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民區的瀑布主要是地形高差和磚石砌成的小型人工瀑布。學校的水景設計應依托水的動態效應,營造充滿活力的生活氛圍,改善小區景觀。瀑布墜落的形式有很多種。日本有關園林建設的書籍《左婷紀》將瀑布分為“向下墜落、逐片墜落、傳下、脫落、墜邊、墜絲、左右墜落、水平墜落”等十種形態。不同的形式表達不同的感情。在瀑布前,人們不僅想欣賞落水的美好形象,還喜歡聽落水的聲音。
人工瀑布按其下落形式分為滑道式、臺階式、簾式、飄帶式等,模仿自然景觀。天然石或仿石用於設置瀑布背景,引導水流方向(如景觀石、導流石、承瀑石等。).考慮到觀賞效果,飾面平整的白色花崗巖不適合作為落壁。為保證瀑布順壁順山滑下,出水口處的巖石應卷曲或墻面處理成斜坡。人造瀑布由於水量不同,會產生不同的視覺和聽覺效果。因此,控制水流速度和落差成為設計的關鍵參數,居住區人工瀑布的高差應在1m以下。
(2)溪流
溪流是從風景園林中的溪流精華中提煉出來的,在城市園林中重現。居住區的溪流是回歸自然的真實寫照。小路多次曲折,溪水時隱時現,縫隙發出的流水聲叮叮當當,使人達到與自然如臨其境的境界。
為了使居住區的環境景觀在視覺上更加開闊,可適當增加寬度或使溪流蜿蜒。溪流濱水區宜采用散石和塊石,並結合水生或濕地植物的配置,減少人工造景的痕跡。溪流的形狀應根據環境條件、水量、流速、水深、水面寬度和所用材料合理設計。流可以分為兩種類型:可訪問的和不可訪問的。可進入溪流的水深應小於0.3m,以防兒童溺水,底部應做防滑處理。兒童可以戲水的溪流應該配備水循環和過濾裝置。適應當地氣候條件的水生動物和植物應種植在不涉及的溪流中,以增強觀賞性和趣味性。
溪流的坡度應根據地理條件和排水要求確定。壹般溪流的坡度應為0.5%,急流應為3%左右,緩流不應超過1%。溪流寬度應為1-2m,水深壹般為0.3-1m左右。超過0.4m時,防護措施(如石圍欄、木圍欄、矮墻等。)應該是在小溪邊拍的。
(3)生態池
生態池是適合水下動植物生長的水景,可以美化環境,調節小氣候,供人們觀賞。在居住區的生態池中,多觀賞魚蟲和水生植物(如魚草、蘆葦、荷花、蓮花等。)是為了創造壹個動物和植物可以生長並相互支持的生態環境。水池的深度要根據魚類的種類和數量以及水下生活的水生植物的深度來確定。壹般為0.3-1.5m,為防止陸生動物入侵,池邊平面與水面的高度差應為0: 15m。池壁和池底應該是平的,以免傷到魚。池壁和池底最好是深色。對於0.3m以下的淺池,池底可以進行藝術處理,以顯示水的清澈透明。池底與池畔之間應設置隔水層,池底隔水層上覆蓋0.3-0.5m厚的土,種植水生植物。
園藝知識大講堂> & gt
(4)遊泳水景
遊泳池的水景以安靜為主,為居民心理和生理創造壹個放松的環境,突出人的參與特征(如遊泳池、水上樂園、海水浴場等。).居住區的室外遊泳池不僅是鍛煉和娛樂的場所,也是鄰裏之間交流的重要場所。遊泳池的造型和水面也很有觀賞價值。
居住區遊泳池的設計必須符合遊泳池設計的有關規定。遊泳池的平面不要做成正規的比賽池,池邊盡量美觀,增強水的動態性。遊泳池根據功能要求可以盡量分為兒童遊泳池和成人遊泳池。兒童泳池深度0.6-0.9m,成人泳池深度1.2-2m。兒童泳池和成人泳池可以統壹設計。壹般兒童泳池都放在比較高的位置,水通過階梯式或傾斜式的瀑布流入成人泳池,既保證了安全又豐富了泳池的造型。
堤岸壹定要修圓,鋪柔軟的滲水地面或防滑地磚。遊泳池周圍有各種灌木和樹木,並提供休息和遮陽的設施。有條件的社區可以設計更衣室和設備以及野餐的區域。
涉水池分為水下涉水和水上涉水兩種。水下涉水主要用於兒童遊泳,深度不得超過0.3m池底必須做防滑處理,不能種植苔蘚和藻類植物。水面涉水主要用於穿越水面。應設置安全可靠的踏步平臺和踏腳石(亭部),其面積不小於0.4×0.4m,並滿足連續跨越的要求。以上兩種涉水方式都要配備水質過濾裝置,保持水質清潔,防止孩子誤食池水。
(5)裝飾水景
裝飾性水景沒有其他功能,賞心悅目,襯托環境。這種水景通常構成環境景觀的中心。裝飾性水景是通過人為控制水流(如排列、密度、粗細、高低、大小、時間差等)來達到藝術效果。),並借助音樂和燈光變化產生視覺沖擊,進壹步展現水體的活力和動感之美,滿足人們的親水要求。
噴泉是西方園林中常見的景觀。主要以人工的形式在園林中使用,利用動力帶動水流,根據速度、方向、噴霧等來創造不同的噴泉狀態。因此,水流和水射流的控制是關鍵環節。
光與水的相互作用是水景的本質,而倒影池就是利用光影在水面上形成的倒影來拓展視覺空間,豐富景物的空間層次,增加景觀的美感。倒影池裝飾性很強,可以做的很精致。無論水池大小,都能產生借景的特殊效果。倒影池可以設置在花草、樹木、小品、巖石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