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的全域旅遊突出表現在城市旅遊和鄉村旅遊的融合發展。20世紀70年代中期,鄉村成了法國的熱門旅遊景點。農民除了種地,還可以接待遊客,與人交流,增加收入。這種鄉村旅遊模式在世界發達國家和地區逐漸流行起來。法國的鄉村旅遊體現了全球旅遊的特點。壹是基礎設施建設覆蓋全國。法國政府非常重視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致力於交通便利、設施完善等基礎工程。重要大村可乘快車到達,停車設施齊全,標識系統完善,超市、醫院、圖書館等公共服務設施齊全。二是旅遊產品的真實性和獨特性。法國強調保護良好的生態環境和鄉村景觀,這不僅是鄉村區別於城市的重要特征,也是其自身發展的基礎。註重農村地域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包括當地的民風民俗、建築特色、生產生活習慣、鄰裏社會交往等。第三是政府支持和財政投入。法國的鄉村旅遊壹直在政府的支持下發展。近年來,隨著鄉村旅遊行業協會等非政府組織的成立,行業自律逐漸發揮作用。政府的管理職能弱化,而監管職能加強,地方政府繼續履行監督檢查職責。為了使農村住宅符合“家庭接待服務微型企業”的標準,法國政府提供財政支持,以促進維護和維修。農民可以加入法國農民協會的“歡迎來到農場”(Bienvenue
La Ferme)網,或者加入“Accueil paysan”等非政府組織,政府規定只要業主遵守利益相關方的約定,家庭旅館建成後達到三米穗(相當於酒店業三星級)標準,每年10對外開放半年,可獲得政府家庭旅館修繕補貼,約占總投資的20%-20%。法國政府還成立了鄉村旅遊常設會議,以促進鄉村旅遊的發展。2003年,成立了壹個部際小組來規劃全國的自行車道和綠色道路。
西班牙的全域旅遊是針對“陽光沙灘”模式的結構性問題逐漸發展起來的。西班牙實行“陽光沙灘”模式由來已久,涉及西班牙的地中海沿岸、巴利阿裏群島和加那利群島。但2010之後,這個以海岸、酒店、景區為主的點狀開發中的結構性問題開始凸顯。具體表現在:雖然“陽光沙灘”旅遊模式對GDP、就業、稅收的貢獻有所增長,但這種增長消耗了大量的機會成本、環境和土地資源,特別是超出自然資源生態承載力的旅遊酒店和房地產的過度擴張,明顯破壞了自然環境,導致價格競爭嚴重,廉價航空泛濫。實踐表明,傳統的“陽光沙灘”點開發失去了競爭力,遊客數量增加了,但旅遊收入減少了,其停留時間、入住水平、過夜次數、每位遊客的平均收入和平均成本都下降了。同時,調查顯示,隨著收入的下降,這些地區的酒店服務水平也會下降。這種盈利能力的下降不僅影響了旅遊業,也影響了西班牙旅遊目的地的整體經濟。針對這種情況,西班牙大力推動旅遊業從點狀發展向城市和區域綜合環境轉型,實施了西班牙海岸計劃,該計劃位於地拉那聖地亞哥帕爾馬灣。洛杉磯巴塞洛馬?克魯茲港和太陽海岸以及馬略卡島的馬加羅夫地區都經歷了全面的改造。具體包括制定和實施新的戰略和推出完整的系列產品,以更高的需求和消費能力吸引遊客,延長其停留時間,避開旅遊旺季,提高現有資產的利用率,減少土地、能源和自然資源的消耗;加固住宅建築、各種旅遊設施和公共設施;促進融資、旅遊政策與區域規劃、城市規劃和環境之間的協調。
國內,很多地方已經開始積極實踐。我們於2015年7月在四川省阿壩州調研,了解到國家抓住災後重建機遇,開始探索“全域景區”建設,提出建設九寨黃龍世界自然遺產精品旅遊區和四姑娘山。臥龍大熊貓家園戶外樂園旅遊區、中國汶川映秀地震旅遊區、羌族民俗旅遊區、賈蓉藏族民俗旅遊區、冰川草原國家公園旅遊區等六大旅遊產業區,構建了突出地域和景觀特色、覆蓋全州、有利於產品和線路結合的全域旅遊總體布局新格局。加快旅遊服務體系建設,完善旅遊信息、旅遊咨詢服務中心、旅遊休息站等服務網絡,提高標準化、人性化服務水平,全面提升旅遊企業、景區和重點旅遊小鎮的服務接待能力,魅力小鎮、精品旅遊村眾多,有效連接各類高品位、多類型景區,以“擴景增質”為核心,泉州旅遊業有序發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蘇州提出“城市即旅遊,旅遊即生活”的理念,強調“大空間”,將整個城市作為最大的景區和最美的旅遊目的地,豐富遊客眼中的蘇州印象和記憶。強調“大產業”,做好“旅遊+”,跳出旅遊看旅遊抓旅遊,推動旅遊與“五化同步”相結合,加快旅遊與工業、農業、文化、教育深度融合,實現蘇州旅遊從量的增長到質的提升、有效擴張的整體轉變。強調“大市場”,進壹步突出遊客需求導向,對傳統產品進行重新包裝和深度挖掘,對新興產品進行重新開發和研制,滿足多層次、多樣化的旅遊消費需求,讓遊客各得其所、各得其所。強調“大服務”,在交通、住宿、城管等方面多管齊下。,真正把遊客當市民,讓他們有賓至如歸的感覺,流連忘返。
浙江省從推動全省經濟轉型升級、統籌城鄉發展的大局出發,規劃建設壹批特色小鎮,以新思路、新機制、新載體推動產業集聚、產業創新和產業升級。根據要求,原則上每個特色小鎮三年內要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0億元左右(不含住宅、商業綜合體項目),金融、科技創新、旅遊、歷史經典產業等特色小鎮投資可適當放寬。要求所有特色小鎮建設成為3A級以上景區,旅遊產業特色小鎮按照5A級景區標準建設。
桂林“兩江四湖”建設是全域旅遊發展較早的探索之壹。“兩江四湖”工程是集城市水系梳理、防洪排澇、環境整治、城市建設、文化建設、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於壹體的綜合性工程。將城市景觀文化拓展到全域旅遊,實現了城市旅遊的創新突破。既做好了城市防洪排澇,又改造了老城區,優化了城市景觀,激活了城市旅遊,提升了“兩江四湖”沿線的商業和土地價值,實現了多功能。桂林是中國最早取消公園門票的城市之壹。還在城市中心區進行了公交免費改革,探索打破了城鄉交通分割、旅遊分割的體制障礙,促進了城鄉旅遊壹體化,進而加快了城鄉全面壹體化的進程。桂林陽朔縣也是全域旅遊典範,統籌城鄉旅遊資源和社會資源,實現了從旅遊中轉站向旅遊目的地的轉變,成為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推薦的“休閑度假最佳旅遊目的地”。
海南省瓊海市提出“田園城市、幸福瓊海”戰略,將全市建成5A級景區。將根據各鎮的人文特色、產業特色、自然稟賦進行個性化規劃設計,將12鎮逐步建成“壹鎮壹特色、壹鎮壹風貌、壹鎮壹產業”。瓊海以國家農業園區、風情小鎮建設為依托,以旅遊業為主導發展第三產業,帶動壹二三產業結構調整升級。通過田園步道、景觀通道、慢車道等配套設施將景區、公園、村落、民俗、生態景觀串聯起來,使整個城市成為壹個田園式的景區。這個景區沒有邊界,沒有圍墻,沒有門票,賓主盡歡,居住和旅遊都適宜,農業和旅遊業融合發展。鄉村旅遊建設不砍樹、不拆房、不占田。它奏響了委婉的田園小夜曲,描繪了壹幅美麗的山水畫,不斷吸引更多的遊客走進尋常百姓家,成為農村轉型發展和農民脫貧致富的有效載體,實現就地城鎮化和現代化,達到“城在園中、村在景中、人在畫中”的境界,讓市民感受到鄉村田園氣息,農民享受到城市生活品質。
去年8月,我們在安徽省黃山市調研時了解到,該市徽州區把旅遊業作為戰略性支柱產業,把發展旅遊業作為富民戰略的重點,通過發展全域旅遊推動鄉村旅遊轉型升級。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堅持旅遊文化融合發展,推動旅遊業轉型升級,全區民俗體驗遊、古道徒步遊、攝影賞花遊、修學遊、健身遊等壹批旅遊產品和業態正在興起。以鄉村旅遊為基礎,以文化體驗為特色,以休閑度假為重點的新型鄉村旅遊產品和業態逐步形成,取得了良好的綜合效益。
河南省欒川縣提出“全景欒川”的發展思路,提出全區營造旅遊環境,全領域整合旅遊要素,全行業加強旅遊引導,全社會參與旅遊發展,全民共享旅遊成果。通過旅遊開發的引導,努力建設壹個適合旅遊、生活、工作的美麗、幸福的欒川。全縣規劃了全域旅遊建設的主要載體:遊客服務集散中心、生態景觀廊道、精品度假區、特色莊園(農莊)、風情小鎮、旅遊新業態、深度遊線路等。,開發效果也很明顯。
目前全球旅遊很熱,國家大力推廣。旅遊業的重心都在全域旅遊上,這也是目前最被認可的發展趨勢。
了解更多環球旅遊內容,可以關註雲圖呂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