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裏,年輕的蒂姆接受了壹份極具挑戰性的工作:為了使歐洲各國的核物理學家能夠通過計算機網絡及時交流和傳遞信息,進行合作研究,他受托開發了壹款軟件,將分布在全國各地物理實驗室和研究所的最新信息、數據和圖像資料提供給所有人。雖然軟件開發不是蒂姆的本行,但強烈的誘惑促使他勇敢地接受了這項任務。
早在牛津大學讀物理專業的時候,蒂姆就壹直在想,能不能找到壹個點,就像人腦壹樣,通過神經傳遞自主反應。經過努力,他成功編寫了第壹個高效的本地訪問瀏覽器Enguire,並將其應用於數據瀏覽,取得了成功。
首戰的勝利極大地激發了蒂姆的創作熱情。通過小規模的計算機聯網實現信息共享已經不是目標。Tim的目標是建立壹個全球信息網絡,徹底打破獲取信息的障礙。1989年3月,Tim向CERN提交了壹份項目建議書,建議使用超文本技術將CERN內部的實驗室連接起來。系統建成後,大概會推廣到全球。這個令人興奮的提議在CERN引起了軒然大波,但畢竟這是壹個核物理實驗室而不是計算機網絡研究中心。雖然有人支持,但最後還是沒有通過。蒂姆沒有失去信心。他花了兩個月的時間修改提案,添加了超文本開發步驟和應用前景的描述,使用了真誠的文字,再次提交。這次我終於得到了老板的認可。於是Tim拿到了壹筆錢,買了壹臺NEXT電腦,帶領壹個助手開發實驗系統。
超文本技術出現在1968+1980年代後期,當時有關於超文本的國際學術會議,每次都有數百篇關於超文本的論文出現,但沒有人能想到將超文本技術應用於計算機網絡:超文本只是壹種新的文本類型。機會青睞有準備的人。蒂姆曾經端著壹杯咖啡沿著實驗室的走廊散步,穿過盛開的紫丁香,盛夏優雅的花朵隨著咖啡的醇香飄進實驗室。剎那間,蒂姆受到了generate的啟發:人腦可以通過相互連接的神經傳遞信息(咖啡香和紫丁香),那麽為什麽不通過計算機文件相互連接,形成超文本呢?剛開始,1989的仲夏夜,蒂姆成功開發了世界上第壹臺Web服務器和第壹個Web客戶端。雖然這個Web服務器就像CERN的電話號碼簿壹樣簡單,只允許用戶進入主機查詢每個研究人員的電話號碼,但它真的是壹個所見即所得的超文本瀏覽器/編輯器。
1989 65438+2月,蒂姆正式將他的發明命名為萬維網,也就是我們熟悉的萬維網;1991 WWW於5月首次出現在互聯網上,立即引起轟動,獲得巨大成功,並得到廣泛推廣和應用。
互聯網誕生於1960年代,為什麽沒有迅速普及?其實很重要是因為連接互聯網需要壹系列復雜的操作,網絡的權限也很明確,網上內容的表達極其單調乏味。
Web通過超文本的方式將網絡上不同計算機中的信息有機地結合起來,並可以通過超文本傳輸協議(HTTP)從壹個Web服務器傳輸到另壹個Web服務器來檢索信息。網絡服務器可以發布圖解信息,甚至在軟件支持下發布音頻和視頻信息。此外,互聯網的許多其他功能,如電子郵件、遠程登錄、FTP、WAIS等。,可以通過Web實現。
美國著名信息專家《數字化生存》的作者內格羅蓬特教授認為1989是互聯網歷史上劃時代的分水嶺。的確,WWW技術賦予了互聯網強大的生命力,網頁瀏覽的方式賦予了互聯網美麗的青春。
今天,網絡之父蒂姆·貝納斯·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與大多數普通人所想的不同,與其他科學發明壹樣,萬維網(WWW)的建立是壹條致富的捷徑。與那些依靠網絡壹夜暴富的人相比,蒂姆依然堅守著自己的學術研究崗位,那種視財富為浮雲的胸懷,真正展現了壹個獻身科學的學者風範。
蒂姆沒有看到萬維網的價值嗎?不是這樣的。事實上,早在1992年,著名網景公司mark anderson發明的瀏覽器投放市場之前,Tim和他的研究夥伴就曾咨詢過歐洲的權威律師,考慮過由Websoft出售網頁瀏覽器軟件,但他最終放棄了這個決定。因為蒂姆預見到他的瀏覽器/編輯器壹旦問世,必然會引發壹場網絡軟件大戰,使互聯網陷入割據分裂。為了他熱愛的WWW事業,他決定在WWW的爭奪中扮演壹個技術市政者的角色,而不是壹個爭奪財富的商人。
90年代以來互聯網的發展,正如蒂姆所預言的,網景與微軟的瀏覽器之戰被稱為萬維網的第壹次商戰,迅速擴張的網絡面臨癱瘓的危險。正因如此,1994年,Tim創立了非營利性的萬維網聯盟W3C(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邀請微軟、網景、Sun、蘋果、IBM等***155互聯網上的著名公司,達成WWW技術標準化的協議,進壹步推動Web技術的發展。蒂姆堅持認為,W3C的基本任務是維護互聯網的對等性,使其保持在最低秩序。
他反復重申,構建Web技術的初衷是通過使用WWW作為壹種創造性和高效性的工具,為用戶提供壹個更好的信息獲取和交流的環境。但目前WWW的增長像壹場緩慢而深度的爆炸壹樣進入了商業領域(Tim的話),限制人際交往的後果是創始人始料未及的,也是令人遺憾的。W3C總部設在麻省理工學院(Mit ),現在有40多名員工,分成幾個研發小組。任務是試圖引導網絡革命的發展方向。蒂姆幽默地稱這是壹項令人興奮的工作,就像從山頂加速滑下雪橇壹樣。
當蒂姆在1996年底被《美國研究與發展雜誌》授予年度科學家稱號時,蒂姆·伯納斯·李(Tim Berners Lee)認為WWW開啟了信息時代的新時代,但這只是壹個偶然的問題。他不後悔沒有成立自己的網絡軟件公司。對他來說,只是取與舍,而不是得與失。回首往事,充滿浪漫理想主義的科學家蒂姆以謙虛的口吻說:網絡可以給夢想家壹個啟示——妳可以擁有夢想,夢想可以實現。的確,Web是Tim在丁香花和實驗室之間的夢想,偉大的互聯網是在無數像Tim Berners Lee這樣的先驅的無私培育下成長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