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是目前國際上公共管理研究的主要範疇,但在中國仍處於起步和發展期。傳統的公共政策研究源於政治學和行政學,旨在規範意義上討論國家、社會和公民之間的利益平衡,通過政治學和行政學的原理和模型分析,研究國家、地方和群體層面的政策制定、執行和評估,從而為高質量的公共政策提供建議。[編輯本段]發展然而,20世紀以來,特別是20世紀中後期以來,社會科學的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之爭,規範研究與實證研究之分,使得整個社會科學的發展進入了壹個復雜而混亂的時代。在這個時代,將數學、自然科學和工程科學以及計算機技術的定量分析技術和方法引入社會科學研究是必然的。將定量分析方法引入社會科學研究,使社會科學真正成為科學,並賦予其第二次生命。
發展中的公共政策研究也不例外。20世紀五六十年代,西方公共管理的定量分析已初具規模,而中國公共管理研究方法的現代化則發端於90年代的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公共政策研究室的建立和發展,開啟了中國公共政策和公共管理現代化的研究。數學分析、模型分析、心理分析等現代分析技術和方法的引入,為公共政策研究開辟了新的局面,與世界接軌,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
公共政策研究是公共管理科學的現代分析技術和方法的領域。公共政策定量分析技術和方法的核心是將數學、統計學、博弈論、運籌學和心理學的分析方法和技術引入公共政策研究。目前,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公共政策本科專業以公共政策分析、高等數學、應用統計學、博弈論、運籌學、模擬決策、電子政務、宏觀與微觀經濟學為主。研究生重點研究公共政策基礎理論、公共政策定量技術——統計與預測、公共政策定量技術——規劃與決策、公共政策實驗模擬、宏觀經濟政策研究、管理科學理論和公共政策經濟分析,參考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和倫敦經濟學院。
人才是公共政策研究最重要的資源。目前,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公共政策系擁有國內公共政策研究的中堅力量,以、顧昕、、於、劉林、等為代表。他們有數學和工程的學術背景,獲得了管理學博士學位,有博士後研究經歷和海外留學背景,熟悉公共政策的現代分析技術,了解中國國情。能夠對政治、管理、經濟、信息技術進行跨學科分析,形成了公共政策研究“社會學研究方法分析——數學建模與定量分析——計算機分析與信息技術模擬”的科學教學與科研邏輯。同時,隨著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國際國內知名度和市場認可度的提高,吸引了全國最優秀的學生到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學習,充實了公共政策人才的後備力量。世界著名實業家和邱向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捐贈了數億元人民幣,並在政府管理學院設立了高額獎學金和助學金,為中國的政策研究做出了社會貢獻。
提高國際知名度是公共政策教學和科研的主要使命。目前,北京大學公共政策研究借助政府管理學院院長傅俊的國際聲望優勢,與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斯坦福大學、密歇根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哥倫比亞大學公共事務學院等開展了合作與交流,承擔了全球公共政策聯盟年會、全球公共政策高峰論壇等壹系列國際公共政策項目。每年在院校和專業中,來自日本、韓國、俄羅斯、朝鮮、柬埔寨、中國、中國臺灣省、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的留學生人數占30%,成為提高國際知名度的重要標誌。中國最頂尖的運動員,如王皓、馬林等,都曾在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就讀,這也為提高政府管理學院的知名度發揮了重要作用。
科學只有與市場相結合,才能真正轉化為價值。面向市場和社會是北京大學公共政策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北京大學公共政策專業的本科生和碩士生不僅接受了正規的政治、行政和管理方面的培訓,而且熟悉公共政策定量分析和信息科學的前沿技術,熟悉中國國情,成為中國公共政策人才中的壹支生力軍。他們的就業領域涵蓋寶潔、必和必拓、松下等世界知名跨國公司,中國石油、中國移動、國家電網、中國鋁業等中國知名企業,摩根士丹利、美林、花旗等國際知名投行,普華永道、麥肯錫、畢馬威等國際知名咨詢公司和事務所以及中央國家機關核心部門。他們為政府、企業、非政府組織和公民提供商業和公益咨詢。他們用自己的知識和智慧創造了巨大的個人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為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和民主政治進步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總之,公共政策和公共管理科學的研究已經成為繼企業管理科學之後社會科學發展的又壹個先導。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公共政策和公共管理研究將迎來發展史上的又壹個春天,公共政策學將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更大貢獻,中國公共政策人才之路將越走越寬。
目前北京大學、復旦大學、西北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浙江大學、吉林大學、南開大學等公共政策國內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