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後,葡萄牙政府尚未與中國建交。從內地到澳門,經過拱北海關,有壹座牌坊式的建築,就是著名的關閘。
古關是中國政府在明朝建造的,目的是為了限制澳大利亞和葡萄牙向北方的進壹步擴張。壹個月只開六次,目的是從內地出口食品到澳門,但平日都是六封。
新中國成立後,由於歷史原因,澳門暫時仍由葡萄牙殖民者管理。大門口,中澳都有崗哨:澳門這邊,華街那邊,各有四五個崗哨。1952 7月15日,壹件小事差點釀成大禍,引發中葡大戰。這就是著名的關門事件。
當時駐守拱北的解放軍是華南軍區司令員葉劍英。許多剛剛換班的士兵從未見過外國人。駐守關閘的葡軍士兵中,有壹部分是非洲軍團的黑人,他們距離解放軍崗哨的哨所只有幾十米。
壹天,壹個葡萄牙黑人士兵突然很著急。他在炮樓外解開褲子,開始到處撒尿。兩個解放軍哨兵從沒見過黑人撒尿,忍不住笑了。黑人士兵看到解放軍在笑,以為是有意取笑他們,於是持槍暴跳如雷。他不停地咒罵,這邊解放軍也是黑臉。雖然語言不通,但他們都看到了雙方不友好的面孔。結果黑人哨兵越來越生氣,拿起步槍猛砸。兩名解放軍士兵沖了回來,並投擲手榴彈作為警告。隨後,雙方分別向各自上級報告,突然遭到襲擊,請求增援。最後雙方居然用野戰炮和重機槍打起來了。哪支葡萄牙軍隊是久經沙場的解放軍的對手?
幾個回合下來,死傷慘重。沖突爆發後,解放軍部隊封鎖邊境,澳門每日從內地獲得的糧油副食品供應很快短缺,陸路交通隨即中斷。
壹關,澳門立刻變成壹座死城,人民需要的食物、水、蔬菜等物資都成了大問題。
壹時間,澳門居民驚恐萬分,謠言滿天飛。有的說* * *抽調了壹個師的兵力,在關閘北側架起了大炮;有人說中國封鎖澳門,以後就沒水喝了。澳大利亞總督王世博·泰感到了事情的嚴重性,並迅速打電話給經濟主任包絡,通知正在與中國聯系的南光公司。誰知,對方回復說公司負責人去廣州開會了,聯系不上。
澳總督想了壹下,對包絡說:“妳馬上聯系商會的人,讓他們給中國捎個信,說澳門政府無意擴大事態,希望中國保持克制。”
深夜,包絡找到澳門商會會長馬萬祺,把澳門總督的意思告訴了他,希望他與中國聯系,尋求解決辦法。當晚,馬萬祺打電話到廣州,向中南分局統戰部主任饒章峰報告了澳門的消息。
正當澳門緊張地尋找與中方的聯系時,葉劍英等人正在廣州梅花村30號華南分部的會議室裏緊張地開會討論。在會上,每個人都很興奮。有人主張幹脆抽調壹個師的兵力,造成兵臨城下的局面,向澳門政府示威。也有人主張幹脆封鎖邊境,不運糧食副食品,對其進行經濟制裁。葉劍英壹直沒有發表意見,只是認真聽著大家的發言。
與會者討論了壹會兒,才發現書記始終沒有表態,於是停下來,把目光集中在葉劍英身上。這時,葉劍英不慌不忙地說:“新中國成立了,西方帝國主義對我們懷恨在心,實行重重封鎖,企圖拖我們後腿,壓制我們。
每個人都充滿了憤怒,有情緒是可以理解的。況且這次是澳葡先出手挑釁,大家提出要懲罰他們,有道理!但葉劍英停頓了壹下,轉移了話題:“但我們也要看到,葡萄牙不同於那些仍然稱霸世界的帝國主義者。
毛主席說,在處理同這些國家的關系時,要區別對待。大國要嚴,小國要寬。我們應該最大限度地團結壹切可以團結的人,以便集中力量對付主要的敵人。澳門大部分居民都是我們的同胞,受閉關鎖國和制裁之苦的是我們的同胞!我們應該小心處理這次關閘事件。”“怎麽處理?”有人問道。葉劍英抿了壹口茶,繼續說道:“我覺得這只是壹個局部事件,沒必要大動幹戈。"
這時,統戰部長饒章風匆匆走進會議室,附在葉劍英耳邊輕聲嘀咕了壹會兒,葉劍英點點頭,隨即對大家說道:
“剛才澳門商會的馬萬祺先生打來電話,說澳門當局希望雙方能夠接觸,商討解決事件的辦法。我想我們可以派人去和他們談談。目前中葡尚未建交,不宜與澳門當局直接接觸。妳可以要求他們指定兩名非政府代表與我們對話。”
最後,會議決定派港澳工作委員會副書記黃世民、省外辦主任曹若明赴澳門交涉。在這次會議上,我們討論並提出了三個談判條件:第壹,澳門當局必須保證此類事件不再發生;二是對關門事件做出正式書面道歉;三是賠償損失。
晚上和曹帶著華為去了市。第二天壹早,他們從石齊來到拱北大門。南光公司總經理柯正平比他們早壹天趕回澳門。得知黃世民和曹若明已經到達,他們再次驅車前往拱北。經過協商,柯正平通知澳門總督包絡派人來談判。聽了這話以後,包絡想到了最合適的人選,除了馬萬祺之外,還有被稱為“澳門王”的澳門中華總商會主席何賢。當何賢接到包絡的電話時,他正準備睡覺。
昨天,他知道了發生在鎖定事件的整個故事,他還聽到馬萬祺說,他是包絡要求咨詢。於是,他在電話裏說:“政府現在是什麽態度?”包絡在電話中談到了澳大利亞總督的意見,說:
“談判只求不擴大事態,只求回避事件責任,根本談不上誰對誰錯的問題。”
何賢壹聽,忍不住哭了;“嘿,大佬,這事沒得談了。妳撞見人不說壹句好話,我怎麽說話?”包絡也知道很難搪塞過去,只好對何賢說:
“我決定不了,妳就幫我解決吧!說實話,每次遇到困難都要叫好兄弟出來。反正妳已經解決問題了,不是嗎?”何賢耳根子軟,禁不住包絡壹再勸說,不好意思計較,只好答應試試。
不過他最後補充道:“我在何賢的面子再大,也要看幫助是否合理。沒有意義,就沒有面子。我做不了醜人!”第二天壹早,何賢和馬萬祺壹起到達拱北大門。
雙方在海關壹見面就開始談判。由於何賢從澳大利亞傳來的口信與中方要求相差甚遠,會談未能深入進行,何賢夫婦被推了回去。
下午,何賢和馬萬祺不得不回到澳門。何賢晚上八點回到家,就忘了吃飯。他立即打電話給包絡,轉達了中國的態度和要求。包絡立即把何賢的話告訴了澳大利亞總督王世博·泰。但是,王世博泰只承諾保證不再發生類似事件,另外兩家沒有承諾。
包絡還向何賢轉達了澳門總督的意思。他還沒來得及說什麽再次求助的好話,何賢就說:“我是為了幾十萬澳門居民著想,才同意再去的。
妳不用提我們,但是妳要多勸勸澳洲總督,讓他盡快改變態度解決。"
何賢還表示,他和馬萬祺將親自會見澳大利亞總督。在澳大利亞總督辦公室,何賢轉述了中國的看法,然後說服石說:“事實上,中國已經作出了相當大的讓步。
他們想困住澳門,只是小菜壹碟。
如果真的卡在這壹點上,別人提什麽妳都得答應,到時候妳就沒面子了!我們各讓壹半,雙方態度坦誠,妳的態度有所緩和。在我看來,這是解決當前困難的辦法。"
澳大利亞總督王世博·泰聽了何賢的話,沈默了很久。最後他說:“讓我考慮壹下,明天早上給妳答復。”第二天早上,包絡打電話來說,澳大利亞總督已經同意了中方提出的所有條件。何賢和馬萬祺出發去拱北門。
多年後,何賢回憶起這段歷史說:
“我去過大陸交流,去了20次,壹天兩三次...當時兩國沒有外交關系,我們夾在中間,無法表明該向誰求助。我們來自中國,但我們代表葡萄牙政府。我們做什麽呢只有兩頭好!”
這壹天,談判終於成功了。
澳門當局正式向中國遞交道歉信。拖延了壹個月的停工事件終於得到和平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