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社工在專業服務的過程中,要發自內心地接納服務對象,將服務對象視為工作過程中的重要夥伴,對服務對象的價值偏好、習慣和信仰保持寬容和尊重的態度,決不能因為服務對象的生理、心理、種族、性別、年齡、職業、社會地位和信仰而歧視他們,更不能因為上述原因而拒絕為服務對象提供社會服務。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隨著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和社會改革的不斷深化,各項社會事業隨著社會體制改革的推進呈現出新的發展空間。中國社會藍皮書《2000: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的分析指出,2000年,中國社會事業處於快速發展的態勢,但同時也面臨著如何探索壹條不完全市場化的社會事業發展道路的問題。[1]1999,經過15的改革,中國的社會保障體系已經看到了雛形,開始整合。這種趨勢包括社會保險、社會救助和社會福利服務的壹體化,以及隨之而來的社會福利?社交?改革和積極推進社區建設。[2]由此,社會福利服務的社會載體專業化開始提上日程。專業社工?作為壹個職業,它的重要性正在被政府和社會所認識。
但是作為專業人士?社工?實際就業情況仍然是喜憂參半。雖然對專業社會工作者有著巨大的潛在社會需求,但這種社會需求並沒有導致專業社會工作者有壹個良好的工作環境,即專業社會工作者尚未有適當的土壤發揮其專業特長,進壹步實現其專業價值。因此,壹方面,社會福利服務的快速發展本身對專業社會工作者介入並真正發揮專業作用的需求越來越大,另壹方面,仍然缺乏有效和合適的機制或模式來啟動這種從潛在到現實的需求。
壹、社會對專業社會工作需求增長的直接背景在經濟社會發展進步的同時,特別是隨著人口老齡化、家庭小型化和農村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我國社會福利服務日益增長的需求與供給嚴重不足的矛盾日益加劇,我國現有的福利服務只能滿足5%的社會需求。[3]早在1986,民政部就提出?社會福利社會化?工作思路。為加快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和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促進社區服務全面快速發展,適應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民政部等部門《關於加快推進社會福利社會化的通知》(國辦發[2000]19號)。這是壹個標誌性事件,標誌著我國社會福利社會化改革正式開始。社會福利的社會化改革以及隨後我國政府對社區建設的積極推動,可以說是社會對專業社會工作需求產生和增長的直接社會背景。
社會福利社會化的主要目的是擺脫計劃體制下形成的政府安排社會福利的僵化體制,從而迅速提高社會福利水平,這代表了未來中國發展社會福利的主要途徑和根本方向。《關於加快推進社會福利社會化的意見》通知指出,要改變社會福利事業全由國家包辦、政事不分、效率低下的局面,積極鼓勵、支持和幫助非營利性社會中介組織和社會服務機構成長發展。大力發展社區服務,推進基層社會福利社會化。要提高社會服務隊伍的專業化水平和整體素質,建立社會工作者職稱評聘制度和資格論證制度,建立國家、省(市、自治區)社會福利工作分級培訓、考核和認證制度;在全國範圍內建立誌願者勞動時間儲備制度。可以預見,從21世紀開始的時期,社會福利的改革和發展將成為政府和社會關註的熱點問題之壹。社會力量參與社會福利的積極性將提高,社會福利服務機構將大量湧現,非營利組織提供的福利服務將逐年增加。社工?會成為壹個不再陌生的名詞。
社區服務作為社會保障體系和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壹個重要方面,內容廣泛,與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密切相關。大力發展社會服務業,體現國家?促進人民生活質量、人口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的不斷提高?社會發展的目的,符合嗎?以人民為中心,為人民服務,滿足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社會發展的本質要求。它對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和社會化服務體系,加快發展城市社會福利事業,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維護社會穩定和繁榮具有重要作用。近年來,各地民政部門將社會福利發展的重點轉向社區服務,積極利用基層社會力量推進社會福利社會化。
在1999?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第二屆年會?民政部副部長李寶庫在講話中強調了新形勢下推進城市社區建設的重大意義,同時提出了社區基層幹部職業化建設。很少有人接受過社會工作的專業教育?並指出?由於民政部是用人單位,我們需要社工?。[4]在去年的江蘇省社區建設工作會議暨論壇上,民政部副部長李寶庫進壹步強調了建設國家級社區實驗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並提出了建設性的思路和意見:第壹,由於社會成員?單位?屬性逐漸弱化,迫切需要壹種管理城市社會人口的新模式。第二,企業和政府需要壹個最優的載體,剝離或轉移職能,建立獨立於企事業單位的社會保障體系和社會化服務網絡。第三,推進社區建設,拓展社區服務,提高居民生活質量,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的迫切需求。第四,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城市基層政權和群眾自治組織需要新的管理理念和更有效的管理方式。
第二,社區服務對專業社工的需求及其困難。社會福利和社區建設的社會化改革是否進壹步推進?小政府,大社會?社會體制改革的關鍵壹步。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在中國歷史較短的社會工作專業呈現出快速擴張的趨勢。為了更清楚地了解社會工作專業的實際社會需求,我們走訪調查了南京市玄武區民政局和南京市鼓樓區民政局及其下屬單位。目的是了解這兩個示範社區建設實驗區對專業社會工作者的需求程度、專業社會工作者的就業狀況及其貢獻。
南京玄武區是南京的兩個城區之壹。國內26個實驗小區?壹個(另壹個是南京市鼓樓區)有10個街道,86個社區委員會(由原來的127個居委會,44個家屬委員會簡化而成)。區級有老年公寓,街道級有養老院、老年護理院、便民服務、社區服務中心等服務機構。玄武區民政局從1999開始引進社工專業畢業生。雖然社工專業畢業生數量有限,但每年對社工專業畢業生的需求仍在4到5人以上。此外,區民政局領導正在努力吸引更多的社工專業畢業生到下屬機構工作,發揮他們的專業特長,為社區建設服務。然而,調查結果顯示,下屬事業單位的職位對社工專業畢業生的吸引力仍然不夠,這在我們對南京市鼓樓區三牌樓街道辦事處的采訪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南京市鼓樓區三牌樓街道辦事處有30名工作人員,其中20名是國家公務員。三牌樓街道辦事處有8個社區委員會,有***1300戶。每個社區委員會設4名社區委員會主任,這4名社區委員會主任采取選聘方式,即從原居委會主任中遴選,面向社會公開招聘,比例為1: 1。公開招聘的條件是應聘者應具有大專以上學歷,年齡在40歲以下,綜合素質高,熱愛社區建設事業。應聘者必須通過三牌樓街道辦事處7人領導小組的考核,經過壹個月的試用期後才能正式錄用。雖然可以認為,隨著我國城市社區的快速發展,受過高等教育培訓的社會工作者逐漸充實到基層社區工作是必然趨勢,但實際上從申請材料來看,並沒有社會工作專業的本科畢業生可以申請,這壹點值得深思。當然,這種情況並不妨礙進壹步評估全國基層社區對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的潛在需求規模。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民政部的官方數據,我們不難發現,這種目前仍處於潛在狀態的需求規模是巨大的:截至1999年底,* * *共有街道辦事處5904個,比上年增加172個。全國有115000個居委會(含13000個家屬委員會)5010000人。全國城市社區服務設施15.7萬個,比上年增長12.2%,從業人員67萬人,下崗職工23萬人。各類社區服務中心7623個,比上年增長23.9%,從業人員5.2萬人。便民利民網點40.6萬個,比上年增長17.7%。社區服務誌願者組織9萬個,誌願者368.2萬人。目前,我國每萬城市人口擁有社區服務設施4.9個,便民利民網點10.4個。[5]這是壹個廣闊的活動空間,專業的社會工作者可以在這裏大有作為。換句話說,能夠容納或需要的專業社會工作者的數量相當大。
可見,壹方面各級民政部門公務員編制有限,另壹方面從事社區基層工作的領導崗位尚未成為社工畢業生的理想選擇。再者,在直接的社會工作實踐方面,街道層面的各類服務機構要成為社工畢業生理想的求職場所,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當然是擇業觀念使然,也說明直接在社區服務機構從事專業社會工作的專業環境並沒有真正形成,原因顯然相當復雜。在社區建設中發揮專業社會工作者作用的重要性已經被人們認識到,社區服務對專業社會工作者的需求是相當大的,這是不爭的事實,但這種需求目前仍是潛在的,要將這種潛在需求轉化為現實需求還存在許多復雜的困難。
三。專業社會工作者的多元服務領域及其現狀社會福利的社會化和社區建設的蓬勃發展,極大地激發了社會對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的需求,加深了人們對社會工作這壹專業和職業的認識和理解。同時,由於社會工作的壹個重要特點是服務機構的多樣性,專業社會工作者的知識和技能非常廣泛,因此他們的服務領域也非常廣泛。目前,專業社工帶著在專業培訓中獲得的壹些實際工作技能或知識(如調查分析技能、對國家福利政策的了解)進入不同領域,從而產生不同用人單位或機構對專業社工的實際需求。而這些服務於多個領域的專業社會工作者,實際上主要從事的是用人單位原有的業務或管理工作,主要是沒有以自己的職業價值觀和工作方法實現專業社會工作在其服務單位或機構中的功能(當然中學生心理督導可能是個例外)。因此,多種服務機構對專業社會工作者的需求在某種意義上主要是潛在的。
教育培訓與心理督導近年來,由於高校社會學、社會工作專業設置規模的迅速擴大,以及各地民政部門對專業化民政幹部培養的日益重視,社會工作專業畢業生的需求越來越大。比如在社區建設方面,南京市鼓樓區與江蘇省總工會聯合舉辦了社區學院,目標是打造精品社區;南京市玄武區與南京理工大學社會工作系、南京大學社會學系合作,開辦社區工作者培訓中心。可以預見,社會工作教育與培訓領域對專業社會工作者的需求將呈現不斷增長的趨勢。同時,隨著社會各界對素質教育的普遍重視,中學教育部門也顯示出對社會工作人才的需求。比如南京理工大學98、99屆的社工本科生都去了全國的重點中學,從事中學生的心理咨詢和督導工作,而在全國,僅重點高中就有1000所,這也是專業社工不可小覷的活動空間。更重要的是,學校社會工作在中學的發展傳遞了這樣壹個重要信息:以個案或小組工作為特征的專業社會工作,在中國可能開始真正發揮其專業特長,這壹點特別有意義。因此,我們有理由期待,學校社會工作可能成為中國專業社會工作真正起步的突破口之壹。
調查、統計和咨詢服務現在人們已經認同,在信息時代,信息和知識本身就是資源,社會系統的高效運轉越來越依賴於對各種社會信息的收集、調查、統計和分析。因此,信息咨詢和統計調查本身已經成為壹個非常重要的行業。目前,我國各類社會調查和信息咨詢服務日益增多,其接受的調查咨詢業務增長迅速。從社會學的專業特性來看,社會學從西方傳入中國時,也引入了社會科學的經驗主義精神,這是與其他人文學科顯著不同的。社會調查和社會統計是社會學的專業基本功。對於專業的社會工作來說,其工作的前提是能夠準確運用調查分析的技能,並在此基礎上確定工作方案。社會工作的職業要求是對各種社會動態有深刻的理解,對案主的各種信息有準確的把握。因此,調查、統計、咨詢服務行業的專業社工具備足夠的入職實力。這種進入雖然不壹定完全導致專業社會工作功能的實現,但在過程中可能會產生壹定的社會影響,壹定程度上存在強化人們對專業社會工作的社會認同的可能性。當然,專業社工進入調查咨詢行業的現狀,對於我國社會工作整體發展的利弊,仍然是壹個有待探討的問題。
社會保障和社會保險隨著國企改革的深入,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已經提到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和戰略高度。經過十五年的改革,中國社會保障體系的總體框架已經基本形成。國企、體制內和體制外的企業,甚至國家機關事業單位,都將納入統壹的社會保障總體框架。隨著社保機構向管理和服務方向發展,以及商業保險的快速增長,社保系統將需要越來越多的統計、分析和預測人才。這樣的人才既要從宏觀上把握國家社保政策,又要接受嚴格的調查分析訓練,善於實際工作。因此,社會保障和社會保險成為專業社工可以進入的專業領域。這種情況在我國社保專業人才缺乏的現狀下更為突出,雖然社工專業畢業生壹開始可能實際從事的是保險銷售工作。
因此,社會工作教育工作者面臨著壹個新的課題,即如何恰當地平衡社會工作的宏觀和微觀方向,如何在不同的多元服務機構中最終實現其專業價值和功能,這將關系到中國社會工作的整體良性發展。;