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蘇科版二年級上冊物理知識點匯總

蘇科版二年級上冊物理知識點匯總

第壹章聲音現象

第壹,聲音的產生:

1,聲音是物體振動產生的;(人靠聲帶振動,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點振動,風靠空氣發聲,樂器裏的氣柱控制振動,弦樂器靠弦振動,鼓靠鼓振動,鐘靠鐘振動等等。);

2.振動停止了,就停止了;但聲音並沒有馬上消失(因為原聲還在繼續傳播);

3.發聲器可以是固體、液體和氣體;

4.聲音的振動可以記錄和還原(制作和播放唱片);

第二,聲音的傳播

1,傳聲需要介質;固體、液體和氣體都能傳播聲音;聲音在固體中傳播時,損耗最小(聲音在固體中傳播最遠,通過鐵軌傳播)。壹般來說,聲音在固體中傳播最快,在氣體中傳播最慢(軟木塞除外)。

2、真空無法傳輸聲音,月球上(太空中)宇航員只能通過無線電話通話;

3.聲音以波(聲波)的形式傳播;

註意:聲音物體壹定是振動的,振動了可能聽不到聲音;

4.聲速:物體每秒鐘行進的距離,單位為米/秒;計算聲速的公式是v = s/t;聲音在空氣中的速度是340米/秒;

3.回聲:聲音傳播過程中,被障礙物反射,然後傳到人的耳朵裏。當人們聽到反射的聲音時,它被稱為回聲(例如,山脈的回聲,夏天不斷的雷聲,北京天壇的回音壁)。

1.聽到回聲的條件:原聲和回聲的時間間隔在0.1s以上(老師的回聲在老師聽不到,小房間的聲音比較大,因為原聲和回聲重合);

2.回聲的用途:測量距離(汽車到山,海水深度,冰川到船的距離);

第四,如何聽到聲音

1.人耳的構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聽小骨、耳蝸和聽神經組成;

2.聲音傳到耳道,引起鼓膜振動,再通過聽小骨和聽神經傳到大腦,形成聽覺;

3、在聲音傳到大腦的過程中,任何部位的障礙,都會使人失去聽力(鼓膜、聽小骨的障礙都是傳導性耳聾;聽覺神經的障礙為神經性耳聾);

4.骨傳導:不借助鼓膜、顱骨、頜骨傳遞到聽覺神經,再傳遞到大腦形成聽覺(貝多芬失聰後聽音樂,我們說話時聽到自己的聲音);骨傳導的性能優於空氣傳導;

5.雙耳效應:學生與雙耳的距離壹般不同,所以聲音到達雙耳的時間、強度、節奏也不同,可以用來判斷聲源定向現象(聽覺立體聲);

5.聲音的特性包括:音調、響度、音色;

1.音調:聲音的高低稱為音調,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物體每秒振動的次數,表示物體振動的速度,單位為赫茲,振動的物體越大,音調越低;)

2、響度:聲音的強弱稱為響度;物體振幅越大,響度越強】;聽者離說話者越遠,響度越弱;

3.音色:雖然不同物體的音色、響度可能相同,但音色壹定不同;(辨別什麽是對象法的聲音要看音色)

註意:音調、響度和音色是相互獨立的。

六、超聲波和次聲波

1.人耳感受聲音有壹個頻率範圍:20 Hz ~ 20000Hz,20000Hz以上稱為超聲波;20Hz以下稱為次聲;

2.動物的聽覺範圍與人不同。大象通過次聲交流,地震、火山爆發、臺風、海嘯都會產生次聲。

七。噪聲的危害與控制

1,噪音:(!)從物理學的角度來說,物體不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叫噪音;(2)從環保的角度來說,壹切妨礙人們正常學習、工作和休息的聲音,幹擾人們收聽的聲音,都是噪音;

2.樂音:從物理角度講,物體有規律振動時發出的聲音;

3.常見的招生來源:飛機的轟鳴聲、汽車的汽笛聲、鞭炮聲、金屬間的摩擦聲;

4.噪音水平:表示聲音強度的單位是分貝。符號dB,超過90dB會危害健康;0dB是指人耳剛好能聽到的聲音;

5.噪音控制:(1)學生源頭弱(安裝消聲器);(2)傳播過程中(植樹。隔音墻)(3)在人耳處減弱(戴耳塞)

八、聲音的使用

1.超聲波能量高、頻率高,用於鉆石頭、清洗鐘表等精密儀器;超聲波基本上沿直線傳播,用於回聲定位(蝙蝠測向)產品(聲納系統)

2、傳遞信息(醫生檢查疾病時的“氣味”,打b超,敲鐵軌聽聲音等。)

3.聲音可以傳遞能量(機場附近的玻璃被震碎,雪山裏不能大聲說話,壹個音叉震動,不接觸的音叉震動)

第二章光的傳播

壹、光源:能發光的物體稱為光源。光源可分為1、冷光源(水母、節能燈)和熱光源(電筒、太陽);2.自然光源(水母、太陽)和人工光源(燈泡、手電筒);3、生物光源(水母、斧魚)、非生物光源(太陽、燈泡)

第二,光的傳播

1.光在同壹均勻介質中直線傳播;

2、光的直線傳播的應用:

(1)針孔成像:像的形狀與針孔的形狀無關,像壹個倒置的實像(樹蔭下的光斑是太陽的像)。

(2)走直線:激光準直(定向隧道);集合整個團隊;開槍瞄準;

(3)限制視線:坐井觀天(要求制作有水或無水時青蛙視野的光學圖);壹片葉子是瞎的;

(4)陰影的形成:陰影;日食,月食(要求知道日食時月亮在中間;日食時地球在中間)

3.光:帶箭頭的直線常用來表示光的軌跡和方向;

第三,光速

1,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2.在計算中,光在真空或空氣中的速度為c = 3×108m/s;

3.光速在水中約為3/4c,在玻璃中約為2/3c;

4.光年:是光在壹年內行進的距離,光年是長度單位;1光年≈9.46×1015m;

註意:聲音在固體中傳播最快,其次是液體,在氣體中傳播最慢,在真空中不傳播;光在真空中傳播最快,其次是空氣,在透明液體和固體中傳播最慢(反之亦然)。光速比音速快得多(如果先看到閃電再聽到雷聲,那麽在100m的比賽中,聲音傳播的時間不能忽略,但光傳播的時間可以忽略)。

第四,光的反射:

1.當光照射到物體表面時,壹些光會被物體反射回來。這種現象叫做光反射。

2.我們看到不發光的物體,是因為物體反射的光進入了我們的眼睛。

3.反射定律:在反射現象中,反射光、入射光和法線都在同壹平面;反射光和入射光在法線兩側分離;反射角等於入射角。

(1),法線:通過光的入射點所做的垂直於反射面的直線;

(2)入射角:入射光與法線的夾角;反射角:法線光線與法線之間的角度。(入射光與鏡面成θ角,入射角為90-θ,反射角為90-θ)。

(3)入射角和反射角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反射角總是隨著入射角的變化而變化,所以只能說反射角等於入射角,不能說入射角等於反射角。(鏡子旋轉θ,反射光旋轉2θ)

(4)垂直入射時入射角和反射角等於多少?答:正入射時,入射角為0度,反射角等於0度。

4.在反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兩眼相視)。

5、利用光的反射定律畫出壹般光路圖(必選):

(1),確定入射(反射)點:入射(反射)點是入射光與反射面或反射光與入射光的交點。

(2)、根據法線與反射面垂直,制作法線。

(3)根據反射角等於入射角的事實,畫入射光或反射光。

5.兩種反射:鏡面反射和漫反射。

(1)鏡面反射:當平行光碰到光滑的反射面時,反射光仍然平行反射出去;

(2)漫反射:平行光打在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會向各個方向反射;

(3)鏡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相似之處:兩者都是反射現象,都遵守反射定律;不同的是反射面不同(壹個是光滑的,壹個是粗糙的),壹個方向的入射光,鏡面反射的反射光只往壹個方向照射(眩光);並且向所有方向發射漫反射;(下雨天在黑暗中朝光走,背光要走在亮的地方,因為有積水的鏡面反射和地面的漫反射。電影銀幕粗糙,黑板粗糙時,光線以漫反射的方式射向各處,黑板上的“反射”就是鏡面反射。)

五、平面鏡成像

1、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像虛像壹樣,像和物關於鏡面對稱(像和物大小相等,像和物對應點的連線垂直於鏡面,到鏡面的距離相等;圖像和物體上下壹樣,只是左右相反(鏡中人的左手是人的右手,看鏡子裏的鐘的時間要看紙的反面。當物體遠離鏡子和靠近鏡子時,鏡像的大小保持不變,但對於距離鏡子和靠近鏡子相同距離的人來說,鏡像的大小是距離的兩倍)。

2.水中倒影形成的原因:平靜的水面就像壹面平面鏡,可以成像(水中月,鏡中花);對於物理對象的每個點,其在水中的像點與物點的距離相等。樹木和房屋與水面的距離是不同的。點離水面越近,圖像離水面越近。由無數個點組成的圖像是水面上的倒影。物體離水面有多高,就是離水面有多遠,與水深無關。

3.平面鏡變成虛像的原因:物體發出的光在平面鏡上的反射光壹不會聚,二是發散。這些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畫圖時為虛線)相交形成的圖像無法呈現在屏幕上,只能用人眼觀察,所以稱為虛像(不是實際光線會聚形成的)。

註意:進入眼睛的光不是來自像點,而是反射光。要求利用平面鏡成像定律(像和物關於鏡面對稱)和平面鏡成像原理(來自同壹物點的光反射後,反射光的反向延長線穿過像點)制作光路圖(制作物、像、反射光和入射光);

六、凸面鏡和凹面鏡。

1,球的外表面叫凸面鏡,球的內表面叫凹面鏡;

2.凸面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可以增加視野(車上的後視鏡);凹面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太陽竈,利用可逆光路做手電筒)

七、光的折射

1.當光從壹種介質傾斜進入另壹種介質時,傳播方向發生偏轉。

2.光在同壹介質中傳播。當介質不均勻時,光的傳播方向也會發生變化。

3.折射角:折射光線與法線之間的夾角。

八、光的折射定律

1,在光的折射中,三條線* * *平面,法線居中。

2.當光從空氣中傾斜進入水或其他介質時,折射光向法線方向偏轉;當光從水或其他介質中傾斜進入空氣時,折射光遠離法線(需要畫出折射光和入射光的光路圖)。

3.斜著拍的時候,在空中的角度總是很大;正入射時,折射角和入射角等於0,光的傳播方向不變。

4.折射角隨著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5.當光碰到兩種介質的界面時,反射和折射同時發生。

6.光路在光的折射中是可逆的。

9.光的折射及其應用

1.生活中與光的折射有關的例子:魚在水中的位置看起來比實際位置高(魚實際上在位置的下方和後方);由於光的折射,池水看起來比實際要淺;水裏的人看岸上的風景,比實際位置要高;夏天,星星在天空中的位置高於星星的實際位置;隔著厚厚的玻璃看鋼筆,筆桿好像放錯了位置;筷子斜放在水裏,好像是向上彎曲的;(需要光學圖)

2.人們利用光的折射看到物體在水中的像是虛像(折射光的反向延長線的交點)。

X.光的散射:

1.陽光通過棱鏡後,分解成紅色、橙色、黃綠色、藍色、靛藍色、紫色七種顏色。這種現象叫做色散。

2.白光是由各種顏色混合而成的多色光;

3.地平線上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現象;

4.色光的三原色是:紅、綠、藍;其他顏色可以用這三種顏色混合,白光用紅、綠、藍三種顏色混合。世界上沒有黑光;顏料的三原色是品紅、青色、黃色,三原色的混合物是黑色;

5.透明體的顏色是由其通過的色光決定的(什麽顏色通過什麽色光);不會,透明體的顏色是由其反射的顏色光決定的(什麽顏色反射什麽顏色的光,吸收其他顏色,白色物體發出所有顏色的光,黑色吸收所有顏色的光)。

例子:壹張白紙上畫著壹匹紅馬、綠草、紅花和黑石頭。現在,當妳在有綠光的暗室裏看這幅畫時,妳會在綠色的紙上看到壹匹黑馬、黑色的石頭和黑色的花,但妳看不到草(草和紙都是綠色的)。

十壹、不可見光:

1,太陽光譜: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顏色按順序排列就是太陽光譜;

(從左到右,其波長逐漸減小;散射逐漸增加;人眼的辨別率依次降低)太陽晚上是紅色的,晴天是藍色的,汽車的霧燈是黃色的。

2、紅外線:紅外線位於紅光之外,人眼不可見;

(1)所有物體都能發出紅外線,溫度越高,輻射的紅外線越多;(戰爭用夜視鏡)

(2)紅外線穿透雲層的能力強(遠程探測)

(3)紅外線的主要表現是其強烈的熱效應;(加熱)

3.紫外光:位於光譜中紫光之外,人眼不可見;

(1)紫外線的主要特點是化學作用強;(消毒、滅菌)

(2)紫外線的生理功能促進維生素D的合成(兒童曬太陽的時間較多),但過量的紫外線對人體是有害的(臭氧可以吸收紫外線,所以要保護臭氧層)。

(3)熒光;(驗鈔)

(4)地球上的天然紫外線來自太陽,臭氧層阻止紫外線進入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