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分析是為了研究和解決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成本管理職能和戰略與成本政策和戰術管理相關聯。後者包括預測、計劃、核算、分析、考核、獎懲等具體職能。它概括為兩大功能:成本計劃和成本控制。
成本政策分析
分析要點如下:
(1)企業是否有明確的成本政策?正確嗎?
(2)企業是否在各個戰略業務領域規定了具體的成本政策?正確嗎?
(3)企業成本的戰略地位是什麽?合適嗎?
(4)企業是否確定了解成本管理的戰略重點?合適嗎?
成本計劃的功能分析
成本計劃的功能包括預測和計劃。
(1)成本預測。其任務是掌握未來成本變化的趨勢,為成本規劃提供依據。成本預測通常采用各種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成本預測分析要把握以下幾點:①要不要預測成本?②如果是,預測是否全面?③預測方法是否科學適用?④預測的人員素質是否合適?⑤預測質量(與實際成本水平的差異)是否更好?
(2)成本計劃的編制是否符合科學程序?成本計劃的科學編制程序是:預測單位產品的目標成本?計算可比產品成本降低率?計算可變成本和固定成本項目的減少率?計算、確定和修改定額?計算單位的計劃成本,編制企業的各種成本計劃?分解企業成本計劃,並落實到所有部門和車間?準備企業成本計劃。
(3)成本計劃系統是否完整?
(4)成本計劃有多超前?能被企業員工接受嗎?
(5)成本計劃執行中遇到了哪些問題?為什麽會遇到這些問題?其中,不符合實際情況的問題占多大比例?
成本控制功能分析
成本控制的任務是跟蹤成本形成過程,計算實際成本信息,根據成本目標和各種定額標準查找偏差,分析重大偏差的原因,提出糾正措施。在分析成本控制工作時,要對成本控制的主要環節(前、中、後)、程序、方法和效果進行評價,找出主要問題。
(1)控制環節分析。
對於事前控制,主要分析:①是否有明確的目標成本(即控制標準)?②目標成本是否具有動態合理性?③標準和定額是否先進合理?通過分析,既要找出問題,又要幫助企業正確制定標準和定額。
在控制過程中,應重點分析:①企業產品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成本的形成是否處於受控狀態?②成本形成過程中的信息能否及時反饋給控制部門?控制措施是否健全?效果如何?③企業是否建立了成本控制責任制?在成本形成過程中發現超標準、超定額、超計劃的偏差後,是否及時采取措施?事後控制分析主要是檢查財務部門是否及時分析偏差原因,並與事前控制掛鉤,以修訂標準和定額,強化事中控制的措施。
在咨詢的過程中,我們往往從壹個典型的成本失控事件,或者從壹個存在嚴重問題的產品或成本項目入手,然後進行總體評價,提出改進建議。
(2)成本核算分析。成本核算是對實際成本信息的核算和計算,是成本控制的基礎。對它的分析主要是判斷和評價它的準確性和及時性,並提出改進建議。要分析成本核算的準確性,必須把握以下幾點:
①成本核算方法是否考慮了企業的生產類型和工藝特點?合理嗎?
②各部門提供的原始成本數據是否準確?是否存在計劃成本、預計成本、定額成本代替實際成本進行核算的現象?
③在計算成本時,原材料的差價調整是否合理?
(4)待攤費用的分攤方法和期限是否合理?是否存在不擴散或隨意擴散等現象?
⑤低值易耗品的攤銷方法是否合理?
⑥各種產品的成本核算是否存在混亂?
⑦產品成本的結算期間是否與產量、收入、消耗的核算和起止日期不壹致?
分析成本核算的及時性,應把握以下幾點:
(1)是否及時獲取會計信息?
②相關賬目是否及時結算?
(3)是否按時提交準確的成本報表?
(3)成本分析的分析。成本分析是將計劃成本與實際成本進行比較,判斷成本增加的關鍵因素,分析其原因,提出降低成本的措施的壹項重要工作。分析和評估應側重於以下幾點:
①成本分析的質量如何?分析的深度和相關性如何?妳能控制關鍵產品和關鍵成本項目嗎?
②成本分析的效果如何?提議的降低成本措施被領導采納了嗎?是否由相關部門執行?
③什麽是成本分析系統?是否定期進行?有沒有以財務部門為中心的多層次多部門的成本分析體系?
(4)成本評估分析。成本核算是成本控制部門檢查各成本中心(或工作部門)成本計劃完成情況的工作。與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密切相關,考核結果為成本獎懲提供依據。分析和評價它,必須把握以下幾點:
(1)成本指標的考核是否合理?這些指標是如何確定的?各單位要考核的成本指標有哪些?它是否處於適當的戰略位置?
(2)成本評估單位與被評估單位之間是否存在利益關系?鑒定人和被鑒定人之間有沒有利益關系?考官的素質如何?
③成本考核體系是否健全?考核工作是否認真公正?
在分別咨詢每個成本管理職能部門後,這些結論可以綜合起來評估整個成本管理狀況,並提出改進建議。
在分析成本管理的過程中,除了上面提到的計算分析方法外,還有變動成本法、數量成本效益分析法、價值函數分析法、回歸分析法等成本預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