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取消住房公積金制度?改革不應該以犧牲民生福祉為代價。

取消住房公積金制度?改革不應該以犧牲民生福祉為代價。

年關將至,房企進入年度業績“沖刺模式”,各種激勵措施牽動著購房者的心弦。如何利用公積金買房,成了壹個無法回避的話題。事實上,多年來,關於住房公積金制度的討論層出不窮,其核心就是存廢之爭。顯然,取消公積金未必讓群眾受益。當務之急不是“壹刀切”取消,而是加快制度改革步伐,采取彈性準入,兼顧公平,讓更多人受益於這壹福利制度。

公積金從“雪中送炭”變成了“錦上添花”

住房公積金制度的初衷是不斷滿足人們的住房需求,改善我國住房建設資金短缺、供應嚴重不足的狀況。經過多年的發展,公積金制度已經全面推行,規模不斷擴大,對住房市場化和住房保障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住建部、財政部、人民銀行聯合發布的《全國住房公積金2019年度報告》顯示,2019年度,發放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286.04萬筆,提取5648.56萬人,占實繳職工的40%左右。

由於住房公積金制度的存在,人們可以獲得低於商業銀行利率的幾十萬元甚至更多的貸款,降低了購房門檻。按照制度設計,個人每月繳納公積金時,所在單位也會按照壹定比例將公積金繳納到個人賬戶。日常還貸,公積金也可以直接沖抵,減輕還款壓力,有助於提高生活質量。

但隨著近年來各地房價的快速上漲,原本起到“雪中送炭”作用的公積金越來越像是“錦上添花”。

壹方面,現實生活中仍有企業未給員工繳納住房公積金,限制了這壹福利制度的廣泛覆蓋。不交公積金的現象在* * *享經濟、低收入群體等新興行業尤為突出。另壹方面,相對於壹二線城市幾百萬元的房價總額,很多單位每月幾百元的公積金是杯水車薪。

楊素萍攝,南京某商品房售樓處拍攝的樓盤沙盤。

更為人詬病的是,在壹些地方,提取公積金的手續非常復雜。且不說厚厚的壹疊復印件,公積金管理中心跑了壹次又壹次。“明明是我自己的錢,提取的時候卻要看別人的臉色。”很多人常年在賬上“吐槽”公積金,利息就更不用說了。提取的前提條件非常苛刻。為了快速回籠資金,壹些樓盤公然“拒絕”公積金貸款,使得壹些急於買房的人不得不忍痛放棄公積金貸款。

謹慎對待“取消”的呼聲

有壹種觀點認為,住房公積金制度是“劫貧濟富”。原因是“窮人”買不起房,“富人”不得不用“池子”裏的公積金享受低利率。長期來看,呼籲取消住房公積金制度的聲音逐漸占據上風。

精品呼籲取消的聲音會發現,這種聲音有相當壹部分來自企業界。尤其是壹些“企業家”熱衷於不遺余力地在各種場合呼籲取消公積金,從而減輕企業負擔。更有甚者,提出建立“新制度”作為取消公積金後的補充,卻始終沒有對“新制度”的設計給出明確的方向,成了壹件看得見摸得著的事情。

在這些“企業家”心中,試圖取消住房公積金制度是真的,但主張建立新的制度未必是真的。取消公積金未必能讓企業起死回生,但確實是以犧牲群眾福利為代價的。壹個惠及全民的制度,從出臺到推廣,是壹個極其審慎復雜的過程。壹旦拆除,就更難重建。

誠然,中國房地產行業的市場化程度並不低,商業銀行已經成為提供按揭貸款的主體。但這並不意味著住房公積金制度變得無足輕重。面對越來越高的總房價和月供,通過公積金在壹定程度上減輕負擔變得越來越有價值。

市場問題要回歸市場,企業要從地價、租金、水電收費、減稅降費中尋求空間,而不是在群眾身上“下功夫”。

改革需要努力實現包容性、公平性和保值性。

改革住房公積金制度迫在眉睫。改革的方向絕不是“壹刀切”的盲目取消,而是站在人民的立場上謀劃釋放制度紅利的大文章。

允許患重大疾病的職工或其直系親屬提取公積金應急;取消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保險、公證、新房評估和強制機構擔保等收費;探索建立統壹平臺,辦理住房公積金異地轉移...可以看出,近年來自上而下加快了改革的步伐。這些改革努力回應了新時期群眾對住房公積金制度改革的期待,仍有進壹步完善的空間。

公積金的提取方式需要更加靈活。對於租房、裝修、舊房改造等與住房密切相關的用途,應進壹步減少使用公積金的手續,做到事必躬親。對於重大疾病、家庭變故等緊急需求,甚至是醫療、養老等,也可以考慮特殊性,適當放寬使用範圍,努力將繳存的公積金物盡其用。

鼓勵地方創新形式擴大存款,做大公積金盤子,夯實支持住房保障基礎。公積金是補貼政策,但相當壹部分需要提高購買力的低收入群體不在其中。擴大住房公積金覆蓋面,既是增加繳存“蛋糕”、緩解資金壓力的途徑之壹,也是讓這項福利惠及更多人、減輕購房壓力的具體體現。對低收入群體可以實行反向補貼政策,即高工資群體由政府多交,低工資群體由政府少交,體現公平。

為解決部分地方現金池“觸底”、存量資金貶值等問題,可以探索住房公積金制度跨區域統籌、資產證券化等手段,及時總結經驗,加以借鑒。

只要心誌不衰退,方法總比困難多。任何制度設計,只有真正以人民為出發點,回歸初心,才能得到更廣泛的支持,才有更持久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