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十年前,我不間斷地訂閱樂清日報。平時經常去書店買溫州都市報,杭州都市快報,參考消息,環球時報之類的。《新周刊》、《新傳奇》、《文學報》、《海岸日報》等書刊也是不定期購買的。看溫州日報、浙江日報、人民日報等報紙;是在村裏看,鎮老協還是單位看。
看完書和報紙,我有重要的新聞和信息。我總是記日記,記筆記,剪文章。普通刀太短。我把壹個舊鋸片磨成20多厘米長的切紙刀,專門用來剪報紙。我用舊雜誌剪貼這些報紙。70多集剪報陸續整合。剪報的封面有壹個題目名,按照每篇文章的順序,做成目錄供參考。
逐年積累,專題剪報,現有:藝術家、藝術文化、藝術資料、樂清文化圈、虹橋文藝圈、教育文化、文藝文化、健康教育、家庭婚戀、金婚慶典、愛家、樂清旅遊、著名書畫家、文藝、明星肖像、婚戀家庭、戲劇、最美人物、樂清文化圈2、攝影藝術、新聞評論、國際藝術、動物藝術等。治理國家和家庭危機,樂清藝術家2。著名旅遊城市,明星肖像,著名畫家,明星故事,金色夕陽,家風,年輕人的靈感,敲響警鐘。
新剪報包括:互聯網與創業、偉人、政治與黨建、新民與農村、創建文化名城、文學藝術、以德治國、浙江書畫、關愛童心兒童、文學寫作、虹橋鎮、約會、反家暴、中國單身生活、立德庶人、中國夢科技、偉人與名人、自理、虹橋文化圈、政治家、遊歷野燕、書畫藝術、歌唱音樂。
這些剪報不僅強化了我的記憶,也讓我逐漸積累了寫作素材,逐漸走上了寫作之路。
在我七十歲之前,我從未在報紙上發表過文章。2014年6月,我在群智書店的杭州都市快報上看到,吳昌碩的生日是170,在杭州舉辦了壹個專題展覽。我家的周昌谷畫集裏有壹幅周昌谷畫的吳昌碩畫像。我寫了《周昌谷為吳昌碩畫像》這篇文章,發到樂清日報。樂清日報7月5日發表了我的文章。這篇第壹篇文章發表報道,激起了我的寫作熱情。
我還圍繞周昌谷這壹主題從書報上搜集資料,寫了《兩只羔羊與周昌谷》壹文。樂清日報7月19再次發表我的文章。
這兩篇文章的發表,使我得以參與美術大師周昌谷的藝術研究。“周昌谷藝術研究會”在樂清成立的時候,我被邀請加入協會,成為會員。
在紀念抗戰勝利69周年之前,我得知樂清市丹霞書畫報刊登了三幅以抗戰為題材的人物畫,於是我寫了《硝煙之年,永記》壹文,並於2004年8月2日成功刊登在樂清日報2065438+文化周刊上。
因為我所有的練習都是在《文化周刊》上發表的,所以每壹期的《樂清日報·文化周刊》我都必須仔細閱讀,基本上所有的剪報都來自《文化周刊》。我更喜歡看《文化周刊》上關於親情的文章。漸漸的,我也寫了幾篇這方面的文章。
尤其是20111十月發表的文章《大紅床》,可謂壹石三鳥。不僅刊登在《樂清日報》上,還被我家人在樂清電視臺采訪,主持人陳嘉在樂清電視臺為我們報道。而且樂清第壹屆“金婚節”就邀請了我夫婦參加。我們收到了鮮花、證書、獎杯和每個人的祝福。
此後,我的散文集《三個母親》、《虹橋刻花》、《兩個父親》在《樂清日報》發表。
2065438+2005年6月,樂清市首屆“健康時代之星”開始評比,我自薦參加評比。正好,我的抗日文章《虹橋守軍血染東街——樂清最激烈的抗日自衛戰》發表在6月26日的《溫州日報》上。然後,7月12日,溫州日報發表了我的文章《用文字為英雄樹碑立傳》。也許是因為這兩篇文章發表在《溫州日報》上,樂清市宣傳部、民政局、老年協會把我評為樂清市首屆“健康養老之星”10月提名獎。
作為樂清市唯壹壹位連續兩屆老人比賽獲獎的自薦人,我感到非常榮幸。我很珍惜這兩個來之不易的榮譽,我很感激。這些都是我通過讀書看報,收集剪報得來的。可以說我出名了,是從剪報上剪下來的。
從此,我的散文轉向了網絡。在過去的兩年裏,我在虹橋門戶發表了40多篇散文和詩歌。壹位摯友老同學聚沙成塔幫我編輯了金安南文藝繪畫的網站,裏面有50多篇文章,100多幅國畫、油畫、攝影作品。以後,我會致力於網站的創作。
紙媒開始了我的寫作,剪報讓我在報紙上出名。互聯網媒體是更廣闊的宇宙,我金絲猴正在崛起,可以秀拳腳了。
?
?
?金·安南?
18815124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