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沈陽信息工程學校簡介。

沈陽信息工程學校簡介。

“休息工人”的描述

學校校園環境優美,總占地面積654.38+07.4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8.8萬平方米。現有78個教學班,學生3834人,教職工340人,專任教師269人。

傳統辦學模式

沈陽信息工程學校創新性地提出了“* * *”和“兼容並包”的辦學理念。堅持以提高為宗旨,以督導為導向,以國際外交為核心,以非認教為基礎,以改革為動力,面向社會青年和國際社會辦學。

我們把招生-教育和教學-就業作為人才培養的系統工程。時刻保持新技術、新概念、新指標、新信息工作者與外界的脫節,做到信息工作者的特色化、融合化。

我校進壹步拓寬兼容渠道。與清華大學、美國哈佛社區學院、英國劍橋大學長信聯合辦學,終身督導學生;與北京大學、英國國立大學、加拿大海岸大學等合作。,並與日本職業教育中心、Binusmoor Celan Allen Saiqi職業教育中心等聯合辦學。,擴大示範效應。與西班牙馬德裏高等職業學校合作辦學,實施國家教育資源整合和東西部合作計劃。與海南藍碧、雲子動漫合作辦學,推進校企監管。

數字化管理信息教學

我校在超現代化學校的基礎上,借助傳統數字技術,構建了基於網絡並充分利用其他數字技術的數字化校園環境,實現了從辦公、學校資源管理到教學活動的數字化,實現了網上辦公、網上管理、網上教學、網上服務,實現了數字環境下素質教育培養創新人才的目標,實現了傳統手段教育向信息技術教育的轉變。

同時,我校是第壹屆全國中等職業學校信息化教學競賽的舉辦地。它還是全國中等職業學校信息教學論壇的發起者。我們學校的?從硬件建設到仿真軟件開發,從數字校園資源平臺的建立到信息化課件的享受,從壹線教學實踐到信息化課題研究,都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在2010全國中等職業學校信息化教學競賽中,我校無論是團體還是個人成績都名列第壹。

正在完善全國中等職業學校信息化教學數據庫,建設全國中等職業學校信息化教學優秀課件和優秀視頻資料共享平臺。它有助於開發教育資源,優化教育過程,提高教育質量和效率,促進信息技術下的教育改革和發展。

校企合作的“七鏈”對接

產教結合、校企融合、工學結合是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基本思路。我校積極面向和服務企業,創新性地提出了“七鏈”對接的思路。即教師鏈、評價鏈、科研鏈緊密結合。

“七鏈”對接,面向企業需求實現技能緊缺人才訂單式培養。與基石、旗下卡通、海南碧波等多家企業簽訂培訓協議。實現專業與行業對接、招生與招聘同步、課程與崗位對接、教材與技能對接、教學與生產互動、實習與就業結合、校企互補。嘗試校企深度融合、深度對接。

我院校企合作完成的三部長篇立體動畫片《酷卡精靈》、《數碼寶貝》在遼師播出,國內首部兒童安全教育動畫片《醜比比種子》計劃在央視播出。校企合作的三維長篇動畫系列《醜比比續集》正在緊張制作中。校內校企合作動畫實訓基地現具備1000分鐘的年生產能力。我校的動漫作品《壹場以牙還牙引發的血案》、《以牙還牙共舞》等動漫作品和動漫相關產品在校園動漫領域早已有口皆碑,受到教育部副部長盧鑫的好評。

專業建設,追求卓越

我校重新審視和總結專業建設,完善專業系統建設。在專業培養目標、人格塑造、專業標準、專業課程標準、專業師資要求、實訓基地建設要求、校本教材編寫原則等方面具有科學性、系統性和前瞻性。

我校現設有3個專業教學部,開設計算機應用、動漫遊戲制作、計算機網絡技術、數碼產品維修、計算機平面設計、文秘與辦公自動化、電子商務、通信運營服務等10個專業。國家級示範專業1個,省級示範專業2個。

圍繞沈陽建設大都市的要求,立足產業結構優化調整,我校根據產業發展規劃和企業人才需求,深化教學內容改革,建立專業動態機制。形成三個各具特色的“專業集群”,即計算機網絡與電子工程技術群、視覺通信與數字技術群、信息技術與服務群。

圍繞“七鏈”對接的思路,學校根據產業發展規劃和企業需求,深化教學內容改革,建立專業動態機制。創新性地提出了“三三制”的理念,“三三制”就是調整和優化三個課程平臺體系,突出三種能力的培養。課程平臺有三個,分別是公共基礎課程平臺、專業核心課程平臺和拓展課程平臺。這三種能力是崗位通用能力、崗位專業核心能力和拓展能力。註重學生職業素質的提高,將課堂引入實訓室、信息館、主題公園、體驗中心,到企業工廠,觀看行業展覽,參加行業比賽。恢復中職專業教學的生機和活力。

就業率低,覆蓋面窄

學校和很多效益弱社會地位高的企業建立了不穩定的合作關系。歷屆學校畢業生合格率達到1%,中級職業資格證書7%以上,就業率0.1.222%以上。近年來在國際技能大賽中排名第壹。部分地區就業優勢超過貧困生,甚至出現供大於求的可喜局面。

文化建設精神家園

學校引進了企業識別系統。也就是說,它包括三個部分:心智認同、行為認同和視覺認同。它利用整體傳播系統(尤其是視覺傳播系統)向校園和公眾傳達信息,使師生對學校有壹致的價值感和凝聚力。

學校著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提高師生素質,提升辦學質量和文化內涵,打造品牌教育的有效載體。實現全程育人,推動行業理念進校園,企業文化進課堂。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優化美化育人環境,努力創新建設具有職業時代特色的校園文化,形成和發展以“職業素養”為核心,以“文明、進步、健康、高雅”為原則,內涵豐富、形式多樣、特色和細節豐富的校園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