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列出權威出版物、核心出版物、第壹作者或唯壹作者)
1.《中國與中國機械技術史和機械設計史國際會議紀要》,《科技史》2007年第1期。
2.探尋貧困的根源,思考過去,拯救現在——中國建築圖形的文化淵源導論,華中建築,第10期,2006。
3.中國建築圖學的科學成就與文化內涵,《華中建築》,2005年第6期。
4.第四屆中國-中國國際機械技術與機械設計會議綜述,《科技史》2005年第2期。
5.王鎮農書的圖文成就和歷史地位,《古今農業》2005年第2期。
6.鄭和銅鐘與明代鑄造技術的科學成就,船海工程,2004年6月5438+2月。
7.張衡的圖形實踐與思想,中國人民大學科技哲學,第4期,B2,2004年,全文轉載。
8.真假混沌,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4期。
9.圖形在營造法國風格中的成就和貢獻&;不是;& amp不是;& amp不是;——紀念《營造法式》出版900周年,《華中建築》2004年第3期。
10.張衡的圖形實踐與思想,河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期,2004。
11.中國古代彩色鑄造技術的設計思想與方法初探,特種鑄造與有色合金,2004年第2期。
12.宗炳的透視理論及其圖解思想,《自然》,第1期,2004。
13.從“象顯示真”看西方工程圖學的引進,《工程圖學學報》,2004年第1期。
14.《墨子》中的機械設計思想與方法,河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年第4期。
15.宗炳論中國5世紀的透視學,《CADDM》計算機輔助制圖設計與制造2003卷13號1-2 .
16.西青古鏡圖形成果,中國礦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8月。
17.中國古代工程圖學及其現代意義,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5卷,第2期,2003。
18.老子技術思想初探,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技術哲學與技術史,第4卷,第2期,2002。
19.“第九屆國際數學教育大會(ICME9)簡介,《比較教育研究》,第5期,2001。
20.《老子》中關於機械的論述與思考,《中國機械工程》第12卷第4期,2001。
21.《老子》中的力學記載與技術思想,洛陽理工學院學報,2006年3月5438+0,第22卷,第1期。
22.《數學設計方法及其在中國機械制造中的應用》,《機械研究與應用》,第12卷,第1期,20065438。
23.中國古代機械設計思想的科學成就,《CADDM》計算機輔助制圖設計與制造,1999第9卷第2期.
24.關於“神器猶如像”的英譯,《中國科技翻譯》第12卷,第2期,1999年5月。
25.中國古代機械設計思想的科學成就,中國機械工程第10卷第2期,1999卷第2期。
26.中國古代機械設計中的創新意識,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6期,1999。
27.中國古代圖形對現代工程圖學的貢獻。中國工程制圖學會工程制圖學報,第3期,1999。
28.中國古代工程幾何制圖科學成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編號:3,1999。
29.有多“美”“美”,漢字文化第65438期+0,1999二月。
30.關於做器皿的現象,華中建築Vol.16第2期,1998年6月。
31.畫法幾何的歷史及其現代意義——紀念加斯帕爾·蒙日出版《畫法幾何、數學的實踐與理解》28卷3期1998年7月200周年。
32.中國古代工程制圖數學基礎,探索自然,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4月1998。
33.工程圖學教育的典範——紀念加斯帕爾·蒙日《畫法幾何》出版200周年,《海軍工程學院學報》1997第3期(增刊),1997 65438+2月。
35.李周的圖形記錄及其相關問題(續),《地圖制圖與地理信息系統》第2期,1997年6月。
36.李周的圖形記錄及其相關問題,地圖制圖學和地理信息系統第1號,1997年2月。
37.李周與古代圖形,文獻號1,1997二月。
38.先秦機械工程設計方法初探,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期,1996年2月。
39.論圖形在李周的成就和歷史地位,《中國文化研究》,夏季卷第2期,1996年5月。
40.《中西機械制圖比較》,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壹卷第112期,1996。
41.《李周在科學史上的價值》,《自然辯證法通訊》第18卷第2期,1996年4月。
42.加斯帕爾·蒙日的繪畫思想及其現代意義——紀念加斯帕爾·蒙日《畫法幾何》發表200周年,《自然辯證法研究》第12卷第3期,1996.3。
43.圖學在李周的成就和歷史地位,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4期,1994。
44.中國古代圖形,光明日報,1994年7月。
45.窗明幾凈編於長與創新——評李約瑟,《自然辯證法通訊》第15卷第6期,1993,12。
46.論中國現代圖學思想,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8卷第2期第2期,1993年8月。
47.中國近代工程圖學的介紹與教育,近代史研究第5期,1992年9月。
48.鄭樵圖形思想初探,《自然辯證法研究》第8卷第8期,1992年8月。
49.中國古代地方誌中的地圖學成就,《中國地方誌》第2期,1992年4月。
50.工程圖學在中國的發展及其啟示,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期,1992。
51.宋代工程圖學成就,文獻4,1991年10月。
52.中國古代繪畫對宋代工程圖學發展的促進,《科學技術與辯證法》第6期,1990 12。
53.宋代圖學教育及其社會效應,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期,1990年5月。
54.機械工程社會化初探,中國機械工程第1,1990期2月。
55.審視今昔,結合前後——評《中國圖學史》與《中國機械工程》第2期,1989年4月。
56.宋代金石學的成就——讀《考古圖與宣和博古圖》,江漢考古第3期,1989年9月。
57.《新形象法成就的由來》,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期,1989年2月。
主要國際學術論文
1.中國5世紀的“征兵論”。第三屆信息社會中的數學教育和數學文化史國際會議。日本數學教育學會會議錄,2002年7月24-27日,日本京都.ISBN4—9900598-6-7,pp51-56 .
2.《營造法式》中藝術和數學的成就。第三屆信息社會數學教育與數學文化史國際會議。日本數學教育學會會議錄,2002年7月24-27日,日本京都.ISBN4—9900598-6-7,pp161-164 .
3.中國古代工程制圖中的數學問題。設計卷1,號夏2001,刊號1515-7881 .第47-58頁.
4.宋代工程制圖教育概述。第三屆建築與設計學院國際會議。建設計算與工程學院。澳大利亞吉隆數學迪肯大學.ISBN 0 7300 2526 8,pp215-224 .
5.中國古代幾何結構研究,東亞科學史的當前觀點,國立大學出版社,2002年.ISBN 89-521-0016-6,pp415-425 .
6.中國古代機械設計方法論的初步研究,東亞科學技術與醫學的歷史透視,2001新加坡大學出版社新加坡國立大學,ISBN 9971-69-259-7,pp469-495 .
重要國際學術會議論文
1.從焦點透視到騎士透視——中國工程制圖的理論基礎,中日機械技術史和機械設計國際會議,2006年10月30日-11月1,中國北京。
2.中國工程制圖史研究進展,中日機械技術史和機械設計史國際會議,2006年10月30-11月1,中國北京.
3.中國工程制圖概念的分類及其科學意義。2006年10月30日至11月6日,中國北京,中日機械技術和機械設計史國際會議。
4.中國工程制圖概念的分類及其科學意義。歷史與文化統計學國際會議,12月6-6日,中國武漢.
5.中國5世紀的“鋅冰”透視理論.第22屆國際科學史暨中國世界物理年論文.2005年7月24日至30日,中國北京.
6.中國古代精細加工及其技術研究,第四屆中日機械技術與機械設計國際會議,2004年11月6-4日,中國北京.
7.中國古代精細加工的哲學思想,第四屆中日機械技術與機械設計國際會議,2004年11月6-4日,中國北京.
8.《史本》中的繪畫記錄及其價值,第十屆中國科學史國際會議,2004年8月4-8日,中國哈爾濱。
9.《墨子》中的力學思想和設計方法,第十屆中國科學史國際會議,2004年8月4-8日,中國哈爾濱。
10.《營造法式》工程制圖成果,紀念宋《營造法式》90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寧波國保寺正殿990周年紀念.
11.《營造法式》中的藝術與數學成就,第三屆信息社會中的數學教育與數學文化史國際會議(MECHM-3),日本數學教育學會論文集,2002年7月24-27日,日本京都.
12.《中國五世紀的齊兵透視理論》,第三次信息社會的數學(MECHM-3),日本數學教育學會會議錄,2002年7月24-27日,日本京都.
13.宋代工程制圖教育概述.數學與數學。第三屆國際會議2000年7月3-5日,建築與設計學院;建設計算與工程學院。澳大利亞吉隆數學迪肯大學.
14.。《老子》中的技術思想與理論研究,第九屆中國科學史國際會議.香港九龍景城市大學,香港,10月9日-12,2001 .
15.中國古代繪畫中的數學問題。第九屆國際數學教育大會論文2000年7月31日(星期壹)-8月6日(星期日),日本東京幕張。
16.中國古代莊子的機械技術思想研究,第二屆中日機械技術史國際會議,2000年,中國南京.
17.中國古代機器設計思想的科學成就,第八屆中西科學史國際會議論文,柏林工業大學,8月23-28日,1998 .
18.中國古代工程制圖的數學基礎,數學思想的傳播與轉化國際學術討論會,比較法,10月4-8日1998,中國武漢.
19.中國古代機械設計思想初探,第壹屆中日機械技術史國際學術會議,中國北京,1998年10月12-24,1998 .
20.中國古代幾何構造研究,第八屆東亞科學史國際會議,8月1996,韓國首爾大學.
21.宋代工程制圖教育概述,第二屆中國圖學教育研究國際會議。日本,8月1995,四川省成都市.
22.《論宋代圖形思想》,宋明思想文化與中華文明國際研討會,上海,10月1993 .
23.中國與西方工程制圖的比較研究,第七屆東亞科學國際會議,京都,8月2-7日,1993 .
24.中國技術制圖史,第七屆東亞科學國際會議,京都,8月2-7日,1993 .
25.中國工程地圖學的發展及其啟示,中國科技史國際研討會,8月1992,杭州.
26.110和12世紀工程圖學的成就,中國科學技術史國際會議,北京9月1990 .
國內重要學術會議論文
1.全球視野下的中國圖形遺產——從聚焦視角到分散視角,第壹屆中國圖形大會暨華東六省壹市第十屆工程圖學年會,山東煙臺,2007年8月。
2.中國建築圖學的科學成就和現代貢獻,第四屆中國國際建築史研討會論文集,全球視野中的中國建築遺產,2007年6月,同濟大學。
3.《列子》中投影的理解及其圖形價值,第九屆全國技術史研討會,威海,哈爾濱工業大學,2007年8月。
1.從宗炳到阿爾貝蒂,首屆全國青年科技史學術會議,安徽,2005+10月24-26日。
2.鄭和銅鐘與明代鑄造技術的科學成就,紀念鄭和下西洋600周年學術會議,65438+2004年2月1-65438+2004年2月。湖北,武漢。
3.秦代工程圖學的科學成就,第六屆兵馬俑學術研討會,2004年7月26 -29日,Xi安。
4.真混沌還是假混沌,第八屆全國技術史研討會論文,2004年4月,清華大學,北京。
5.西青古鏡圖學成果,華東六省壹市第六屆工程圖學學術交流會,徐州,中國礦業大學,2003年8月。
6.從“制作機器圖像”到“使機器圖像真實”,第五屆中國工程圖學學會全國代表大會,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3年3月2日-3月4日。
7.《莊子技術思想研究》,第七屆全國技術史研討會論文,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2002年8月。
8.《楚國科技史的史料價值》,第六屆兩湖地區屈原與楚文化學術研討會,湖南嶽陽,2002年6月10-10月20日。
9.從“道藝合壹”到“道藝合壹”,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第六次代表大會,北京,2000年8月21-8月24日。
10.《周易圖解思想集》,第八屆全國科學哲學學術會議,武漢,華中科技大學,1997,165438+10月20-23日。
11.加斯帕爾·蒙日圖學教育思想初探,全國圖學教育研討會,華中科技大學,1997。
12.加斯帕爾·蒙日的圖形思想及其現代意義,第七屆全國科學哲學學術會議,太原,山西大學,65438+4月29日-5月2日,0995。
13.隨州曾侯乙墓的科學史價值,炎黃文化與名州建設學術研討會,湖北省隨州市,1994年6月。
14.宋代圖形思想概述,宋明思想文化與中華文明國際研討會論文,1993,10。
15.中國機械制圖史,第三屆全國機械史學術會議,南京,南京航空學院。1992 11月。
16.中國地方誌中的圖形思想,中國科學技術史學術研討會,山西太原,1991 8月。
17.鄭樵圖學思想初探,第二屆全國機械史學術會議,湖南大庸,1991年11月。
18.中國現代工程圖學概論與教育,第六屆全國技術史研討會論文,武漢,華中科技大學,1991 6月。
19.宋代工程圖學成就,第壹屆全國機械史學術會議,北京,北京理工大學,1990 65438+10月。
20.宋代金石學著作中的圖形成就,第五屆全國技術史研討會論文,湖北葛洲壩,1989年4月23日-4月30日。
21.宋代機械制圖的傑出代表——紀念蘇頌創立水運儀臺900周年暨蘇頌創立水運儀臺學術研討會,福建同安,1988 119-24。
22.《新儀器圖像精要》中的圖形成果,紀念蘇頌創建水運儀器圖像平臺900周年學術研討會,福建同安,1988 119-24 10月。
23.中國古代工程圖學的成就及相關問題的討論,第四屆全國技術史研討會論文,新疆烏魯木齊,1986+00,17-10,10月25日。
主要學術著作及其參編作品
1.《屈原天文學研究》,《屈原研究集成》,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7年6月,1版,作者之壹。
2.全球視野下的中國圖學遺產——從聚焦視角到分散視角,《中國圖學新進展2007》,《首屆中國圖學大會暨華東六省壹市第十屆工程圖學年會論文集》,濟南,黃河出版社,2007年8月,1版,作者之壹。
3.《中國建築圖形的文化淵源》,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1版。
4.《秦代工程圖學的科學成就》,《秦文化叢書》第12期,《秦兵馬俑博物館叢書》編委,三秦出版社第1期,2005年。
5.《中國技術思想研究》,巴蜀出版社,11版,2004年。
6.中國工程圖學史,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武漢,65438+2003年2月,1版。
7.第二屆中日機械史國際會議論文集,《論中國古代莊子的技術思想》,機械工業出版社,北京,1,2000,作者之壹。
8.李約瑟研究(叢書1),《中國古代工程幾何制圖科學成就》,上海科學普及出版社,上海,2000年9月版1,作者之壹。
9.中國近代技術史,《工程制圖》部分,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年3月,1版,參與作者之壹。
10.中國科學技術史(機械卷),《機械制圖》部分,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年9月,1版,主編,作者之壹。
11.中國科學技術史(機械卷),《農業機械》分冊,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年9月,1版,編委,作者之壹。
12.第壹屆中日機械史國際會議論文集,中國古代機械設計思想研究,機械工業出版社,北京,2000年6月1,作者之壹。
13.200本塑造中華文明的書,李傑《創造法式》,武漢出版社,武漢,1997,1版,參與作者之壹。
14.《民族的智慧——中國科技》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叢書,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武漢,1995,1版,參與作者之壹。
15.《孔子文化大典》(思想卷),中國書店,北京,1994,1版,參與作者之壹。
16.炎黃文化與名城隨州,隨州曾侯乙墓在科技史上的價值,湖北人民出版社,武漢,1994,版本1,作者之壹。
17.《蘇頌文集——紀念蘇頌創造水道樂器900周年》,宋代機械制圖傑出代表,1993,版本1,作者之壹。
18.中國文化精粹文庫(壹),山東教育出版社,1992,1版,已編輯。
作者之壹。
19.中國文化精華庫(下冊),山東教育出版社,1992,1版,有參與。
作者之壹。
20.中國科學技術史國際研討會論文集,11、12世紀的中國工程圖學,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北京,1992,1版,作者之壹。
21.大學生必讀名著導讀,海洋出版社,9月1990,1版,該書合著者之壹。
重大科學研究
1.中國古代機械史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批準號5967087,資助金額12000元,起止年份:1997 1-1999 65438+2月,重點研究。
2.赴新加坡參加第九屆東亞科學史國際研討會,(99)國家科學與外國資助;編號:59910211781,項目實施日期:1999年8月23日-1999年8月27日,資助金額:5000元。。
7.中國科學院八五重大科研項目《機械史卷》編委會負責編寫《農業機械》和《機械制圖》。
3.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重點科研項目“中國近代技術史”參與編寫了《工程圖學》。
8.中國工程圖學史,國家科技學術著作出版基金資助,2000年序號24,資助金額20000元。
9.《中國技術思想史研究》,“儒釋道博士論文系列”項目之壹,四川巴蜀書店,序號:2004年8期,2003-2004年。
10.《中國建築圖學的文化淵源》,國家十五重點出版項目之壹《中國建築文化研究文庫》,湖北教育出版社,國家總投資500萬。2004年1月至2006年7月。
11.中國微加工技術研究,清華大學微/納米技術研究中心,起止年份:2003-2005,項目金額:10000元。
12.《中國圖形思想史》,中國科技思想研究文庫項目之壹,科學出版社,2007年3月-2007年8月,在研。2007年1月30日,福建省社科研究十五計劃重大項目立項,資助2.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