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青年參考》報道,大多數越南人對越南民主共和國的創始人胡誌明並不陌生。胡誌明和越南領導人開創的“同誌加兄弟”時代,至今仍被人們銘記。現在國內很多叫“誌明”的人,據說也是受胡誌明的影響。最近臺灣省學者拋出了壹個驚人的觀點:胡誌明其實是中國臺灣省人。那麽,這種說法的可信度如何?
1.* * *制作國際做了“替身”?
長期以來,胡誌明這個響亮的名字給很多人的印象是,他是上世紀四五十年代活躍在國際舞臺上的耀眼明星,是越南人民心目中的英雄。
根據現有資料,胡誌明這位* * * *革命家,壹生用了很多名字:小時候叫阮,後來又改名為阮、阮,化名阿三、、陳敏賢、李銳、宋,讓人眼花繚亂。除了越南學者,來自美國、法國、中國大陸和臺灣省的學者也撰寫了不同版本的傳記。雖然這些研究者使用的材料和方法不同,但他們的觀點和結論是相似的——胡誌明的壹生充滿了太多的謎團。比如過去大家都知道胡誌明是為了越南人民的解放而未婚。然而,近年來,學術界壹直在討論胡誌明是否於1926+00年6月與壹名叫曾的廣東女子結婚。
2008年6月+2008年10月,臺灣省柏鄉文化出版社出版了胡·《胡誌明傳》。全書共分五章,題目分別是:盜龍變鳳的戲碼,金蟬的真假人生,漂泊的歲月,婚戀的悲歌,獄中的中國日記,遺囑和結束語。
胡的觀點是,胡誌明和阮不是同壹個人。阮是越南人,胡誌明實際上是胡,臺灣省人。胡取代阮的《以花代樹》的計劃,就是當年* * *制作在國際上領先的。胡認為,阮和胡都是* * *國際黨員,都在1929 ~ 1932 * * *國際遠東局任職。胡誌明從1890到1932是阮愛國。胡誌明1933至1969胡是人,臺灣省人。
在書中,胡利用搜集到的史料和解密檔案,對照壹些胡誌明研究專著和壹些個人資料,試圖證明“真正的越南人阮早在1932年就去世了,1933年之後的胡誌明,其實是來自臺灣苗栗的客家人胡”。令人瞠目結舌!
2.壹家之言,百家爭鳴。
胡聲稱他沒有任何政治或商業意圖。然而,胡的書出版後,卻在越南、法國和美國的越南人社區引起了不同程度的反響。有人聯系作者,邀請他去美國演講,甚至有人要求授權出版這本書的英文版。
胡說,據他所知,壹些越南人對他的觀點沒有抵觸,因為現在越南與臺灣省的經濟聯系密切,越南人更關心經濟發展。壹些越南人甚至認為兩地之間有“親戚”是好事。
胡的說法顯然與越南官方的說法不符,但越南官方尚未對此作出回應。至於越南官方是不知道這種說法,還是認為這種說法太荒謬,沒有必要反駁,就不得而知了。
但是,還是有很多人質疑的聲音。首先,作者出書的動機非常可疑。根據作者自己的說法,他試圖證明“這個胡不是另壹個胡”,他的動機只是為了完成他父親的遺願,“還他叔叔胡以本來面目”。從學術研究的角度來看,這種典型的結論是不可取的。
此外,作者雖然畢業於臺灣省立大學歷史系,但之前的著作只涉及易經、風水等玄學,考證技巧也讓部分讀者不服氣。有人批評該書證據不足或對證據解釋不清。壹些讀者甚至懷疑印刷該書的出版社的質量和作者自身的資質。
下面簡單介紹壹下書中爭議最大的幾個點。
3.焦點之壹:1932阮真的死了嗎?
這是壹個關於1932左右的胡誌明是不是同壹個人的關鍵問題。
在書中,胡根據阮愛國醫學史的追溯,確認胡誌明“常年患肺結核”。甚至他也承認自己很軟弱,甚至在30年代初,他也非常願意從事公務。此外,作者還引用了很多當年的第壹手資料(包括官方記錄,如法國治安警察在1933阮檔案中註明“阮病逝”),並指出以下幾點:阮於6月在港被捕1931。1932年初,阮在香港獲釋,前往新加坡。1932年初,阮在新加坡再次被捕,並被押回香港拘留。香港各大媒體對此都有報道。隨後,阮神秘失蹤的消息傳出。後來,香港、英國、法國、蘇聯等地的壹些報紙刊登了他逝世的消息,莫斯科東方大學的越南留學生也為這位革命者舉行了葬禮和追悼會。從那以後,阮已經消失了將近10年。直到公元1941年6月6日,胡誌明才以阮的愛國身份首次發表《告同胞書》,領導越南人民走向獨立革命。
胡認為,這是* * *制作國際高水準的技巧。他認為* * *制作國際制造了壹系列虛假信息:比如1932年春,它逃到廈門休養半年,1933年初,它從上海去了莫斯科,1933年,阮在上海與他的法國朋友保羅·瓦蘭考特長期見面。
但胡認為,根據胡誌明本人的說法,他是以1933開頭抵廈的,與官方的“虛假信息”明顯不符。至於現有的1932到1941關於胡誌明的材料,都是“事後補充材料”。
反對胡觀點的人認為,阮於1932病逝及各方舉報的消息,是因為阮“故意編造假消息,以逃避法國特務的追捕”。阮是20世紀二三十年代越南頗具影響力的革命領袖。制造這樣的假新聞並不難。雖然具體細節外人不得而知,但既然胡認為各方都有能力導演“移花接木”,那麽導演“起死回生”留住革命領袖不也同樣可行嗎?正是由於阮的愛國主義影響,學生們根據媒體和官方報道舉行追悼會,出於對這位已故革命明星的尊重和記憶,這是人之常情。另外,胡誌明壹生去過很多國家的很多城市,即使多年後回憶起來有些錯誤,也是正常的。
4.焦點二:為什麽漢語水平突飛猛進?
美國威廉公爵教授致力於研究胡誌明的生平。著有《胡誌明傳》(2001出版),美國天普大學副教授索菲·昆著有《胡誌明失落的歲月:1919 ~ 1941》(2003年出版)。
胡根據這兩部書,整理了阮早年學習漢語的經驗,並以此為依據,認為活到了1927的阮漢語聽、說、讀、寫能力有限。然而,在1927之後,阮四處遊蕩,生病了。他哪有時間和精力學中文,寫出《監獄日記》這樣高水平的中文作品?胡誌明的中國書法水平之高,更是不可思議。此外,還說《獄中日記》的作者胡應該是客家人。
然而,對手的眼睛也是雪亮的。針對胡對阮漢語能力的質疑,反對者認為,僅憑壹些文獻來判斷阮的漢語能力過於武斷。從1911到1930,阮完全有能力自學漢語,而不是依靠學校教育和某些人的指導來提高自己的漢語造詣。況且胡誌明有很高的語言天賦,又在中國生活過很長時間,與中國革命者的交往也有很高的文化水平。即使他的中文突飛猛進,也不足為奇。
胡關於“獄中日記是客家人寫的”的論斷,同樣值得懷疑,因為所謂“客家話轉化而來的獨特文字”,如“籠”、“洗臉”等,有些也是越南語中的常用詞,而胡誌明《獄中日記》中所反映的壹些拆詞遊戲、中國歷史典故、壹些名人詩詞等,並不深刻,因此並不深刻。
此外,書中還涉及了壹些關於胡誌明個人感受和流離經歷的論述。限於篇幅,這裏就不壹壹介紹了。
這本書的作者也不太確定。
其實胡誌明作為壹個流離失所的革命者,他的生活中有壹些模糊的謎團,應該算是正常的。
早在20世紀90年代,胡誌明的詩集出版時,壹位越裔加拿大人李有木就曾說《獄中日記》不是胡誌明的作品。但李有木拿不出有力的證據來證明,所以大多數人認為李有木是捕風捉影。但胡的書是壹個進步。畢竟書中提供了壹些史料,並加以論證。從學術研究的角度看,胡在該書中的論證方法值得商榷,但對後世研究者也有很多啟發,有助於胡誌明的進壹步研究。
有人認為胡的書雖然缺乏壹些直接的證據,但也提供了許多間接的論據。然而,大多數讀過這本書的人仍然很難同意胡誌明是臺灣省的胡,因為連胡自己也不太確定。
最近收到壹些加我微信的師兄們的消息,說他們家庭不幸,生活坎坷,充滿艱辛,婚姻事業壹無所成。我們能做些什麽來扭轉這壹困境?
佛教和佛法的各種宗派,用不同的見解來詮釋佛法的道理,比如因緣本原、來也本原、真本原,甚至六本原。
生命的衰落,從實際層面來說,是自心創造的法界。根據唯識論的觀點,善惡因緣的種子儲存在雅利安的知識中,然後成為根身(眾生之身)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