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及對策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及對策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壹項高度復雜的基礎工程、系統工程和創新工程。要科學分析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各種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下面是我給妳推薦的壹篇關於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及對策的論文。希望妳喜歡!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及對策(上)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及對策。

摘要:近年來,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日益突出,已成為高校和社會各界普遍關註的熱點。摘要:本文從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表現入手,分析了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主要原因,並提出了解決的方法。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反措施

中國圖書館分類號:G641文獻識別碼:A文號:1002-4107(2015)03-0089-02。

目前,我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盡如人意。相當壹部分大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有的甚至已經發展到非常嚴重的心理障礙階段。因此,掌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探索影響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並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壹,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表現

當代大學生由於各種因素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壹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壹)不同階段教育模式差異導致的心理問題

在高中,進入大學是每個學生心中的目標和理想。他們對自己理想的大學生活有著各種美好的期待和期許。進入大學後,校園環境、人際關系、教學模式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必然導致新生心理上的不適,甚至焦慮。另外,現實中的壹切都難免會與自己的理想有差距。比如對宿舍環境、擁擠的教室、食堂的飯菜不滿意而產生的厭倦感,對全新的教育模式不適應而產生的挫敗感。所以大壹新生普遍對大學生活感到迷茫,有的甚至想退學。

(二)不同人生發展階段的要求引起的心理問題

在高中階段,大多數學生在人生發展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大部分學生依靠父母照顧日常生活,導致孩子自理能力差。許多學生進入大學後面臨人生發展的新階段和新局面。在完全擺脫父母、老師管教和集體宿舍生活的束縛的條件下,由於缺乏獨立生活的經驗,很難快速完成這種從依賴到自立的轉變過程,從而在面對實際問題時會產生困惑和挫敗感。

(三)不同個性個體的協調性引起的心理問題。

當代大學生中因個人關系難以協調而產生的孤獨感普遍存在。不同個性個體之間的人際關系已成為當代大學生校園活動中不可或缺的敏感話題。人的心理適應主要是人際關系的適應。大學生的人際交往沒有中學生那麽簡單。此外,許多大學生來自不同的地區。由於文化和生活習慣不同,學生之間的人際關系不協調。有些學生從小被寵壞,群體意識淡薄,社會經驗不足,與人交往時缺乏謙虛寬容的態度。這會導致大學生和同學相處時產生沖突和矛盾。有些大學生甚至因為在與人交往中自信心受挫而陷入焦慮、擔心和恐懼,從而產生心理障礙。

(四)不同職業選擇的就業壓力引發的心理問題

由於當代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生存壓力越來越大,很多大學生對自己未來的畢業就業前景缺乏自信,尤其是學習壹些冷門專業和壹些文科專業的大學生。未來就業競爭更加激烈,勢必增加大學生的思想負擔。每個大學生都希望畢業時找到壹份理想的工作,甚至有些學生對未來的工作有很高的期望。大四找工作時面對現實和理想的差距,有些畢業生會感到迷茫和困惑,最終導致壹些心理疾病,甚至走極端。

(五)目標不同的情感訴求導致的心理問題。

大學生戀愛問題是壹個無法回避的問題。有些大學生談戀愛是為了彌補自己的空虛、孤獨或者從眾心理。有些大學生往往是單戀或者感情錯覺。有些大學生雖然選擇了合適的戀愛對象,但由於戀愛觀不成熟,無法正確處理各種糾紛,最後感情破裂。不管是什麽樣的情感問題,這些不成熟的情感往往會給身心都不成熟的大學生帶來痛苦、焦慮甚至過激的行為。另外,現在很多大學生在談戀愛的時候選擇放縱自己的情緒,同居。她們的感情壹旦破裂,會給女學生帶來嚴重的身心傷害。因此,大學生的情感問題成為高校思想引導的重點和難點。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主要原因

(壹)主觀因素

第壹,個體差異的結果。大學需要大學生具備自我管理、自我控制和自我完善的能力。有些大學生性格內向或缺乏自信,有些則過於自信。這樣的大學生壹旦進入大學,要麽缺乏奮鬥的目標和勇氣,要麽懶惰放縱,要麽清高得不符合現實,給身心尚未完全成熟的當代大學生帶來諸多問題。其次,抗挫折能力差。特別是當代大學生很多都是獨生子女,自我意識強,自我定位高,但社會閱歷比較淺,心智發育不成熟,遇到問題容易出現情緒波動。隨著他們在學習、就業、經濟、情感等方面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必然會產生各種心理問題。

(二)客觀因素

第壹,社會環境的變化。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人民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逐步提高,人們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大學生有更多的機會選擇學習、生活和工作,但競爭也越來越激烈。此外,中國貧富差距的擴大和社會陰暗面帶來的負面影響,促使大學生不願意安於現狀,這無形中加劇了當代大學生的壓力,從而使他們感到焦慮。其次,家庭環境的影響。孩子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初步建立,基本都是來源於家庭。因此,不同家庭背景和教育方式下培養的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也是不同的。長期以來,中國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往往只註重智育,而不註重培養學生的心智,忽視學生健康人格的培養。同時,在教育方式上,部分家長過度溺愛,導致孩子進入大學後依賴性強,遇到挫折時手足無措,缺乏自制力和自信心。容易使孩子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抑郁焦慮、偏執敵對等不健康的心理問題。

三,解決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對策

(壹)完善大學生心理健康防禦機制

首先,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是高校教育管理者的工作重點之壹。目前很多高校都有相應的心理咨詢機構。但由於大學生對這個機構了解不夠,壹定程度上存在很大的偏差和誤解。壹般認為心理咨詢就是心理疾病。因此,學校應積極宣傳心理咨詢的意義,改變不正確的認識,創造條件為需要心理咨詢的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咨詢服務。同時,加強心理咨詢師的師資隊伍建設,組織心理咨詢師參加專業培訓和學習,提高心理咨詢師的專業水平,進而更好地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診斷咨詢工作。其次,要建設壹支以學生輔導員、學生幹部、宿舍長、學生黨員為骨幹的信息工作者隊伍,利用現代網絡手段,如建立博客、飛信、QQ群等,及時了解預警對象的相關信息並及時上報,做到早發現、早幹預,設立信息化心理危機幹預熱線,讓大學生在危機時刻得到及時幫助。

(二)構建完善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首先,積極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豐富他們的心理學知識,讓心理學走進課堂,增強他們的心理保健意識,端正他們對心理咨詢的看法,積極開展大學生心理素質訓練,增強他們的心理調適能力。其次,高校心理工作者要積極開展大學生心理咨詢和輔導,通過多種形式的輔導,在獨立生活、人際關系、學習、戀愛、社會環境適應等方面給予引導和幫助。第三,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改善大學生的社會心理環境。大學生空閑時間相對較多,很多學生自我管理能力較差。他們整天沈迷於網絡,或者因為沒有明確的目標而整天發呆。因此,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可以滿足大學生的精神和心理需求,豐富他們的課余生活,為他們提供壹個展示才華、發泄內心激情、增強競爭意識、獲得自信的平臺。第四,構建大學生成才服務體系,減輕大學生心理負擔和壓力。比如把大學生職業規劃這門課作為必修課,分年級教育他們如何進行職業規劃,盡快提高他們的職業規劃意識。此外,提高職業規劃教師素質,定期參加培訓學習,嚴格把關,盡快為畢業生提供就業信息,搭建就業平臺,開展就業指導。同時,也要為繼續考研的學生提供學習指導,為他們提供良好的學習條件和學習環境。

(三)培養大學生良好的人格,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

第壹,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上,首先要註意培養大學生良好的人格,正確認識自己,培養壹種接納自己的態度,揚長避短,不斷完善自己。其次,要提高他們對挫折的承受力,對挫折有正確的認識,面對挫折不慌張,采取理性的應對方法,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第二,加強自我心理調節。自我調節心理健康的核心內容包括調整認知結構、情緒狀態、鍛煉意誌品質和提高適應能力。從生理意義上來說,大學生正處於經驗匱乏、知識幼稚的階段,這就決定了人的心理發展的某些方面滯後於這壹時期生理機能的增長速度。因此,高校輔導員、班主任等教育工作者要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格,讓學生正視現實,學會自我調節,與現實保持良好的聯系,自我調節,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去改造環境,努力實現自己的理想目標。

總之,實現心理健康,爭取身心健康,是大學生的當務之急。大學生只有將健康的心理素質與健康的生理素質相結合,並與其他積極因素相互作用,才能具備可靠的成才內在條件,才能升起壹顆人才新星。

參考資料:

許寧,黃力之。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J].天津管理學院學報,2012,(4)。

[2]張明輝,那海燕。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成因[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2,(4)。

[3]程維。大學生心理教育與發展[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 8。

點擊下壹頁了解詳情> & gt& gt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及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