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次世界大戰期間,克萊門特·理查德·艾德禮加入了英國軍隊。後來,他加入了壹些社會主義組織,並在以前的工黨內閣中任職。1935年當選工黨領袖,反對張伯倫對納粹德國希特勒政權的綏靖政策。二戰爆發後,他擔任丘吉爾戰時內閣的大臣和副首相。1945年5月,他領導工黨退出丘吉爾政府。在7月的首相選舉中,以絕對多數擊敗丘吉爾,與杜魯門、斯大林壹起出席波茨坦會議。戰後,艾德禮支持喬治·卡特萊特·馬歇爾的“歐洲復興計劃”。在國內,他實施了大規模的福利事業,建立了國家醫療服務體系,並將壹些產業私有化。他的另壹項重要政策是使英國擺脫殖民主義,完成非殖民化,並給予印度和緬甸這兩個前殖民地獨立。1951下臺,丘吉爾連任首相。1954年,他率領工黨代表團訪問中國。接受伯爵爵位退位後,於1967年去世。他是英國歷史上壹個重要但被遺忘的人物。丘吉爾的名字經常出現在二戰歷史中,艾德禮卻很少被提及。在工黨歷史上,他實現了工黨的壹些目標,建立了真正完整的工黨政府。壹些學者認為,如果以政績來比較,克萊門特·艾德禮是戰後最傑出的首相。第壹次世界大戰期間,克萊門特·艾德禮在加裏波利和美索不達米亞服役,在戰爭中受重傷後被送回英國休養。病愈後於1918被派往法國西線,但戰爭已接近尾聲,他在戰爭結束時以少校身份回國。戰後,克萊門特·艾德禮回到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擔任講師,開始投身政治。他最早於1919年成為倫敦斯特普尼市市長,隨後於1922年當選為斯特普尼市萊姆豪斯的下議院議員,從此進入議會。當選議員後,曾在1922短暫的年度會議期間擔任詹姆斯·麥克唐納的國會私人秘書。
克萊門特·艾德禮於1924第壹次加入政府,並在麥克唐納的“第壹屆工黨政府”中擔任戰爭部副部長,但他很快隨著政府下臺而離職。1926年,克萊門特·艾德禮積極支持全國大罷工,但在1927年,他不情願地加入了皇家西蒙委員會,對英屬印度的自治進行可行性研究。加入這個委員會使他無暇在“第二屆工黨政府”中就職。
直到1930,克萊門特艾德禮才再次加入政府。當時,工黨議員奧斯瓦爾德·莫斯利提交了壹份關於解決失業問題的意見,但該意見被否決,這促使莫斯利辭去了蘭開斯特領地總統的職務。結果,克萊門特·艾德禮接任了這個職位。1931在工黨幾乎所有領導人都失去議會席位的時候,克萊門特·艾德禮被任命為郵政總局局長。喬治蘭斯伯裏在1931成為工黨領袖後,克萊門特艾德禮被任命為副領袖。和麥克唐納壹樣,蘭斯伯裏也是忠誠的和平主義者,克萊門特·艾德禮和大多數工黨議員壹樣,最初和自由黨站在同壹陣線,反對壹戰後重整軍備..工黨的這種態度後來被丘吉爾在《風暴》壹書中批評。但當希特勒和納粹德國挖過來,蘭斯伯裏在1935辭去黨魁時,克萊門特艾德禮和他的工黨議員反對綏靖政策。
由於蘭斯伯裏的辭職,克萊門特艾德禮擔任臨時黨首,直到1935的大選。大選結束後,工黨舉行了黨魁選舉。克萊門特·艾德禮與赫伯特·莫裏森和亞瑟·格林伍德競爭。結果,克萊門特艾德禮成功當選,並擔任黨魁至1955。迄今為止,他是工黨執政時間最長的領導人。克萊門特艾德禮擔任反對黨領袖,直到1939年二戰爆發。後來,由於英軍在挪威開局不利,議會向張伯倫政府提出了不信任動議。動議雖然沒有通過,但也促使張伯倫在5月1940辭職。事實上,張伯倫最初打算將戰時內閣改組為戰時聯合內閣,以避免其下臺,但這引發了工黨的又壹場危機。關於工黨是否應該加入張伯倫的戰時聯合政府,黨員在工黨代表大會上進行了激烈的辯論,而克萊門特·艾德禮認為,即使他同意加入張伯倫的內閣,他的黨員也不會支持他。結果,工黨和自由黨最終加入了丘吉爾的聯合政府。二戰期間,英國政府有三個重要委員會領導戰爭事務。前兩個是戰時內閣和國防委員會,都由丘吉爾領導,克萊門特·艾德禮是第二把手。至於第三個委員會,也就是樞密院議長委員會,由艾德禮(Clement Attlee)擔任主席,這個委員會主要負責戰時的民政事務。這種分配是因為丘吉爾擅長軍事,而克萊門特艾德禮擅長民事。此外,克萊門特·艾德禮還將在丘吉爾不在議會時回答議員的提問。
克萊門特·艾德禮在戰時全力支持丘吉爾的領導,在1940年法國向納粹德國投降時,雖然內閣在繼續主戰還是議和的決定上出現了分歧,但最終,因為克萊門特·艾德禮支持丘吉爾,英國得以繼續戰鬥。此外,在整整5年的時間裏,只有他們兩人壹直在戰時內閣任職。克萊門特·艾德禮最初從1940到1942擔任負責海豹事務的部長,從1942到1945擔任副總理。此外,他在1942至1945期間擔任自治領事務大臣,在1943至1945期間擔任樞密院議長。克萊門特·艾德禮三次登上《時代》雜誌封面,這是第二次,發表於1950年2月6日。由於二戰給英國社會帶來了深刻而廣泛的變化,迫切需要政府進行社會改革。其中,1942出版的貝弗裏奇報告明確指出,戰後政府應以充分就業為目標,作為邁向福利國家的敲門磚。雖然英國所有的主要政黨都同意這壹政策,但普通民眾認為,將如此重要的工作委托給工黨似乎是最合適的。這種心態的結果在歐戰後舉行的1945大選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現。在克萊門特·艾德禮的領導下,工黨贏得了壹場災難性的選舉,出人意料地擊敗了尋求連任的丘吉爾,成為英國首相。在內政方面,克萊門特·艾德禮政府有壹個明確的目標。他的第壹任衛生部長aneurin bevan在公眾輿論的壓力下在英國建立了國民醫療服務體系。這壹備受爭議的制度如今已被社會普遍接受。
克萊門特艾德禮(Clement Attlee)政府也做出了巨大努力,將國內主要行業和公共事業國有化,尤其是煤礦和鋼鐵行業。此外,他還建立了國有的英國鐵路和國家公園系統。
然而,盡管采取了上述措施,英國經濟仍然受到戰爭債務的拖累。此外,英國的經濟正在向和平時期過渡,維持戰略軍事部署造成了貿易平衡的失衡和美元的短缺。然而,這些問題由於約翰·梅納德·凱因斯成功地貸款給美國以及斯塔福德·克裏普斯在1949年不情願地將英鎊貶值而得以緩解。從後期來看,雖然戰後配給制和煤礦荒時有發生,但戰後英國經濟的復蘇速度其實比預期的要快。至於克萊門特·艾德禮政府,雖然出現了貪腐醜聞,克萊門特·艾德禮依然獲得了極大的支持。
至於王室關系,克萊門特·艾德禮政府與王室關系緊張。伊麗莎白·鮑斯-裏昂女王(Queen Elizabeth Bowes-Lyon)在5月7日寫了壹封信,1947,信中說她對社會黨政府完全沒有興趣,英國選民是“窮人,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沒有受過教育,很困惑”,所以她投票給克萊門特·艾德禮,而不是戰爭英雄丘吉爾。作家懷亞特勛爵也指出,女王是“英國王室中最右的成員”。
在外交事務上,克萊門特·艾德禮政府面臨四大問題,即戰後歐洲重建、冷戰開始、聯合國成立和大英帝國的非殖民化。克萊門特·艾德禮特別關註前兩者。除了歐內斯特·貝文的協助,克萊門特·艾德禮在1945年參加了波茨坦會議,會見了美蘇領導人杜魯門和斯大林。
在克萊門特·艾德禮的領導下,英國政府立即采取不同措施改善與斯大林和蘇聯的關系。在1946年,克萊門特·艾德禮邀請壹群蘇聯科學家和工程師去英國。這些專家已向英方表示,希望參觀羅爾斯·羅伊斯公司的飛機發動機制造廠,參觀弗蘭克·惠特爾設計的夏威夷鵝飛機發動機(Nene)。斯大林曾私下表示,沒有壹個“白癡願意出賣自己的秘密”,英國皇家空軍也表示強烈反對。然而,在貿易委員會極左主席斯塔福德·克裏普斯爵士的策劃下,蘇聯科學小組終於得到了他們需要的所有信息。克萊門特·艾德禮本人同意向蘇聯贈送40臺夏威夷鵝飛機發動機。於是,蘇聯人很快就秘密改進了帶有夏威夷鵝發動機的克裏莫夫VK-1,並用於米格-15戰鬥機(蘇方沒有支付版權費)。蘇聯後來將這種飛機派往朝鮮,迫使美軍停止向該地區派遣B-29轟炸機,這也極大地威脅了聯合國對韓國的空中優勢。克萊門特·艾德禮內閣還幫助美國推動馬歇爾計劃,對恢復歐洲經濟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至於當斯大林後來占領了整個東歐並秘密顛覆巴爾幹半島各國政府時,克萊門特·艾德禮和內斯特·比萬意識到蘇聯是不可信任的。因為克萊門特·艾德禮不再信任蘇聯,北約成立了。此外,克萊門特·艾德禮成功研制了英國的第壹枚核武器,但直到1952年英國才首次成功試驗了壹枚核武器,當時克萊門特·艾德禮已經下臺。
克萊門特·艾德禮與美國總統杜魯門和蘇聯領導人斯大林壹起出席了波茨坦會議。在巴勒斯坦托管地問題上,克萊門特·艾德禮促成了英國軍隊從巴勒斯坦地區撤軍,並按照民意的意願將巴勒斯坦問題交由聯合國解決,最終促成了以色列的建國。
在殖民事務中,克萊門特·艾德禮政府第壹次面臨大英帝國的大規模解體。印度爭取獨立的成功也促使了巴基斯坦和東巴基斯坦的建立,即孟加拉國。至於緬甸和錫蘭,也是在任內獨立的。其中壹些國家獲得了自治領地位,並在未來逐漸發展成為現在的英聯邦。
工黨在1950大選中再次獲勝,克萊門特·艾德禮連任。然而,經過這次多數選舉,工黨在眾議院的多數優勢已經大大縮小。當時保守黨已經逐漸取得優勢,而自由黨則在衰落。後來工黨因為資助英國參加朝鮮戰爭而陷入緊張甚至分裂。結果工黨最終在1951的大選中落敗,保守黨丘吉爾重掌首相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