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廣東韶關可能面臨50年壹遇的洪水,哪些次生災害需要特別關註?

廣東韶關可能面臨50年壹遇的洪水,哪些次生災害需要特別關註?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洪水、地震、泥石流都是災難。但是次生災害卻很少有人了解。先說什麽是“次生災害”,再深入探討哪些災害會造成次生災害。

首先。次生災害是指由原生災害誘發的災害。許多自然災害,尤其是高等級、高強度的自然災害,往往會誘發壹系列其他災害,這就是災害鏈。災害鏈中最早有效的災害稱為原生災害,所以由原生災害引起的其他災害稱為次生災害。

次生災害多發生在氣象災害和地質災害領域,具有隱蔽性和突發性的特點,危害性大。

那麽,有哪些災害會引發次生災害需要我們註意呢?首先,地震造成了次生災害

1,震後城市次生災害

火災:強烈地震會引起劇烈的地面震動,使城市中的各種潛在火源因傾覆、墜落、破壞等原因引發火災。例如,在日本1932的關東大地震中,只有10000所房屋作為地震的直接結果倒塌,但在地震中有700000所房屋被大火燒毀。

爆炸:居民樓內的煤氣罐和天然氣管道因地震破裂,導致泄漏和中毒事故。由於氣體的特殊性,遇到外部明火會發生爆炸,不僅給周圍的建築物和人員帶來很大的危害,還會給周圍的環境帶來壹定的汙染。

有毒物質:地震時,企業、學校、醫院、實驗室等存放的有毒有害物質。可因容器破損而泄漏,造成極大危害。這些物質包括光氣、液氯、液氮、氮氧化物、硫化氫、二氧化硫和放射性物質。如1976唐山大地震時,天津發生7次煤氣泄漏,21人中毒,其中3人死亡。2011 3月11東日本大地震引發海嘯,引發日本福島核電站爆炸,造成核泄漏,嚴重汙染當地和西太平洋生態環境。

瘟疫:地震後,城市還可能造成細菌汙染、瘟疫等次生災害。

系統破壞:地震發生後,信息存儲系統遭到破壞,稱為“記憶損傷”災難。

垃圾填埋場和尾礦庫汙染:地震造成地面裂縫、塌陷、噴水、噴砂等地面破壞,容易使原本埋在土地深處的垃圾暴露出來,造成環境汙染。如遇陰雨天氣或城市洪水,將有可能使這些垃圾四處漂浮,腐敗,滋生有害微生物,同時泄漏有毒有害物質。

建築物和構築物的破壞:如房屋倒塌、斷橋、大壩開裂、鐵軌變形等。

盲目減震:地震時有人跳樓,公共場所人群蜂擁逃離,可造成跌倒、擠壓、踩踏等傷亡。

洪水:地震會引發潰壩或滑坡堵塞河道等次生災害。

2.地震次生災害現場

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是目前我國地震在野外引發的最嚴重的次生災害,也是人員傷亡最多的災害。

很多經驗表明,震後次生災害往往遠大於地震本身造成的損失。如何防止次生危害?

(1)工礦企業的易燃、易爆、有毒物質要嚴密監控。地震時,壹旦有毒物質或可燃氣體溢出,應立即組織救援。

(2)對於大型水庫、大壩等。,要提前做好防震檢查,發現問題及時加固。地震發生時,水庫下遊的居民應密切註意大壩的安全。壹旦發生危險,除了組織救援,他們還應該迅速轉移到安全的地方。

(3)山區發生大地震,河道可能因山體滑坡等堵塞。在這種情況下,應立即組織人員對其進行疏通,避免洪水泛濫。

(4)接到地震預報後,立即有序撤離,盡快離開房屋。疏散人群時,避開高樓、煙囪、高門、女兒墻、高墻等。,不要待在狹窄的胡同。避開高壓線和變壓器,防止電桿或電線斷裂觸電。

(5)在山區,應遠離陡峭的懸崖,以免滑坡、塌方時傷人。妳還應該離開大型運河和河岸,這些地方容易發生大型地面滑坡或崩塌。?

二是洪水引發的次生災害

洪水會造成環境汙染、水源汙染、食物汙染、細菌滋生等。,並容易造成霍亂、傷寒、痢疾等腸道傳染病的傳播和流行。

同時,容易造成滑坡、塌方、泥石流、山洪、城市內澇、地裂縫、地面沈降。

這樣的次生災害都是延遲發生的,暴雨過後我們該怎麽辦?

如何處理泥石流;

1.如果泥石流發生時妳在室內,壹定要想辦法跑出屋外,找壹個安全的地方迅速撤離。

2.選擇與泥石流流向垂直的方向,向兩側山坡攀爬。爬得越高越好。妳跑得越快越好。千萬不要去泥石流的下遊。

3.立即卸下沈重的旅行裝備和行李,選擇安全路徑逃生,但通訊工具不能丟棄,以便與外界聯系求助。

4.不要逃到地勢空曠,樹木生長稀疏的地方。可以選擇附近樹木茂密的區域躲避。茂密的樹木可以阻擋泥石流的進程。

5、不要逃到土層厚的地帶,要逃到地質堅硬、沒有碎石、不易被雨水沖走的巖石地帶去。

如何應對山體滑坡:首先,在滑坡頂部,要以最快的速度逃到山坡兩側的穩定區域。其次,在塌方中間無法逃生時,找壹個坡度平緩的開闊地帶,避免過於靠近房屋和電線桿。當它在滑坡的最前面時,它可以迅速向兩邊逃跑。

塌陷:如果在塌陷範圍之外,壹定要註意繞行。如果妳在坍塌的身體下面,要迅速向兩邊躲避;或者感覺到地面晃動,應立即逃到兩側地勢平緩的地方。災後不要馬上進入災區搜尋財物。

城市內澇:韶關這次50年壹遇的洪水,規模很大。城區易發生內澇,城市居民要時刻關註天氣信息,及時切斷電源,防止積水導致人員觸電受傷,做好人身安全防範。

無論遇到什麽樣的地質災害,首先要保持冷靜,不要驚慌,迅速環顧四周,撤離到較安全的區域,盡快離開事故現場,不要急著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