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 Tok將嚴厲打擊“裝配工”等新型欺詐分流行為。最近,壹種新型的詐騙手段浮出水面。在壹些社交平臺和短視頻平臺上,壹種“試衣員”的兼職正在刮起,Tik Tok將嚴厲打擊“試衣員”等新型欺詐導流行為。
Tik Tok將打擊“試衣人”1等新型詐騙導流行為據《Tik Tok黑板報》報道,Tik Tok壹直在打擊通過平臺導流的網絡詐騙。近日,根據網友舉報,Tik Tok發現少數不法分子以手工培訓、試衣、人力招聘等形式實施詐騙。,嚴重影響了平臺用戶和平臺生態的權益。對此,平臺進行了嚴厲打擊。自2022年起,* * *已封禁1006廣告賬號。
鑒於新發現的新型欺詐導流行為,平臺升級如下:
推廣內容限制:平臺通過招募或培訓產品測試員、審核員、評論員、送模特等方式進行導流。,並禁止潛在欺詐風險高的內容,禁止非法賬號。
識別與幹預:通過內容、賬號、設備等多維度特征快速識別涉嫌詐騙的賬號,並采取早期幹預措施;
加強用戶提示:通過搜索提示、浮動欄、站內信、彈窗、視頻通話等多種形式主動提醒用戶。,保護他們免受詐騙,全面提高用戶的防騙意識;
協助公安機關打擊:涉嫌詐騙立即向公安機關報案,積極配合公安機關調查取證。
平臺在對詐騙的核查中發現,很多犯罪團夥在短視頻平臺發布的內容往往並不違法,但隨後會通過引導用戶添加微信等社交平臺賬號的方式,誘導用戶下載第三方app。因此,打擊網絡詐騙需要社會各界的監督和治理。
Tik Tok將嚴厲打擊“替人”等新型欺詐分流行為。最近,壹種新型詐騙浮出水面。“做鉗工免費收各種快遞”、“免費收香水等各種化妝品小樣”、“每月免費收入數萬元”...在壹些社交平臺和短視頻平臺上,壹個“鉗工”的兼職正在刮起。世界上有這樣的好事嗎?
很有誘惑力,“試衣人員”拍照賺錢?
記者通過“努力”通過初審,聯系到某短視頻平臺招聘“試衣員”的工作人員狗(化名)。據介紹,兼職“試衣員”很簡單,就是拍照賺錢,單子主要有三種:提成單、送照片單、送照片單。
想招“試衣員”的員工接單的三種方式
傭金單要求兼職員工從指定電商平臺下單,收貨後拍照畫圖贊,然後將快遞寄回商家,商家會結算傭金,並為兼職員工墊付資金。
據介紹,提成壹般在40元到200元之間。“每天做的單數沒有上限,每單至少賺40元。”狗說。
發送拍賣單需要兼職人員下單,收貨後將圖片發送給好評,商家會退還兼職人員下單所支付的費用。這種模式沒有傭金,但是後續的快遞不需要寄回給商家,直接把貨送到兼職人員手中。
妳不需要壹個兼職員工來預付貨款。商家可以直接郵寄商品,抽取好評後寄回給商家。
記者註意到,三種模式都要求兼職人員墊付資金,即使寄壹張票,寄回貨物也要墊付郵費。
多個例程,互鎖
值得壹提的是,在正式成為“鉗工”之前,妳要繳納會員費。
據狗說,入場費350元。“這個費用很正常。如果入場費大於350元到400元,那肯定是騙子,但天上不會掉餡餅。進入平臺還是要交費用的。”
記者調查“試衣員”兼職如何運作(聊天截圖)
記者問:入場費誰來出?妳有收據嗎?需要簽合同嗎?
狗對“平臺金融”說。狗說:“妳先給我轉,我再轉財務。線上是平臺,線下是公司,交給線下管理者。”
有網友在知乎上表示加入了“試衣員”平臺。“交了400塊錢的會費後,讓我拉人頭,拉壹個人給我230塊錢。”
此外,近日有媒體報道,5名女子兼職做“鉗工”,被騙58萬元。
妳以為這就完了嗎?萬萬沒想到這就是開始。
記者註意到,不少自稱受騙的人表示,“在‘鉗工’兼職期間,會不斷下載各種app,上傳身份證正反面照片,收集個人信息,甚至糊裏糊塗地開通網貸。”
知乎平臺上關於“試衣員”的部分討論(截圖)
還有壹個演講騙局。“都說200塊錢的傭金就算了,最後變成200單起步就夠了。刷了幾單,就左右為難了。”
如何預防?警惕炫耀“收入”賬戶
5月6日,某短視頻平臺發布防範“試衣員”詐騙的安全提醒,稱兼職需謹慎,任何涉及刷單的都是詐騙。犯罪分子會先給受害者提供壹些小任務,會很快結清工資以取得受害者的信任,但後面安排的任務涉及的錢越來越多,會讓受害者越陷越深。
文章中狗的朋友圈發布的會員交流信息(截圖)
此外,不法分子還會在社交平臺上展示“鉗工”工作輕松、收入高的假象,吸引受害者主動詢問兼職工作。
比如記者看狗的朋友圈,基本都是“發帖”截圖,或者“收快遞很軟”,會員免費交流各種快遞的信息。
近日,隨著“鉗工”騙局的曝光,在多個平臺搜索“鉗工”,會出現平臺已上線的溫馨提示:網絡求職需謹慎,不要輕信陌生人傳來的兼職、副業信息,不要落入詐騙陷阱。
Tik Tok將嚴厲打擊“試衣”等新型欺詐分流行為。最近,馬寶·趙梅(化名)無意中在壹個短視頻上看到壹則“試衣發照片”的招聘廣告。然而,她沒想到的是,消息背後有壹群騙子。然而幸運的是,在做任務的過程中,警方發來的壹條提醒短信將她從泥潭中拉了回來。
最近網上出現了壹種“試衣詐騙”。詐騙的受害者基本上都是全職保姆、單身母親和失業的年輕女性。記者調查發現,這種名為“試衣員”的兼職,其實是詐騙分子為了吸引目標而開發的“吸粉引流”手段。其真實目的是“換湯不換藥”,即通過刷單騙取錢財。
開始工作前可獲得15元新人福利。
“現在騙子真的無孔不入,所以我想用自己的經歷提醒網友不要輕易相信。”提到兼職試衣員,5月5日,趙梅告訴記者,今年4月,她在家照看孩子時,無意間在某短視頻平臺上刷到了壹條名為“試衣發照片”的兼職招聘信息。
資料顯示,所謂“寄照片試衣”,是指招聘方將女性的衣服、鞋子、皮包等商品郵寄給兼職人員,然後由兼職人員試穿或試穿,並將照片發給招聘方,最後由招聘方支付給兼職人員。
不僅如此,為了吸引眼球,招聘信息甚至打出了“免費商品,有提成可賺”的廣告。
“看到招聘信息後,我填了自己的微信。過了幾天,有人加了我的微信。”趙梅回憶,成功添加微信後,對方告訴她需要添加壹個叫“小雲”的客服。
後來通過和客服的溝通,她了解到試衣工作有五類,分別是衣服、鞋子、褲子、美妝配飾、包包。在試衣過程中,兼職人員不僅可以免費獲得挑選的商品,還可以根據拍攝的照片類型獲得報酬。對此,她按照對方“五選二”的要求,最終選擇了衣服和褲子。
選擇好試衣類型後,客服“小雲”讓趙梅在她的手機上下載壹款名為“UDESK”的軟件。趙梅提供的聊天記錄顯示,下載該軟件的鏈接由客服“小雲”提供,“小雲”收費:“需要復制鏈接,然後用自己的瀏覽器或者UC瀏覽器下載。”
值得註意的是,在消息的最後,“小雲”還特意告知,下載軟件後會有15元的新人獎勵。
剛完成任務,就收到了警方的提醒短信。
“客服說這個軟件是後期溝通用的,下載後會有另壹個工作人員負責接待。”趙梅告訴記者,在下載過程中,手機曾提醒她這個“UDESK”軟件有風險。面對這種情況,她立即詢問客服“小雲”。但是,看到“繼續試就好”的回復後,她在猶豫中下載了該軟件。
在軟件成功安裝並註冊後,趙梅很快得到了“壹對壹”的接待服務。期間,接待人員先登記了自己之前反饋的信息,隨後對方主動提出讓趙梅發自己的支付寶付款二維碼,以便領取15元的新人福利。
“我確實收到了15元。接下來接待人員把我拉進了任務大廳和後勤信息組,接待人員還說會安排導師指導我完成任務。”趙梅告訴記者,據接待人員介紹,話務員的任務是完成商家的訂閱單,每天可以完成15單。完成任務後,操作員可以獲得報酬。
另外,根據對方發來的信息,完成壹單100元的可以獲得本金加酬金120元,完成壹單1000元的可以獲得1300元,以此類推,最高完成3萬元可以返還3.9萬元。
看到對方發來的返利信息和群裏營造的“瘋狂”氣氛,趙梅試著做了壹個100元的任務。
“在做任務之前,他們會發壹份認購協議,大致意思是認購人是乙方,100元的投資會返還120元。只要乙方聽運營,就壹定會回報。乙方不聽操作,就要賠償。”趙梅說,在嘗試操作的過程中,她按照導師的指導,向平臺充值了100元。在完成關註商家等任務後,她確實從平臺提現120元。
沒想到,完成這個訂單後,她馬上收到了警方的消息,告知她可能遇到了“刷單返利詐騙”。請提高警惕,謹防上當受騙。“當時警察先打來電話,我正好有事要接,然後警察發來短信。事後我在網上查了很多被騙的人。幸好我裝了國家反詐騙中心的App,不然我就被騙了。”趙梅說。
據另壹名受害者介紹,平臺群裏的人都是騙子。在此期間,騙子營造搶單環境,誘導目標上當。另外,無論是客服還是接待人員,雖然貨物已經送達,但實際上受害人根本不會收到貨物。
招試衣員是假,騙錢是真。
據媒體報道,近日,“試衣詐騙”成為壹種新的詐騙形式,壹些受騙女士很容易被騙數十萬。
5月5日,記者從警方獲悉,所謂的招聘試衣服務員,其實是騙子吸引目標的壹種“引流”方式,騙子的真正目的是受害者手中的錢。
記者調查發現,所謂刷單,就是刷銷量,做任務。與其他類型的詐騙相比,刷單詐騙的特點是詐騙金額相對較小,但耗時較短。在這個過程中,騙子為了達到騙錢的目的,花錢引誘目標上鉤,單次詐騙壹般從引流開始。引流就是通過QQ、微信、Tik Tok、Aauto更快甚至征婚等網絡軟件發布兼職招聘信息、點贊、關註返利來吸引目標人群。
在詐騙過程中,騙子會先引起目標群體的興趣,然後拋出陷阱,誘導目標群體掃描二維碼、登錄網站或安裝APP。這些app和平臺都是騙子搭建的假軟件和平臺。相對於正規的平臺和軟件,這些軟件和平臺相對粗糙,信息相對不全。
目標成功落入騙局後,為了取得目標的信任,前期的刷單量壹般不會很大,返現金額較小,可以領取。
面對幾次成功返現,目標對刷單的態度也從當初的嘗試轉變為信任。在取得目標的信任後,騙子會提高賬單金額。壹旦目標群體多投了錢,騙子就會以賬單超時、資金被鎖定、操作有誤為由,讓目標繼續投錢。當目標意識到自己被騙了或者手裏沒有資金的時候,這種便利就會立刻消失。
另外,單刷詐騙的目標人群壹般是空閑時間比較多的人群,生活中獲取信息的途徑比較封閉,比如家裏的保姆、無業青年等。,而騙子正好以此為契機實施詐騙。
在電信網絡詐騙中,雖然騙子的套路和手段多種多樣,但其實都是在換湯不換藥,所以不要再相信天上掉下來的餡餅,以免給自己帶來無法挽回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