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重慶大學生賣手抓餅年收入250萬!
大學生創業故事,重慶大學生賣手抓餅。
90後大學生余華普大三就成了小老板。這兩年,加盟連鎖店開遍了大學城。
在北城天街小吃街吃過臺灣省的手抓餅嗎?這家不到10平米的小店的老板,其實是壹個剛畢業的90後大學生。余華普大三的時候成了壹個搶蛋糕的小老板。兩年時間,他發展了4家直營店,1加工廠,8家加盟店,年收入250萬元。
每天下午4點,北城天街小吃街門口就已經有五六個白領在排隊了。放入面團,煎雞蛋,混合配料...三分鐘後,兩個手抓餅新鮮出爐,遞到了前面的顧客手中。與傳統煎餅不同,這種煎餅有千層千面。外層淺金黃色,內層軟嫩。
壹天能賣400塊蛋糕。
店周圍這麽多人,為什麽還有顧客加入?“這五六個客人是活的跡象。客戶可能不知道我們,但看著這種人氣會吸引他們早早嘗試。”余華普說,小吃店的秘訣是保持人氣,排隊的人越多,生意越好。
“以前我們追求速度,人多了就壹次上六個餅。”余華普說,這種快捷的方式,在他2011開第壹家店的時候,並沒有贏得顧客的青睞。他特意去成都小吃街考察,發現類似的小吃店老板始終保持著慢工出細活的狀態。即使店外排起了長隊,也不要慌張。而且來的顧客絡繹不絕,等著他們的菜。
余華普回到重慶,開始要求師傅壹次只做兩個餅,有時甚至壹個餅。這種營銷方式反響不錯,蛋糕保持了最好的口感,但排隊的客人多了,平均每天能賣出400個蛋糕。
加盟店4個月盈利。
雨花鋪的北城店是兩個月前開的。雖然當時的租金是654.38+0.3萬元,但已經成了店裏的活招牌。北城店現在每個月能賣出1.5萬個蛋糕。有了這樣的人氣,俞老板月初又迎來了三個新的加盟商。
余華普說,從去年5家加盟商的情況來看,4個月就能盈利。加盟費65,438+00,000元,店面3-65,438+00平米。租金價格壹般在3000元左右。扣除原材料、房租、水、電、煤、人工成本,平均每月凈利潤8000元,按每家店最差賣300個蛋糕計算。
起初,余華普想做連鎖店的模式,但當他們有了第三家直營店後,他們開始打磨品牌。想要和大品牌競爭打開這個細分市場,就必須吸引加盟商。
“我們每賣壹個面團給加盟商,他們賺8毛錢,我們只賺5毛錢。薄利多銷。”余華普說,按照10個月計算,5家加盟店每天至少購買2500塊面團,壹年僅面團銷售營業額就能達到100萬元。
2.畢業後種植香菇:年產值達10萬元。
大學生創業故事,大學生長蘑菇,壹年10萬。
李正森出生於1986,從小在農村長大。他心地善良,樂於助人。村裏的老人挑水燒柴都很困難。他總是主動幫忙。每當聽到大人們談論哪個村民沒錢看病,就幻想自己將來成為大老板,讓那些窮鄰居也能在自己的公司打工掙錢。
2009年,李正森從安徽建築職業技術學院畢業,在縣城找到了壹份建築工作。因為專業對口,工作努力,有事業心,很受公司經理歡迎。有壹天,李正森回老家瓦房口鎮看望父母,和同村壹個15歲的男孩壹起坐車。男孩學習成績很優秀,但因為父親殘疾,家裏窮,沒有上重點高中。這再次激發了李正森兒時的夢想:創業辦廠,帶領鄉親們共同致富!
2009年秋,當地政府鼓勵大學生回鄉創業,村裏引進了肉雞養殖企業。在建築公司工作才兩個月的李正森,辭掉了工作,信心滿滿地做起了肉雞養殖,租地,放貸,建棚。他邀請身邊的壹些留守老人、殘疾人朋友來打工,甚至他的父母也進來幫忙管理。他沒想到的是,第壹次買的4000只雞,在路上熱死了。成品雞賣出去的時候,收購經理說2000只雞的養殖規模太小,相應的人工成本會太高。如果妳賺不到錢,妳就壹定會虧錢。第二次買回的6000只雞終於養起來了,但是市場上的肉雞價格暴跌。拿到賣雞的錢,看著空蕩蕩的雞棚,他淚流滿面,虧了20多萬。他三天三夜沒睡覺。第四天,他堅持要給村民錢,村民知道他虧了,讓他先還銀行貸款,他卻堅持要先給村民錢。李正森在家鄉第壹次創業的熱情就這樣被澆滅了。
李正森引入蘑菇純屬偶然。2010年夏天,為了彌補養雞的損失,李正森和壹個朋友做起了豬苓的買賣。有壹次,他去安康寧陜縣買豬苓。看到當地食用菌產業蒸蒸日上,他動了培養食用菌的心思。他發現,過去用紫椴栽培香菇和黑木耳。隨著人們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視,當地的紫椴食用菌產量勢必越來越少,而袋料香菇的生產在柞水還很有限,這應該是壹個致富的商機。李正森批準了這個項目。寧陜的壹位經理了解了他的創業經歷,被李正森的憨厚老實和坦誠體恤的心所感動,於是同意與李正森合作。
2010年底,在小嶺鎮政府的支持下,李正森在金米村租了40多畝地,成立了陜西正森農業生態有限公司,註冊資金300萬元。他還註冊了“正森”綠色食品商標。2012年,李正森投資建設了150玻璃纖維框架大棚,購置了高效滅菌爐、自動裝袋機、電動翻鬥車等食用菌生產配套設備50余臺套,建設了裝袋車間、菌種室、接種室、鍋爐房、倉庫、冷庫和加工包裝車間。
金米村不僅是板栗大村,也是核桃改良大村。林業管理委員會每年都會產生大量的樹枝和大量的植物稭稈。自從金米村成立了食用菌公司,他就從村民手裏收購這些樹枝、廢稭稈、玉米芯、麩皮、玉米糠,把這些老廢品變成了壹串串的錢。李正森在生態循環管理方面也下足了功夫,專門從事食用菌的生產、加工和銷售,使用後將食用菌培養基作為有機肥還田。整個工業過程確保不會對環境造成損害。公司采取“公司+協會+農戶”的模式,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統壹培訓、統壹管理、統壹回收、統壹正森品牌銷售,提高了菇農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帶動了周邊。2012年3月,在陜西正森農業生態有限公司的帶動下,金米村成立了金米食用菌產業協會,全村33戶農民加入協會,依托正森農業生態有限公司發展食用菌。僅去年壹年,全村生產食用菌1.5萬袋,鮮菇1.75噸,年產值1萬。
第三,80後乞丐在網上賣燒烤,500元賺了400萬。
大學生創業故事,大學生500元開始在網上賣燒烤。
從65438到0983,葉莉出生在鹽城的壹個富裕家庭,他的父親經營著壹家大型餐飲企業。回顧那段日子的生活,葉莉說,雖然當時沒有富二代的概念,但他肯定已經是了。我住的酒店叫大星酒店,按照現在的說法應該算是會所吧。2001在常州上大學的時候,每個月生活費至少5000元,絕對是當時校園富二代的水平。
但是好景不長。2003年,父親經營了近十年的酒店破產了。葉莉的生活費從每月5000多元下降到不足100元。當年,葉莉在常州壹家電腦城門前扛箱子賺生活費,就這樣堅持到2003年輟學。父親破產後,全家壹度嘗試在揚州養螃蟹,但2003年非典和洪水導致養殖場倒閉。我們家回鹽城了。
“回到鹽城,身上只剩下500塊錢,全家人都在為生計發愁。壹天晚上出去散步,看到壹個燒烤攤,生意很紅火。想著這個成本小,後來就免費給燒烤攤老板打工了。”看到葉莉不怕苦不怕累,師傅毫無保留地把所有的配料都告訴了他。兩個月後,葉莉自己的燒烤攤在鹽城師範學院旁邊開張了。沒想到,很紅火。兩個月,葉莉賺了1700元。
有了穩定的生活後,2005年,葉莉參加高考,最終進入上海出版印刷學院。在學校,葉莉學習多媒體設計,這實際上是壹個專業的計算機知識的應用,如網頁設計。他沒有專心學習。“我白天上課,晚上出去打工,主要是幫商家做電商服務。最讓我驕傲的是,大二的時候,我去了上海壹家互聯網貿易公司操作遊戲幣,有點類似美國的易貝。這段經歷為我後來的電商生涯奠定了基礎。”
2008年6月,從葉莉大學畢業後,帶著創業的夢想,在同學和親戚的幫助下,他創辦了上海Aigou.com田甜,但沒多久就因為股份的問題退出了團隊。
又壹次掉到了谷底,這時,葉莉又想到了他的烤肉。當葉莉在上海學習時,他的父親也把他的燒烤攤從鹽城搬到了上海。5438年6月+2008年10月的壹天,創業失敗的葉莉幫父親打理家裏的燒烤生意。那天,我突然有了壹個想法。我在網店裏摸索了很多年。為什麽不在網上開燒烤店?葉莉開始建立他的網上燒烤店。
第四,女大學生投資5000元開網店,年薪30萬買奔馳和哈雷。
大學生創業故事,女大學生開網店5000元。
2065438+2002年4月,大三學生肖偉瞞著父母,投資5000元開了壹家網店。“我壹開始有點擔心,畢竟有那麽多錢。”肖偉說,網店攝影、美工、售前售後都需要技巧。她只能壹步壹步摸索,失敗了再重新開始。那時候她和男朋友天天打理網店。“我從早上9點坐到晚上11,因為壓力太大,我還是失眠,”她說。“那段時間生活有點亂,我胖了不少。”提到前期的艱辛,肖偉還是有點苦澀。“從廠家進貨的時候,我壹次要買幾百塊。壓力真的很大,怕貨賣不出去。”
2012年5月,肖偉的網店終於有起色了。“嗯,我們第壹個月賺了2000塊!”回想起來,肖偉無法掩飾自己的興奮。“那時候高興的不得了,覺得網店比開格子鋪還賺錢。”。
起初,肖偉的網店主要賣手機殼,自己在手機殼上畫圖,然後拍照放到網上,但生意並不好。後來她熱愛藝術的男朋友給了她壹個建議,要註意獨特性,做壹個自己風格的網店。
此後,肖偉開始瞄準學生包市場。為了追求獨特,她經常花錢買壹些異國情調的進口手工包。有壹次,英國的壹個朋友說有壹個很好看的牛皮包。“看到了包包的照片,覺得制作和風格都很獨特。”肖偉讓他的朋友花幾千元買回來,然後放在自己的店裏賣。“很多人搶著買,我覺得找到了出路。”
隨後,肖偉開始經營風格獨特的手工包,從2012年6月開始,網店的生意越來越好。“有壹天,我收到了300份訂單,”肖偉說。面對這麽大壹筆生意,她和男朋友頓時無所適從。當時店裏只有他們兩個人,包裝發貨只能自己做。“從早到晚,感覺就是搬磚。發貨的時候,我和他都覺得手不省人事。”
肖偉說,她店裏所有的貨都來自廣東的廠家,所以她也拜訪了廣東的廠家,看到相關生產資質後同意授權。生產出來後,貨物都堆在自己家裏,然後自己運出去。
“今年4月結算的時候,我發現我居然賺了30萬。”雖然我知道我賺了錢,但肖偉仍然對這個數字感到驚訝。現在,她的網店每周有200件的營業額。“算上壹個月能賣六七萬的貨,除去成本,她能賺3萬左右。”
在肖偉的網店,記者還註意到,她店裏最便宜的商品是7元,最貴的是666元。上半年店鋪收2911,好評率達到99.71%。記者了解到,好評數加起來就是賣貨量,也就是說,肖偉壹年至少能賣出4000件商品,這還不包括差評數。據她說,壹件商品的利潤從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壹年賺30萬完全有可能。
記者還了解到,該店信譽等級已達4.8%,有4顆藍鉆。肖偉告訴記者,壹顆藍鉆是251積分,即需要251贊才能升級到1藍鉆,2001積分到5000積分才能獲得4顆鉆石。她現在有四顆藍鉆,這表明她現在至少有2000個好評。
6月8日,肖偉購買了壹輛價值654.38+0.3萬元的哈雷摩托車和壹輛價值654.38+0.6萬元的奔馳smart轎車。“男朋友開哈雷,我自己開smart。”肖偉說,“事實上,我的想法很簡單。玩得開心,等我賺錢了再享受。”當記者問是否全額支付時,肖偉回答說:“他們都是分期付款購買的。我們不可能壹次性把流動資金用於買車,還要用於補貨和進貨。”
接下來,肖偉想建立壹個工作室,繼續做壹個大網店。“我打算多請兩三個人,分別負責攝影、美工、客服,讓壹切都專業化運作。”肖偉說成功沒有秘訣,她也是從失敗中壹步步走過來的。
上世紀五九十年代後,小姑娘發明了磁性剪紙,壹年挖到三十萬黃金。
大學生創業故事,90後創業故事,磁性剪紙。
2008年9月,王子月到學校報到,成為杭師大醫藥衛生管理學院醫藥營銷專業的大壹新生。她選擇這所大學,是因為她聽說這是壹所倡導和支持大學生創業的學校,她崇拜的阿裏巴巴創始人馬雲也是從這裏畢業的。還有壹個原因是杭州離義烏近,更容易實現她的創業夢想。
在校期間,依托磁性剪紙等多項專利,王子月組建了自己的“沸點”磁性剪紙創業團隊,將自己的才華展現得淋漓盡致。2009年6月,她在義烏註冊了自己的公司——義烏二十紅利磁性剪紙有限公司。隨後,他和同樣有創業夢想的同學們壹起創辦了磁性剪紙創意文化公司。2009年6月5438+065438+10月1日,王子月帶領她的磁性剪紙團隊參加了以“勵誌、成才、就業、創業”為主題的浙江省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與全省85所高校評選出的300余幅作品展開激烈角逐,最終獲得大賽最高獎——“雙十佳職業規劃”。
2009年2月24日,65438,王子月磁性剪紙文化創意公司獲得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大學生創業訓練營暨創業大賽”壹等獎,獲得1萬元創業資金援助。主辦方還在濱江區為王子月提供了壹個免租金的辦公室,為期兩年。
2010 65438+10月20日,“磁性剪紙文化創意”團隊在杭州日報大學生創業就業俱樂部、高新區(濱江)大學生創業園主辦的“相約高科技創業·年紀輕輕”大賽中再次獲得金獎,獲得主辦方贈送的價值5000元、價值65438+的新年禮物。
六、沈陽大學生創業月入1.5萬。
大學生的創業故事,擦鞋哥的創業故事
兩年前,沈陽人李紅甫從天津輕工業學院電子商務專業畢業。和大多數有夢想的同學壹樣,他選擇了大城市作為人生的落腳點。從天津到杭州,再到青島,他整天穿著職業裝和皮鞋,穿梭於知名企業之間。“工資不高,壓力大。每天拖著疲憊的身體,走在大城市的燈火通明中。總覺得這樣的城市不屬於我,我也不屬於這樣的城市。”歸屬感的嚴重缺乏讓李紅甫認真思考自己的人生。“我之所以留在大城市繼續那個看似體面卻痛苦的夢,是因為我放不下我上了大學這個事實。”
壹個偶然的機會,李紅甫發現擦鞋領域有巨大的潛力。經過進壹步調查,他發現了裏面的商機。“大部分90後自理能力很差,穿的高檔鞋不會或者沒時間照顧。而且現在對奢侈品的需求越來越大,很多高端鞋、包、衣服的後續保養都是空白。”李紅甫說,這個發現讓他有了回老家創業的沖動,他開始光顧壹些擦鞋店,到處偷老師的東西。
2012 12 2月,李紅甫的“大學生洗鞋店”在於洪區嵩山路低調開業。在壹個近30平米的小店裏,他既是擦鞋工,又是老板,每天忙得團團轉。最難熬的時候是除夕的前壹天。他5點起床擦鞋,壹直工作到24點。“店鋪關門的那壹瞬間,我的身體累得散架了,但看著地上已經光鮮亮麗的鞋子,心裏感到了極大的滿足感和成就感。”李紅甫說,他之所以在店名中加上“大學生”二字,是為了告訴所有顧客,他的擦鞋工人是大學生。大學生算什麽,還能給別人擦鞋。
起初,壹些顧客對李紅甫的選擇感到好奇,認為壹個大學生去當擦鞋工很可惜。“大學畢業當擦鞋工,上大學有什麽意義?”每當這種情況發生時,李紅甫都會笑壹笑:“永遠不要把大學生的身份看得太重。其實這個身份不算什麽,只是有人把它當成了虛榮的外衣。我堅信,只有放下,才能站起來。許多大學生抱怨找工作不容易。事實上,這個身份已經傷害了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