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商更註重自己的責任,把營銷工作留給代理商,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可以整合行業優勢資源,在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這已經成為房地產行業公認的模式。
在將房產委托給代理商銷售之前,首先要對代理商進行比較和評估。壹般來說,調查以下幾個方面:
有很多策劃公司缺乏文化背景,甚至沒有絲毫的文化氣息。只有壹兩個員工做過銷售工作,賣了壹些樓,就成立了代理公司。或者,因為認識開發商的老板,所以成立了壹個代理公司,專門招聘銷售人員。這些來自五湖四海的“八路軍”,專業素質不壹。他們有幹了三四年的業務員,也有像阿姆斯特朗這樣第壹次落地的。很多策劃公司根本沒有代理能力,更別說策劃了。他們不懂什麽是規劃。因此,了解機構的規劃理念非常重要。它標誌著該機構的專業水準。
智力結構:策劃不是靠勤奮就能勝任的,是壹項綜合能力很高的腦力活動,需要眾多專家的配合,需要“著眼全局,從細節做起”的“多面手”。但這些只是基礎,最苛刻的要求是策劃總監是壹個具有偉大靈性、超然感知和極其理性分析能力的綜合體。市場調研,對於每個策劃公司來說,可能是硬數據,差別不太大,但是對這些冷冰冰的數字進行深加工後,可以散發出銷售的熱情,找到市場的入口,沒工作過或者工作太多的人都可以勝任。同時,智力結構也顯示了代理人的組織結構是否完整有序。不完善的團隊能否形成對“敵人”企業文化的鐵桶圍攻:沒有企業文化的公司就像沒有靈魂的木乃伊!沒有目標,沒有方向,沒有標準,沒有要求,沒有堅持,也沒有放棄。把幾千萬元甚至上億的房產委托給它的代理人不覺得有點懸嗎?
妳目前是否成功引進了壹個與妳想開發的項目類似的樓盤,這壹點很重要。經驗決定代理銷售的工作安排是否有序;是否有針對性;能否把握項目的市場脈搏,杜絕不該發生的事情。當然,性能並不是指某個案件的精彩程度,而是指由於長期的操作和積累而興起的視覺特效。曇花壹現,壹時風光的光環,往往是運氣使然。當然,對於壹些較小的項目,也可以聘請有實踐經驗的小公司,剛創建,有才華。因為任何有絕對實力的大機構都曾經是小機構。妳不能用業績完全蒙蔽妳的雙眼。
業內口碑:考察代理商時,不妨多向同行、代理商、廣告公司了解壹下妳想委托的代理商的背景和態度。壹個口碑不好的代理商,必然是四面楚歌,四面楚歌,很難開展工作,因為得不到各界的支持和信任,獲得的信息太少,推廣業績可想而知。最重要的是,遇到挫折時,口碑不好的代理商本身就是壹道坎。采取的總方案不是全力以赴,強行突破,而是腳底抹油——跑路。
硬件設施:硬件是指代理人的辦公場所、辦公設備、交通工具、數據庫、信息庫、制服等。硬件的檢驗可以確認代理人是否是“遊客”;是否臨時設立;是否具備營銷策劃代理的“長征”能量;或者只是覺得房地產是個能賺幾個銅幣的買賣,從來不考慮長遠,壹旦想停就溜了,連那小子的影子都找不到了。
管理能力:策劃公司的實力不是由資金決定的。再強的資金實力,最終也會在管理能力差的情況下化為烏有。策劃不是資金密集型行業,而是智力型行業。開發商給的壹個條件能釋放多少能量,取決於管理層。管理權力的強弱體現在:①員工的基本工作狀態和精神面貌;②基本職業素質;③工作場所設計和氛圍塑造。④員工之間的合作。⑤項目推廣的正確性等等。這裏不壹壹列舉了。簡而言之,功夫中的精妙之處可見壹斑。如果這些細微之處都能被重視,那麽他們就必須為稍微大壹點的事情而努力。如遇重大事件,他們會全力以赴!這樣的公司是值得信賴的。
因為每個特工的背景和成長經歷都不壹樣,所以他的特長也不壹樣。有的代理是從銷售做起的。有的從廣告設計入手;也有壹些放棄管理,開始介入房地產銷售。因此,各種代理的專業知識是集中的。有的擅長策劃,有的擅長廣告,有的擅長銷售,有的擅長商場招商;有的擅長賣寫字樓;有的擅長推銷房源。另外,每個代理的客戶群也不壹樣。有的代理僅限於本地客戶,有的代理可以拓展本省客戶,有的代理有海外客戶源。因此,有必要仔細評估和考慮。
如果通過調查確認了代理人的能力,那麽接下來要註意的就是對代理人進行有效的監控。代理人和開發者的目標並不完全壹致。不管銷售工作進展是否順利,都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偏差。如果開發商失去了對代理商的有效監控,就會出現不良現象:
a)抑價:代理商根據業績收取傭金,降低售價對持有黃金的收益影響不大,但對銷售幫助很大。所以,無良代理商會利用“大數”原則,追求局部利益,犧牲提高銷量的整體目標,喝完頂油立馬走人。
b)定價高增加了推廣難度,使得開發商資金周轉不靈。
c)價差不合理。好樓賣的太快了,差樓還剩下很多,開發商接手的時候賣的就困難多了。利潤無法體現。剩余的15%的剩余房子是利潤。
d)代理人超越其權限行事。目前代理策劃市場正處於發展階段,壹些不良代理人無計可施,所以往往會對客戶做出不負責任的虛假承諾,而這些承諾在房屋交付之前是不會暴露的。代理商退出市場,結果由開發商承擔,不僅造成金錢損失,還會讓開發商背上食言肥了的罵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