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世紀歡樂園位於鄭州市東南部107國道與隴海鐵路交匯處。是集火車文化、科普教育、休閑娛樂、餐飲服務於壹體的大型綜合遊樂園。機車模型展廳的建立,為人們提供了壹個了解鐵路和火車發展歷史,普及鐵路知識的場所。世紀歡樂園摩天輪是迄今為止亞洲最高的,有56個重達數千噸的吊艙。被列入鄭州夜景照明工程後,鄭州市市政部門近日投資600多萬元精心設計,在摩天輪上安裝了裝飾燈。該燈由直徑90多米的摩天輪周圍的2000多根彩色燈管組成,中間的6根菱形柱子也用變化的燈管裝飾。無論從燈管的高度還是長度來看,這款燈都堪稱“亞洲第壹燈”。
門票120元,通票。過山車等等都是免費的。
如果妳想去洛陽玩,我給妳推薦幾個洛陽的經典景點。
推薦景點:小浪底、白雲山、龍門石窟、關林、漢武帝。
【東線】白馬寺
【西線】萬山湖錢塘智宅博物館
【南線】白雲山雞冠洞
【北線】漢光武帝陵小浪底
【市區】關林龍門石窟門票80元電話:0379-65981299乘車路線:洛陽火車站乘坐81路。
龍門石窟根據世界文化遺產選擇標準C(I)(II)(III)於2000年6月30日入選《世界遺產名錄》。
龍門石窟位於中國中部河南省洛陽市南郊,12.5km,龍門峽谷東西兩崖之間。這裏香山(東)與龍門山(西)對峙,伊河在山間北流,遠遠望去像壹座天然門戶,史稱“伊絕”。隋朝定都洛陽後,因宮門朝“壹絕”,故稱“龍門”。龍門石窟密集分布在沂水兩岸兩座長1 km的山崖上。據龍門石窟研究院統計,龍門石窟現存洞窟2100余個,其中洞窟2345個,銘文2800余篇,佛塔40余座,造像65438+萬余尊。最大的佛像高達17.14米,最小的只有2厘米。龍門石窟與甘肅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雲岡石窟並稱為中國古代佛教石窟中的三寶,具有相當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它的佛像雕塑群精美巧妙,充分體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高超的技藝。
龍門石窟開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公元495年)前後。後來又在西魏、東魏、北齊、隋、唐、五代相繼修建,形成了壹公裏長的石窟,有2000多個石窟,10多萬尊造像。在這500年的建造過程中,有兩個雕塑的高潮階段,即北魏和盛唐。到目前為止,伊闕兩山保存的這幾千尊雕像,大部分都是這兩個時期建造的。其中北魏時期的窯洞約占30%,唐代窯洞約占60%,其他時期的窯洞約占10%。北魏時期規模較大的洞穴主要有固陽洞、賓陽中洞、蓮花洞、火燒洞、巍子洞、石窟寺、蒲臺洞、鹿洞等。唐代主要洞穴有奉先寺、賓陽南洞、賓陽北洞、黔西寺、景山寺、萬佛洞、雙窯洞、會劍洞、擂鼓臺洞、高平郡王洞、闞經寺、唐子洞、濟南洞、凈土殿、摩崖洞。在北魏雕刻的眾多洞穴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古陽洞、賓陽中洞、蓮花洞和石窟寺。古陽洞是龍門石窟中開鑿最早的洞穴。公元495年,魏國宗室邱會成開始在龍門山挖掘古陽洞。經過50多年的建設,壹批北魏初期遷都洛陽的皇室貴族和宮廷大臣的塑像被集中起來,大佛的姿態從雄偉的雲岡石窟變成了溫和可親的龍門石窟。這些石雕代表了石窟藝術流入洛陽後最早的犍陀羅佛教藝術風格。因此,它們是中國傳統文化和外來文明交匯融合的珍貴記錄。此外,還有豐富的造像銘文,著名的“龍門二十品”中有19件集中於此。賓陽洞發掘於公元500年的魏朝宣武帝,前後耗時24年才完成。這是最長的挖掘時間。洞內有11尊大佛。主尊釋迦牟尼高鼻大眼,是北魏中期石雕藝術的傑作。這些石窟的造像典型地反映了北魏國家崇佛的歷史模式。
唐代石窟中,大部分是武則天統治時期挖掘的,這與她長期居住在洛陽有關。奉先寺耗時四年建成,是龍門石窟中最大的。在唐代龍門石窟的重點洞窟中,以盧舍那造像龕中的壹組規模宏大的藝術雕塑最為著名。盧舍那佛像總高17.14m,頭高4m,耳長1.9m,是龍門石窟中最大的佛像。這尊佛像,眼睛豐潤美麗,嘴角微上翹,頭微低,體態可愛,猶如壹位睿智善良的中年婦女,讓人又敬又畏。奉先寺的雕塑群是壹個完美的藝術整體。在盧舍那佛像旁邊,有他的弟子阿難、葉佳、受威脅的菩薩、力士和天王的雕像。這樣壹組雕像有機地結合在壹起,形成壹個藝術整體,完美地烘托了佛教氛圍。龍門石窟是壹座大型石雕藝術博物館,因為它保留了大量國內外宗教、藝術、書法、音樂、服飾、醫藥、建築、交通等方面的史料。龍門石窟藝術為研究中國古代歷史,特別是雕塑、繪畫、書法、建築、服飾、樂舞、圖案和時代社會風尚提供了大量珍貴資料。
電話:0379-65981299公交路線:在洛陽火車站乘坐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