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中國非政府組織簡介

中國非政府組織簡介

壹、中國非政府組織的活動和職能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發展,整個社會越來越多元化。特別是在壹些社會問題突出、尖銳的地區,非政府組織的活動尤為活躍和集中。他們往往發揮著政府和企業不具備或難以充分發揮的作用,推動著社會進步。

(1)非政府組織在環境保護領域的活動

在中國的環境保護領域,活躍著壹大批各種各樣的非政府組織。比較著名的有:自然之友、北京地球村、綠色家園誌願者、中國小動物保護協會、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北京環境保護基金會、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北京野生動物保護協會、中國綠色基金會、中國環保產業協會、北京環保產業協會、中國植物學會、中國自然資源學會、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大學生綠色營、綠色大學生論壇。清華大學綠色協會、北京大學綠色生活協會、北京林業大學善諾協會、上海青年環保愛好者協會、汙染受害者法律援助中心等。

這些組織開展的環保活動為中國社會提供了許多改革開放以來政府和企業難以提供的公共產品,推動了中國環保運動的發展。概括起來,它包括以下八個方面:

1).環境意識的普及、教育和宣傳活動。許多非政府組織正在這壹領域積極開展活動,包括各種形式的環境保護倡議和實踐活動,各種講座、培訓、演講和其他環境意識教育活動,包括電視講座,以及各種形式的研討會、經驗交流和專題討論會。

2)推動和促進環保領域的公眾參與。在中國的許多城市,特別是北京,公眾參與環境保護作為政府和非政府組織合作的壹個重要機制正在得到積極的培養。北京市環保局宣教中心在這方面發揮了先鋒作用。早在1997,他們就開始研究並積極推動環保領域公眾參與機制的建立。

3).資助環保活動。主要由壹批熱心於自然資源和環境保護的國際或海外非政府組織和資助機構,以及中國環境保護基金會等非政府組織組成。參與這項活動,包括為與自然資源和環境保護有關的活動提供資金、設備和技術。

4).與自然資源和環境保護有關的項目活動。許多非政府組織正在開展各種各樣的項目,包括野生動物等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自然生態的維護和保護、植樹綠化、水質凈化、大氣汙染控制和治理、荒漠化控制、黃河上遊水土流失控制、社區環境保護、垃圾分類、資源再利用等等。

5)環境保護相關科學技術的研究、開發和推廣。主要由壹批與環保相關的非政府組織如學會、研究會等來進行。他們聚集了壹大批國內相關學術領域的權威和精英,通過相關學科和技術的研究、開發和應用,積極推動我國環保科技的發展。

6).與環保產品生產和推廣相關的活動及行業協會。主要由壹批活躍在環保領域的經濟團體,如商會、貿易組織等,開展這方面的活動,包括促進環保產品的開發、生產、流通和消費。

7).對環境汙染受害者的援助活動。隨著環境汙染的發展,汙染受害者作為壹個特殊的弱勢群體開始受到社會的關註。相關非政府組織通過法律咨詢和其他活動向汙染受害者提供各種形式的援助。

8).環境保護國際交流活動。絕大多數環保非政府組織正在以各種形式開展國際交流活動。壹方面,他們積極爭取從國際社會獲得相關信息、資金、設備、技術等支持。另壹方面,它們通過召開或參加有關國際會議或研討會、派遣人員參加有關培訓、接待訪問和互訪,加強環境保護方面的國際交流。

(B)非政府組織在扶貧和發展領域的活動

如同在環境保護領域壹樣,壹些非政府組織也活躍在中國的扶貧和發展領域。其中比較著名的有:中國扶貧基金會、中國國際非政府組織合作促進會、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中國計劃生育協會、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中華慈善總會、農民婦女實用技能培訓學校、愛德基金會、香港樂施會、救助兒童會、四川農村發展組織等。

這些非政府組織開展的活動為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快速發展的中國社會提供了壹種特殊的公益物——扶貧。其中包括生存扶貧、技術扶貧、教育扶貧、幫扶貧困母親、合作扶貧、文化扶貧、實物扶貧。通過提供這種公共產品,中國非政府組織在廣大內陸地區開展了壹系列卓有成效的活動,為從根本上消除貧困做出了積極貢獻。這些功能可以概括為八個方面:

1).通過直接提供包括資金和物資在內的經濟資源,以強制投資打破貧困固有的惡性循環,從量變和質變兩方面改變貧困人口的生活狀況。

2)通過開展項目,特別是伴隨項目的各種形式的培訓,將大量有用的信息和技術技能傳授給受益者,使他們通過參與學習和直接應用掌握這些技術技能,用手段和方法改變貧困人口的生活狀況。

3).通過開展項目,特別是包括小額信貸在內的扶貧項目,在投入資源的同時,啟動受益者的責任和積極性,引導地方建立具有約束功能的信用鏈及其關系體系,主要從社會資本和生產體系上改變貧困人口的生活狀況。

4).在長期的項目中,非政府組織的工作人員逐漸積累了經驗、知識和技能,成為各個扶貧領域的專家。他們比各級政府的工作人員更熟悉業務,同時更深入基層,能夠針對不同地區、不同人群、不同貧困程度的不同問題,直接有效地開展具體的、有針對性的扶貧活動。

5).協助和監督各級政府落實有關扶貧開發的方針政策。壹方面,作為政府扶貧項目的具體執行者,發揮專業和基層優勢,更好地落實扶貧政策;另壹方面,作為中央政府和各級地方政府的中介,協調相關政策並監督其執行,確保扶貧政策的落實。

6).作為企業和發達地區幫助和支持貧困地區的中介和專業組織,壹方面要動員更多的社會資金用於消除貧困活動,特別是企業開展社會慈善活動;另壹方面,通過各種項目的實際運作,確保各種慈善基金、慈善資金落實到各種消除貧困的活動中,有效發揮扶貧開發的作用。

7).作為國際社會各種力量幫助和支持中國貧困地區的中介組織和地方“草根”組織,壹方面積極吸收更多的國際和境外資源用於中國的扶貧開發,另壹方面協助國際非政府組織和境外非政府組織在中國開展各種扶貧開發項目,同時也作為國際社會幫助中國貧困地區的中介組織發揮作用,並對相關項目進行監督或實施。

8)通過扶貧開發領域的活動,壹方面不斷建設自身能力,提高對市場經濟的適應能力和專業水平,另壹方面逐步擴大非政府組織的影響力和實力,促進我國非營利部門的形成和發展。

從國際層面來看,需要回答的問題是,中國是否應該積極參與非政府組織在國際領域的活動。我們已經看到,非政府組織現在已經成為全球治理體系中日益重要的新興角色。在聯合國系統各機構的活動中,非政府組織具有正式的法律地位,可以不同程度地參與和影響壹些重大的國際決策。在許多其他國際活動中,非政府組織也積極參與。除了政府和企業,非政府組織也是壹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代表。總的來說,發達國家的非政府組織組織嚴密、力量強大、規模龐大、活動能力強。目前,非政府組織在全球體系中的決策過程、權力安排、資金和信息的流動以及參與國際活動的機會,基本上都被發達國家的非政府組織所控制。作為壹個綜合國力日益增強、國際地位不斷上升的國家,中國必須考慮中國非政府組織的國際參與。非政府組織的國際活動也可能為中華民族表達其願望和實現其利益提供壹個潛在的重要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