨頻率超過90%。

55.我國基本消除酸雨汙染的二氧化硫最大允許排放量為12萬噸~ 14萬噸。

56.2003年,全國二氧化硫排放量達到265438±0.587萬噸,比2002年增長65438±0.02%,其中工業排放量增長65438±0.04.7 %。

57.以目前的經濟發展速度。

58.以及治汙的方式和力度,到2020年,僅火電廠排放的二氧化硫就將達到21萬噸以上,排放總量超過大氣環境容量1倍以上,對生態環境和人民健康將是壹場嚴重的災難。

59,65438+10月27日,在瑞士達沃斯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上有人預言,如果不加以整治,人類歷史上突如其來的環境危機將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對經濟和社會系統造成最大的破壞。

60.有句話叫治汙進退兩難。發展經濟的同時治理環境,環保投入必須達到65438+GDP的0.5%。

61,但這是在環保已經很好的條件下。在中國,根據上海的經驗,要真正有效地治理環境,環保投入必須占GDP的3%以上。

62.過去20年,中國每年環保投入在90年代上半期是0.5%,近幾年才1%多壹點。

63.環保是壹種“奢侈消費”,投入大,對GDP的貢獻小。因此,壹些原本用於環保的專項資金也被挪作他用。

64.目前,中國在環境問題上處於兩難境地:不治理,未來無法保障;如果真的要治理,需要大規模的投入,眼前的經濟難以承受。

65.有人計算過,雲南省滇池周邊的企業20年來只創造了幾十億元的產值,但初步恢復滇池水質至少需要幾百億元,這是雲南省壹年的財政收入。

66.淮河流域小造紙廠20年累計產值只有500億元。

67.但要控制其造成的汙染,即使幹流達到最低灌溉用水標準,也需要投入3000億元。

68.70年代水質恢復到三類至少需要1000年,不僅成本可怕。

69.違法成本低,執法成本高。從微觀上看,過去20年,國內制造業只能在兩個方面挖掘潛力:壹是工資,二是環保。

70.最簡單的,比如水泥生產,每噸水泥需要增加8元成本,占水泥出廠價的5%。

71.紡織行業每年排放廢水超過654380億立方米。如果要處理,每噸需要1.2~1.8元。

72.增加5%的生產成本。

73,而且絕大多數企業根本沒有那麽高的利潤率。

74.所以只能在環保上打遊擊戰:要麽不建任何廢水處理設施,要麽白天放在處理池中,晚上沒人的時候排放到河裏,這樣可以節省很多成本。

75.在市場的無序競爭中,這5%的成本。

76、往往決定著企業的盈虧、生死。

77.中國環保執法的兩高壹低——守法成本高、執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也助長了這種傾向。

78.通常情況下,環保部門對壹起非法排汙偷排事件的取證需要50萬元,最終落在違法企業身上的罰款只有5萬元,其中還包括正在大力刮起的所謂“環保風暴”。

79.壹些投資數十億元的特大電站項目違反環評擅自開工建設,最終罰款只有20萬元。

80.對於壹個投資超過1億元的項目來說,20萬元的罰款不過是9牛壹分。

81.這樣的處罰對違法行為有什麽威懾作用?所以環保法壹直被稱為“豆腐法”。

82.壹場環保風暴將涉及數十萬家企業,必然導致大量企業破產,大量人員失業,企業成本大幅增加,國內物價指數快速突破兩位數。

83.所以,無論是宏觀成本還是微觀成本,其實都是無法承受的。

84.四大因素阻礙環境治理在執法過程中對環保部門的巨大阻力。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嶽總結了四個原因:壹是壹些地方沒有很好地理解科學發展觀,單純追求經濟增長。

85.壹些高能耗、重汙染的項目,如小冶煉、小鐵合金、小化工等。,這些都是明令禁止的,實際上在壹些地方有蔓延的趨勢。

86.其次,在招商引資中,壹些地方政府片面強調簡化審批,限期辦理相關手續。

87.不管項目會不會汙染,只要投資就批。壹些地方在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審批中存在“首長意誌”、“先上車後買票”等違法現象。

88.第三,環境影響評價的質量有待提高。

89.壹些環評單位不堅持科學評價,不敢用客觀事實和科學數據說話,評價結論含糊不清、模棱兩可。他們把項目環境可行性的結論推給審批部門,甚至少數環評單位弄虛作假,編造或篡改數據,或隱瞞事實,嚴重影響了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的實施,使環境影響評價流於形式,失去了第三方咨詢機構起碼的科學性和公正性。

90.最後,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工作不足。

91,我國現行的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是政府主導的,以有限的政府權力監管大量的建設項目顯然是不夠的。

92.其實環評法遇到的阻力是背後的經濟利益驅動的。

93、掀起壹場真正的“環境風暴”中國是壹個在環境上幾乎沒有回旋余地的大國,也是壹個全球資源和市場基本被瓜分後崛起的國家。

94.中國不可能像某些先驅國家那樣,等到環境極其惡劣的時候。

95.但中國是發展中國家,中國走先發展經濟,後治理汙染的道路是必然的。

96.世界各國的歷史表明,經濟增長與環境變化之間存在* * *相同的規律:壹個國家在工業化過程中,會有壹個環境汙染隨GDP快速增長的時期,尤其是在重化工業時代;但是當GDP增長到壹定程度,隨著產業結構的升級,居民對環境支付意願的增強。

97.到達轉折點後,汙染水平會隨著GDP的增長而突然下降,直到汙染水平回到環境容量以下,這就是所謂的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當年日本的發展過程就是這個規律。

毫無疑問,中國不可能跨越這樣壹個重化工業時代。

99.因為中國人口多,國家大,不可能像芬蘭那樣,在制造業不發達的情況下,借助全球分工直接進入高科技時代。

100,90年代末,筆者曾經回過壹次蘇南老家。小時候那種河水清澈,坐船就能到達四鄉八鎮的場景,已經壹去不復返了。

101而令我驚訝的是,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因素竟然是最常見的生活垃圾。

102.在中國,即使沒有工業的發展,人口增長帶來的汙染物也足以讓環境惡化到無法忍受的程度。即使要控制這樣的汙染,也需要很大的投入和經濟基礎。

103,中國治汙任重道遠。它需要依法行事,以制止惡性環境事件的發生,減緩環境惡化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