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壹名咨詢師,我見證了這個名詞背後的含義——孤獨,無助,母親的無奈。
在火炬職業的咨詢中,全職媽媽和職場媽媽因為撫養孩子和工作的沖突前來咨詢,占比超過40%。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尤其是90後,不想生孩子,看到那麽多媽媽在身邊掙紮,不敢繼續前行。
孫靜(化名)是我兩年前的咨詢客戶。她來咨詢的時候是全職媽媽,女兒1多歲。她想重返職場。
她的咨詢是背著她丈夫進行的。
“我很愛我的女兒,但我也想有自己的事業。我老公在家除了工作什麽都不幹。”
孫靜的老公是北方人,她是南方人。她父母結婚的時候有點舍不得。結婚後發現老公有點大男子主義,從來不做家務,孩子都是她壹個人帶。
“有時候孩子哭了,他也不煩,就說‘妳怎麽照顧孩子?’"
我能想象那種語氣,因為我經常聽到男人對女人說,有時候在路上。
“妳是怎麽帶孩子的?”
那背後是壹種埋怨:如果妳不賺錢,連壹個孩子都照顧不了,妳還能做什麽?
指責就是不尊重,妳壹文不值!
孫靜回歸職場的願望越來越強烈,但之前的工作更多的是輔助性的,沒有太多的專業性。
這也是她前來咨詢的重要原因。
另壹方面,她已經離開職場兩年,重返職場充滿恐懼。
這個時候,找個咨詢師就很重要了。
我們在會診時間表上花了很長時間——她要等到早上丈夫下班,孩子還在睡覺。
但是第壹次會診,她女兒在我們開始30分鐘後就醒了,她只能打斷。再約個時間,孩子在的時候她只能睡午覺。
她打算自己帶婆婆上班,雖然不太欣賞婆婆養孩子的方式。
孫景行很上進。經過咨詢,他通過面試找到了運營管理(更多的是內部管理和數據分析),耗時1個多月。
然而,過了壹段時間,她的問題又來了:婆婆照顧不了孩子,身體吃不消,只好回老家。
工作剛有壹點起色,步入正軌,又面臨新的問題。
經過溝通,我們找到了以下解決方案:在家幫公司做壹些數據和報表,公司出壹部分費用。
但是公司不接受她在家工作,因為她連試用期都沒過。
她又離職了,想等孩子壹年後上幼兒園再回來工作。公司當時是否願意接受全職,要看當時的情況。
我也感嘆:為了重返職場,我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後方沒有支持,只能再次辭職。
在這個家裏養孩子是女人的事嗎?
感覺自己像個單親媽媽!
在這個過程中,她的愛人只是抱怨,要求她離職。
其他全職媽媽提前0、2年來咨詢65438+都是為了孩子上幼兒園後再次出門做準備。
估計全職媽媽也知道孩子上幼兒園才能重返職場。
劉琴是兩個孩子的全職媽媽。她的父母壹起幫忙帶孩子,但她還是覺得很累,想回去工作。
“其實做全職媽媽比上班還累,但是不被尊重。在樓道裏遇到上班的媽媽們,不敢和她們說話。人家壹聽我不上班,眼光就不壹樣了。”劉琴說。
原來還是有職場媽媽不喜歡全職媽媽的。
我記得壹個全職媽媽的客戶,她特別委屈,因為要和壹個以前完全看不上的社區全職媽媽壹起工作。
她說如果她有工作的話,她根本不會和那些全職媽媽混在壹起。
壹個全職媽媽怎麽敢付出這麽多,還在底層!
“平時要接送孩子,輔導作業,周末還要送孩子去輔導班和興趣班。我要轉壹年,節假日更忙!”
劉琴說的真的是大多數全職媽媽的狀態。
可以,上班可以放假休息。工作的話可能還有加班費,不夠家裏用!
劉琴想回到職場,希望通過工作證明自己,然後讓老公和父母尊重她。
在父母眼裏,她還是個孩子,所以凡事都要聽媽媽的,甚至在撫養自己孩子的過程中,媽媽才是主人。
在老公心目中,她也是不成熟的。
“要不是父母幫忙,妳要帶兩個孩子,連飯都吃不上!”丈夫的話對她打擊很大。
她之前的職場工作經歷真的不能證明自己,這也讓她難過。
對她來說,需要解決的不僅僅是事業問題,更是獨立問題——精神獨立。
經濟獨立就不用說了,因為沒有收入,錢都是丈夫伸手要的。
她的獨立,就是從父母和丈夫那裏獨立出來,成為壹個成熟的人,讓他們信任和放心。
她渴望轉行的過程,其實更多的是希望自己能夠成長,成長為壹個獨立的個體,得到應有的尊重。
但是周圍的人看不到她的欲望。
沒有人能理解,內心更加無奈。
我也分析過為什麽全職媽媽得不到很多尊重。
首先是歷史文化的問題。
很多國家都有類似的問題:在人們的觀念裏,養孩子對女性來說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母親自然不會得到報酬,她們的價值也不會被認可!
沒有價值,沒有尊重,沒有地位。
另壹方面,什麽樣的女性更容易成為全職媽媽?
1.之前的職場不是很好,有的不喜歡工作,有的沒有專業能力,興趣值低,工資不高。
在這種情況下,全職照顧孩子的成本很低,所以他們通常會主動放棄職場。
有些人想當然的認為我現在有事業上的問題,等我生完孩子這些事業上的問題自然會解決。
但當回到職場時,那些問題仍然沒有解決,甚至比以前更加困難。
有些人在家生了二胎,這讓他們重返職場變得更加困難。
3.個人價值感不高,在家庭中地位不高,生完孩子也不容易重返職場。
因為價值感低,不敢用資源養活自己。如果我老公賺的錢再多,他也不會被贍養。
而那些之前職業發展很好的女性,做全職工作的相對較少。
從家庭的角度來說,她們進入職場是為了給家庭帶來更多的收入,也會用更多的資源(丈夫、保姆、家人、父母)來養活自己。
從這個角度來說,做壹個獨立、自主、有實力的女人,無論什麽角色都有優勢!
這就是全職媽媽的情況,再來說說職場媽媽。
咨詢後發現,職場媽媽也很辛苦,很無奈!
尤其是兩個孩子的媽媽,雖然很多媽媽都接受過研究生教育。
王蘭(化名)是兩個孩子的母親。研究生畢業後,她壹直在壹家大型國企從事技術工作,談不上喜歡。
有了二胎後,她真的對工作失去了興趣,深感疲憊。她延長了產假,公司同意了。
為了更好地支持孩子的教育,壹家人搬到了省會城市,但丈夫的工作地點仍在三線城市。
她壹個人在新城市照顧兩個孩子,老公周末只能回家壹天。
“壹開始,我覺得我必須犧牲自己來養家。後來發現不合適。如果我犧牲了,我會抱怨我的家人,這對我孩子的發展不利。”
王蘭還是壹個覺醒的母親。
“沒考慮過讓孩子的父親換個環境,壹家人在壹個城市生活嗎?”我問。
夫妻分居對感情和孩子教育都不好!
“其實也有公司願意聘用他,但他覺得自己在小城市呆久了,也做壹些管理工作。資源不錯,所以他不願意換。”王蘭說。
“所以現在等於我壹個人帶兩個孩子,沒時間花在自己身上。”
王蘭希望在這個空檔期轉行,這也是她前來咨詢的原因。
但她發現留給自己的時間很少,連咨詢都要等孩子睡覺了,而且是在晚上10以後進行。
雖然她不想犧牲自己,但還是做了很多犧牲。
我建議她讓孩子白天多玩,少睡午覺,晚上自然早睡。
她試了壹下,發現每天給自己騰出的時間超過了1個小時!
對於這壹點,她很高興。
正如壹位澳大利亞顧問在壹個研討會上所說,中國的夫婦會主動制造分離。
我發現這是真的!
小時候父親離家打工,壹個月回家壹次。長大後發現沒必要搬家。
我咨詢的很多客戶都是夫妻,明明有條件在壹起,卻又願意分開。
對於有孩子的家庭,女性要承擔所有的育兒工作,而男性只提供經濟上的支持。
這讓媽媽們陷入了孤獨無助的狀態。
客戶劉媛(化名)和丈夫在同壹個城市,公婆住得很近。
然而,她仍然沒有屬於自己的時間。
第壹次咨詢,打開攝像頭,看到壹個小男孩坐在她旁邊。
我很驚訝。
她解釋說,現在沒人帶孩子,只能陪著她。
那壹刻我真的覺得這個媽媽好難,連個幫手都沒有!
只能改期咨詢,等孩子開學再說。
“我很羨慕我老公,因為他可以在工作之余花時間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而我根本沒有這個時間。”
“妳老公不做家務不帶孩子嗎?”
“他很少做,和公婆關系也比較近,接送孩子上下學,但是我下班他們不管,剩下的就是我的事了。”
“那也可以牽扯到爸爸。兩個孩子不容易!”
“我婆婆也不讓我老公做。她很愛她的兒子,說男人不應該做這些事。”
還有很多女性有這樣的想法!
其實劉源和她老公收入相當,學歷甚至比她老公高。
她因為對自己的發展不滿意,想換工作,但是家裏人(主要是老公和公婆)都不支持,所以來求助。
劉源在家裏沒有地位和支持!
我看到劉源在榜樣上寫她媽媽,她媽媽是壹個為家庭奉獻的人。
“我媽壹生都在為家庭奉獻,我也受了她的影響。”劉源說。
“但妳母親出生於20世紀60年代。她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沒有自己的事業。而妳是80後,受過高等教育,有自己的職業抱負。時代不同了!”
劉元沈默了。
劉源受母親影響,丈夫也受母親影響,於是就成了壹個人有時間發展自己的愛好,每天像打仗壹樣圍繞著兩個孩子轉的局面。
壹方面,有許多母親獨自撫養孩子的傳統文化原因。另壹方面,也與女性無意識地接受祖母和母親的育兒方式有關。
但是不符合時代,因為女性也有自己的職場,這個時候女性需要做出調整。
在這個過程中,大多數男性都不願意調整,因為這種育兒體系對他們是有幫助的。
那麽對於媽媽們來說,如何打破育兒的孤獨之旅呢?
1.和愛人溝通,壹開始就讓爸爸加入育兒團隊。女人經濟越獨立,父親照顧孩子的可能性就越大。
2.對孩子和愛人的信任和培養,無需代理。妳不必什麽都做。爸爸做不到。可以多訓練幾次。
3.放下負罪感,和孩子共度優質時光更重要。很多媽媽覺得孩子不陪就對不起孩子。但其實孩子不需要全天候陪伴,質量最重要。
4.建立撫養孩子的支持系統。可以用鐘點工,保姆,親戚,育嬰師等。,而且還可以跟公司談彈性辦公。
5.自強不息。提升專業能力和內在實力。妳的能力越強,妳的內在力量就越強,吸引的外部資源就越多,很多問題就能很快解決。
其他方法可以看國際核事故等級的文章《產後Papi醬熱搜:做壹個優秀的職場媽媽需要付出哪些努力?》
女人在生命的修煉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們可以創造生命,男人做不到。
我們也可以把這種創造力和力量帶到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為我們自己、我們的愛人和我們的孩子創造更好的體驗。
父親充滿了責任和愛,孩子被無條件接納,夫妻相互支持和理解,母親越來越寬容和強大...
壹家人都在流動著愛。
正是這樣的創造,打破了千年的無意識,讓我們在孕育生命的過程中感受到喜悅和愛,對我們自己也是壹種滋養。
當妳找不到環境的時候,我們壹起創造吧!
當越來越多的人去創造,就變成了現實。
作者:王紅老師
火炬生涯?創始人
中國職業規劃師,高級職業規劃顧問。
職業規劃書《覺醒》的作者
作為中國職業生涯規劃的開創者,從2010開始從事職業生涯規劃咨詢,在近10年的職業生涯咨詢中積累了近千個案例,具有豐富的職業生涯咨詢實踐經驗。
王紅老師足跡遍布16個國家,橫跨五大洲,參加海外誌願者計劃18個月,在美國工作1年,在非洲馬拉維工作6個月,成為第壹個在美國參加該計劃的中國人。
2065438+2007年9月開設職業生涯規劃實戰案例督導班,培養實戰型職業生涯規劃師;
2017,10,國內首個女性職業成長平臺成立,目前在線女性超過3000人;
2065438+2008年6月,女性年度職業成長南定班成立,兩期共440+學員;
2065438+2008年8月成立職業規劃咨詢小組,顧問5人;
2018 12推出職業規劃新書《覺醒:設計妳想要的生活》;
2019 1創辦火炬顧問俱樂部,為國內職業規劃顧問提供交流平臺;
2065438+2009年3月開設職業規劃師實操培訓班(基礎班),培訓新手咨詢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