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關註大學生創業,背著書包當“老板”(圖)

關註大學生創業,背著書包當“老板”(圖)

* * *討論公司的發展理念。

與客戶洽談郭保平攝

壹旦走出象牙塔,就要面對激烈的就業競爭,敢於問路在何方。被看好的應該早點準備嗎?壹些大學生毅然踏上了“創業”之旅。

因為年輕,大學生更投入,更有激情,更善於糾錯和學習。他們不僅年輕,文化素質高,而且具有很強的創新精神,這是大學生這個特殊群體創業的資本。

聰明人善於偽裝。大學生創業,無論是在校期間還是畢業後,都離不開創業過程中的外部支持和管理。

妳要做好創業的充分準備。據遼寧省高校就業創業指導中心介紹,為提高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成功率,我省部分高校在大學課堂開設了創業課程,並開展了大學生創業培訓,加強了創業訓練,取得了實質性進展。

創業需要理性而不是沖動,冷靜而不是狂熱。沒有成熟的心態,沒有長遠的眼光,沒有市場的經驗,大學生在創業的道路上可能走不遠。

大學生的主業是學習。既然創業是以肩負學業為前提,就要解決創業和學習的矛盾。

就業難激發學生創業自豪感。

另壹個畢業生和壹群申請人。

畢業生們紛紛“趕到現場”參加招聘會,甚至個人已經向用人單位投了上百份簡歷,工作依然沒有著落。大學生“就業難”是顯而易見的,大學生也能感受到即將到來的就業壓力。壹旦走出象牙塔,就要面對激烈的就業競爭,敢於問路在何方。受寵者不解:“要不要早做準備?”於是,帶頭的大學生毅然踏上了“創業”的征程。身邊沒有大學生成功創業的典型事例可以借鑒。他們沒有雄厚的資金支持,沒有充足的工作時間,沒有豐富的人生閱歷。嘗試壹段時間後,因為無法兼顧學業和創業,半途而廢、失敗、崩潰的人很多。壹個大學生開玩笑說:“大學生就業難,創業更難。大學生創業就更難了。”

但是,敢吃螃蟹的人很多。

6月23日上午9點,在沈陽師範大學軟件學院國際會議廳召開新聞發布會。

這是壹家由大學生創辦的公司。公司辦公地點設在校園內的“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發布會結束後,記者專程走訪了該公司。辦公室的位置很簡單,壹切都是考慮降低成本來安排的。除了開放式辦公室有點像公司,其他很多東西更像教室。“辦公室”是寫在壹張白紙上的三個天藍色的藝術字;“後天媒體——高校營銷推廣專家”的字樣也寫在紙上,貼在墻上;像這樣的,墻上貼了很多鼓勵的話。其間,壹股蓬勃向上的大學生朝氣向妳撲來,讓妳很難不被他們的創業熱情所感染。

很多大學生早在參加高考的時候就有過這樣的疑問:“大學是我的最終目標嗎?如果是,這個目標壹旦達成,我該怎麽辦?”沈陽後天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沈陽師範大學三年級學生黃庚燦也思考過這個問題。那時候,他覺得自己應該“當老板”,開創壹番事業。

公司總經理陳鍵鋒·黃莉可·耿燦是沈陽師範大學國際商學院三年級的學生。還有壹年陳鍵鋒就畢業了。由於學的是非師範專業,他也對自己的未來進行了規劃和思考:以後是找外企工作還是自己創業?我該不該以自己的專業開始與世界接軌的職業生涯?陳鍵鋒選擇了創業,並在畢業前付諸行動。

公司創意總監王家斌的父母不支持他這麽早創業。在他們看來,父母為兒子安排壹切是天經地義的。“彬彬不用擔心自己以後會做什麽。”但是王家斌堅持自己創業,因為不管前面的路有多難,他都想靠自己走下去!

黃庚燦、陳鍵鋒、王家斌、賴若曦、易天驕、陳錚等人組成了後天的核心創業團隊。他們對後天傳媒的未來充滿信心:“三年內,公司將在城市廣場旁的大樓辦公;五年後,公司總部將在上海成立。”

大連大學“工作室”裏的大學生

向客戶介紹妳的產品——“夢幻水晶”。

青春,颶風,雨露增長才幹

社會上對大學生創業持反對和保留意見的人,普遍認為大學生正處於長知識、長身體的年齡,生理和心理都沒有完全成熟,承受不了創業的各種壓力。古語有雲:“嘴上沒毛,做事不踏實”,所以要等到完成學業再創業!

年輕是大學生最鮮明的特點。但是,判斷壹個人在什麽年齡可以創業是極其困難的。社會上敢創業、能創業的人絕對不會占絕大多數,很多人不敢邁出人生的第壹步。同樣,如果壹個人要等到萬事俱備才開始創業,那他會錯過多少成功的機會?

因為年輕,大學生更投入,更有激情,更善於糾錯和學習。很多都是在創業的實踐中積累經驗,完善心智。他們不僅年輕,文化素質高,而且具有強烈的創新探索精神,這是大學生這個特殊群體創業的資本。

7月10日下午,遼寧師範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大壹新生程帥剛剛參加完本學期最後壹門課的考試,就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每個人的身體裏都有壹種隱藏的力量,可以讓妳成為妳夢想中的那個人。從去年9月走進遼寧師範大學校門的第壹天起,程帥就註意到校園周圍經常張貼著五顏六色的招聘廣告。別人對他不屑壹顧,他卻壹條壹條看,仔細對比。大壹課程不難。壹些學生在課余時間打撲克、上網、談戀愛,但程帥沒有。放學後,他不僅積極參加社團活動,還發廣告傳單,賣電話卡和預付卡,壹邊做事壹邊積累經驗,熟悉了大連的社會環境。

大學生創業很大程度上源於自己的興趣愛好,有了興趣就有了動力。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裏,程帥已經熟悉了大連的四大商圈,即青泥窪、和平廣場、Xi安路和奧林匹克廣場。寒假前夕,程帥終於在Xi安路羅斯福國際中心的壹個購物中心發現了商機。為了迎接新年,商場在壹樓大廳臨時搭建了促銷“花車”,“花車”櫃臺正在招商。逢年過節,市民肯定會更喜歡民間工藝品。想到這,程租了壹個櫃臺,開始經營燙金葫蘆,每天利用寒假時間站在櫃臺前。

創業只有興趣還是不夠的。俗話說“不打無準備之仗”。做生意,要對市場行情有很好的了解,對社會和大眾消費有壹定的了解,完成從“愛好”到“事業”的蝶變。在確定經營方向之前,程帥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還聯系了在大連手工制作燙金葫蘆的藝人胡喜兵,作為他在大連的代理銷售燙金葫蘆。與此同時,程帥通過閱讀書籍和在互聯網上搜索信息來“惡補”民俗文化知識。

當他站在櫃臺前時,他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他幾乎可以毫不猶豫地回答客戶提出的所有問題。遼寧師範大學電視臺的新男主播程帥在互相介紹相關的民間知識和傳說時,總是面帶微笑,充滿熱情。

客戶是坐車來的,所以重點說了葫蘆上保平安的意思。想買回家後,他和鐘馗壹起專註於熱葫蘆;這位顧客說他是做生意的,所以他專註於財神範蠡的設計。買家覺得太貴了。他會重點介紹遠在山東的葫蘆產地,能挑出多少個葫蘆才能達到加工要求,每個葫蘆需要手工打磨、熨燙、彩繪多少道工序,需要多長時間...他的描述如此詳細可信,讓人增長見識的同時,也覺得這個燙金葫蘆真的物有所值。壹個人聽了他的解釋後說:“小夥子妳太熱情了,妳的介紹太好了。”本來不想買的。大的那個太貴了。請給我拿壹個小的!“就這樣,櫃臺上的熱壓葫蘆成交額達到了1600元。

今年春天開學後,程帥在大連的商場裏正式設立了自己的民間工藝品櫃臺。他平時雇個店員賣貨,周末才打理生意。私下裏,同學們都不直呼他的名字,而叫他“程老板”。

真誠是對外援助溝通的關鍵。

既然選擇了創業,就不能輕易放棄。當妳遇到自己無法克服的困難時,妳會怎麽做?妳是想什麽都不做,還是轉身求助?如果求助,大學生應該向誰求助?

創業之路艱辛曲折,尤其是對於校園裏缺乏社會經驗的學生。其中,缺乏社會經驗和缺乏資金是目前大學生創業的瓶頸。大學生沒有收入來源,創業遇到資金困難。很多人會向父母求助。遼寧師範大學的董琳想到的是向國家政策和老師求助。

在遼寧師範大學大學生創業中心,記者見到了大連科信化工有限公司法人董琳..在確認考研之路不通後,她決定創業。遼寧師範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曾指導部分大學生組隊,編寫商業計劃書,參加全國挑戰杯商業計劃書大賽,獲銀獎。董琳不是這個團隊的成員,但他想激活這個計劃,把“紙上談兵”變成現實。

為此,她和同學張磊在征得同學和老師的同意後,根據這個計劃提出了自己的創業計劃。因為家境壹般,只籌集了5000元創業啟動資金,資金不足。我們做什麽呢壹是獲得大連市沙河口區政府4萬元大學生創業資金支持;然後我鼓起勇氣,向老師們求助,並進壹步表達了我的長遠打算,將來為老師們的科研成果轉化做貢獻。學院的四位老師被她的真誠感動,毅然籌集了6萬元,為他們成功創業奠定了基礎。董琳興奮地告訴記者:“創業的藍圖是學生們畫的。創業的主要資金來源於國家和老師的支持。甚至第壹筆大生意就是為我們學院購買化學藥品和儀器。所以,我壹直懷著感恩的心在做這件事。”

聰明人善於偽裝。大學生創業,無論是在校期間還是畢業後,都離不開創業過程中的外部支持和管理。兩年前,朱旭、瞿秋實等5名大連大學的學生穿著漢服走上大連鬧市區,希望為漢服的文化禮儀做點事。結果,人們的反應不壹。後來他們決定成立桑林織漢文化推廣中心時,吸取了教訓,提前獲得了大連市民間美術家協會的支持。美協王老師、繡協謝老師為他們制作了精良的漢服,成為他們堅強的後盾。然後他們利用大連大學創業大賽這個平臺進行實際銷售。在半年多的時間裏,中心賣出了近50套漢服,總銷售額超過1萬元,並獲得了學校創業大賽壹等獎。

外界的支持如此重要,讓沈陽收購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創業者們深有感觸。據公司執行董事黃庚燦介紹,公司於今年6月65438+10月21成功註冊,當時面臨的困難是資金不足。當他們找到校領導,提出在校內租壹個辦公場所時,校領導高興地告訴他們,學校準備成立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收購媒體”可以來基地工作,不用交任何租金!說到新聞發布會,黃庚燦更是感觸頗深:“舉辦這次新聞發布會時,學校不僅邀請了相關領導,還為我們提供了校園內的發布會場地;團委和宣傳部的老師出面邀請新聞單位...如果我們自己做這些事情,不僅人可能請不到,成本也會是個大問題。”

在創業熱的象牙塔裏積極備戰

妳要做好創業的充分準備。

據遼寧省高校就業創業指導中心介紹,為提高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成功率,我省部分高校在高校課堂開設了創業課程,並開展了大學生創業培訓和加強創業實訓,取得了實質性進展。如大連大學確立了“讓每壹個學生成功”的文化理念,從戰略高度構建了大學生創業教育新模式。

在遼寧省高校就業創業指導中心的指導下,記者在高校放暑假前夕,專程來到位於大連開發區的大連大學。據大連大學招生就業指導中心主任謝晨曦介紹,大連大學從教學體系上註重創業教育。早在2003年就為學生開設了具有創業內容的就業指導課程,同時以工作坊、各類創業計劃競賽、機械設計競賽為載體,為學生搭建了提高創業素質、培養創業能力的平臺。學校還設立了專項教育基金。自2002年以來,* * *已投入300多萬元支持大學生設立創新項目、參加工作室和各類競賽。

7月11日中午,記者開始走訪該校素質教育基地四樓的“工作室成果”展區。該校招生就業指導中心副主任孫紅河邊走邊介紹:“10年前,在我們電教樓的壹個小房間裏,壹位美院的老師和壹群大學生成立了擺渡工作室,這是我們學校校歷上的第壹個工作室……”

大連大學全國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辦公室主任、大連大學博物館館長關昊教授說:“工作室是自發的。學生有這個想法,老師有這個想法,老師帶學生去做壹個研究項目,對學生能力的培養特別好。後來學校發現這個標誌後,認為這種形式改變了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於2000年開始推廣工作室實踐。很快,工作室就成了大學生創業的前沿。”

2000年上半年,大連大學零點藝術設計工作室應運而生,團隊核心是大壹新生嚴守春。工作室模擬廣告公司的運作,接手壹些工作。團隊中的學生壹起工作來完成這項研究。如有必要,請指導老師提出建議。經過壹段時間的培養,嚴守春在大三下學期成立了自己真正的廣告公司。

目前,學校已建成100多個學生工作室,分布在各教學單位、科研機構和政府職能部門。4000多名學生長期參與活動,100多名教師參與指導,其中50%以上依托教師科研項目或基地。

大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實踐項目的研究和實踐,鍛煉了創新能力,提高了創業素質,取得了壹些高質量的研究成果。很多同學把工作室當成社會實戰的訓練場,在這裏學到的創新理念、創新能力、創新素質和與人合作的能力,成為他們未來社會就業和創業的資本和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