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本好書可以改變壹個人的思想,甚至改變壹個人的生活。
暑假期間,我認真讀了桂老師的《惠愛學生》這本書,這本書給我的第壹感覺就是愛。字裏行間,整本書都散發著桂老師教導和生活的智慧和理性之光,都透露著發自心底的真情實感。當老師意味著我們這輩子要用靈魂去引領愛。
在這本書中,桂老師將學生分為15類型:體弱學生、殘疾學生、疏忽大意學生、屢犯錯誤學生、學習困難學生...每種類型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方法,這些方法在她的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書中還提到,老師要用不同的方式給予不同類型的學生愛,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愛,從而加深對老師的信任,變得更加積極樂觀。這就是書裏提到的“天生愛之法則”。
“愛是天生的”,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方法看似簡單,實際操作起來卻沒那麽容易。在平時的工作中,我時刻提醒自己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嚴格要求自己。我很愛我的孩子。希望他們好好學習,多學點知識。最好不要出錯。但現實並沒有想象中那麽美好。我班上的孩子經常犯大錯誤和小錯誤。而我平時采取的教育方式就是找他們談話,跟他們講道理。這種方法只能看到暫時的效果。所以我經常苦於如何更好更有效的引導他們。
《惠》這本書愛學生如及時雨。針對每壹種類型的學生,桂老師都講述了壹些真實的小案例,透露出桂老師對學生的耐心、細致、包容,以及發自內心的對學生的愛。書中最讓我感動的是桂老師的壹段話:“平等對待每壹個學生,並不難。難的是老師能否恰當地讓學生得到真正需要的愛。因為,我們面對的是壹個獨立的個體,每個孩子都不壹樣。如果我們對每個孩子都采用同樣的方法,結果肯定不會像我們想象的那麽好。”
沒有愛的教育是可悲的。愛可以融化冰冷的心,讓陰沈的臉露出笑容,讓疲憊的身體充滿活力。愛是壹劑良藥,可以治愈教育中的疾病。愛是雨露和陽光,能滋養孩子的心靈,照耀孩子的未來。在以後的班主任工作中,我要時刻反思:我愛我的學生嗎?我會愛我的學生嗎?我的學生感受到我的愛了嗎?
愛情是壹個很寬泛的詞,在我們的漢語詞典裏分為很多種。它包括愛、母愛、父愛、友情、親情、博愛以及人對壹切事物的根本感情。愛情是藝術、哲學、美學等科學文化領域普遍而永恒的主題。
作為壹名教育工作者,正確的說,我是壹名奮戰在壹線的幼師。我有壹顆善良的心,愛每壹個孩子。但是如何利用這份愛也是有所欠缺的。在假期的業余時間,有幸看了桂賢弟老師的《愛學生》這本書。在書中,我對桂老師和孩子們之間的各種* * *聲印象深刻。
無論桂老師接手哪個班級的孩子,高年級還是低年級,都要先了解每個孩子的學習能力、家庭背景等壹系列情況,然後針對孩子的“弱勢因素”做出不同的規劃,尊重每個孩子的差異等等。我覺得這些策略對於我們幼兒園的孩子來說基本都是壹樣的。
桂老師寄語中引用的壹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就是“親其師,信其道,信其道,可以免其壹步。”這句話的意思是,學生只有和老師親近,才會信任老師,相信老師說的話,接受老師的教育。只有接受了老師的教育,才能走上正軌。我覺得這句話的意思遠非如此。孩子不會無緣無故和妳親近。這是我們都有的焦慮因素。不管是孩子還是大人,到了新的環境都會害羞,和孩子的感情需要通過老師的主動產生。所以我們要學會理解每壹個孩子,要知道每壹個孩子都是獨壹無二的個體,有著不同的性格、愛好和家庭,這就要求我們用不同的方式去對待他們。
先有愛情,後有智慧,或者先有智慧,後有愛情。我覺得這不是問題的關鍵。“愛”來自內心,“智”是智慧,“愛”與“智”相結合。然後我覺得和孩子相處是壹件很幸福的事。通過解讀,我發現桂老師能夠細致地察覺到孩子的不同情況,用她的愛和智慧對癥下藥,讓孩子發自內心地接受她。這需要足夠的耐心,細心和堅持,真的讓我佩服。我自己就是個縮頭烏龜,沒有足夠的耐心。我需要慢慢提高。
桂老師在文的評論也是獨樹壹幟。她用有溫度的評論。什麽是有溫度的評論?就是對每個孩子的學習生活做壹個仔細的回顧,讓家長充分了解孩子的情況。這也是值得學習的地方。過於死板老套的劇情太過敷衍,做出改變和創新是難能可貴的。所以,以後也要改變我們的教學,改變和孩子相處的模式。相信桂老師會給我帶來很多意想不到的收獲。
在教育成長的道路上有很多地方需要我們學習,我始終相信學習是無止境的。
《慧愛學生》中的“智慧”是什麽?“智慧”是因材施教,壹種正確的學生觀,它的源頭是愛。
學生可以分為15類,每壹類的教育方式都不壹樣,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這就是桂老師的“因生施愛定律”,即“體弱多病,愛心受關註;病殘,愛體面;因錯而生,愛是寬容;屢犯錯誤,愛是有啟發的;學困生,愛是鼓勵;對老師和學生來說,愛是珍貴的;回到師生,愛是主動的;人格是天生的,愛是受尊重的;普通學生,愛是引導;自卑的學生,在補償中戀愛;單生,愛在守護;浮生,愛是平等的;窮學生,愛得天衣無縫;非凡人生,愛在靈感中;倔強的學生們,愛越來越強烈。”
學生是鮮活的個體,他們看起來都壹樣。其實各有各的家庭環境和成長背景,所以給予的愛也壹定是因人而異的,在處理孩子的錯誤和煩惱的時候。也要用心,不僅要解決問題,還要維護孩子的心。
在桂老師眼裏,孩子是不成熟的人,是成長的人。無論孩子是好是壞,是好是壞,無論學生是淘氣還是聰明,無知還是懂事...老師是開放包容的。作為新時期的班主任,必須具備面向學生未來發展的教育觀,對現在的學生負責,對學生的壹生負責。
不用擔心女生來月經沒有衛生巾,也不用擔心孩子急需用錢。桂老師那裏有急救站。小女孩因為癌癥掉光了頭發,不想帶帽子去學校。桂老師給班裏所有的孩子都發了小紅帽,64個小紅帽都壹樣,保護了他們的自尊和勇氣。有的孩子丟了錢,偷錢的孩子從來不主動承認。桂老師給64個學生每人發了壹個紅包,第二天丟的錢出現在其中壹個人身上。小男孩被父母離婚傷的很深,後來轉到了桂老師的班裏。男孩重病的奶奶想讓孩子改姓母親,但孩子怕班裏的孩子都知道他改姓後父母離異。後來桂老師巧妙地利用班會解決了改姓的問題。性格內向的女生,不愛說話,見了老師繞道走。桂老師主動去那裏閃回問好,強烈激發了孩子們的好奇心,從而拉開了親密師生故事的序幕;在桂老師的關心和指導下,頭發淩亂的胖乎乎的高個兒做了營養餐,減肥成功,還剪掉了頭發,壹改平時自卑邋遢的模樣,變成了壹個陽光樂觀的女孩!
我和諧地讀著桂老師和他的學生的故事,仿佛孩子就是自己,接受著桂老師的關懷和引導。好像這個孩子是我自己班的孩子,我就換成了桂老師,跟著她想怎麽幫他。看來我就是桂老師,愛孩子,懂得愛孩子的智慧化身...我深受感動。這些孩子真幸運,能遇到桂老師這樣的老師!桂老師的教育故事讓我深深感受到,壹個教師的天職是教書育人,更是教書育人,治病救人!
“桂老師,您的教育智慧從何而來?”桂老師說:“如果我有教育智慧,那壹定是愛!”
父母是孩子的第壹任老師,也是重要的教育資源。“學生進步,老師家訪;學生們取得了更大的進步,老師們再次造訪他們的家。“桂老師的家訪策略走進了學生和家長的心裏,贏得了家長的尊重,激勵了孩子的進步,促進了教育的良性循環,讓桂老師的教育智慧源源不斷。然而,家訪策略的形成也有壹個故事:
桂小姐參加工作不久,要去看望壹個屢犯錯誤的學生。結果學生寫了三個家庭住址,三個家庭住址相距甚遠。下班後,桂先生翻山越嶺來到孩子的三個家,發現三個地址都是錯的。她很累,也很委屈,但是壹聽家裏人說某村有這麽個孩子,桂小姐就開始跑了,結果壹無所獲。桂老師又氣又累又難過,但她沒有抱怨,而是在想為什麽學生拒絕老師的家訪。如果我成績太差,我會歡迎老師來我家做客嗎?答案是否定的。
第二天回到學校,桂老師做了壹個匿名調查,發現班上六七十個人,只有兩個孩子喜歡桂老師的家訪,分別是班長和學習委員。桂老師問孩子為什麽,發現在孩子心目中,老師家訪是不光彩的,家訪是投訴。了解到這壹點後,桂老師調整了家訪策略:“學生上進,教師家訪;學生取得更大進步,老師再次訪問他們的家。”學生的缺點和錯誤要盡量在學校解決。如果解決不了,就想別的辦法解決。
就這樣形成了桂老師的家訪策略,幫助桂老師的教育智慧快速提升。我想,如果我們在教育的過程中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不如意,可以像桂老師壹樣,不被情緒牽著鼻子走,而是反思:為什麽?如果我是個孩子,我會怎麽做?如果我是個孩子,我想從老師那裏得到什麽?該怎麽做才能解決問題,更好的走進孩子的內心,更好的保護孩子的自尊?
我們在遇到問題、分析問題、做出假設、調查原因、解決問題的時候,往往都是用這種思維方式對待教育中的問題,教育智慧就會在這種動態的過程中產生。
剛參加教師培訓的時候,聽了桂賢弟老師的講座。她壹上臺就有了班主任特有的自信和魅力。她幽默風趣,富有感染力,培訓內容絕不是壹對壹的說教,而是通過簡單的語言傳授最真實的體驗。
後來我被桂老師教過很多次:參加班主任培訓的時候,她的演講最生動;參加教育局活動時,看了根據桂老師案例改編的電影《班主任》。現在她出了《惠愛學生》這本書,是班主任用30年教齡寫的,是我們老師的又壹幸事。
作為老師,我們都知道愛學生是良好教育的源泉。我們從來不缺對學生的愛,但這種愛只是我們單方面付出的,學生已經把我們封殺了。我們和學生之間缺少了什麽?為什麽不能像桂老師和他的學生壹樣“同頻振動”?直到打開桂先生的書,才恍然大悟。
做壹個有智慧的老師,不就是“給生命以愛”嗎?人格是天生的,愛是受尊重的;普通學生,愛是引導;自卑的學生,在補償中戀愛;單生,愛在守護;浮生,愛是平等的;窮學生,愛得天衣無縫;長命百歲,愛在靈感中;倔強的學生,愛越來越強烈...她有壹套孩子可以用壹輩子的“愛情生活策略”。真愛不是慷慨激昂的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努力;不是到處都能貼的標簽,而是點點滴滴。每個孩子都是她的“乖乖”,“乖乖”是桂老師對學生的愛稱。壹句“親愛的”,拉近的不僅僅是距離,更是親情,足見桂老師“關愛仁者”、“待學生如父母”的胸懷。沒有對學生的真愛,他們不會如此動情。
為了追回教室裏丟失的錢,桂老師巧妙地用了64個壹模壹樣的小紅包。桂先生的徒弟謝先生給每個孩子都寄了壹個壹模壹樣的信封去討錢,但另壹位老師張先生沒有成功。為什麽?正如桂老師在書中所說,表面上三位老師都是在追回損失的錢,但本質是老師的人格魅力。所謂人格魅力,就是教師發自內心地理解、尊重、信任和關愛孩子的自尊,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選擇正確的教育方法解決問題。當我們自然而然地走進學生的心裏,就能得到學生的信任和欣賞,學生也會願意向我們敞開心扉。
另壹方面,如果老師只是想解決問題,樹立自己的權威,而不是發自內心的愛孩子,真正幫助孩子成長,孩子心中就沒有信任,再好的方法也很難成功。教師高尚的人格和真摯的感情是任何力量都無法替代的。用健康正確的思想教育學生,用高尚的靈魂和言行影響學生,是教師人格的魅力所在。因此,教師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凈化自己的職業道德,以愛為前提,以學生的成長為目標,理解、尊重、信任,用真誠喚起真情,用愛感化人格,用愛陶冶情操,用心靈照亮靈魂。只有這樣,教育才能達到春風雨露,潤物細無聲的境界。只有這樣,老師才能成為孩子敬佩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