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的名字叫肖飛,12歲,他的父親叫余姚腔,43歲。余姚腔是兩個孩子的單身父親。余姚腔出生在壹個普通的農民家庭,他的父母壹生都在務農。因為家庭條件,他十幾歲就開始外出謀生,因為沒有專業技能,只能從事體力勞動。2007年,余姚腔通過表妹的介紹認識了他的妻子。那年6月,他有了大兒子肖飛,不久又有了第二個兒子。有了孩子後,余姚腔給家鄉周圍的人打零工,妻子在家專心照顧孩子,過著簡單幸福的生活。圖為肖飛在重癥監護室。
然而,從2015開始,壹系列的變故讓余姚腔的家庭變得支離破碎。余姚腔的妻子患有嚴重的抑郁癥,平時夫妻感情並不融洽。那年過年回娘家後,就再也沒回過家。雖然兩人沒有辦理離婚手續,但事實上,余姚腔的生活與離婚並無不同。余姚腔說,他的妻子不想回家,但生活還得繼續。為了給兒子們更好的生活,他離開了家鄉,帶著大兒子肖飛來到常州,在壹家電子廠打工。最小的兒子留在老家,由父母照看,年復壹年就這麽艱難的熬過來了。圖為余姚腔的家。
電子廠的工作收入雖然不高,但也能勉強維持家裏的日常開銷,生活還算穩定。沒想到,2020年,這個家庭再次被噩夢籠罩。6月初,余姚腔的長子肖飛突然出現發燒和全身疼痛的癥狀。當時,余姚腔帶著兒子在常州當地醫院住了十多天,沒有結果。余姚腔意識到情況不妙,迅速將兒子轉移到上海兒童醫院。圖為肖飛在重癥監護室。
6月24日,肖飛在上海兒童醫院被診斷為幼年特發性關節炎(全身型)。余姚腔壹開始聽說是關節炎就放心了,以為不是什麽大問題,但醫生接下來的話讓他的心又沈到了谷底。醫生向他解釋,特發性關節炎是壹種風濕性免疫疾病,常伴有全身多系統損害。少年階段尤其影響孩子的發育,可能致殘,嚴重甚至危及生命。圖為ICU外的余姚腔。
肖飛的病情已經到了危急的地步,檢查後的第二天他就被送進了重癥監護室。余姚腔說,從醫生發給他的照片中,他看到兒子全身插滿管子,心都碎了。讓余姚腔無法接受的是,兒子平時很少有發燒感冒等小毛病,現在卻因為關節炎壹進醫院就被轉入重癥監護室。圖為肖飛在重癥監護室。
經過十多天的搶救,醫院挽救了肖飛的生命。7月,余姚腔帶著出院的肖飛回到常周的出租屋。他以為自己會慢慢好起來,但僅僅壹個月後,壹次感染又把肖飛送進了鬼門關。因為這次疫情導致多器官衰竭,治療方案變得更加復雜。除ICU常規治療外,還需進行血漿置換、化療、抗感染等治療。圖為肖飛在重癥監護室。
肖飛生病後,開銷很大。余姚腔的家庭已經陷入困境。他的父母現在已經60多歲了,現在他們仍然和余姚腔以及他的弟弟擠在壹間土房子裏。為了給孫子治病,兩位老人把自己僅有的壹點積蓄都給了余姚腔。我媽今年夏天意外肋骨骨折,至今沒去過醫院。她對余姚腔說:“我這把年紀能治什麽病?我還能忍受痛苦。拯救肖飛的生命是正確的事情。”圖為余姚腔的家鄉。
肖飛在重癥監護室待了近兩個月,已經欠了20多萬。因為這種多器官衰竭,他的狀態已經很危險了,壹般昏迷的時間比醒過來的時間還長。醫生還告訴余姚腔,孩子現在病情嚴重,隨時有生命危險。得知這對父子的遭遇後,攝影師決定幫助他們,並準備在網上為這對父子募捐。然而,就在圖片文字準備就緒,募捐平臺搭建完成的時候,噩耗傳來。圖為肖飛在重癥監護室。
65438年10月24日上午,醫生告訴等候在重癥監護室外面的余姚腔,孩子的心跳已經停止。得知這個消息後,余姚腔淚流滿面。“對不起,兒子,爸爸沒能留下妳。”在過去的幾年裏,余姚腔壹直在外面與肖飛合作。肖飛很少見到他的祖父母和弟弟,自從他的母親離開後,他從未見過面,這使余姚腔非常內疚。最後,余姚腔決定帶肖飛回家,讓他的祖父母見他最後壹面。圖為悲傷的余姚腔。
65438年10月25日,正當攝影師準備發消息幫助孩子時,驚悉孩子已經停止跳動。在從事公共攝影的這些年裏,我不止壹次遇到過在幫助孩子的過程中,孩子突然離開的情況。每當這個時候,我的心都會痛。但是,還是有更多的孩子,因為自己的幫助,走出了疾病的陰霾,逐漸康復。每次看到他們的笑臉,總是那麽欣慰。最後,我希望天堂裏的肖飛不再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