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多,有多少,
2012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2069.3萬人,北京市戶籍人口12975萬人。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的人口只有2000多萬,而蒙古只有400萬。
如此龐大的基數,加上北京的特殊地位。每年來北京的人也很多。這種方式實際上是八仙橫渡大海,展示他們的能力。真的有各種路可以走。
最難的是去中央國家機關和北京市級機關當公務員。這些人基本不用擔心戶口問題。戶口由單位解決。我有幾個同學,現在十幾年過去了,很多都當了官。相對於他們所擁有的權力和資源,他們不需要提戶口。
值得壹提的是,有兩人與公務員有關。壹個是同學,湖北人。1997年畢業後,他去了中央某部委的計劃處。結果1998年趕上國務院部委機關工作人員分流,他被分流了。但是,分流是有條件的。壹個是免費讀碩士,壹個是給老公房。他的北京戶口壹開始自然就到了那個部委的集體戶,給他分了房之後就可以轉到個人戶了。他選擇免費去人大讀碩士,畢業後去了證券公司。
還有我壹個同學,廣西人,也在這個部工作。他老婆就不用說了,也是我們班的同學,湖北人,畢業後去了深圳幾年,然後回北京在出版社工作。這個女的單位是市場化的,不解決戶口,但是沒關系,因為她老公可以申請公務員家屬隨遷,而且他也確實申請了,也公示了,所以她也把北京戶口做成了家屬。
還有壹個有效的辦法就是畢業後在北京找壹個已經落戶的單位。可以通過三方簽字、接受函等程序將戶口遷入單位。這類單位包括黨政機關、在京企事業單位及其他有落戶對象的民營企業。壹個學生壹生可以有兩三次這樣的機會,本科畢業,研究生畢業,博士畢業等等。
在這裏,我免費提壹下。有人說,在北京上大學,必須有北京戶口。其實不是這樣的。在北京上大學,可以把戶口遷到學校,學校給妳壹個大學的“集體戶口”。學生的集體戶口不同於機關、企事業單位的集體戶口,不能享受北京戶口的買房、買車、子女入托等福利。
而妳畢業後,如果在壹定時間內找不到接收妳的單位,就只能打電話回老家了。
北京每年有20到30萬畢業生,但真正能順利落戶的“少數”,把戶口轉到大學並不難,但畢業後如何找到單位按時接收,卻是很有“學問”的。
還有壹種常見的結婚投靠方式,就是俗話說的,娶個北京媳婦或者北京老公。
但現在雙方都是農業戶口,女方結婚需要三年,男方遷入北京需要五年。壹人是非農業戶口的,必須滿足兩個條件:結婚滿十五年,年滿四十五周歲。還有就是北京的大學然後找壹個能解決戶口問題的單位,比如村官。如果家裏錢多,可以先出國留學,然後回北京找工作。還應該有父母或子女有北京戶口。具體操作不清楚。
說到跟北京結婚,其實進來的人不多,因為有年限限制。我知道我和壹個北京人結婚後,因為婆家的原因,上了戶口。
這個人叫小吳,是我壹個部隊大院的,和我壹樣大。他家是河南人,父親在部隊負責後勤和總務。他在這裏水平不高,但面廣路野。他媽是部隊家屬,沒學歷。他本人出生在河南,小學時來到北京。
我相信每個人找對象都跟自己的母親和小時候的生活環境有關,所以這個男生找了壹個河南的打工女孩,長得還不錯,就是有點害羞。壹開始他媽媽不同意,他氣得生病了,但是他堅持要和這個女人結婚,這個女人會去他媽媽那裏伺候他,結果他們就結婚了。
我相信如果是別人,這個女人的戶口可能還進不來。但是我剛才說了,小吳的爸爸老吳在部隊是負責後勤和總務的。他和地方當局有很多來往,對警察局有所了解。結果這個女的戶口壹直登記在他家的戶口裏。
事後,女方給他家生了個兒子。
我覺得要不是他老吳的關系,這個女人嫁給北京人也拿不到北京戶口。但是有關系就不壹樣了。
還有壹種方式就是用“錢”來開路。
這是關於我的壹個表親。我表哥是河北定縣人。20世紀80年代,他作為壹名承包商來到北京。可想而知,他沒有學歷,卻很有錢。具體來說,80年代他來我家,我們送他舊衣服等舊物,他都很開心。90年代他來我家的時候,把我家的新東西給他,太不好了。因為有錢蓋房子,他在北京買了好幾套房子,壹套自己的,壹套給兒子的,壹套給學院路語言文化大學的留學生的。上世紀90年代末,他利用關系花錢把自己、妻子和兒子的戶口都帶到了北京。我不知道他是怎麽花掉這些錢的,但像他這樣的人就是相信“有錢好辦事”。
不過話說回來,妳覺得北京有錢人多,大部分還是想落戶,所以這種方式應該確切的說是“錢+關系”
其實他也不算早。我想起我的壹個大學同學,遼寧人,在壹個醫院不同科室。他很帥,很優秀,擅長體育。畢業後他被送進了研究生院。1998年,我回學校做生意,遇到了正在讀研的他,打了個招呼。他說他剛回家,我回“妳回東北了”,他卻用那種東北口音告訴我“我家是北京的”。於是我想起來了,好像聽別人說他家大三的時候在昌平買了房子,把房子退了。他家也應該買。假設有壹部分人在北京流動卻沒有戶口。其實還是有壹部分人有戶口但不在北京。讓我告訴妳壹個。
這個女人,陳驍,還是我的同學,嫁給了我的另壹個同學老周。陳驍是貴州人,老周是江蘇人。他們在學校的時候就相戀了,後來修成正果。畢業後,陳驍去了通縣的壹所技術學校,當了壹名教師。老周回江蘇某經濟開發區當公務員,後來當了領導。在技校當老師不到壹年,陳驍就辭職去江蘇找老周結婚了。然後老周幫她在開發區壹家外企找了份工作。他們有房子、汽車和孩子。
十年過去了,前幾年我們同學聚會,這兩位來了。孩子5歲。陳驍說她以後還會來北京幾次,因為她的戶口還在那個技校的集體戶口裏!她還計劃嘗試將孩子的賬戶轉入自己的賬戶。其實她只在技校工作了不到壹年,然後已經辭職去了江蘇十年。
據說北京的壹些“高科技”公司落戶了,可以給北京戶口。是真的。我遇到過這樣做的人。
我以前單位有個郭,東北人,東北某大學畢業。他是壹個雙留學生。他學的是不幸的電視編導專業,2004年來北京實習。後來在國內壹個叫Win的欄目組工作了幾年。眾所周知,電視臺和欄目組的關系,所謂的欄目,其實就是社會上壹些公司拉的草根團隊,制作節目要在電視臺播出,這些公司運營。這就是所謂的“制播分離”。這些公司的人,也就是社會上的人,平時只拿勞務費,沒有合同,沒有三險,更不用說戶口了。2008年,基層隊在金融危機中解散,小果來到了我原來的單位。和他簽合同的時候,問他戶口在哪裏。嘿,北京。因此,上帝不會餓死。實際上沒有單位的他,自己找路的能力特別強。於是他找了壹家可以賣賬號的高科技公司,花錢在北京辦了自己的賬號。然後在南三環外買了二手房,娶了壹個也是東北人的老婆,家裏是做生意的。意思是什麽都不會耽誤。
小果是壹個例子,另壹個例子是我現在單位的朱曉。這個年輕人去年剛從北航畢業。我現在的單位是公司,不管戶籍檔案。幾個月前,朱曉問我:“L主任,我的戶口所屬單位讓我把戶口遷出去。請教我怎麽做。”原來他畢業後找到了這樣壹家公司,然後把戶口留在了公司的集體戶。雖然他現在租房,但已經是北京戶口了。朱曉是壹個來自長春的年輕人。他的父母是醫生。小夥子其實不錯,很上進。他女朋友是江西人。她和他上同壹所學校。畢業後,她在豐臺南宮當了壹名村官。
還有壹個小唐,出乎我們的意料。這個小唐已經78歲了。其實他並不年輕,只是基本素質不高,說話不清晰,做事溜須拍馬。他比朱曉差遠了。我覺得他應該是個職場上不受待見的人,但他知道自己混進了戶口、房子、學位,這讓我很意外。
這個小唐是四川遂寧人,家在農村。去年剛結婚,壹結婚就生了孩子,因為先上車後買票。因此,他去年買了壹套二手房,把父母從遂寧帶到北京,孩子們也能定居下來。唐笑是如何獲得北京戶口的?65438-0998-2002北京物資學院本科,學的是管理信息系統。可以說他已經到了上大學的年齡了。然後他說他在中關村某處找了壹家軟件公司。據他說,是這家公司解決了他的北京戶口。好像還在這家公司幹了幾年,然後去了北京理工大學讀MBA。這個說家裏窮,MBA很貴。妳是怎麽讀的?他說他是學炒股票的,讀MBA的時候壹直炒股票,學費就火了。他是這麽說的,所以我暫時相信。我不滿意的是這個男生有很多私事,經常請假。委托給他的工作最遲交上來。妳跟著我出差,不管做什麽,就是拿出壹本管理信息系統的教材,猛讀。我愛學習沒問題,但是這麽大年紀的人怎麽什麽都不懂,還欺負我這個脾氣好的領導。
但實際上,正是他這種隨時會算計的性格,讓他在畢業後的幾年裏拿到了北京戶口、房子和MBA學位。不知道這是不是社會上唯壹不吃虧的人。
其實還有壹個辦法,就是在北京參軍,然後轉到北京,取得北京戶口。我見過很多這樣的人。
部隊裏的人都是集體戶口。按照規定,他們如果換工作,回老家或者去配偶戶口。裏面有壹篇文章。
我們單位的小劉,湖南人,90年代初畢業於湖南某高校電子專業,後去領導他們部隊研究所。軍隊有個“* *工程”,就是軍隊出錢讓這些人去地方大學讀研究生。結果他去了清華讀碩士。他的妻子也是從他的家鄉來的,他得到了北京作為他隨軍的家眷。後來,他妻子的父母和姐姐也來了。
小劉挺能幹的。起初,他在外面找了份工作,賺了很多錢。然後他開了壹家公司,雇了幾個人。他的妻子為他當財務主管。然後他會跳槽,全心全意為公司工作,因為他是“* *工程”計劃培養出來的,所以他的跳槽報告沒批下來,然後他在工作崗位上幹了幾年,就批下來了。給了他“自主就業”,就是調到地方,沒有安置,但是部隊每個月給他幾千的自主就業費,就跟退休壹樣。三十多歲,他可以壹邊開公司,壹邊拿退休福利。
主要說他的戶口,因為他讓他老婆當兵,也就是他老婆有北京戶口,所以他跳槽去了他老婆戶口所在的北京,自然也跳槽去了北京。
其實我們單位每年跳槽那麽多,沒回原籍的都通過各種方式跳槽到北京了。
出國留學也可以。是真的。同時我也是這麽做的。
阿贊是安徽人,在淮南生活了75年。95年左右去了壹個安徽師範學院或者師範學院。畢業後也做過半年中學老師,好像是計算機班什麽的。然後1999左右去日本留學。
日本留學的壹個好處就是沒有門檻。尤其是那時候去美國留學必須是211學生的考托考G,然後基本就是最好的了。日本不是,很多電大,成都大學,師範學院等等也可以去。所以阿贊去了。
後來聽阿贊說他們家條件還行,在當地當了個教育局長什麽的,有錢去。他在日本的壹所語言學校學習了壹年,但似乎繼續深造了。我不知道。反正他是碩士畢業的。2004年,他回國,來到我單位。
先說他的賬號。我們來聽壹下程序。至於他,他先去復興門的教育部教育基金委員會做了壹個學歷認定,這是必須的,否則國外的文憑不被承認,然後他做了國家人才檔案,戶口在國家人才集體戶,在東城區。這是北京戶口。2005年,他在常穎萬象新田買了壹套房子。當時只有4000多平米。然後在2007年左右,他把戶口從集體戶遷到了自己的房子,壹個個體家庭戶。就是這麽做的。
還有在北京投資置業的,也就是外省市的人來北京投資興辦民營企業。妳們繁榮了北京的市場經濟,增加了政府稅收,政府給了他們好處。然而,隨著想在北京定居的人越來越多,那些多年納稅上千萬的老板們依然沒有兌現。投資置業不是壹個普通的方式,就不多介紹了。
本人在北京從事就業安置和戶籍政策咨詢多年,歡迎各界朋友交流。聯系電子郵件24286716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