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語言招生主要有三種形式:壹是提前單獨招生;二是單獨面試,參加高考,提前批次錄取;三是通過正常高考參加錄取。下面主要介紹前兩種。
第壹,提前單獨招生。高校大部分少數民族語言招生專業實行提前單獨招生,組織命題和單獨考試,在全國統考前招生。筆試壹般考核語文、數學、英語。面試多包括英語測試和對所報少數民族語言的語音模仿,采取朗讀、對話和知識測試的形式。時間在十分鐘左右,考查重點主要是語音、語調、理解、表達等綜合能力,以此來判斷學生是否具備學習所報少數民族語言的能力。考試結束後,學校根據筆試和面試成績確定錄取名單,報教育部和所在省市備案。因為錄取時間壹樣,考生不能同時報考兩個學校。考生被學校正式錄取後,按教育部規定不得參加全國統壹高考。未被錄取的考生可以照常參加高考。可見,提前單獨招生的方式給考生多了壹個選擇的機會。
第二,單獨考試,參加高考,在批次提前之前被錄取。壹般北京的高校在招收北京生源時都采用這種方式。考生正常參加高考。他們在被學校錄取時,不僅要看考生的高考總分和面試成績,還要關註外語和語文的單項成績。在本科提前批之前,相關招生機構會根據面試合格學生的成績進行投檔錄取。需要註意的是,報考小語種專業不影響本科早批和壹批誌願的選擇。學生通常可以選擇進入其他學院和大學。
第三,正常高考。有的學校把小語種專業放在提前批,有的放在壹批。這種招生和普通高考沒什麽區別,只要正常填報省級招生辦公布的高校招生計劃中所列的相關專業即可。
由於單獨提前招生要在5月份完成,招生簡章壹般會在6月165438+10月至前壹年6月65438+2月公布,每年3-4月組織考試。每年高校小語種的招生方式和招生計劃都有不同程度的變化。因此,有意向報考小語種專業的考生要及時關註這些19高校的招生簡章,了解招生政策,以免耽誤招生時間。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考生和家長開始關註小語種的提前招生問題。小語種也稱非通用語,壹般指英語以外的外語,包括德語、法語、西班牙語、意大利語和越南語。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與世界各國的聯系日益密切,國家機關、國家機關、企業和外資企業對少數民族語言人才的需求也大幅增加,少數民族語言人才就業前景普遍看好。據招生機構統計,近年來少數民族語言專業就業率幾乎是100%,特別是隨著2008年奧運會的臨近和上海世博會的成功申辦,對少數民族語言專業的關註度進壹步提升。由此,也給考生提出了壹個問題:如何合理選擇和錄取小語種專業?
選專業要結合興趣
專業選擇,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壹個人職業規劃的起點。所以在選擇小語種專業的時候,首先要從未來職業發展的角度考慮,特別是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和性格特點,看看自己喜歡學什麽,適合學什麽樣的專業。
所有小語種專業的學生都必須選修第二外語。到畢業的時候,大部分學生都能達到四級,有的甚至過了六級。為了增加就業的權重,有些學生還會學習第三門外語或法律、經貿等專業知識。可見,選擇報考小語種專業,就意味著開始了非常艱苦的大學生活。在某種程度上,語言學習的過程也是非常枯燥和艱巨的,尤其是壹些小語種的發音非常特殊,需要更多的時間去練習、記憶、背誦和閱讀大量的詞匯、句子和文章。學習成功的另壹個重要因素是我是否有學習語言的天賦。
在判斷自己是否有學習語言的天賦時,可以從日常生活中的語言模仿能力、記憶能力等方面做壹個小測試。比如有人說壹段妳聽不懂的話,妳能在短時間內惟妙惟肖地模仿出來嗎?如果語言有天賦,我們不僅可以模仿,還可以很快找出這種方言的發音規律或方法。
報考時應認識到特殊要求
受師資力量和語言教學特點的限制,開設小語種專業的高校壹般采用20人的小班進行教學。高校小語種專業每年招生人數少,壹門語言壹般在10到20人左右。所以大部分高校在招生的時候都有壹定的限制,這些考生也應該清楚的知道。
首先,有的高校不面向全國招生,有的只選擇部分省市招生,但每年都會有壹些變化和調整。比如2007年,CFAU只在吉林、浙江等10省市招生。
其次,部分高校不接受少數民族語言招生個人報名。壹般高校會規定壹個省內的幾所省重點或示範高中有保送生的資格。高校在制定推薦原則時,壹般會讓有生源的高中經過壹定的選拔程序,擇優推薦;還有的高校嚴格限制男女生推薦人數,也就是人們通常說的確定省份、中學、語言、男女生比例。如2007年四川外國語大學、Xi安外國語大學等高校的招生簡章中,明確規定只有指定重點中學的應屆畢業生才有資格報名,推薦表由中學填寫推薦。
第三,普通高校學生中學階段要求報考的語言是英語。但也有例外。2007年,山東大學也招收了部分日語考生。
另外,還有壹些細節需要考生註意。即使被提前招生的學校錄取,也要參加高考,讓高校和省級招生辦根據學生的申請信息辦理錄取手續,而不需要參加高考。壹些學校,如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等高校也規定,提前報讀小語種的學生,入學後不得轉讀其他專業。
另外,高校的小語種也不是每年都招生的。比如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的越南語,四年才招生壹次。因此,考生在選擇報讀小語種專業時,壹定要仔細閱讀高校公布的招生簡章。
學小語種不是上大學的捷徑。
壹些學生和家長認為,小語種考試是高校命題,題目應該比高考簡單,通過考試可以順利上大學。事實上,少數民族語言招生是高校選拔培養特殊語言人才的方式,難度不亞於高考,但比高考更嚴格。如前所述,只能推薦重點中學的優秀學生。考核方式包括筆試和面試。可以說,小語種招生比高考更能體現壹個考生的綜合素質。從平時的學習成績來看,幾乎所有能考上高校的考生都能通過高考。
學生要參加高校少數民族語言招生的考試,所以要付出壹些精力和財力。所以要綜合衡量自己的實力,不要心存僥幸,要理性冷靜的選擇報考。
誤區壹:除了英語,所有語言都是小的。
少數民族語言的稱謂實際上是壹種“綽號”,其“大名”或“學名”應稱為非通用語。那麽哪些語言是非通用語呢?
根據《聯合國憲章》的規定,六種語言是聯合國目前的工作語言,即英文、中文、法文、俄文、西班牙文和阿拉伯文。也就是說,聯合國的所有會議都以這些語言口譯,所有正式文件都以這些語言的翻譯版本在互聯網上印刷或出版。此外,其他語言當然是非通用語。
而在中國,大部分中學開設英語,高校招收的外語專業大部分是英語專業。所以在每年的高考中,英語以外的語言壹般都被稱為小語種。
中國大學招收的小語種主要有兩類:壹類是歐洲語系,主要包括俄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捷克語、荷蘭語、瑞典語、波蘭語、匈牙利語、意大利語、羅馬尼亞語、保加利亞語、阿爾巴尼亞語、塞爾維亞語等;另壹種是亞非語系,主要包括日語、朝鮮語、蒙古語、越南語、緬甸語、泰語、老撾語、馬來語、菲律賓語、柬埔寨語、阿拉伯語、印尼語、烏爾都語、豪薩語、波斯語、普什圖語、斯瓦希裏語和僧伽羅語。這些小語種中,常年招生的有十幾個,其他語種則是隔壹年或幾年才招壹次。
由於俄語和日語的院校和招生數量較多,部分學校沒有將其列入小語種單招目錄,而是放在統招計劃中。
誤區二:考生壹定學過小語種。
“我沒學過小語種,怎麽報考?”有些學生和家長認為報考小語種的考生壹定是提前學過那門語言,就像報考英語專業的考生壹定是英語成績優秀壹樣。其實這完全是壹種誤解。人們之所以習慣稱之為小語種,是因為大多數人沒有學過這種語言。如果每個人在高考前都學過某壹門語言,那它可能就和英語壹樣,被稱為大語文。
事實上,所有招收小語種的高校在入學考試中都拿到了英語試題。只是個別學校在俄語和日語招生時,規定考生可以考英語試題,也可以選擇俄語和日語試題。無論哪種試題,試題的範圍與全國統壹高考規定的命題範圍大致相同。
比如2007年小語種提前招的時候,黑龍江大學俄語專業允許考生選擇俄語論文,山東大學日語專業允許部分考生選擇日語論文。
誤區三:小語種都是提前單筆。
只有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等少數幾所重點外語院校提前在小語種方面取得了主動。因為涉及的重點中學非常有限,很少有人知道這種招生形式。
隨著招收少數民族語言的高校增多,很多考生從進入高中就知道了這種特殊的招生形式,但同時也給考生造成了壹種錯覺。好像所有的小語種專業都是提前單獨招生。
其實提前單招只是小語種錄取形式之壹,還有另外兩種必須知道的錄取形式。壹種是單獨考試(主要是面試和口試),領證後再參加高考,提前分批錄取,和藝術類專業的招錄很像,比如北京考生采用的這種形式。
二是通過統壹高考,錄取相應批次,和普通專業壹樣。想學小語種的同學要特別註意第二種,因為大部分高校在招收小語種的時候都是采用這種形式,比如首都師範大學、中山大學、南京大學、延邊大學、廣西民族大學、雲南民族大學等等。
這些機構招聘的小語種雖然沒有外語機構那麽多樣,但是數量非常可觀,所以錯過提前單獨招聘的機會也不要氣餒。後面可能會有更好的學校和專業。
還有壹點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即使是經教育部批準允許提前單招的19高校,其少數民族語言招生名額也有不少安排在統壹高考中。尤其引人註目的是,19高校之壹的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在提前單幹幾年後,於去年改了回來。
外語專業沒有單獨的類別。根據招生學校的意向,分別招收文科或理科學生。報考高校有口語考試要求的外語專業和涉外專業的考生,應參加全省統壹的外語口語考試。從今年開始,英語口語考試將被國家英語考試(PETS)取代,高考英語口語考試不再單獨組織。高中階段或畢業後通過PETS-2以上(含二級)英語口語考試者,視為英語口語考試合格。日語、俄語、德語、法語等小語種口試由湖南省教育考試院提出,口試方法和要求另行通知。
外語考試語言為日語、俄語、德語、法語等小語種的考生,如報考外語專業或有外語口語要求的相關專業,需參加全省統壹組織的日語、俄語、德語、法語等小語種口試。口試地點設在湖南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考生持準考證、身份證、高考成績通知書於7月3日到湖南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報到,辦理報名手續。
經教育部批準,6所高校獲得少數民族語言招生資格,這樣明年全國將有25所高校自主招收少數民族語言學生,外語專業自主招生考試將在2008年1後舉行。
新增的6所少數民族語言自主招生高校分別是南開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中國海洋大學、華中師範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19高校,分別是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語言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外交學院、北京第二外國語大學、大連外國語大學、黑龍江大學、復旦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華東師範大學、浙江大學、山東大學、武漢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四川外國語大學、Xi安外國語大學。各高校將陸續在校園網上發布招生簡章,通過考試的學生名單將在各校招生網站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