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班級群宣傳邀請激發家長信心。為了更好的激發家長的信心,我們利用微信班級群編輯相關宣傳資料,用家長容易理解的語言信息幫助家長明確家長助教的意義,如何發揮家長資源優勢,如何開展課堂教學,如何與孩子互動等。,讓家長心中有數,增加信心。真誠的邀請增強了家長積極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通過個別交流討論助教的內容。為了保證教輔內容的質量和意義,幫助家長梳理課堂流程,我們在家長踴躍報名後,根據家長時間及時調整課程,及時跟進家長需求,及時溝通,讓家長及時了解幼兒園壹天的活動流程,幫助家長做好充分準備。
民間傳統遊戲幫家長教。傳統民間遊戲壹直伴隨著大多數家長的快樂成長。不同背景、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家長,對傳統民間遊戲有著相同的體驗。讓家長用自己的親身經歷教給孩子玩過的民間遊戲,既能給孩子帶來新鮮的體驗和感受,又能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情感滿足感。中學二班的薛奶奶根據孩子們小時候的遊戲經驗,帶著孩子們玩“丟手帕”的遊戲。在課堂教學中,薛奶奶首先播放歌曲《丟失的手帕》,讓孩子們熟悉歌曲的內容,引起他們的興趣。然後,她教孩子們學唱歌。孩子會唱歌後,激發了他們對遊戲的欲望。在明確遊戲規則後,他們帶領孩子們來到戶外場地,開始快樂的遊戲時光。整個活動輕松自然,孩子們玩得很開心。
中學二班的陳阿姨也充分利用傳統的民間遊戲“捉迷藏”為孩子們開展了壹次有趣的教學活動。在課堂上,陳阿姨用捉迷藏的遊戲延伸到玩具捉迷藏的遊戲,引導孩子提前找到藏起來的玩具,在探索方位的過程中,讓孩子感受到方位的相對性。孩子們的活動充滿了新鮮感,提高了他們的積極性和參與度。
家長教輔對民間遊戲的教學也為我園民間體育遊戲課程資源的開發註入了新元素。
幼兒園遊戲的再創造有助於家長教學。“蘿蔔蹲”是幼兒園老師在組織活動時喜歡玩的有趣遊戲。這個遊戲可以充分調動孩子的參與熱情,開發孩子的思維飛躍,很受孩子的歡迎。張怡然,中學三班的母親,是壹位聰明的母親。在助教活動中,她通過重現老師平時給孩子玩的遊戲,組織了壹個有趣的遊戲教學“眼蹲”,將孩子分為眉毛、眼睛、嘴巴、鼻子、耳朵五組。在講哪個五官蹲的時候,對應的五官蹲。遊戲不僅能讓孩子清晰面部特征,還能讓孩子在聽指令時註意力集中。張怡然的媽媽還通過孩子們喜歡玩的遊戲的再創造,輕松地組織課堂教學活動,贏得了孩子們的喜愛。
Tik Tok兒童歌舞助父母教。很多年輕的父母,在這個短視頻的時代,天天刷是常事。許多年輕媽媽在參加家長助教的活動時,會把在Tik Tok上看到的有趣的兒歌或舞蹈發給老師。他們問老師有沒有教過,得到老師的回應後再決定教什麽。年輕媽媽壹般都很有活力,抖音的短視頻給孩子帶來很大的視覺沖動,所以家長教輔選的教材還是孩子能接受的。比如2班的年輕媽媽選的節奏性活動《寶貝寶貝》,活潑有趣,溫暖友好,很受孩子們的歡迎,也是孩子們耳熟能詳的歌曲。在教學中,由於孩子已經熟悉歌曲的旋律和內容,孩子有認知經驗的基礎,家長的助教組織教學相對容易壹些。雖然家長在反饋中表示有些孩子帶不起來,但整體互動還是不錯的。Tik Tok兒童歌舞的介入,為家長助教的課堂教學活動營造了良好的互動氛圍,幫助家長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
專業知識領域幫助家長教學。家長來自各行各業,有專業知識的家長可以分享壹下經驗。可以幫助孩子開闊視野,豐富閱歷,滿足各種興趣。周子的媽媽來自中學二班,在醫院工作。在家長助教的活動中,她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帶來了關於“病毒接管身體,正確引導寶寶吃藥”的課堂教學。在課堂上,周子的媽媽首先告訴孩子我是醫生,然後通過交談改善了與孩子的親密關系。在與孩子們的互動中,她讓孩子們知道我們為什麽生病,並通過觀看。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孩子們緩解了對醫生的恐懼,在與醫生阿姨的互動中學習了病毒的常識。
父親徐子森,大壹學生,小學老師。他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給孩子們帶來了關於“數學廣角”的精彩教學。在教學中,通過設置情境導入,激發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通過打開密碼,孩子們熱情高漲,充滿熱情,整個活動在積極主動的互動中有效完成。徐子森爸爸參加了我們的助教活動,也讓家長們更加了解了幼兒園的教學模式和孩子在園的日常生活,為更好的連接幼兒註入了新的經驗和方向。
幼兒園教材的分配有助於家長教學。在作為教輔的教學過程中,還有壹個現象就是孩子對家長帶來的課程不感興趣,家長感到無奈和無力。家長歡天喜地準備的故事,以為孩子會喜歡,其實孩子並不買賬,教室裏壹片狼藉。這裏面有很多原因,為了不讓父母覺得太沮喪。這個時候,我們就利用幼兒園現有的材料和設備,幫助家長走出困惑。比如,利用戶外遊戲素材,帶領家長玩壹個名為“輪胎運球”的有趣遊戲,利用素材與孩子的互動,增強孩子對活動的興趣。同時在遊戲中增進情感交流,讓教輔體驗到積極互動的樂趣,從而更願意參與家長的教輔活動。
在每月壹次的家長助教活動中,我們感受到了家長的熱情,也發現了家長助教活動中的不足和改進的方向。
1.應進壹步加強教師和家長之間的有效溝通機制。
家長教輔進入幼兒園課堂活動,部分班主任可能應對懈怠,在微信班級群中與家長互動較少,未能建立有效溝通,導致部分班級家長對教輔活動興趣不大,流於形式。
2.家長助教的課堂活動組織形式單壹。
在幼兒園家長教輔的課堂活動中,我們發現家長教輔的組織形式單壹,對孩子的影響不大,未能更好地挖掘家長的資源,動手操作、生活實踐等課堂活動缺乏。
3.家長助教未能與班級活動有效銜接。
我們發現家長助教隨意進入課堂活動,教育價值不大,未能與班級活動建立有效聯系,使活動效果不明顯。
1.與家長建立有效的溝通機制
加強對家長助教活動的宣傳,通過各種渠道讓更多的家長參與到助教活動中來,讓家長知道助教的意義,形成有效的溝通。
2.建立家長助教的課程體系。
在充分發揮家長優勢和其職業所蘊含的教育資源的同時,建立家長教輔內容與班級課程開發內容的有效銜接,豐富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形成課程體系,讓教輔更有價值。
3.做好助教活動的後期工作。
家長教輔進入課堂活動後,我們要及時將家長教輔的活動內容和圖片發到班級群裏,與班級家長分享,讓其他家長也能有所了解,從而激發更多家長支持和參與教輔活動。及時記錄家長助教的活動,及時與家長溝通亮點和不足,及時向家長助教表示感謝。及時整理家長活動的反饋,做好信息的積累和活動的反思,讓家長教輔活動真正幫助到幼兒園、老師和孩子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